【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学科期末检测 科学试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学科期末检测 科学试题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学科期末检测 科学试题卷
1.(2025七下·嘉兴期末)2025年春晚,人形机器人的表演火爆全国,设计中使用了多种压力传感器,功能为实时接受压力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传导,其类似于人体四大组织的(  )
A.神经组织 B.结缔组织 C.肌肉组织 D.上皮组织
2.(2025七下·嘉兴期末)科学方法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如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冰是晶体,可以推断冰具有一定的熔点,此处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A.归纳法 B.转换法 C.演绎法 D.比值定义法
3.(2025七下·嘉兴期末)实验结论的得出需要证据支持。下列证据支持对应结论的是(  )
A.铅柱粘合实验——分子间存在斥力
B.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减小实验——分子间存在空隙
C.针筒内的空气能被压缩实验————分子间存在引力
D.英国科学家布朗的花粉运动实验——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4.(2025七下·嘉兴期末)磷酸铁锂(LiFePO4)是锂电池的主要成分。已知磷酸铁锂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5.(2025七下·嘉兴期末)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符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是(  )
A.桃花鲜艳有芳香,有助于风力传粉
B.菜豆种子外具有种皮,有助于保护胚
C.植物的根毛细胞向外凸起,有助于吸收有机物
D.植物茎中的形成层,有助于植物的茎储存营养物质
6.(2025七下·嘉兴期末)我国利用新技术发现并提纯了超级金属铼,用来制造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铼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有75个质子 B.原子核外有186个电子
C.原子核内有75个中子 D.相对原子质量是186g
7.(2025七下·嘉兴期末)在学习有关单细胞动、植物知识时,同学们开展了观察草履虫的实践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从草履虫培养液中的底层吸取培养液
B.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它的外形和细胞基本结构
C.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它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应
D.为了更好地观察草履虫结构,实验时不建议盖盖玻片
8.(2025七下·嘉兴期末)小嘉同学冬天吃火锅时,看到火锅上方“热气”腾起。下列关于“热气”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B.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
C.火锅中的水吸热汽化 D.火锅中产生的水蒸气液化
9.(2025七下·嘉兴期末)某工厂计划制作一批纯棉T恤,需要经历从棉花到成衣的四个主要环节:纺纱、织布、染布和制衣。根据纺织工程与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下列操作符合实际生产要求的是(  )
A.纺纱:将棉花纤维拉升并加捻,增强纱线的强度与韧性
B.织布:把纱线织得更密实,以提升棉布的透气性与柔软度
C.染布:采用直接涂抹颜料的方式上色,提高布的强度
D.制衣:严格按照纸样剪裁布料,无需考虑织物的经纬方向对成品的影响
10.(2025七下·嘉兴期末)果农王师傅为了提高苹果的产量,农业技术员建议他对部分枝条进行环割处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环割后树皮能再生,是因为植物茎中有木质部
B.环割深度过深会伤及木质部,影响有机物的运输
C.环割切断了韧皮部,使更多的有机物分配给果实
D.环割能促进根部吸收更多水和无机盐,增加果实产量
11.(2025七下·嘉兴期末)如图所示是那不勒斯三根大理石柱,发现石柱底部有火山灰覆盖层,中部有海洋生物活动痕迹,上部则相对完整。下列关于石柱上现象产生原因推理合理的是(  )
A.先海水入侵,然后地壳上升,最后火山喷发
B.先地壳下降海水入侵,然后火山喷发,最后地壳上升
C.先地壳上升,然后火山喷发,最后地壳下降海水入侵
D.先发生火山喷发,然后地壳下降海水入侵,最后地壳上升
12.(2025七下·嘉兴期末)科学兴趣小组在通风橱中进行钠在氯气(Cl2)中燃烧的实验,并在实验后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从微观角度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关于该化学反应分析正确的是(  )
A.参与反应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B.参与反应的物质都由原子构成
C.生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
D.生成的钠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13.(2025七下·嘉兴期末)科学社团研究腊梅时发现:腊梅花的雌蕊和雄蕊并不是同时成熟。初开时,雄蕊还没有成熟,向外平铺,露出已经成熟的雌蕊接受蜜蜂从别的花上带来的花粉,完成受精。数日后,刚刚成熟的雄蕊会竖起来,挡在柱头的外面,使雌蕊接收不到外面的花粉,同时向外散出花粉。社团成员推测这种“错时成熟”现象对繁衍至关重要,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减少能量消耗——减少雄蕊和雌蕊对能量的消耗
B.吸引多种昆虫——雄蕊和雌蕊分别能吸引不同昆虫
C.避免自花传粉——迫使花粉必须传递给其它腊梅花
D.自我繁殖保障——确保花粉能直接落在同一朵花的雌蕊上
14.(2025七下·嘉兴期末)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用天平称取充分干燥的土壤50g,并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充分加热,待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46.2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以检验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
B.减少的质量主要是土壤中矿物质的质量
C.可以选用沙漠中的干燥沙子作为实验对象
D.土壤放在铁丝网上加热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
15.(2025七下·嘉兴期末)小嘉同学在实验室用电子天平和量筒测量了三个物体A、B、C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如表。他对同学说:“我发现一个规律: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也越大!”下列对小嘉说法分析正确的是(  )
物体名称 质量/g 体积
A 54 20
B 108 35
C 135 40
A.正确,因为质量大的物体,密度也越大
B.错误,密度与质量无关,只与物质的体积有关
C.正确,物体的质量越大,体积也越大
D.错误,密度大小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16.(2025七下·嘉兴期末)用化学符号或模型填空。
(1) 金刚石   ; 2个氮气分子   。
(2)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过程,请将图中   补充完整
17.(2025七下·嘉兴期末)某同学在实验室观察浸软的菜豆和玉米种子结构时,滴加碘液对比颜色后发现:玉米种子显现的蓝色明显比菜豆   ,原因是玉米种子中淀粉含量更高。我们食用的菜豆种子,其营养成分主要存在于   (填种子结构)。
18.(2025七下·嘉兴期末)我国成功研制出厚度为 0.015mm 的手撕钢,打破了全球手撕钢领域的最薄纪录。根据常见金属成型技术及其应用场景,手撕钢通过   选填“轧制”或“冲压”)成型技术加工而成。折叠屏手机底衬加入手撕钢后,可被反复折叠40多万次而不变形或者断裂,这主要利用了手撕钢材料   特点(多选)。
A.高强度 B.高韧性 C.导电性
19.(2025七下·嘉兴期末)小嘉在厨房用水壶观察水沸腾实验,当水开始沸腾时,可以看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且   (选填“上升变大”或“上升变小”);将水壶(温度高于100℃)从灶具上取下后,依旧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   。
20.(2025七下·嘉兴期末)科技小组的同学们在制作仿生机械手时,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某个微型液压器。当放入5g 砝码时(砝码盒中质量最小)指针右偏,取下砝码后指针左偏,请你预估微型液压器质量范围是    g,他们接下去的正确操作是   。
21.(2025七下·嘉兴期末)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探索未知世界有力的工具之一。如图表1和表2分别是部分元素按照“八音律”理论和“元素周期律”的排布,其中“八音律”是指:第八个元素就与第一个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元素的排列每逢八就出现周期性)。这好像音乐上的八个音阶一样重复出现。
(1)请根据规律,写出表1八音律表中与0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
(2)表2中的 He、Ne、Ar元素属于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由这类元素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   (选填“活泼”或“不活泼”)。
22.(2025七下·嘉兴期末)某些媒体报道“转基因食物对人类的健康不利”,也有专家说“转基因食物是安全的”,到底是否安全呢 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转基因稻谷,非转基因稻谷,健康状态良好的小白幼鼠若干,两个规格一样且空间足够大的铁笼等。
提出问题:转基因食物对人类的健康有影响吗
实验过程:
①将两个铁笼分别贴上甲组和乙组标签;
②选取两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大小一致,性别相同的小白幼鼠,分别置于甲、乙铁笼中;
③甲组正常饲喂非转基因稻谷,乙组饲喂____。饲喂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
(1)请将上述实验过程③补充完整   。
(2)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若该兴趣小组得出的结论是转基因食物对小白幼鼠健康无影响,则实验结果应是   。
(3)该探究实验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容易使实验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和偶然性。
23.(2025七下·嘉兴期末)嘉兴马家浜文化(约公元前5000年~前4000年)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其陶器以红陶为主。考古专家研究发现其质量与现代陶器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原因可能是受温度影响,当时烧制温度大约在800℃~1000℃。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此开展了烧制温度对陶器密度的影响研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3块相同陶土,分别捏成相同形状的陶坯;
②将陶坯分别加热至 600℃、900℃、1200℃,冷却后测量质量和体积。数据如表:
加热温度( 质量(g) 体积 密度
600 50 25 2.0
900 48 20 2.4
1200 45 18 2.5
(1)制坯前要进行揉泥,其主要目的是   。
(2)分析数据可得结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陶器密度   。
(3)马家浜陶器实际烧制温度约为900℃,而非1200℃,可能的原因是   。
24.(2025七下·嘉兴期末)在开展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兴趣小组同学按照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两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并用注射器慢慢地将红墨水注入两杯水的底部。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请根据实验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用该装置实验时,优点是   。
(2)将红墨水注入烧杯底部的目的是   。
(3)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得要快,说明了   。
25.(2025七下·嘉兴期末)小科在学习了晶体的知识后,知道晶体凝固过程会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引发了他的思考,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如下探究:
取不同质量的海波加热至恰好完全熔化,迅速放入装有冷水的两个保温杯中,杯中水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如图所示。待海波恰好全部凝固,迅速用温度计测出各自烧杯中水的温度。
(1)本实验是研究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的多少与   有关。
(2)本实验通过比较   来确定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
26.(2025七下·嘉兴期末)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参与实践活动,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校内开设“实验田”。如图甲是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刚“翻新”的一块“实验田”。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播种】该兴趣小组欲在该地种植青菜,取一定数量籽粒饱满的青菜种子。播种结束后,他们需要定期为种子浇水目的是   。
(2)【生长】一段时间后,青菜发芽后并长成了植株,你认为青菜的根系与图中   (选填“乙”或“丙”)的根系更相似。
(3)【养护】要想青菜植株能够更好地生长,除了定期给它们浇水和除杂草外,还需要科学施肥。如果一次施肥过多,容易造成植株   。
27.(2025七下·嘉兴期末)氢化镁(化学式MgH2),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在干燥空气中非常稳定,被广泛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储氢材料之一。MgH2可以通过水解和热解两种方式来制备氢气。水解:氢化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镁;热解:氢化镁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至289℃,会分解成镁和氢气。请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请写出1条氢化镁的物理性质   。
(2)若要用氢化镁来制备4千克氢气,求至少需要氢化镁多少千克。
(3)有人说通过氢化镁水解和热解方式产生的氢气的化学性质是不一样的。你是否赞同该观点,并说明理由。
28.(2025七下·嘉兴期末)乙醇俗称酒精,是酒的成分之一(ρππ=800mg/mL)。酒后驾车危害公共安全,科学认识相关的法律标准至关重要,下表是酒后驾车的判定标准。血液中的酒精含量A%表示每100mL血液中酒精的质量为 Amg, 例如: A%=80表示每100mL血液含80mg酒精。
酒后判定标准 血液中的酒精含量A%(mg/100mL) 处罚标准
未超标 A%<20 合法驾驶
饮酒驾车 20≤A%<80 暂扣驾驶证6个月,并罚款1000~2000元, 记12分
醉酒驾车 A%≥80 吊销驾驶证并追究刑事责任
已知某司机(血液总量约5000mL)饮用了1000mL酒精浓度为12%的红酒(内含酒精120mL)。请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该司机摄入乙醇的质量是多少 mg
(2)假设饮酒一段时间后,摄入人体的酒精还有10%残留在血液中,请通过计算血液中的酒精含量A%是多少
(3)此时,若该司机驾驶机动车辆,你给出的处罚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组织
【解析】【分析】神经组织可以传导信息,据此判断传感器相当于神经组织。
【解答】该传感器可以传导信息,可知类似于人体四大组织中的神经组织。
故答案为:A。
2.【答案】C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归纳法:通过多个具体案例总结普遍规律。
转换法:涉及间接测量或观察手段。
比值定义法:用于定义新物理量(如密度=质量/体积)。
【解答】题干从"晶体都有熔点"(一般原理)推导出"冰有熔点"(具体结论),符合从普遍到特殊的推理逻辑,属于演绎法。
故答案为:C。
3.【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针筒的活塞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很难再压缩。
【解答】A、铅柱粘合实验——分子间存在引力,故A错误;
B、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减小实验——分子间存在空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跑到彼此的间隙中,导致总体积减小,故B正确;
C、针筒内的空气能被压缩实验——分子间存在空隙,故C错误;
D、英国科学家布朗的花粉运动实验——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计算判断。
【解答】铁元素的化合价,解得x=+2。
故答案为:B。
5.【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形态结构;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茎中的髓有助于植物的茎储存营养物质。
【解答】A、桃花鲜艳有芳香,有助于吸引昆虫为其传粉,故A错误;
B、菜豆种子外具有种皮,有助于保护胚,防止胚受损,种子不能萌发,故B正确;
C、植物的根毛细胞向外凸起,有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故C错误;
D、植物茎中的形成层,由分生组织组成,有助于茎变粗,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解答】A、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可知“铼”原子核内有75个质子,故A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可知电子数为75,故B错误;
C、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可知中子数为186-75=111,故C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是186,单位不是“g”,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7.【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草履虫大多分布在表面,所以应从草履虫培养液中的表层吸取培养液
【解答】A、在培养液的表层草履虫更多,所以应从草履虫培养液中的表层吸取培养液,故A错误;
BC、显微镜放大倍数较大,可以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它的外形和细胞基本结构和观察它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应,故B正确,C错误;
D、盖盖玻片是防止液体污染镜头的必要操作,且不影响观察,所以要盖盖玻片,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汽化: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液化:由气态转化为液态。
【解答】火锅内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方温度遇冷液化成小液滴,即“热气”。
故答案为:D。
9.【答案】A
【知识点】制造的概念及其门类;现代的制造技术与工程
【解析】【分析】纺纱环节需通过牵伸(拉升纤维)和加捻工艺,将棉花纤维转化为连续纱线,这不仅改善纤维的平行排列状态,还通过捻回增加纱线的强度与韧性,确保后续织造质量。
【解答】A、将棉花纤维拉升并加捻,增强纱线的强度与韧性,符合生产要求,故A正确;
B、把纱线织得更密实,纱线之间的空隙减小,透气性变差,故B错误;
C、工业染布采用浸染或轧染工艺(如将布浸入染缸并控制温度),而非直接涂抹颜料;后者易导致染色不均且无法渗透纤维内部,故C错误;
D、剪裁时必须考虑织物的经纬方向:经纱(纵向)稳定性高,纬纱(横向)有一定弹性,忽略方向会导致成衣变形、缝合处歪斜或穿着不适,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韧皮部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解答】树皮的内侧是韧皮部,环割枝条,韧皮部被破坏,叶片制作的有机物不能继续向下运输,将更多的有机物分配给苹果,提高了苹果的产量。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中火山灰和海洋生物活动痕迹进行判断。
【解答】由图可知,大理石柱建成时在海平面以上,先发生了火山喷发,所以被火山灰覆盖,后来又经历了地壳下沉海水入侵,所以火山灰上方有海洋生物活动痕迹,最后地壳上升,总体回到海平面以上。
故答案为:D。
12.【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离子,得到电子转化为阴离子,失去电子转化为阳离子。
【解答】AB、钠由钠原子构成,氯气由氯气分子构成,可知参与反应的最小微粒是原子,故AB错误;
CD、由图可知,钠原子失去电子转化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转化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可知氯化钠由离子构成,故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13.【答案】C
【知识点】传粉及其途径
【解析】【分析】异花传粉的花,雌蕊和雄蕊不同时成熟可以避免同一朵花的雄蕊的花粉掉落在柱头上完成传粉。
【解答】“错时成熟”可以避免发生自花传粉,实现异花传粉。
故答案为:C。
14.【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有机物受热分解,部分物质转化为气体后逸出,导致土壤的质量减小。
【解答】有机物受热易分解,加热后质量会减小,为了防止土壤中的水分对实验造成干扰,应使用干燥的土壤进行实验,沙漠中的土壤含有的有机物较少,所以不能选用沙漠中的土壤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A。
15.【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解答】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无关,表中物质不仅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没有控制变量,不能说明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故答案为:D。
16.【答案】(1)C;2N2
(2)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和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判断补充的内容。
【解答】(1)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
表示分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化学式前面,2个氮气分子:2N2。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可知图中缺少的是氧分子,如图所示。
17.【答案】深;子叶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玉米是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解答】碘遇淀粉变蓝,玉米种子中淀粉含量更高,可知蓝色更深。
菜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
18.【答案】轧制;AB
【知识点】金属制品及其制造技术
【解析】【分析】 轧制成型技术是以旋转轧辊为工具实现金属塑性变形的锻造成形工艺,其核心分类包含纵轧、横轧与斜轧。
冲压成型技术是指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加工成型方法。
【解答】手撕钢通过轧制成型技术加工而成,其强度高、韧性好,折叠屏手机底衬加入手撕钢后,可被反复折叠40多万次而不变形或者断裂。
19.【答案】上升变大;水壶中的水从水壶处吸热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吸热。
【解答】水沸腾时,气泡自下而上逐渐变大。水离开灶具后能继续沸腾是因为水壶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20.【答案】0-5;用镊子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质量小于5g的物质在测量质量时,应使用游码。
【解答】当放入5g 砝码时(砝码盒中质量最小)指针右偏,说明砝码质量偏大,取下砝码后指针左偏,说明砝码的质量偏小,可知微型液压器质量范围在0-5g之间,接下来应用镊子向右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测出微型液压器的质量。
21.【答案】(1)S
(2)非金属;不活泼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八音律”是指:第八个元素就与第一个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元素的排列每逢八就出现周期性)”结合表1进行判断。
(2)金属元素名称通常为为“钅”字旁。
【解答】(1)由表1可知,O元素为第一个元素时,S元素为第八个元素,可知S和O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He、Ne、Ar元素均为“气”字旁的,属于非金属元素。这三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
22.【答案】(1)等量的转基因稻谷
(2)甲乙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
(3)实验对象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实验探究的是转基因食物对健康的影响,可知补充的内容为等量的转基因稻谷。
(2)转基因食物对小白幼鼠健康无影响,则两只小鼠的生长状况相同。
(3)实验对象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应在每组实验中多放置几只小鼠进行重复实验。
【解答】(1)由探究目的可控制变量法可知,补充的内容为等量的转基因稻谷。
(2)转基因食物对小白幼鼠健康无影响,则两只小鼠的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
(3)每组实验中均只有一只小鼠,实验对象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23.【答案】(1)排空泥料中的气泡
(2)变大
(3)燃烧设备的温度达不到
【知识点】陶瓷器及其制造流程
【解析】【分析】(1)揉泥可以将泥料中的气泡排出。
(2)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温度高,密度大。
(3)受制于当时的设备,所以马家浜陶器实际烧制温度较低。
【解答】(1)揉泥的目的是排空泥料中的气泡。
(2)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升高,陶器的密度将变大。
(3)嘉兴马家浜文化距今年代久远,实际烧制温度约为900℃,而非1200℃,可能的原因是当时的燃烧设备的温度达不到1200℃。
24.【答案】(1)两边能同时注入红墨水
(2)排除因红墨水的密度比清水大而下沉,影响实验结果
(3)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装置可知,优点是两边能同时注入红墨水。
(2)为避免红墨水由于密度大而下沉对实验造成干扰,实验时将红墨水注入到烧杯底部。
(3)根据现象可知,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解答】(1)由图可知,该装置可向两边同时注入红墨水,操作简单且可减小误差。
(2)红墨水的密度大于水,在水中会下沉,会对实验造成干扰,所以应将红墨水注入到烧杯底部。
(3)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25.【答案】(1)海波的质量多少
(2)温度计示数变化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探究的是海波质量对放热多少的影响。
(2)实验采用了转换法,用温度计示数变化来反应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
【解答】(1)由”取不同质量的海波“可知,探究的是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的多少与海波质量的关系。
(2)每组实验中都放置了温度计,可用温度计示数变化来确定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
26.【答案】(1)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2)乙
(3)烧苗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乙为直根系,丙为须根系。
(3)细胞失水是因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解答】(1)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所以要定期给种子浇水。
(2)青菜是直根系,有主根,与图乙的根系更相似。
(3)施肥过多,土壤溶液浓度过大,会导致细胞失水,即烧苗。
27.【答案】(1)白色、粉末
(2)由 可得,,得mMgH2=52千克
(3)不赞同,无论氢化镁通过水解还是热解产生的氢气都是由氢气分子构成,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析】【分析】(1)常见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硬度等。
(2)氢气中氢元素来自于氢化镁,可知氢化镁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氢气的质量。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分子相同,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
【解答】(1)状态、颜色等为物理性质,可知氢化镁的物理性质有:白色、粉末。
(3)不赞同该观点,氢气均有氢分子构成,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可知通过氢化镁水解和热解方式产生的氢气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28.【答案】(1)m=ρV=800mg/mL×120mL=96000mg
(2)A%=96000mg×10%×100mL/5000mL=192mg/100mL
(3)吊销驾驶证并追究刑事责任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式计算酒精的质量。
(2)根据题中对于血液中酒精含量的计算方式进行计算。
(3)根据(2)中的计算结果和表中数据判断处罚方式。
【解答】(3)由(2)可知,此时司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了醉酒驾车的标准,应给出的处罚是:吊销驾驶证并追究刑事责任。
1 / 1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学科期末检测 科学试题卷
1.(2025七下·嘉兴期末)2025年春晚,人形机器人的表演火爆全国,设计中使用了多种压力传感器,功能为实时接受压力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传导,其类似于人体四大组织的(  )
A.神经组织 B.结缔组织 C.肌肉组织 D.上皮组织
【答案】A
【知识点】组织
【解析】【分析】神经组织可以传导信息,据此判断传感器相当于神经组织。
【解答】该传感器可以传导信息,可知类似于人体四大组织中的神经组织。
故答案为:A。
2.(2025七下·嘉兴期末)科学方法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如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冰是晶体,可以推断冰具有一定的熔点,此处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A.归纳法 B.转换法 C.演绎法 D.比值定义法
【答案】C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归纳法:通过多个具体案例总结普遍规律。
转换法:涉及间接测量或观察手段。
比值定义法:用于定义新物理量(如密度=质量/体积)。
【解答】题干从"晶体都有熔点"(一般原理)推导出"冰有熔点"(具体结论),符合从普遍到特殊的推理逻辑,属于演绎法。
故答案为:C。
3.(2025七下·嘉兴期末)实验结论的得出需要证据支持。下列证据支持对应结论的是(  )
A.铅柱粘合实验——分子间存在斥力
B.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减小实验——分子间存在空隙
C.针筒内的空气能被压缩实验————分子间存在引力
D.英国科学家布朗的花粉运动实验——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针筒的活塞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很难再压缩。
【解答】A、铅柱粘合实验——分子间存在引力,故A错误;
B、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减小实验——分子间存在空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跑到彼此的间隙中,导致总体积减小,故B正确;
C、针筒内的空气能被压缩实验——分子间存在空隙,故C错误;
D、英国科学家布朗的花粉运动实验——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2025七下·嘉兴期末)磷酸铁锂(LiFePO4)是锂电池的主要成分。已知磷酸铁锂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计算判断。
【解答】铁元素的化合价,解得x=+2。
故答案为:B。
5.(2025七下·嘉兴期末)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符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是(  )
A.桃花鲜艳有芳香,有助于风力传粉
B.菜豆种子外具有种皮,有助于保护胚
C.植物的根毛细胞向外凸起,有助于吸收有机物
D.植物茎中的形成层,有助于植物的茎储存营养物质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形态结构;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茎中的髓有助于植物的茎储存营养物质。
【解答】A、桃花鲜艳有芳香,有助于吸引昆虫为其传粉,故A错误;
B、菜豆种子外具有种皮,有助于保护胚,防止胚受损,种子不能萌发,故B正确;
C、植物的根毛细胞向外凸起,有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故C错误;
D、植物茎中的形成层,由分生组织组成,有助于茎变粗,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2025七下·嘉兴期末)我国利用新技术发现并提纯了超级金属铼,用来制造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铼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有75个质子 B.原子核外有186个电子
C.原子核内有75个中子 D.相对原子质量是186g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解答】A、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可知“铼”原子核内有75个质子,故A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可知电子数为75,故B错误;
C、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可知中子数为186-75=111,故C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是186,单位不是“g”,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7.(2025七下·嘉兴期末)在学习有关单细胞动、植物知识时,同学们开展了观察草履虫的实践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从草履虫培养液中的底层吸取培养液
B.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它的外形和细胞基本结构
C.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它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应
D.为了更好地观察草履虫结构,实验时不建议盖盖玻片
【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草履虫大多分布在表面,所以应从草履虫培养液中的表层吸取培养液
【解答】A、在培养液的表层草履虫更多,所以应从草履虫培养液中的表层吸取培养液,故A错误;
BC、显微镜放大倍数较大,可以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它的外形和细胞基本结构和观察它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应,故B正确,C错误;
D、盖盖玻片是防止液体污染镜头的必要操作,且不影响观察,所以要盖盖玻片,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2025七下·嘉兴期末)小嘉同学冬天吃火锅时,看到火锅上方“热气”腾起。下列关于“热气”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B.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
C.火锅中的水吸热汽化 D.火锅中产生的水蒸气液化
【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汽化: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液化:由气态转化为液态。
【解答】火锅内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方温度遇冷液化成小液滴,即“热气”。
故答案为:D。
9.(2025七下·嘉兴期末)某工厂计划制作一批纯棉T恤,需要经历从棉花到成衣的四个主要环节:纺纱、织布、染布和制衣。根据纺织工程与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下列操作符合实际生产要求的是(  )
A.纺纱:将棉花纤维拉升并加捻,增强纱线的强度与韧性
B.织布:把纱线织得更密实,以提升棉布的透气性与柔软度
C.染布:采用直接涂抹颜料的方式上色,提高布的强度
D.制衣:严格按照纸样剪裁布料,无需考虑织物的经纬方向对成品的影响
【答案】A
【知识点】制造的概念及其门类;现代的制造技术与工程
【解析】【分析】纺纱环节需通过牵伸(拉升纤维)和加捻工艺,将棉花纤维转化为连续纱线,这不仅改善纤维的平行排列状态,还通过捻回增加纱线的强度与韧性,确保后续织造质量。
【解答】A、将棉花纤维拉升并加捻,增强纱线的强度与韧性,符合生产要求,故A正确;
B、把纱线织得更密实,纱线之间的空隙减小,透气性变差,故B错误;
C、工业染布采用浸染或轧染工艺(如将布浸入染缸并控制温度),而非直接涂抹颜料;后者易导致染色不均且无法渗透纤维内部,故C错误;
D、剪裁时必须考虑织物的经纬方向:经纱(纵向)稳定性高,纬纱(横向)有一定弹性,忽略方向会导致成衣变形、缝合处歪斜或穿着不适,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0.(2025七下·嘉兴期末)果农王师傅为了提高苹果的产量,农业技术员建议他对部分枝条进行环割处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环割后树皮能再生,是因为植物茎中有木质部
B.环割深度过深会伤及木质部,影响有机物的运输
C.环割切断了韧皮部,使更多的有机物分配给果实
D.环割能促进根部吸收更多水和无机盐,增加果实产量
【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韧皮部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解答】树皮的内侧是韧皮部,环割枝条,韧皮部被破坏,叶片制作的有机物不能继续向下运输,将更多的有机物分配给苹果,提高了苹果的产量。
故答案为:C。
11.(2025七下·嘉兴期末)如图所示是那不勒斯三根大理石柱,发现石柱底部有火山灰覆盖层,中部有海洋生物活动痕迹,上部则相对完整。下列关于石柱上现象产生原因推理合理的是(  )
A.先海水入侵,然后地壳上升,最后火山喷发
B.先地壳下降海水入侵,然后火山喷发,最后地壳上升
C.先地壳上升,然后火山喷发,最后地壳下降海水入侵
D.先发生火山喷发,然后地壳下降海水入侵,最后地壳上升
【答案】D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中火山灰和海洋生物活动痕迹进行判断。
【解答】由图可知,大理石柱建成时在海平面以上,先发生了火山喷发,所以被火山灰覆盖,后来又经历了地壳下沉海水入侵,所以火山灰上方有海洋生物活动痕迹,最后地壳上升,总体回到海平面以上。
故答案为:D。
12.(2025七下·嘉兴期末)科学兴趣小组在通风橱中进行钠在氯气(Cl2)中燃烧的实验,并在实验后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从微观角度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关于该化学反应分析正确的是(  )
A.参与反应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B.参与反应的物质都由原子构成
C.生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
D.生成的钠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离子,得到电子转化为阴离子,失去电子转化为阳离子。
【解答】AB、钠由钠原子构成,氯气由氯气分子构成,可知参与反应的最小微粒是原子,故AB错误;
CD、由图可知,钠原子失去电子转化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转化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可知氯化钠由离子构成,故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13.(2025七下·嘉兴期末)科学社团研究腊梅时发现:腊梅花的雌蕊和雄蕊并不是同时成熟。初开时,雄蕊还没有成熟,向外平铺,露出已经成熟的雌蕊接受蜜蜂从别的花上带来的花粉,完成受精。数日后,刚刚成熟的雄蕊会竖起来,挡在柱头的外面,使雌蕊接收不到外面的花粉,同时向外散出花粉。社团成员推测这种“错时成熟”现象对繁衍至关重要,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减少能量消耗——减少雄蕊和雌蕊对能量的消耗
B.吸引多种昆虫——雄蕊和雌蕊分别能吸引不同昆虫
C.避免自花传粉——迫使花粉必须传递给其它腊梅花
D.自我繁殖保障——确保花粉能直接落在同一朵花的雌蕊上
【答案】C
【知识点】传粉及其途径
【解析】【分析】异花传粉的花,雌蕊和雄蕊不同时成熟可以避免同一朵花的雄蕊的花粉掉落在柱头上完成传粉。
【解答】“错时成熟”可以避免发生自花传粉,实现异花传粉。
故答案为:C。
14.(2025七下·嘉兴期末)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用天平称取充分干燥的土壤50g,并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充分加热,待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46.2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以检验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
B.减少的质量主要是土壤中矿物质的质量
C.可以选用沙漠中的干燥沙子作为实验对象
D.土壤放在铁丝网上加热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有机物受热分解,部分物质转化为气体后逸出,导致土壤的质量减小。
【解答】有机物受热易分解,加热后质量会减小,为了防止土壤中的水分对实验造成干扰,应使用干燥的土壤进行实验,沙漠中的土壤含有的有机物较少,所以不能选用沙漠中的土壤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A。
15.(2025七下·嘉兴期末)小嘉同学在实验室用电子天平和量筒测量了三个物体A、B、C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如表。他对同学说:“我发现一个规律: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也越大!”下列对小嘉说法分析正确的是(  )
物体名称 质量/g 体积
A 54 20
B 108 35
C 135 40
A.正确,因为质量大的物体,密度也越大
B.错误,密度与质量无关,只与物质的体积有关
C.正确,物体的质量越大,体积也越大
D.错误,密度大小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解答】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无关,表中物质不仅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没有控制变量,不能说明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故答案为:D。
16.(2025七下·嘉兴期末)用化学符号或模型填空。
(1) 金刚石   ; 2个氮气分子   。
(2)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过程,请将图中   补充完整
【答案】(1)C;2N2
(2)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和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判断补充的内容。
【解答】(1)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
表示分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化学式前面,2个氮气分子:2N2。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可知图中缺少的是氧分子,如图所示。
17.(2025七下·嘉兴期末)某同学在实验室观察浸软的菜豆和玉米种子结构时,滴加碘液对比颜色后发现:玉米种子显现的蓝色明显比菜豆   ,原因是玉米种子中淀粉含量更高。我们食用的菜豆种子,其营养成分主要存在于   (填种子结构)。
【答案】深;子叶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玉米是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解答】碘遇淀粉变蓝,玉米种子中淀粉含量更高,可知蓝色更深。
菜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
18.(2025七下·嘉兴期末)我国成功研制出厚度为 0.015mm 的手撕钢,打破了全球手撕钢领域的最薄纪录。根据常见金属成型技术及其应用场景,手撕钢通过   选填“轧制”或“冲压”)成型技术加工而成。折叠屏手机底衬加入手撕钢后,可被反复折叠40多万次而不变形或者断裂,这主要利用了手撕钢材料   特点(多选)。
A.高强度 B.高韧性 C.导电性
【答案】轧制;AB
【知识点】金属制品及其制造技术
【解析】【分析】 轧制成型技术是以旋转轧辊为工具实现金属塑性变形的锻造成形工艺,其核心分类包含纵轧、横轧与斜轧。
冲压成型技术是指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加工成型方法。
【解答】手撕钢通过轧制成型技术加工而成,其强度高、韧性好,折叠屏手机底衬加入手撕钢后,可被反复折叠40多万次而不变形或者断裂。
19.(2025七下·嘉兴期末)小嘉在厨房用水壶观察水沸腾实验,当水开始沸腾时,可以看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且   (选填“上升变大”或“上升变小”);将水壶(温度高于100℃)从灶具上取下后,依旧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   。
【答案】上升变大;水壶中的水从水壶处吸热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吸热。
【解答】水沸腾时,气泡自下而上逐渐变大。水离开灶具后能继续沸腾是因为水壶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20.(2025七下·嘉兴期末)科技小组的同学们在制作仿生机械手时,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某个微型液压器。当放入5g 砝码时(砝码盒中质量最小)指针右偏,取下砝码后指针左偏,请你预估微型液压器质量范围是    g,他们接下去的正确操作是   。
【答案】0-5;用镊子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质量小于5g的物质在测量质量时,应使用游码。
【解答】当放入5g 砝码时(砝码盒中质量最小)指针右偏,说明砝码质量偏大,取下砝码后指针左偏,说明砝码的质量偏小,可知微型液压器质量范围在0-5g之间,接下来应用镊子向右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测出微型液压器的质量。
21.(2025七下·嘉兴期末)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探索未知世界有力的工具之一。如图表1和表2分别是部分元素按照“八音律”理论和“元素周期律”的排布,其中“八音律”是指:第八个元素就与第一个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元素的排列每逢八就出现周期性)。这好像音乐上的八个音阶一样重复出现。
(1)请根据规律,写出表1八音律表中与0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
(2)表2中的 He、Ne、Ar元素属于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由这类元素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   (选填“活泼”或“不活泼”)。
【答案】(1)S
(2)非金属;不活泼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八音律”是指:第八个元素就与第一个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元素的排列每逢八就出现周期性)”结合表1进行判断。
(2)金属元素名称通常为为“钅”字旁。
【解答】(1)由表1可知,O元素为第一个元素时,S元素为第八个元素,可知S和O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He、Ne、Ar元素均为“气”字旁的,属于非金属元素。这三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
22.(2025七下·嘉兴期末)某些媒体报道“转基因食物对人类的健康不利”,也有专家说“转基因食物是安全的”,到底是否安全呢 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转基因稻谷,非转基因稻谷,健康状态良好的小白幼鼠若干,两个规格一样且空间足够大的铁笼等。
提出问题:转基因食物对人类的健康有影响吗
实验过程:
①将两个铁笼分别贴上甲组和乙组标签;
②选取两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大小一致,性别相同的小白幼鼠,分别置于甲、乙铁笼中;
③甲组正常饲喂非转基因稻谷,乙组饲喂____。饲喂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
(1)请将上述实验过程③补充完整   。
(2)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若该兴趣小组得出的结论是转基因食物对小白幼鼠健康无影响,则实验结果应是   。
(3)该探究实验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容易使实验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和偶然性。
【答案】(1)等量的转基因稻谷
(2)甲乙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
(3)实验对象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实验探究的是转基因食物对健康的影响,可知补充的内容为等量的转基因稻谷。
(2)转基因食物对小白幼鼠健康无影响,则两只小鼠的生长状况相同。
(3)实验对象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应在每组实验中多放置几只小鼠进行重复实验。
【解答】(1)由探究目的可控制变量法可知,补充的内容为等量的转基因稻谷。
(2)转基因食物对小白幼鼠健康无影响,则两只小鼠的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
(3)每组实验中均只有一只小鼠,实验对象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23.(2025七下·嘉兴期末)嘉兴马家浜文化(约公元前5000年~前4000年)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其陶器以红陶为主。考古专家研究发现其质量与现代陶器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原因可能是受温度影响,当时烧制温度大约在800℃~1000℃。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此开展了烧制温度对陶器密度的影响研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3块相同陶土,分别捏成相同形状的陶坯;
②将陶坯分别加热至 600℃、900℃、1200℃,冷却后测量质量和体积。数据如表:
加热温度( 质量(g) 体积 密度
600 50 25 2.0
900 48 20 2.4
1200 45 18 2.5
(1)制坯前要进行揉泥,其主要目的是   。
(2)分析数据可得结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陶器密度   。
(3)马家浜陶器实际烧制温度约为900℃,而非1200℃,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排空泥料中的气泡
(2)变大
(3)燃烧设备的温度达不到
【知识点】陶瓷器及其制造流程
【解析】【分析】(1)揉泥可以将泥料中的气泡排出。
(2)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温度高,密度大。
(3)受制于当时的设备,所以马家浜陶器实际烧制温度较低。
【解答】(1)揉泥的目的是排空泥料中的气泡。
(2)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升高,陶器的密度将变大。
(3)嘉兴马家浜文化距今年代久远,实际烧制温度约为900℃,而非1200℃,可能的原因是当时的燃烧设备的温度达不到1200℃。
24.(2025七下·嘉兴期末)在开展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兴趣小组同学按照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两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并用注射器慢慢地将红墨水注入两杯水的底部。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请根据实验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用该装置实验时,优点是   。
(2)将红墨水注入烧杯底部的目的是   。
(3)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得要快,说明了   。
【答案】(1)两边能同时注入红墨水
(2)排除因红墨水的密度比清水大而下沉,影响实验结果
(3)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装置可知,优点是两边能同时注入红墨水。
(2)为避免红墨水由于密度大而下沉对实验造成干扰,实验时将红墨水注入到烧杯底部。
(3)根据现象可知,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解答】(1)由图可知,该装置可向两边同时注入红墨水,操作简单且可减小误差。
(2)红墨水的密度大于水,在水中会下沉,会对实验造成干扰,所以应将红墨水注入到烧杯底部。
(3)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25.(2025七下·嘉兴期末)小科在学习了晶体的知识后,知道晶体凝固过程会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引发了他的思考,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如下探究:
取不同质量的海波加热至恰好完全熔化,迅速放入装有冷水的两个保温杯中,杯中水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如图所示。待海波恰好全部凝固,迅速用温度计测出各自烧杯中水的温度。
(1)本实验是研究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的多少与   有关。
(2)本实验通过比较   来确定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
【答案】(1)海波的质量多少
(2)温度计示数变化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探究的是海波质量对放热多少的影响。
(2)实验采用了转换法,用温度计示数变化来反应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
【解答】(1)由”取不同质量的海波“可知,探究的是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的多少与海波质量的关系。
(2)每组实验中都放置了温度计,可用温度计示数变化来确定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
26.(2025七下·嘉兴期末)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参与实践活动,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校内开设“实验田”。如图甲是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刚“翻新”的一块“实验田”。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播种】该兴趣小组欲在该地种植青菜,取一定数量籽粒饱满的青菜种子。播种结束后,他们需要定期为种子浇水目的是   。
(2)【生长】一段时间后,青菜发芽后并长成了植株,你认为青菜的根系与图中   (选填“乙”或“丙”)的根系更相似。
(3)【养护】要想青菜植株能够更好地生长,除了定期给它们浇水和除杂草外,还需要科学施肥。如果一次施肥过多,容易造成植株   。
【答案】(1)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2)乙
(3)烧苗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乙为直根系,丙为须根系。
(3)细胞失水是因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解答】(1)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所以要定期给种子浇水。
(2)青菜是直根系,有主根,与图乙的根系更相似。
(3)施肥过多,土壤溶液浓度过大,会导致细胞失水,即烧苗。
27.(2025七下·嘉兴期末)氢化镁(化学式MgH2),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在干燥空气中非常稳定,被广泛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储氢材料之一。MgH2可以通过水解和热解两种方式来制备氢气。水解:氢化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镁;热解:氢化镁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至289℃,会分解成镁和氢气。请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请写出1条氢化镁的物理性质   。
(2)若要用氢化镁来制备4千克氢气,求至少需要氢化镁多少千克。
(3)有人说通过氢化镁水解和热解方式产生的氢气的化学性质是不一样的。你是否赞同该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白色、粉末
(2)由 可得,,得mMgH2=52千克
(3)不赞同,无论氢化镁通过水解还是热解产生的氢气都是由氢气分子构成,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析】【分析】(1)常见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硬度等。
(2)氢气中氢元素来自于氢化镁,可知氢化镁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氢气的质量。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分子相同,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
【解答】(1)状态、颜色等为物理性质,可知氢化镁的物理性质有:白色、粉末。
(3)不赞同该观点,氢气均有氢分子构成,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可知通过氢化镁水解和热解方式产生的氢气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28.(2025七下·嘉兴期末)乙醇俗称酒精,是酒的成分之一(ρππ=800mg/mL)。酒后驾车危害公共安全,科学认识相关的法律标准至关重要,下表是酒后驾车的判定标准。血液中的酒精含量A%表示每100mL血液中酒精的质量为 Amg, 例如: A%=80表示每100mL血液含80mg酒精。
酒后判定标准 血液中的酒精含量A%(mg/100mL) 处罚标准
未超标 A%<20 合法驾驶
饮酒驾车 20≤A%<80 暂扣驾驶证6个月,并罚款1000~2000元, 记12分
醉酒驾车 A%≥80 吊销驾驶证并追究刑事责任
已知某司机(血液总量约5000mL)饮用了1000mL酒精浓度为12%的红酒(内含酒精120mL)。请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该司机摄入乙醇的质量是多少 mg
(2)假设饮酒一段时间后,摄入人体的酒精还有10%残留在血液中,请通过计算血液中的酒精含量A%是多少
(3)此时,若该司机驾驶机动车辆,你给出的处罚是   。
【答案】(1)m=ρV=800mg/mL×120mL=96000mg
(2)A%=96000mg×10%×100mL/5000mL=192mg/100mL
(3)吊销驾驶证并追究刑事责任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式计算酒精的质量。
(2)根据题中对于血液中酒精含量的计算方式进行计算。
(3)根据(2)中的计算结果和表中数据判断处罚方式。
【解答】(3)由(2)可知,此时司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了醉酒驾车的标准,应给出的处罚是:吊销驾驶证并追究刑事责任。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