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奉化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八年级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奉化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八年级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奉化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八年级科学试题
1.(2025八下·宁海期末)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十分钟后,三位航天员向地面主动发射信息,报告“身体感觉良好”,该过程中他们传递信息靠的是(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电磁波 D.以上都不对
2.(2025八下·宁海期末)因冰川消融,楚科奇海海象被迫集中登陆海岸,单位面积密度达到历史峰值(每平方米2.3头)。雄性海象为争夺领地,它们会用长牙进行互相决斗,这体现海象具有(  )
A.觅食行为 B.迁徙行为 C.繁殖行为 D.攻击行为
3.(2025八下·宁海期末)下列有关脑和脊髓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大脑皮层作为高级神经中枢管理和指挥全身器官的活动
B.小脑是人体的生命中枢,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
C.脑干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协调身体各部分肌肉的活动
D.脊髓具有反射功能,不具有传导功能
4.(2025八下·宁海期末)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B.声和光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鼓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医生使用超声波粉碎患者体内的肾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5.(2025八下·宁海期末)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出现了许多如图所示的“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听觉毛细胞,使听力下降;长期玩手机可能会损伤感光细胞,使视力下降,上述两类细胞分别位于 (  )
A.外耳道、虹膜 B.鼓膜、角膜
C.耳蜗、视网膜 D.听小骨、脉络膜
6.(2025八下·宁海期末)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使用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复杂的事物。下列属于模型的是(  )
A.磁感线 B.雷阵雨天气
C.电压表 D.宁波旅游标志
7.(2025八下·宁海期末)如图所示是一种触控开关。当手指直接接触这种开关面板上的金属体时,因为人体是导体,会触发开关闭合,电路中的电灯发光。用手持下列物体去接触面板上的金属体时,也能使电灯发光的是(  )
A.金属钥匙 B.木制牙签 C.塑料尺 D.玻璃杯
8.(2025八下·宁海期末)下列病症及其发病原因的描述,对应的是 (  )
选项 病症 发病原因
A 呆小症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
B 糖尿病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
C 巨人症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D 侏儒症 幼年时胰岛素分泌不足
A.A B.B C.C D.D
9.(2025八下·宁海期末)2025年5月 29 日举行的珠峰马拉松比赛,登山队员们在攀登过程中生理上会出现适应性的变化。如图为人体几种器官或组织的产热量百分比扇形图,其中表示登山队员在登山时产热情况的图以及低温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的方式正确是(  )
A.甲:骨骼肌紧张性收缩增强,使人体产热量增加
B.乙;骨骼肌紧张性收缩增强,使人体产热量增加
C.甲;骨骼肌紧张性收缩减弱,使人体产热量减少
D.乙;骨骼肌紧张性收缩减弱,使人体产热量减少
10.(2025八下·宁海期末)云层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空气对流等原因,使云带电荷。通常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当两个云层靠近且达到一定条件时,上层云底部的负电荷向下运动从而产生放电现象,如图所示。产生这种运动的原因是(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C.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D.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1.(2025八下·宁海期末)某同学在拔草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缩手后感到疼痛;而在注射流感疫苗时,能感到疼痛,但没有缩手。完成以上反射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是感受器,能够产生疼痛的感觉
B.3是低级神经中枢,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C.完成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 5→4→3→2→1
D.注射疫苗时没有缩手,是因为反射弧已破坏
12.(2025八下·宁海期末)路边扫码电瓶车都配备了安全头盔,使用前要先扫码(开关S1闭合),并戴好安全头盔(开关S2闭合),此时车才能正常启动。骑行时需要旋转车把手(滑片P 顺时针转动),使电流增大,电动机转速加快,车子就能加速前进。下列哪个电路能满足此设计要求(  )
A. B.
C. D.
13.(2025八下·宁海期末)奉化、宁海两地气象台今年6月 10日发布天气预报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则天气预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天奉化的天气是晴天
B.由图可知奉化、宁海两地的气候类型
C.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大
D.北风是指吹向北方的风
14.(2025八下·宁海期末)给健康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处于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苏醒可注射适量的(  )
A.葡萄糖溶液 B.甲状腺激素 C.生理盐水 D.生长激素
15.(2025八下·宁海期末)下列关于人体感觉器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了眼的折光系统,外界物体成像在玻璃体上
B.图乙中鼓膜损伤会造成神经性耳聋,从而引起听力下降
C.图丙中形态、结构各异的组织由细胞分化而来,因此皮肤是人体的上皮组织
D.图丁中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引起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产生嗅觉
16.(2025八下·宁海期末)如图所示是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指甲钳,手柄处嵌有辅助放大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辅助放大的过程中呈正立的虚像
B.该透镜为凹透镜
C.该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D.该透镜成像原理与平面镜相同
17.(2025八下·宁海期末)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甲是汽车驾驶室两侧的反光镜,它利用凹面镜的发散作用能扩大视野
B.图乙是小孔成像,它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的像是虚像
C.图丙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成的是一个倒立、等大的像
D.图丁是海市蜃楼的景象,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
18.(2025八下·宁海期末)将一根细金属丝置入柔性塑料中,可以制成用来检测物体形变的器件应变片,其结构如图1所示。将它接入图2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当应变片随被检测物体发生拉伸形变时,塑料中的金属丝会被拉长变细,导致电阻变大,则电路中的(  )
A.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大
B.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小
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D.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
19.(2025八下·宁海期末)如图为某同学自制指南针。铜片、锌片和食盐水溶液共同组成了“盐水电池”,铜片是盐水电池的正极,锌片是盐水电池的负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与蹄形磁铁类似
B.通电螺线管静止时B 端指向地理南方
C.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到铜片
D.若在 C点处放上一枚小磁针,小磁针的N极指向右边
20.(2025八下·宁海期末)小科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3A,电压表的量程均为0~15V。当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两电压表的示数与电路中电流变化如图乙所示。当他用最大阻值为15Ω的滑动变阻器替换电阻R2,同时将电流表改成小量程,为了保证电路安全,则此时两电压表的示数与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图像为下列图中的(  )
A.A B.B C.C D.D
21.(2025八下·宁海期末)某同学将传统吉他(图甲)和电吉他进行了对比。发现传统吉他的发声依靠弦的振动,电吉他的发声是通过电磁拾音装置实现的。电磁拾音装置的基本结构如图乙所示,电吉他金属弦被磁体磁化后,当金属弦拨动时产生振动,线圈中能产生电流,传送到放大器。
(1)传统吉他发声的响度是由弦振动的   决定。
(2)电吉他的线圈中能产生电流的原理是   。
(3)该同学在晚上9点钟练习电吉他,引起边上认真学习的弟弟烦躁不安,这时候电吉他声成为了   (选填“噪音”或“乐音”)。
22.(2025八下·宁海期末)如图甲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两者的高度h1>h2,铅笔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后,铅笔像的高度   h2(选填“>” “=”或“<”)。若在平面镜前紧贴一块与铅笔等高的木板,如图乙所示,铅笔在平面镜中   (选填“能”或“不能”)成像。
23.(2025八下·宁海期末)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各元件及电路连接均正常,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5Ω。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向右滑动一段距离,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08A,则电压表示数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化了   V。
24.(2025八下·宁海期末)在“研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活动中,闭合开关后,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甲所示。
(1)电源左端为   极。(选填“正”或“负”)
(2)为了使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可调,可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如果把图乙所示的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且当滑片向右移动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变强,可将滑动变阻器接线柱a和   接入电路。
25.(2025八下·宁海期末)近年来手机发展迅速,给人们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和乐趣。但是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因为滥用、不正确使用手机导致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1)图1所示,某同学拿出手机,保持手机到鼻尖的距离不变,开启屏幕打开手机前置摄像头,他通过前置摄像头所成的像为P1;手机锁屏屏幕变黑以后又在屏幕中看见了自己所成的另一个像P2。这两个像中,其中实像是   ,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像是   ,两个像的大小关系为: P1   P2(选填“>” “=”或“<”)。
(2)由于不合理使用手机,该同学患上了近视眼,图2中近视眼的光路图是   (填字母),近视眼的矫正用图3中的透镜   (填数字序号)。
(3)很多人在睡前使用手机玩游戏、刷视频等。睡前使用手机对睡眠有影响吗 科研人员在某大学选取了400名有睡前使用手机习惯的健康大学生,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了相关实验,过程如下:
组别 甲 乙
实验要求 睡前 1小时使用手机
持续时间 4周
实验结果 (注:睡眠质量指数越低,睡眠质量越好)
①上表中乙的实验要求“ ”处应填   。
研究发现,褪黑素是人体分泌的一种促进睡眠的激素。褪黑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右图表示暗信号条件下 暗信号刺激。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反射过程。
②上述反射活动中的效应器是   。
③据图分析,睡前使用手机会对睡眠造成影响的原因   。
26.(2025八下·宁海期末) 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图乙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图甲实验过程中要确定蜡烛B和蜡烛A 的像是否完全重合,人眼观察位置应是 ____。
A.从玻璃板后(蜡烛B 这侧)
B.在玻璃板前(蜡烛A 这侧)
C.A、B 两个方向都需要
(2)图乙实验过程中, 目前已经观察到了清晰的物像,若将光屏稍微往右移动一定距离,发现像变模糊,想要再次得到清晰的物像,蜡烛应向   移动。
(3)在两个实验中,不改变蜡烛的位置,把图甲中 M玻璃板和图乙中凸透镜分别竖直向上移动,则成像位置如何变化 答:图甲中成像位置   ;图乙中成像位置   。
27.(2025八下·宁海期末) 甲同学将生长状况相似的①、②两盆蚕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暗箱中,在②盆蚕豆幼苗的暗箱右侧开一小窗口,并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保持其它环境条件适宜且相同。一周后,①、②两盆蚕豆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同学认为用成熟的蚕豆植株取代蚕豆幼苗进行实验现象会更明显,你认为乙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   。
(2)图乙表示生长素浓度和茎生长的关系。图甲②中蚕豆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时,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最可能是图乙中   (填字母)点浓度。
(3)丙同学提出为使实验更严密,应另取一盆蚕豆幼苗,在暗箱右侧也开一小窗口,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并且在花盆底部再装一个旋转器。当旋转器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时,花盆也随之一起旋转,但暗箱和光源都不转,如图甲③所示。设置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与②形成   ,当图③中的花盆连续旋转一星期以后,请你预测装置中的蚕豆幼苗的生长或弯曲情况是   。
28.(2025八下·宁海期末)利用如图所示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其中电源电压3V 保持不变,电流表量程为“0~0.6A”, 电压表量程为“0~3V”, 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0Ω1A”。依次将阻值为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AB之间完成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请回答:
(1)完成第一组实验后,断开开关,拆下5Ω的电阻,改接10Ω的电阻。继续进行以下操作:
实验组别 1 2 3
电阻R(Ω) 5 10 20
电流I(A) 0.4 0.2 0.1
①闭合开关;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③记录电流表示数;④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合适位置。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正确的顺序是   ;
(2)上述操作④中判断滑片已处于合适位置的依据是   ;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为使结论更有说服力,某同学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将30Ω的电阻接入电路,却没有取得成功。为此, 同学们提出了下列解决方案,其中可行的有____。
A.仅将电源电压调至2.5V
B.仅将电源电压调到6V
C.仅将滑动变阻器换为“20Ω1A”
D.仅将定值电阻两端控制的电压换为2.5V
29.(2025八下·宁海期末)某同学想设计一个测量未知电阻的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未知),将待测电阻Rx(图中未画出)接在a、b之间,仅利用电流表和定值电阻的阻值R0便可得到 的阻值。
(1)该同学首先设计的是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很快被老师指出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会引起电路故障,理由是   。
(2)随后他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请在空格内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闭合开关S1和S2,读出电流表的读数记作I1,之后断开所有开关。
②   ,读出电流表的读数记作I2。
③断开所有开关,整理实验器材。用I1、I2和定值电阻的阻值R0来表示待测电阻 R =   。
30.(2025八下·宁海期末)(1)某同学所在的小山村被群山包围,难以获得阳光照射。该同学想在A 处安装一个大平面镜,反射太阳光照亮村子中心的B处。如图所示,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作出平面镜和反射光线。 (保留作图痕迹)
(2)防溺水六不准中“不要到不熟悉的河边、池塘等地方下水游泳”,清澈的水看似很浅,实则很深,不明水情擅自下水游泳容易发生溺水事故,如图甲所示。在学习了科学之后,我们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其中的原理,请在图乙中作出人眼看到池底A的大致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提示:A'是人眼看到的池底A 的像)
31.(2025八下·宁海期末)某同学利用干簧管设计制作了一款水位自动报警器。干簧管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它由薄铁片制作而成,是一种利用磁场来控制线路的开关器件。浮球与永久磁体连接,随着水位的变化二者的位置随之改变。当水箱内的水位过高或过低时,均会亮起不同颜色的灯进行警示并触发电铃。请结合图片判断水位自动报警器在水位到达A 处时黄灯、红灯和电铃的工作情况,并说明理由。
32.(2025八下·宁海期末)某同学在乘坐手扶电梯时发现,当电梯上没有人时,电梯以较慢的速度运行;当电梯上有人时,电梯运行速度加快。查阅资料知道:电梯运行的简易电路如图甲所示,电动机的转速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压敏电阻, 的阻值随压力而变化,如图乙所示。 (线圈电阻可忽略不计)
(1)由图乙可知,压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   。
(2)当触点与1接触时, 电梯以   (选填“较快”或“较慢”)的速度运行。
(3)若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为24V,当电流达到20mA时电磁铁将衔铁吸下。现要求一个质量为40kg的小朋友站在电梯上,就能使电梯以较快速度运行,则滑动变阻器 接入电路的阻值为多大 (g取 10N/ kg)
(4)如果要求质量更小的人站在电梯上就能使其较快运行,应该如何改动控制电路 (写出两种方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电磁波
【解析】【分析】声波的传递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太空中传播。
【解答】电磁波的传递不需要介质,航天员是通过电磁波与地面传递信息的。
故答案为:C。
2.【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相互决斗属于攻击行为。
【解答】雄性海象为争夺领地,它们会用长牙进行互相决斗,属于攻击行为。
故答案为:D。
3.【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大脑皮层上还有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
【解答】A、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管理和指挥全身器官的活动,所有感觉也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故A正确;
B、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故B错误;
C、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协调身体各部分肌肉的活动,故C错误;
D、脊髓具有反射功能和传导功能,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4.【答案】D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发声体的形状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
【解答】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故A错误;
B、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鼓声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声音具有能量,所以医生可以用超声波粉碎患者体内的肾结石,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蜗属于内耳;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解答】听觉细胞位于耳蜗中,感受外界的刺激,感光细胞位于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C。
6.【答案】A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符号:能简单明了的表示事物,还可避免事物外形不同、表达的语言文字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例如计算公式、电路图等。
【解答】A、磁感线属于模型,故A正确;
BCD、雷阵雨天气、电压表和旅游标注均属于符号,故BCD错误。
故答案为:A。
7.【答案】A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导体电阻较小,导线性能好,绝缘体电阻很大,不能导电。
【解答】人是导体,会触发开关闭合,灯发光,可知能使灯发光的物质是导体,金属钥匙是导体,可以使灯发光。木质牙签、塑料尺以及玻璃杯是绝缘体,不能使灯发光。
故答案为:A。
8.【答案】C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呆小症身材矮小,智力发育存在缺陷,侏儒症身材矮小,智力发育正常。
【解答】A、呆小症的发病原因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故A错误;
B、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胰岛素分泌过少,故B错误;
C、巨人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身材高大,故C正确;
D、侏儒症的发病原因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答案】B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安静时,产热最多的是内脏,运动时产热最多的是骨骼肌。
【解答】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骨骼肌紧张性收缩增强,产热量增加,在低温散热量增大的同时也能维持体温恒定。
故答案为:B。
10.【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当两个云层靠近且达到一定条件时,上层云底部的负电荷向下运动从而产生放电现象,如图所示。产生这种运动的原因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是感受器、2是传入神经,3是神经中枢,4是传出神经,5是效应器。
【解答】A、1是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疼痛的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故A错误;
B、3是脊髓,属于低级神经中枢,在注射流感疫苗时,能感到疼痛,但没有缩手,可知脊髓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故B正确;
C、完成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1→2→3→4→5,故C错误;
D、注射疫苗时没有缩手,是因为脊髓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2.【答案】B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有效长度越长,说明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越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越小。
【解答】A、同时闭合两个开关,电动机被连通,顺时针转动车把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增大,电流减小,故A错误;
B、同时闭合两个开关,电动机被连通,顺时针转动车把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减小,电流增大,故B正确;
CD、任意闭合一个开关,电动机被接通,不符合题意,故CD错误。
故答案为:B。
13.【答案】C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风;降水;天气预报与天气图;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的状况,气候指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状况。
【解答】A、由图可知,这天奉化的天气为多云,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奉化、宁海两地的天气类型,故B错误;
C、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大,相对湿度达到100%,遇到降温或粉尘等会形成降水,故C正确;
D、北风是指从北方吹来的风,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A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胰岛素可以将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处于休克状态,是因为小鼠的血糖含量较低,可通过注射葡萄糖,提高血糖含量使小鼠苏醒。
故答案为:A。
15.【答案】D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所以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解答】A、像成在视网膜上,故A错误;
B、图乙中鼓膜损伤会造成传导性耳聋,从而引起听力下降,故B错误;
C、图丙中形态、结构各异的组织由细胞分化而来,皮肤包含多种组织,属于器官,故C错误;
D、嗅觉在大脑皮层形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6.【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
B、放大镜属于凸透镜,故B错误;
C、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能力,故C错误;
D、凸透镜成像原理与平面镜不同,凸透镜的原理是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7.【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凸面镜和凹面镜;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A、图甲是汽车驾驶室两侧的反光镜,它利用凸面镜的发散作用能扩大视野,故A错误;
B、图乙是小孔成像,它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的像能呈现在光屏上,可知是实像,故B错误;
C、倒影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正确的图像为,故C错误;
D、海市蜃楼的原理是光在不均匀介质中发生折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8.【答案】D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由可知,某电阻阻值变大,其两端电压也将变大。
【解答】由可知,电源电压不变,电阻变大,则电路中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示数将变小。串联电路电阻越大,分压越大,电压表测量应变片两端电压,应变片电阻变大,可知其两端分压也将增大,则电压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应变片的电阻,可知比值也将变大。
故答案为:D。
19.【答案】C
【知识点】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地磁场;右手螺旋定则;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螺线管的磁极,再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判断小磁针的指向。
【解答】A、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铁类似,故A错误;
B、电流从正极即铜片流出,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螺线管B端为N极,指向地理北极,故B错误;
C、电子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即锌片流向正极即铜片,故C正确;
D、由B可知,B端为N极,由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C点小磁针S极指向右边,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0.【答案】B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串联电路电压和电流特点进行分析,电阻越大,分压越大,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电阻之和。
【解答】电路为串联电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越大,电路中电流越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越大,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与电流成反比。由图乙可知,的阻值为。
串联电路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可知电源电压为6V+6V=12V。
将最大阻值为15Ω的滑动变阻器替换电阻R2,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连入电路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为,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与的阻值相同,可知两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也相同,均为6V。
电流表小量程的最大测量值为0.6A,可知电路中最大电流为0.6A,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其两端电压为,两端的电压为12V-3V=9V。
故答案为:B。
21.【答案】(1)振幅
(2)电磁感应
(3)噪音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1)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对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不利影响的声音属于噪音。
【解答】(1)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可知传统吉他发声的响度是由弦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2)金属弦拨动时产生振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原理是电磁感应。
(3)电吉他的声音影响弟弟的学习,此时的电吉他声属于噪音。
22.【答案】=;能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等大,像的性质为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移动铅笔,像的大小不变,仍等于铅笔的长度,即等于h2。
铅笔反射的光线经平面镜其它位置反射后也能成像,可知铅笔在平面镜中仍能成像。
23.【答案】增大;1.2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串联电路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串联分压电阻越大,分压越大。
【解答】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滑片向右移,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增大,由串联分压的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变大,可知电压表示数将变大。
滑动变阻器阻值增大,电路中电流减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减小值为,电源电压不变,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增大的电压为1.2V。
24.【答案】(1)正
(2)d
【知识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和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源正负极。
(2)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有效长度越长,连入电路的电阻越大。
【解答】(1)由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螺线管右侧为N极,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源左端为正极。
(2)当滑片向右移动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变强,说明电路中电流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减小,由图可知,应将接线柱a和d接入电路。
25.【答案】(1)P1;P2;<
(2)B;②
(3)睡前 1 小时不使用手机;松果体;暗信号减弱(光信号增加)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睡眠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平面镜成像规律进行分析。
(2)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
(3)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处理信息)、传出神经、效应器(执行动作)。
【解答】(1)手机摄像头是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屏幕变黑后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可知实像是P1,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像是P2,P1<P2。
(2)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前面,即图2中的B。
矫正近视眼,应使用具有发散光线能力的凹透镜,即图3中的②。
(3)①由控制变量法和探究目的可知,应填的内容为:睡前1小时不使用手机。
②由图可知,松果体执行命令,可知是效应器。
③睡前使用手机,会导致暗信号刺激弱,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睡眠。
26.【答案】(1)B
(2)右
(3)不变;向上移动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及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进行判断。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相垂直。
【解答】(1)在玻璃板前面能同时观察到蜡烛A和A所成的像,所以要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人眼观察位置应是在玻璃板前。
故答案为:B。
(2)光屏向右移,要使像仍然清晰,即要求像距变大,由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
应将蜡烛向右移动,减小物距。
(3)把图甲中M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没有改变蜡烛与玻璃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可知像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把图乙中凸透镜竖直向上移动,由于经过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及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像将向上移动。
27.【答案】(1)不正确。蚕豆幼苗长势旺盛,实验现象更明显
(2)B
(3)对照;直立生长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1)幼苗生长速度快,应使用幼苗进行实验。
(2)植物弯向光源生长是因为生长素转移到了背光侧,可知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较大,且促进生长。
(3)③中植物各个方向都能照射到阳光,生长素分布均匀,将直立生长。
【解答】(1)幼苗生长速度快,实验现象更明显,所以应选择幼苗进行实验,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2)弯向光源生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程度大,可知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最可能是图乙中的B。
(3)②使用单侧光照射,③中植物各个方向都能照射到阳光,与②形成对照,由于③中植物各个方向都能照射到阳光,可知,幼苗将直立生长。
28.【答案】(1)②①④③
(2)电压表示数为 2V
(3)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A;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连接电路时要将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
(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可知移动滑片时,眼睛要注视电压表,至电压表示数为设定的电压值。
(3)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注意前提:电压一定时。
(4)根据串联电路电压比等于电阻比计算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选择合适的改进方案。
【解答】(1)在连接电路时,为了电路安全,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再闭合开关,接着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达到设定值,记录电流表示数,故顺序为:②①④③。
(2)由表中数据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设定值为,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说明滑片已经处于合适位置。
(3)由表中数据可知,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故可得: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C、串联电路电压比等于电阻比,即,解得,大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将滑动变阻器换为“20Ω1A”即可完成实验,故C正确;
A、将电源电压调至2.5V,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减小为0.5V,则,解得,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故A正确;
B、将电源电压调大,滑动变阻器分压将变大,由串联分压的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将更大,故B错误;
D、将定值电阻两端控制的电压换为2.5V,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0.5V,则,解得,但此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与之前电压不同,没有控制单一变量,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29.【答案】(1)开关 S1、S2 同时闭合会导致电源短路
(2)将待测电阻 Rx 接在 a、b之间,闭合开关 S1,断开开关 S2;
【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并联电路中支路上没有用电器,会将与之并联的支路短路。
(2)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用电器电阻之和。
【解答】(1)由实物图可知,S2与电阻并联,将导致电阻被短路,从而导致电源短路。
(2)①闭合开关S1和S2,读出电流表的读数记作I1,电源电压为。
②将待测电阻 Rx 接在 a、b之间,闭合开关 S1,断开开关 S2,两个电阻串联在电路中,电流为I2。待测电阻 R 的阻值。
30.【答案】(1)
(2)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1)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2)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1)反射光线经过B处,先将AB相连,作角平分线为法线,与法线相垂直的位置即为平面镜所在的位置,如图所示

(2)人眼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看到的虚像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故连接眼睛与,与水面相交的点即为入射点,入射点到眼睛之间的光线为折射光线,A到入射点之间的光线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31.【答案】用电器工作情况:黄灯不亮,红灯亮,电铃响。理由如下:永久磁铁与浮球通过细线连接,当水面上升到危险水位 A 处时,浮球跟着上升,永久磁体恰好下降到干簧管 2 附近,干簧管 2 中的薄铁片被磁化,由于磁极间的作用,相互接触,电铃与红灯所在电路接通,导致电铃响、红灯亮,进行报警。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由图可知,水位上升,会带着浮球上升,永磁体下降到干簧管2附近,磁化薄铁片,铁片被磁化后相互吸引,电铃和红灯所在电路被接通,电铃响、红灯亮。
32.【答案】(1)减小
(2)较慢
(3)F=G=mg=40kg×10N/kg=400N 由图乙知,R2=800Ω
R2+R3=U 控制电源/I=24V÷0.02A=1200Ω
R3=1200Ω-800Ω=400Ω
答:滑动变阻器 R3 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400Ω。
(4)减小 R3;增大电源电压;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
【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图乙进行分析,找到压敏电阻阻值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2)电路中电阻大、电流小,电动机运行慢,电梯速度慢。
(3)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电阻之和。
(4)可以通过改变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和电源电压保持电流不变,也可通过改变匝数控制磁性不变。
【解答】(1)由图乙可知,压力增大,压敏电阻的阻值将减小。
(2)由图甲可知,触点与1接触时,电路中电阻较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较小,电梯以较慢的速度运行。
(4)要求质量更小的人站在电梯上就能使其较快运行,即在压力更小时吸引衔铁,为使电路中电流不变,压力减小,压敏电阻的阻值增大,可增大电源电压或减小滑动变阻器的R3阻值。也可以增加线圈匝数,在电流减小时,保持磁性不变。
1 / 1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奉化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八年级科学试题
1.(2025八下·宁海期末)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十分钟后,三位航天员向地面主动发射信息,报告“身体感觉良好”,该过程中他们传递信息靠的是(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电磁波 D.以上都不对
【答案】C
【知识点】电磁波
【解析】【分析】声波的传递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太空中传播。
【解答】电磁波的传递不需要介质,航天员是通过电磁波与地面传递信息的。
故答案为:C。
2.(2025八下·宁海期末)因冰川消融,楚科奇海海象被迫集中登陆海岸,单位面积密度达到历史峰值(每平方米2.3头)。雄性海象为争夺领地,它们会用长牙进行互相决斗,这体现海象具有(  )
A.觅食行为 B.迁徙行为 C.繁殖行为 D.攻击行为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相互决斗属于攻击行为。
【解答】雄性海象为争夺领地,它们会用长牙进行互相决斗,属于攻击行为。
故答案为:D。
3.(2025八下·宁海期末)下列有关脑和脊髓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大脑皮层作为高级神经中枢管理和指挥全身器官的活动
B.小脑是人体的生命中枢,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
C.脑干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协调身体各部分肌肉的活动
D.脊髓具有反射功能,不具有传导功能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大脑皮层上还有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
【解答】A、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管理和指挥全身器官的活动,所有感觉也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故A正确;
B、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故B错误;
C、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协调身体各部分肌肉的活动,故C错误;
D、脊髓具有反射功能和传导功能,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4.(2025八下·宁海期末)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B.声和光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鼓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医生使用超声波粉碎患者体内的肾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答案】D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发声体的形状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
【解答】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故A错误;
B、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鼓声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声音具有能量,所以医生可以用超声波粉碎患者体内的肾结石,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2025八下·宁海期末)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出现了许多如图所示的“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听觉毛细胞,使听力下降;长期玩手机可能会损伤感光细胞,使视力下降,上述两类细胞分别位于 (  )
A.外耳道、虹膜 B.鼓膜、角膜
C.耳蜗、视网膜 D.听小骨、脉络膜
【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蜗属于内耳;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解答】听觉细胞位于耳蜗中,感受外界的刺激,感光细胞位于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C。
6.(2025八下·宁海期末)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使用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复杂的事物。下列属于模型的是(  )
A.磁感线 B.雷阵雨天气
C.电压表 D.宁波旅游标志
【答案】A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符号:能简单明了的表示事物,还可避免事物外形不同、表达的语言文字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例如计算公式、电路图等。
【解答】A、磁感线属于模型,故A正确;
BCD、雷阵雨天气、电压表和旅游标注均属于符号,故BCD错误。
故答案为:A。
7.(2025八下·宁海期末)如图所示是一种触控开关。当手指直接接触这种开关面板上的金属体时,因为人体是导体,会触发开关闭合,电路中的电灯发光。用手持下列物体去接触面板上的金属体时,也能使电灯发光的是(  )
A.金属钥匙 B.木制牙签 C.塑料尺 D.玻璃杯
【答案】A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导体电阻较小,导线性能好,绝缘体电阻很大,不能导电。
【解答】人是导体,会触发开关闭合,灯发光,可知能使灯发光的物质是导体,金属钥匙是导体,可以使灯发光。木质牙签、塑料尺以及玻璃杯是绝缘体,不能使灯发光。
故答案为:A。
8.(2025八下·宁海期末)下列病症及其发病原因的描述,对应的是 (  )
选项 病症 发病原因
A 呆小症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
B 糖尿病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
C 巨人症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D 侏儒症 幼年时胰岛素分泌不足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呆小症身材矮小,智力发育存在缺陷,侏儒症身材矮小,智力发育正常。
【解答】A、呆小症的发病原因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故A错误;
B、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胰岛素分泌过少,故B错误;
C、巨人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身材高大,故C正确;
D、侏儒症的发病原因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2025八下·宁海期末)2025年5月 29 日举行的珠峰马拉松比赛,登山队员们在攀登过程中生理上会出现适应性的变化。如图为人体几种器官或组织的产热量百分比扇形图,其中表示登山队员在登山时产热情况的图以及低温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的方式正确是(  )
A.甲:骨骼肌紧张性收缩增强,使人体产热量增加
B.乙;骨骼肌紧张性收缩增强,使人体产热量增加
C.甲;骨骼肌紧张性收缩减弱,使人体产热量减少
D.乙;骨骼肌紧张性收缩减弱,使人体产热量减少
【答案】B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安静时,产热最多的是内脏,运动时产热最多的是骨骼肌。
【解答】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骨骼肌紧张性收缩增强,产热量增加,在低温散热量增大的同时也能维持体温恒定。
故答案为:B。
10.(2025八下·宁海期末)云层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空气对流等原因,使云带电荷。通常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当两个云层靠近且达到一定条件时,上层云底部的负电荷向下运动从而产生放电现象,如图所示。产生这种运动的原因是(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C.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D.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答案】D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当两个云层靠近且达到一定条件时,上层云底部的负电荷向下运动从而产生放电现象,如图所示。产生这种运动的原因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2025八下·宁海期末)某同学在拔草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缩手后感到疼痛;而在注射流感疫苗时,能感到疼痛,但没有缩手。完成以上反射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是感受器,能够产生疼痛的感觉
B.3是低级神经中枢,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C.完成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 5→4→3→2→1
D.注射疫苗时没有缩手,是因为反射弧已破坏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是感受器、2是传入神经,3是神经中枢,4是传出神经,5是效应器。
【解答】A、1是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疼痛的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故A错误;
B、3是脊髓,属于低级神经中枢,在注射流感疫苗时,能感到疼痛,但没有缩手,可知脊髓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故B正确;
C、完成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1→2→3→4→5,故C错误;
D、注射疫苗时没有缩手,是因为脊髓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2.(2025八下·宁海期末)路边扫码电瓶车都配备了安全头盔,使用前要先扫码(开关S1闭合),并戴好安全头盔(开关S2闭合),此时车才能正常启动。骑行时需要旋转车把手(滑片P 顺时针转动),使电流增大,电动机转速加快,车子就能加速前进。下列哪个电路能满足此设计要求(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有效长度越长,说明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越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越小。
【解答】A、同时闭合两个开关,电动机被连通,顺时针转动车把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增大,电流减小,故A错误;
B、同时闭合两个开关,电动机被连通,顺时针转动车把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减小,电流增大,故B正确;
CD、任意闭合一个开关,电动机被接通,不符合题意,故CD错误。
故答案为:B。
13.(2025八下·宁海期末)奉化、宁海两地气象台今年6月 10日发布天气预报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则天气预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天奉化的天气是晴天
B.由图可知奉化、宁海两地的气候类型
C.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大
D.北风是指吹向北方的风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风;降水;天气预报与天气图;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的状况,气候指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状况。
【解答】A、由图可知,这天奉化的天气为多云,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奉化、宁海两地的天气类型,故B错误;
C、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大,相对湿度达到100%,遇到降温或粉尘等会形成降水,故C正确;
D、北风是指从北方吹来的风,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2025八下·宁海期末)给健康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处于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苏醒可注射适量的(  )
A.葡萄糖溶液 B.甲状腺激素 C.生理盐水 D.生长激素
【答案】A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胰岛素可以将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处于休克状态,是因为小鼠的血糖含量较低,可通过注射葡萄糖,提高血糖含量使小鼠苏醒。
故答案为:A。
15.(2025八下·宁海期末)下列关于人体感觉器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了眼的折光系统,外界物体成像在玻璃体上
B.图乙中鼓膜损伤会造成神经性耳聋,从而引起听力下降
C.图丙中形态、结构各异的组织由细胞分化而来,因此皮肤是人体的上皮组织
D.图丁中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引起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产生嗅觉
【答案】D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所以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解答】A、像成在视网膜上,故A错误;
B、图乙中鼓膜损伤会造成传导性耳聋,从而引起听力下降,故B错误;
C、图丙中形态、结构各异的组织由细胞分化而来,皮肤包含多种组织,属于器官,故C错误;
D、嗅觉在大脑皮层形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6.(2025八下·宁海期末)如图所示是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指甲钳,手柄处嵌有辅助放大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辅助放大的过程中呈正立的虚像
B.该透镜为凹透镜
C.该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D.该透镜成像原理与平面镜相同
【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
B、放大镜属于凸透镜,故B错误;
C、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能力,故C错误;
D、凸透镜成像原理与平面镜不同,凸透镜的原理是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7.(2025八下·宁海期末)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甲是汽车驾驶室两侧的反光镜,它利用凹面镜的发散作用能扩大视野
B.图乙是小孔成像,它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的像是虚像
C.图丙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成的是一个倒立、等大的像
D.图丁是海市蜃楼的景象,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凸面镜和凹面镜;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A、图甲是汽车驾驶室两侧的反光镜,它利用凸面镜的发散作用能扩大视野,故A错误;
B、图乙是小孔成像,它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的像能呈现在光屏上,可知是实像,故B错误;
C、倒影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正确的图像为,故C错误;
D、海市蜃楼的原理是光在不均匀介质中发生折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8.(2025八下·宁海期末)将一根细金属丝置入柔性塑料中,可以制成用来检测物体形变的器件应变片,其结构如图1所示。将它接入图2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当应变片随被检测物体发生拉伸形变时,塑料中的金属丝会被拉长变细,导致电阻变大,则电路中的(  )
A.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大
B.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小
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D.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
【答案】D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由可知,某电阻阻值变大,其两端电压也将变大。
【解答】由可知,电源电压不变,电阻变大,则电路中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示数将变小。串联电路电阻越大,分压越大,电压表测量应变片两端电压,应变片电阻变大,可知其两端分压也将增大,则电压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应变片的电阻,可知比值也将变大。
故答案为:D。
19.(2025八下·宁海期末)如图为某同学自制指南针。铜片、锌片和食盐水溶液共同组成了“盐水电池”,铜片是盐水电池的正极,锌片是盐水电池的负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与蹄形磁铁类似
B.通电螺线管静止时B 端指向地理南方
C.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到铜片
D.若在 C点处放上一枚小磁针,小磁针的N极指向右边
【答案】C
【知识点】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地磁场;右手螺旋定则;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螺线管的磁极,再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判断小磁针的指向。
【解答】A、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铁类似,故A错误;
B、电流从正极即铜片流出,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螺线管B端为N极,指向地理北极,故B错误;
C、电子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即锌片流向正极即铜片,故C正确;
D、由B可知,B端为N极,由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C点小磁针S极指向右边,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025八下·宁海期末)小科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3A,电压表的量程均为0~15V。当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两电压表的示数与电路中电流变化如图乙所示。当他用最大阻值为15Ω的滑动变阻器替换电阻R2,同时将电流表改成小量程,为了保证电路安全,则此时两电压表的示数与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图像为下列图中的(  )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串联电路电压和电流特点进行分析,电阻越大,分压越大,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电阻之和。
【解答】电路为串联电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越大,电路中电流越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越大,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与电流成反比。由图乙可知,的阻值为。
串联电路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可知电源电压为6V+6V=12V。
将最大阻值为15Ω的滑动变阻器替换电阻R2,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连入电路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为,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与的阻值相同,可知两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也相同,均为6V。
电流表小量程的最大测量值为0.6A,可知电路中最大电流为0.6A,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其两端电压为,两端的电压为12V-3V=9V。
故答案为:B。
21.(2025八下·宁海期末)某同学将传统吉他(图甲)和电吉他进行了对比。发现传统吉他的发声依靠弦的振动,电吉他的发声是通过电磁拾音装置实现的。电磁拾音装置的基本结构如图乙所示,电吉他金属弦被磁体磁化后,当金属弦拨动时产生振动,线圈中能产生电流,传送到放大器。
(1)传统吉他发声的响度是由弦振动的   决定。
(2)电吉他的线圈中能产生电流的原理是   。
(3)该同学在晚上9点钟练习电吉他,引起边上认真学习的弟弟烦躁不安,这时候电吉他声成为了   (选填“噪音”或“乐音”)。
【答案】(1)振幅
(2)电磁感应
(3)噪音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1)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对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不利影响的声音属于噪音。
【解答】(1)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可知传统吉他发声的响度是由弦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2)金属弦拨动时产生振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原理是电磁感应。
(3)电吉他的声音影响弟弟的学习,此时的电吉他声属于噪音。
22.(2025八下·宁海期末)如图甲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两者的高度h1>h2,铅笔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后,铅笔像的高度   h2(选填“>” “=”或“<”)。若在平面镜前紧贴一块与铅笔等高的木板,如图乙所示,铅笔在平面镜中   (选填“能”或“不能”)成像。
【答案】=;能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等大,像的性质为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移动铅笔,像的大小不变,仍等于铅笔的长度,即等于h2。
铅笔反射的光线经平面镜其它位置反射后也能成像,可知铅笔在平面镜中仍能成像。
23.(2025八下·宁海期末)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各元件及电路连接均正常,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5Ω。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向右滑动一段距离,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08A,则电压表示数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化了   V。
【答案】增大;1.2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串联电路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串联分压电阻越大,分压越大。
【解答】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滑片向右移,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增大,由串联分压的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变大,可知电压表示数将变大。
滑动变阻器阻值增大,电路中电流减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减小值为,电源电压不变,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增大的电压为1.2V。
24.(2025八下·宁海期末)在“研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活动中,闭合开关后,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甲所示。
(1)电源左端为   极。(选填“正”或“负”)
(2)为了使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可调,可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如果把图乙所示的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且当滑片向右移动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变强,可将滑动变阻器接线柱a和   接入电路。
【答案】(1)正
(2)d
【知识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和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源正负极。
(2)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有效长度越长,连入电路的电阻越大。
【解答】(1)由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螺线管右侧为N极,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源左端为正极。
(2)当滑片向右移动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变强,说明电路中电流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减小,由图可知,应将接线柱a和d接入电路。
25.(2025八下·宁海期末)近年来手机发展迅速,给人们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和乐趣。但是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因为滥用、不正确使用手机导致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1)图1所示,某同学拿出手机,保持手机到鼻尖的距离不变,开启屏幕打开手机前置摄像头,他通过前置摄像头所成的像为P1;手机锁屏屏幕变黑以后又在屏幕中看见了自己所成的另一个像P2。这两个像中,其中实像是   ,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像是   ,两个像的大小关系为: P1   P2(选填“>” “=”或“<”)。
(2)由于不合理使用手机,该同学患上了近视眼,图2中近视眼的光路图是   (填字母),近视眼的矫正用图3中的透镜   (填数字序号)。
(3)很多人在睡前使用手机玩游戏、刷视频等。睡前使用手机对睡眠有影响吗 科研人员在某大学选取了400名有睡前使用手机习惯的健康大学生,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了相关实验,过程如下:
组别 甲 乙
实验要求 睡前 1小时使用手机
持续时间 4周
实验结果 (注:睡眠质量指数越低,睡眠质量越好)
①上表中乙的实验要求“ ”处应填   。
研究发现,褪黑素是人体分泌的一种促进睡眠的激素。褪黑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右图表示暗信号条件下 暗信号刺激。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反射过程。
②上述反射活动中的效应器是   。
③据图分析,睡前使用手机会对睡眠造成影响的原因   。
【答案】(1)P1;P2;<
(2)B;②
(3)睡前 1 小时不使用手机;松果体;暗信号减弱(光信号增加)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睡眠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平面镜成像规律进行分析。
(2)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
(3)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处理信息)、传出神经、效应器(执行动作)。
【解答】(1)手机摄像头是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屏幕变黑后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可知实像是P1,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像是P2,P1<P2。
(2)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前面,即图2中的B。
矫正近视眼,应使用具有发散光线能力的凹透镜,即图3中的②。
(3)①由控制变量法和探究目的可知,应填的内容为:睡前1小时不使用手机。
②由图可知,松果体执行命令,可知是效应器。
③睡前使用手机,会导致暗信号刺激弱,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睡眠。
26.(2025八下·宁海期末) 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图乙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图甲实验过程中要确定蜡烛B和蜡烛A 的像是否完全重合,人眼观察位置应是 ____。
A.从玻璃板后(蜡烛B 这侧)
B.在玻璃板前(蜡烛A 这侧)
C.A、B 两个方向都需要
(2)图乙实验过程中, 目前已经观察到了清晰的物像,若将光屏稍微往右移动一定距离,发现像变模糊,想要再次得到清晰的物像,蜡烛应向   移动。
(3)在两个实验中,不改变蜡烛的位置,把图甲中 M玻璃板和图乙中凸透镜分别竖直向上移动,则成像位置如何变化 答:图甲中成像位置   ;图乙中成像位置   。
【答案】(1)B
(2)右
(3)不变;向上移动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及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进行判断。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相垂直。
【解答】(1)在玻璃板前面能同时观察到蜡烛A和A所成的像,所以要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人眼观察位置应是在玻璃板前。
故答案为:B。
(2)光屏向右移,要使像仍然清晰,即要求像距变大,由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
应将蜡烛向右移动,减小物距。
(3)把图甲中M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没有改变蜡烛与玻璃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可知像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把图乙中凸透镜竖直向上移动,由于经过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及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像将向上移动。
27.(2025八下·宁海期末) 甲同学将生长状况相似的①、②两盆蚕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暗箱中,在②盆蚕豆幼苗的暗箱右侧开一小窗口,并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保持其它环境条件适宜且相同。一周后,①、②两盆蚕豆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同学认为用成熟的蚕豆植株取代蚕豆幼苗进行实验现象会更明显,你认为乙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   。
(2)图乙表示生长素浓度和茎生长的关系。图甲②中蚕豆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时,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最可能是图乙中   (填字母)点浓度。
(3)丙同学提出为使实验更严密,应另取一盆蚕豆幼苗,在暗箱右侧也开一小窗口,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并且在花盆底部再装一个旋转器。当旋转器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时,花盆也随之一起旋转,但暗箱和光源都不转,如图甲③所示。设置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与②形成   ,当图③中的花盆连续旋转一星期以后,请你预测装置中的蚕豆幼苗的生长或弯曲情况是   。
【答案】(1)不正确。蚕豆幼苗长势旺盛,实验现象更明显
(2)B
(3)对照;直立生长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1)幼苗生长速度快,应使用幼苗进行实验。
(2)植物弯向光源生长是因为生长素转移到了背光侧,可知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较大,且促进生长。
(3)③中植物各个方向都能照射到阳光,生长素分布均匀,将直立生长。
【解答】(1)幼苗生长速度快,实验现象更明显,所以应选择幼苗进行实验,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2)弯向光源生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程度大,可知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最可能是图乙中的B。
(3)②使用单侧光照射,③中植物各个方向都能照射到阳光,与②形成对照,由于③中植物各个方向都能照射到阳光,可知,幼苗将直立生长。
28.(2025八下·宁海期末)利用如图所示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其中电源电压3V 保持不变,电流表量程为“0~0.6A”, 电压表量程为“0~3V”, 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0Ω1A”。依次将阻值为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AB之间完成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请回答:
(1)完成第一组实验后,断开开关,拆下5Ω的电阻,改接10Ω的电阻。继续进行以下操作:
实验组别 1 2 3
电阻R(Ω) 5 10 20
电流I(A) 0.4 0.2 0.1
①闭合开关;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③记录电流表示数;④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合适位置。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正确的顺序是   ;
(2)上述操作④中判断滑片已处于合适位置的依据是   ;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为使结论更有说服力,某同学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将30Ω的电阻接入电路,却没有取得成功。为此, 同学们提出了下列解决方案,其中可行的有____。
A.仅将电源电压调至2.5V
B.仅将电源电压调到6V
C.仅将滑动变阻器换为“20Ω1A”
D.仅将定值电阻两端控制的电压换为2.5V
【答案】(1)②①④③
(2)电压表示数为 2V
(3)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A;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连接电路时要将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
(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可知移动滑片时,眼睛要注视电压表,至电压表示数为设定的电压值。
(3)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注意前提:电压一定时。
(4)根据串联电路电压比等于电阻比计算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选择合适的改进方案。
【解答】(1)在连接电路时,为了电路安全,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再闭合开关,接着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达到设定值,记录电流表示数,故顺序为:②①④③。
(2)由表中数据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设定值为,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说明滑片已经处于合适位置。
(3)由表中数据可知,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故可得: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C、串联电路电压比等于电阻比,即,解得,大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将滑动变阻器换为“20Ω1A”即可完成实验,故C正确;
A、将电源电压调至2.5V,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减小为0.5V,则,解得,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故A正确;
B、将电源电压调大,滑动变阻器分压将变大,由串联分压的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将更大,故B错误;
D、将定值电阻两端控制的电压换为2.5V,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0.5V,则,解得,但此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与之前电压不同,没有控制单一变量,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29.(2025八下·宁海期末)某同学想设计一个测量未知电阻的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未知),将待测电阻Rx(图中未画出)接在a、b之间,仅利用电流表和定值电阻的阻值R0便可得到 的阻值。
(1)该同学首先设计的是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很快被老师指出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会引起电路故障,理由是   。
(2)随后他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请在空格内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闭合开关S1和S2,读出电流表的读数记作I1,之后断开所有开关。
②   ,读出电流表的读数记作I2。
③断开所有开关,整理实验器材。用I1、I2和定值电阻的阻值R0来表示待测电阻 R =   。
【答案】(1)开关 S1、S2 同时闭合会导致电源短路
(2)将待测电阻 Rx 接在 a、b之间,闭合开关 S1,断开开关 S2;
【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并联电路中支路上没有用电器,会将与之并联的支路短路。
(2)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用电器电阻之和。
【解答】(1)由实物图可知,S2与电阻并联,将导致电阻被短路,从而导致电源短路。
(2)①闭合开关S1和S2,读出电流表的读数记作I1,电源电压为。
②将待测电阻 Rx 接在 a、b之间,闭合开关 S1,断开开关 S2,两个电阻串联在电路中,电流为I2。待测电阻 R 的阻值。
30.(2025八下·宁海期末)(1)某同学所在的小山村被群山包围,难以获得阳光照射。该同学想在A 处安装一个大平面镜,反射太阳光照亮村子中心的B处。如图所示,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作出平面镜和反射光线。 (保留作图痕迹)
(2)防溺水六不准中“不要到不熟悉的河边、池塘等地方下水游泳”,清澈的水看似很浅,实则很深,不明水情擅自下水游泳容易发生溺水事故,如图甲所示。在学习了科学之后,我们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其中的原理,请在图乙中作出人眼看到池底A的大致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提示:A'是人眼看到的池底A 的像)
【答案】(1)
(2)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1)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2)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1)反射光线经过B处,先将AB相连,作角平分线为法线,与法线相垂直的位置即为平面镜所在的位置,如图所示

(2)人眼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看到的虚像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故连接眼睛与,与水面相交的点即为入射点,入射点到眼睛之间的光线为折射光线,A到入射点之间的光线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31.(2025八下·宁海期末)某同学利用干簧管设计制作了一款水位自动报警器。干簧管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它由薄铁片制作而成,是一种利用磁场来控制线路的开关器件。浮球与永久磁体连接,随着水位的变化二者的位置随之改变。当水箱内的水位过高或过低时,均会亮起不同颜色的灯进行警示并触发电铃。请结合图片判断水位自动报警器在水位到达A 处时黄灯、红灯和电铃的工作情况,并说明理由。
【答案】用电器工作情况:黄灯不亮,红灯亮,电铃响。理由如下:永久磁铁与浮球通过细线连接,当水面上升到危险水位 A 处时,浮球跟着上升,永久磁体恰好下降到干簧管 2 附近,干簧管 2 中的薄铁片被磁化,由于磁极间的作用,相互接触,电铃与红灯所在电路接通,导致电铃响、红灯亮,进行报警。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由图可知,水位上升,会带着浮球上升,永磁体下降到干簧管2附近,磁化薄铁片,铁片被磁化后相互吸引,电铃和红灯所在电路被接通,电铃响、红灯亮。
32.(2025八下·宁海期末)某同学在乘坐手扶电梯时发现,当电梯上没有人时,电梯以较慢的速度运行;当电梯上有人时,电梯运行速度加快。查阅资料知道:电梯运行的简易电路如图甲所示,电动机的转速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压敏电阻, 的阻值随压力而变化,如图乙所示。 (线圈电阻可忽略不计)
(1)由图乙可知,压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   。
(2)当触点与1接触时, 电梯以   (选填“较快”或“较慢”)的速度运行。
(3)若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为24V,当电流达到20mA时电磁铁将衔铁吸下。现要求一个质量为40kg的小朋友站在电梯上,就能使电梯以较快速度运行,则滑动变阻器 接入电路的阻值为多大 (g取 10N/ kg)
(4)如果要求质量更小的人站在电梯上就能使其较快运行,应该如何改动控制电路 (写出两种方法)
【答案】(1)减小
(2)较慢
(3)F=G=mg=40kg×10N/kg=400N 由图乙知,R2=800Ω
R2+R3=U 控制电源/I=24V÷0.02A=1200Ω
R3=1200Ω-800Ω=400Ω
答:滑动变阻器 R3 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400Ω。
(4)减小 R3;增大电源电压;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
【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图乙进行分析,找到压敏电阻阻值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2)电路中电阻大、电流小,电动机运行慢,电梯速度慢。
(3)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电阻之和。
(4)可以通过改变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和电源电压保持电流不变,也可通过改变匝数控制磁性不变。
【解答】(1)由图乙可知,压力增大,压敏电阻的阻值将减小。
(2)由图甲可知,触点与1接触时,电路中电阻较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较小,电梯以较慢的速度运行。
(4)要求质量更小的人站在电梯上就能使其较快运行,即在压力更小时吸引衔铁,为使电路中电流不变,压力减小,压敏电阻的阻值增大,可增大电源电压或减小滑动变阻器的R3阻值。也可以增加线圈匝数,在电流减小时,保持磁性不变。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