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活动·探究亲爱的同学们,身处信息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资讯,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新闻知识,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本单元我们将进行新闻的学习,请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单元活动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单元活动任务,我们要经历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三个阶段。让我们一起开启学习的旅程吧。任务一 新闻阅读阅读《消息二则》《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按要求自主或合作完成活动,并填写下面的评价表。表1-1 活动完成情况评价表活动名称 自主完成/合作完成 小组评价 自我评价活动热身活动开展活动拓展【活动热身】热身一[新闻价值]请你先浏览本地近期的日报或晚报,或者回顾平时浏览的新闻网站、收看或收听的新闻节目,然后阅读下面关于新闻的表述,如果表述与你的初步认识相符,在括号内画“ ”。(1)新闻是讨论冲突的论坛。冲突、对抗等事件为报道提供了基础。 ( )(2)媒体会把人们想知道的情况放在优先位置进行报道。事件影响的人越多,新闻就越有价值。 ( )(3)公众常常会对具有新闻价值的名人或机构感兴趣。 ( )(4)公众会对与其在地理或情感上接近的事件感兴趣。 ( )(5)新闻报道也是良知的体现,新闻工作者会关注他认为有必要揭露的事件真相。 ( )(6)与日常生活经验背道而驰的事件可以成为新闻。有人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 )(7)新闻呈现的都是即时或新近发生的事件。法国小说家安德烈·纪德把新闻定义为“到明天就不如今天有趣的任何事情”。 ( )热身二[初读新闻]将这几篇新闻读一遍,完成下面的任务。(1)20世纪40年代,除了报纸,广播电台是非常重要的传播媒介,其传播速度往往比报纸快。《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两则消息都非常适合广播。假设你是当时的一名电台播音员,你将以怎样的情绪向全国听众播送这两则消息?请带着这种情绪将消息读给同桌或小组成员听。我觉得应该以 (填几个形容词)的情绪朗读。(2)新闻特写与通讯都是借助文学的笔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因此常常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从下面两篇课文中分别摘录一句触动你的句子,并写下你的感受。①《“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摘录:感受:②《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摘录:感受:(3)新闻评论可以反映作者针对新闻事件或事件中表现出的问题的见解。读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一文,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活动开展】新闻具有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有不同的体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在阅读中了解各种新闻的主要特点(标题、结构、语言等各方面),在比较中学会区分不同的新闻体裁。活动一[关键词:消息结构]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常用文体,有相对规范的写作格式。(1)消息通常由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六部分构成,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开头的黑体字部分是电头。其中,“ ”是发稿单位,“长江前线”点明了发稿地点,“二十二日二时”则表明了 。(由本报记者采访、写作、编辑、播发的稿件,电头可直接用“本报讯”。)正文第一句是导语,交代了最主要、最新鲜、最吸引受众的新闻事实,其中“大约三十万人”强调 ,“已有”突出 。其余是消息的主体,是对导语的展开和深化。知识卡片“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或句子。它用最精粹的文字,简明、扼要、生动地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最吸引受众的新闻事实。请你用“//”在教科书上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结构进行划分,区分消息的导语与主体。(2)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有倒金字塔结构、时间顺序结构和并列式结构三种。其中倒金字塔结构最为常见(详见教科书第17页)。请概括《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主体部分的内容并标示在下面的倒金字塔结构图中。图1-1 倒金字塔结构图活动二[关键词:新闻语言]新闻的作用是表述事实、传播信息,它的语言具有客观、准确、简洁、通俗等特点。(1)小文和小语两名同学针对《消息二则》展开了讨论,下面是他们讨论的片段。请你根据内容,把对话和表格补充完整。【片段一】小文:我觉得《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传递的信息比较复杂,有没有办法把这些信息梳理一下?小语:我们可以试着用图表来梳理信息,这样就清晰多了。不过填写的时候要注意,相关数字千万不能填错。表1-2《消息二则》信息梳理部队 渡江区域 开始时间 (预计)完成渡江时间 已渡江人数东路军 ①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 二十三日 ②中路军 安庆-芜湖 二十日夜 ③ 三十万西路军 九江-安庆 ④ 二十三日 ⑤【片段二】小文:上课时老师说“准确性是新闻语言的第一特点”。在这两则消息中,我感觉到作者在空间、时间等客观内容的表述上都十分严谨。小语:是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在这两则消息中出现了许多地名,初读时我感觉既陌生又复杂,甚至觉得多余。但现在却觉得作为消息的内容,它们十分必要,因为⑥。(结合两则消息的内容写出其必要性)小语:我还发现,消息语言的准确性并不是全靠精确的表述来体现的。有一些内容会用“大约”“左右”等表示估计的词语体现语言的准确性,比如课文中的“⑦”。(请用原文举例)(2)新闻特写讲究形象性和趣味性,常用类似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将运动员吕伟跳水的过程分解为一个个步骤,犹如慢镜头一般。请你把这些步骤写出来,并探究作者是如何进行形象化描写的。表1-3 特写“镜头”分析“镜头” 形象化描写及分析准备起跳 以白云、飞鸟之动衬托运动员的沉静,渲染比赛现场紧张的氛围① 用一连串动词刻画起跳时的动作,以敦煌壁画“飞天”为喻,突出她轻盈、优美的体态② ③入水 ④完成跳水之后 ⑤活动三[关键词:主观倾向]在交际语境中,作者写作时必然会考虑到不同的读者对象,因而必定会带有某种写作目的和意图,以期达到一定的交际效果。(1)虽然消息最讲求客观、准确、但也隐含着作者的感情与思考。阅读《消息二则》.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表格。表1-4《消息二则》写作目的及效果分析读者对象 达成效果 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图人民解放军战士 ① ④持中立态度的民众 ②国民党政府反军队 ③(2)与消息不同,新闻评论明确地体现了作者的立场和观点。阅读《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①用红笔圈画出文中表明作者立场和观点的语句。②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画思维导图。(提示:如果你觉得有困难,可以参考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课中“学习任务二”的梳理方式。)③上网搜索“人民日报钟声”,将搜索到的关键信息摘录在横线上,并确定本文的评论立场。摘录:评论立场:④作者撰写新闻评论时虽然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但也不能随意评价。引用事实或权威言论是增强新闻评论客观性的一个重要方法,请从本文中选择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活动四[关键词:体裁对比]读新华社消息《舰载机歼-15在我航母上顺利着舰起飞》,与通讯《一若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做比较阅读,完成任务。舰载机歼-15在我航母上顺利着舰起飞据新华社辽宁舰11月25日电 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按计划迅速投入紧张的出海训练和科研试验任务中。其间,顺利进行了歼-15飞机起降飞行训练。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舰机适配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9月25日,“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入列以来,全舰完成了上百个训练科目和试验项目。(选自2012年11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1)小语用表格来梳理通讯《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主要信息及文学化的表现方式,请你帮他一起完成。表1-5《一着惊海天-自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梳理主要信息 文学化的表现方式起飞前,工作人员就位 通过两段文字,回望历史期盼,点出这次飞行的非凡意义;呈现统计数据,表明本次着舰的难度之大舰载战斗机起飞 ①② 具体描写飞行员与着舰指挥员的对话,着力表现其配合默契,营造出现场感舰载战斗机着舰 ③④ 描写工作人员激动的心情以及他们的对话,回顾攻坚路上受到的质疑与付出的努力(2)通过对比,我们能发现消息与通讯有明显的不同。请研究后完成表格。表1-6 消息与通讯的不同之处角度 消息 通讯新闻信息 ① 详细、丰富结构形式 模式固定,程式化明显 ②语言风格 通俗朴实 ③活动五[关键词:新闻背景]小文:老师,我发现消息里有一些内容并不是最新发生的事情,这是怎么回事?老师:这些都是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叫作“新闻背景”,即“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1)找出下面几篇新闻的新闻背景,并揣摩作者的用意。表1-7 新闻背景及其用意新闻 新闻背景 作者的用意《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② ③《-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④ ⑤(2)新闻背景有不同的类型。请参照下面的知识卡片,从上表的新闻背景中选择两个,判断其类型。知识卡片新闻背景的分类(1)对比性新闻背景:将与新闻事实密切相关的过去的情况或彼一事物的情况写入新闻,以显示新闻的意义,这样的材料即为对比性新闻背景。(2)说明性新闻背景:交代新闻事实产生的政治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思想状况或物质条件等,以及阐述新闻事物的来龙去脉的文字,就是说明性新闻背景。(3)注释性新闻背景:新闻内容涉及一些受众不了解的知识,对概念、术语、著名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关科学知识进行解释的文 字,就是注释性新闻背景。①②活动六[关键词:新闻引语]《“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引语用得非常好。请参考示例,从两篇课文中摘录一处引语并进行点评。知识卡片引用别人的话,叫作“引语”。引语的恰当使用可以让新闻可感、可听。带有强烈感彩的话、带有个人特点的话、揭示新闻核心的话和在不同寻常的情景下说的话,都值得在采访时详细记录。【示例】摘录:“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点评:借外国记者的由衷赞叹,侧面表现出运动员这一跳水动作的精彩,使新闻特写的内容更为丰富。摘录:点评:【活动拓展】拓展一[标题结构]拿到一份报纸,你会发现、报纸上的新闻标题往往包含了主题(主标题)、引题或副题。引题位于主题之前,副题通常位于主题之后,主题字号大于引题和副题。(1)请联系本单元中特写和通讯的标题,探究副题的作用。表1-8 新闻副题作用探究主题 副题 副题的作用“飞天”凌空 ① ③-养惊海天 ②(2)请翻阅报纸,挑选几个兼具三层结构的新闻标题,剪贴在下面的方框中,然后探究引题的作用。引题的作用:拓展二[导语类型]除了常规的“概括式导语”,许多新闻还会用到其他类型的导语,如“故事性导语”等。请你准备几份近期的报纸,为每一类导语找到一个例子,然后把它剪下来,粘贴在下表中对应的位置上。表1-9 导语的不同类型类型 特征 你找到的例子小故事导语 在新闻报道的开头用一个小故事来吸引读者 ①引语式导语 新闻开头引用一个人的话,展开报道,吸引读者,促使其读完整篇报道 ②描述式导语 描述新闻现场的一个场景、一个细节等,以此引出新闻,让读者身临其境,使新闻报道具有强烈的现场感 ③提问式导语 首先提出一个与新闻核心事实密切相关的问题,然后快速回答提问,以此来展开--篇新闻报道 ④拓展三*[新闻阅读调查]在社区里访问至少10个人(不包括你的同学),请他们做一份调查问卷。表1-10 关于新闻阅读的微调查年龄 职业 性别平时阅读新闻的主要渠道是 □报纸 □电脑 □手机 □电视 □广播 □其他:平时阅读新闻的主要时段是 □早上起床至上班/上学前 □上班/上学之余 □午间休,息时 □下班/放学后至晚间 □其他:平时喜欢阅读的新闻报道内容有(可多选) □天气 □体育 □财经 □教育 □健康 □法治 □军事 □娱乐□其他:通过调查,你一定有了一些有意思的发现。例如,有同学发现“大多数40岁以下的男士都是体育新闻的忠实“粉丝',他们都习惯在上班之余了解该类新闻”。请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并与小组成员交流。(至少一条)发现:拓展四*[关注新闻评论]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让我们更容智、深刻,阅读新闻评论能够让我们走进新闻的内核。但随着白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人都可能成为“意见领袖”,媒体的评论水平就显得良莠不齐,有的人甚至为了博人眼球乱发评论,这时我们就需要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明辨是非。课外搜集一些较好的评论媒体或节目,在平时经常留意、关注,提高自己对新闻的认识。答案热身一 略。[提示]该题所有表述都是新闻价值要素的体现,按照题序分别是冲突性、重要性、显赫性、接近性、责任感、新奇性(异常性)、时新性。这些表述都是正确的。此题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判断对错,而是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新闻。热身二 (1)[示例]激动、兴奋、喜悦、自豪 [示例]①摘录: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 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感受:空气仿佛静止,她的起跳似乎与蓝天白云齐舞;“飞天”是曼妙而神圣地凌空,用在这里真是恰如其分。 ②摘录: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 多世纪。 感受:点出这次着舰的非凡意义。“近百年”“半个多世纪”,写出了人民海军为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为让舰载机上舰的追梦过程的艰辛、苦涩。 (3)[示例]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 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活动一 (1) 新华社 发稿时间 胜利渡江人数之多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 军的渡江区域”。主体是“二十日夜起…… 无锡段铁路线”。《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导语是第1段。主体是第2段至第4段。(2)活动二 (1) ①芜湖—江阴 ②三十五万大军的大部分 ③二十一日 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 ⑤三十五万大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⑥该 消息是向全国民众通报战况,是向前线战士传递战斗捷报、向敌人宣示战果的,地点表述的准确 性意义重大,体现的是新闻的真实、客观、严谨 ⑦[示例]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2) ①起跳 ②腾空 ③细致地描写短短1.7秒的翻腾及空中转体动作,凸显其空中动作的从容、熟练和优美 ④描写入水动作,将其比作“箭”,凸显其迅捷;称其为“仙女”,赞叹其优美 ⑤通过侧面描写外国记者的赞扬及游泳场沸腾的场面,突出她的跳水动作完成得十分精彩活动三 (1) ①了解渡江战役的丰硕战果,激发更大的战斗热情 ②渐渐清楚时局的变化, 改变原先摇摆不定的立场 ③战斗信念受到极大打击,军心涣散 ④鼓舞前方战士的士气,进一 步摧毁敌人的信心,向全国人民宣告战争的大势所趋 (2) ①略。 ②[示例]③摘录:略。 评论立场:作为国家官方媒体,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 张。 ④[示例]为了说明日本右翼势力的做法是倒行逆施、不得人心的,文章列举了日内瓦裁军会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国际和平城市协会等组织的做法,证明作者的论断并非随意得出的,而 是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活动四 (1) ①以“刀尖上的舞蹈”比喻着舰飞行,形象地体现其难度之大;通过对起飞指令的描述,营造出紧张的现场氛围 ②舰载战斗机飞来,准备着舰 ③具体刻画着舰过程,以“凌波 海燕”为喻,展现舰载战斗机着舰的优美画面,以诗句“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描写着舰瞬间的惊心动魄 ④成功着舰后 (2) ①简略、简单 ②表达形式丰富,具有创造性 ③生动活泼,富有文采活动五 (1) ①介绍诺贝尔及诺贝尔奖金的来源 ②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 很泄气。 ③介绍敌军的士气情况,点明敌军迅速溃败的原因 ④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 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⑤介绍航母舰载 机着舰事故发生的情况,体现成功着舰的难度 (2)[提示]《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新闻背景既 可以说是说明性背景材料,也可以说是注释性背景材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新闻背景属于对比性背景材料。《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新闻 背景属于说明性背景材料。不同类别之间可能会有交叉与重合。活动六 [示例]摘录: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答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点评:通过穿插某国上将的话,说明别国对我国海军能力的质疑与轻视,更能体现出本次舰载战斗机着舰的意义。拓展一 (1) ①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②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③主 要用来补充、解释和证明主题 (2)引题的作用:或交代新闻的来源、背景和原因,或解释新闻的意义、本质,或渲染新闻的气氛。拓展二 略。拓展三* [示例一]大部分人习惯利用电脑、手机等在网上阅读新闻,特别是年轻人。[示例二]人们一般在早上起床至上班前阅读新闻。拓展四*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