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吉林省2025年中考化学真题1.(2025·吉林)1956年,在吉林省诞生了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生产汽车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合金 B.橡胶 C.塑料 D.玻璃【答案】A【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解析】【解答】A、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B、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D、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金属材料包括合金和纯金属分析。2.(2025·吉林)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空气中的成分,由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是( )A.二氧化碳 B.稀有气体 C.氧气 D.氮气【答案】C【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解析】【解答】植物光合作用是在光照、叶绿体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所给空气成分中氧气可由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分析。3.(2025·吉林) 在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盐酸除铁锈 B.利用液氮进行冷冻C.用铜丝作导线 D.干冰用于人工增雨【答案】A【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A、用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能与氧化铁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B、液氮冷冻是利用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热量的变化,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铜丝作导线利用的是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干冰人工增雨是利用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热量的变化,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4.(2025·吉林) 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时,下列相关内容错误的是( )A.相关图标 B.量取C.溶解 D.装瓶贴签【答案】D【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物质的溶解【解析】【解答】A、进行化学实验时要保护眼睛,实验后需洗手,不符合题意;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不符合题意;C、溶解在烧杯中进行,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速率,不符合题意;D、配制好的液体应装入细口瓶中,广口瓶用于盛装固体药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B、根据量筒读数的正确方法分析;C、根据溶解操作步骤分析;D、根据液体盛放在细口瓶中分析。5.(2025·吉林)探索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历程,凝结了许多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使人们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入。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微观解释】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的原因是( )A.分子种类改变 B.分子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数目增多(2)【宏观组成】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的变化过程中没有能量转化B.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C.水分子是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3)【探索历程】下列人物与其贡献不相符的是( )A.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B.拉瓦锡——发现元素周期律C.徐寿——新造元素中文名称 D.张青莲——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答案】(1)C(2)B(3)B【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解析】【解答】(1)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加压时分子间间隔变小,而分子种类、数目不变,故答案为:C。(2)A、电解水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不符合题意;B、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能燃烧,符合题意;C、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符合题意;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A、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不符合题意;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拉瓦锡的主要贡献是研究空气成分,符合题意;C、徐寿新造元素中文名称,不符合题意;D、张青莲测定了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1)根据气体压缩分子间隔发生变化分析;(2)根据电解水中能量的变化,正氧负氢,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分析;(3)根据所给各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分析。(1)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加压时分子间间隔变小,而分子种类、数目不变,故答案为:C。(2)A、电解水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不符合题意;B、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能燃烧,符合题意;C、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符合题意;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A、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不符合题意;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拉瓦锡的主要贡献是研究空气成分,符合题意;C、徐寿新造元素中文名称,不符合题意;D、张青莲测定了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6.(2025·吉林) 运动饮料最基本的三个要素是水、电解质(主要含钠和钾)、糖类。根据国家标准,运动饮料的钠含量应在5~120毫克/100毫升。下图是某运动饮料包装上的部分信息。有关该运动饮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含任何营养物质 B.可替代水大量饮用C.钠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 D.每100毫升中含有蜂蜜250毫克【答案】D【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均衡营养与健康【解析】【解答】A、该运动饮料中含有水、糖类等营养物质,不符合题意;B、运动饮料含有糖类物质,为保证身体健康,不能替代水大量饮用,不符合题意;C、其钠含量在 5 - 19 毫克/100毫升,符合国家标准(5-120毫克/100 毫升),不符合题意;D、根据包装信息,蜂蜜添加量为250毫克/100 毫升,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该饮料的主要成分分析;B、根据该饮料中含有营养物质,不能过量饮用分析;C、根据标签中所给数据及饮料的钠含量范围分析;D、根据包装所给信息分析。7.(2025·吉林) 下图为我国某地环境监测站2012年和2022年记录的大气中的浓度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22年该地大气中已经没有B.2012年2月和2022年2月浓度差异最小C.2012年冬季大气中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D.煤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的排放【答案】C【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解析】【解答】A、从图中可知,2022年该地大气中仍有SO2,只是浓度降低,不符合题意;B、2012年2月和2022年2月SO2浓度差异较大,不符合题意;C、2012 年冬季(12月、1月、2月)SO2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符合题意;D、煤中含硫元素,使用煤会增加 SO2的排放,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图示中所给信息及煤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分析。8.(2025·吉林) 竖炉炼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催化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赤铁矿石粉碎后可以增加铁元素的含量B.原料是赤铁矿石、天然气、高温尾气C.合成气中X的化学式为D.赤铁矿石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属于化合物【答案】D【知识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解析】【解答】A、粉碎是为了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会影响铁元素含量,不符合题意;B、高温尾气是产物,不是原料,不符合题意;C、催化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为CH4+CO22CO+2X,原子种类和个数反应前:C-2、H-4、O-2,反应后:C-2、O-2,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为H2,不符合题意;D、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Fe2O3),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CH4),主要成分都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为化合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增大接触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分析;B、根据所给流程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D、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9.(2025·吉林) 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1)碘元素的符号为 。(2)碘原子的质子数为 。(3)从元素分类角度,碘元素属于 元素。【答案】(1)I(2)53(3)非金属【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右上角数字为元素符号,碘元素符号为I。(2)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碘原子质子数=原子序数=53.(3)碘元素名称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右上角数字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为元素名称,名称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分析。10.(2025·吉林) 有一些物质,如、等,它们中的一些带电荷的原子团,如、,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这样的原子团又叫作根。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元素和根的符号常见的化合价(1)上表中表示“根”的符号为 。(2)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3)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 。【答案】(1)(2)Al2O3(3)0/零【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1)Al、O表示的是元素或一个原子,NH4+表示铵根。(2)氧化铝中铝元素显+ 3价,氧元素显- 2价,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3)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分析】(1)根据原子团属于“根”分析;(2)根据化合物化学式书写遵循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原则分析;(3)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分析。11.(2025·吉林) 某化学小组邀请你一起来完成以下有关水的实践活动。(1)动手制作:自制净水器需要活性炭,活性炭的作用是 。(2)水质检测:对家乡的天然水进行检测,你认为需要检测的一项指标为 。(3)爱水措施: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 。【答案】(1)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2)硬度(3)节约用水(或防治水体污染,合理即可)【知识点】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解析】【解答】(1)自制净水器需要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2)对家乡的天然水进行检测,需检测pH值、硬度等。(3)保护水资源有效途径有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分析】(1)根据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分析;(2)根据水质检测项目分析;(3)根据保护水资源包括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分析。12.(2025·吉林) 当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时,氢氧发动机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1)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2)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分子个数比为 。(3)从燃烧条件分析,“点火”为氢气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答案】(1)化合(2)2:1(3)温度达到着火点【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2)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分子个数比为 2:1。(3)“点火” 提供了热量,为氢气燃烧提供的条件是使温度达到氢气的着火点。【分析】(1)根据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分析;(2)根据所给图示确定反应方程式,利用方程式确定分子个数比分析;(3)根据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13.(2025·吉林) 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铁和镍的化学性质。完成以下内容。预测 验证 现象 结论(1)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硫酸镍溶液,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铁片浸入硫酸镍溶液中 铁表面有固体析出 对铁和镍的化学性质预测是正确的镍能与稀硫酸反应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稀硫酸中 (2) 【答案】铁的活动性比镍强(或铁能置换硫酸镍中的镍);镍片表面有气泡产生【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解析】【解答】(1)由验证方法“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硫酸镍溶液,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铁片浸入硫酸镍溶液中”及现象“铁表面有固体析出”可知,预测应为:铁能与硫酸镍溶液反应。(2)预测“镍能与稀硫酸反应”是正确的,则将镍片浸入稀硫酸中,会观察到镍片表面有气泡产生。【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反应是否发生也可证明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14.(2025·吉林)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上述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3)证明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答案】(1)(2)BD(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集满【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解析】【解答】(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发生的是碳酸钙与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则需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即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需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D。(3)证明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集满。【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制取原理分析;(2)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由气体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分析;(3)根据二氧化碳验满要将燃着木条放瓶口处检验分析。15.(2025·吉林) 利用碱的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与沙子混合砌砖,是利用了能与 反应,生成坚固的碳酸钙,将砖块牢牢地粘在一起。(2)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变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推断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盐的化学式为 。【答案】(1)二氧化碳(2)(3)Na2SO4【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1)Ca(OH)2与沙子混合砌砖是利用Ca(OH)2能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2)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属于盐,化学式为Na2SO4。【分析】(1)根据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分析;(2)根据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3)根据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分析。16.(2025·吉林) 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的制取过程,“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根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和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0 20 40 60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13.3 31.6 63.9 110(1)“扫取以水淋汁”:在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 g。(2)“乃煎炼而成”:此操作对应的结晶方法是 。可在下图坐标纸中绘制溶解度曲线 。(3)和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4)当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时,温度约为 。【答案】(1)110(2)蒸发结晶;(3)硝酸钾(4)22【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1)由表可知,60℃时 KNO3的溶解度为 110g,即6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KNO3110g。(2)“煎炼” 是通过蒸发水分使溶质结晶,结晶方法是蒸发结晶。(3)由表中数据及粗略画出溶解度曲线图示可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幅度更大。(4)由描点绘制图像可知,两物质溶解度曲线在约22℃时相交,则相等时的温度约为 22℃。【分析】(1)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及溶解度定义分析;(2)根据蒸发结晶原理分析;(3)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绘制图像,由图像变化趋势分析;(4)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处两物质溶解度相等分析。17.(2025·吉林)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探索了诸多物质的变化,感受着变化之趣及变化之美。下面我们将对物质的化学变化进行项目式学习。【项目主题】通过现象识别物质的化学变化【任务设计与实施】任务一 感知化学变化观察思考:(1)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变化。例如水果变质时,常伴随的现象有 。(2)在以下四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有发光、放热现象的是____。A. B.C. D.(3)形成结论:感知变化中的显性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任务二 探索化学变化提出问题: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如何证明发生化学变化?进行实验:如图1,在烧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可证明发生化学变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改进实验:如图2,小组同学对图1实验进行改进。观察到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也可证明发生化学变化。(4)分析图2实验设计,依据浓盐酸的两条性质是 。数字化实验:用传感器测定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过程中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3。(5)分析A、C两点的pH,说明溶液从碱性变成 性,证明发生化学变化。(6)B、C两点所对应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形成结论:有些化学变化发生时,并没有明显的现象,需要结合物质性质设计实验,“转化”为明显现象,从而使反应可视化。任务三 梳理项目成果汇报展示:小组同学构建思维模型如下通过现象识别物质的化学变化思维模型(7)思维模型“”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物质的化学变化。【答案】(1)水果变色、产生异味、腐烂变软等(2)C(3)(4)挥发性、能与氢氧化钠反应(5)酸(6)B=C(7)新物质【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解析】【解答】(1)水果变质时常伴随颜色改变、产生异味等现象。(2)A 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白磷燃烧,有发光、放热现象,D中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并放出热,故选C。(3)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4)图2中利用浓盐酸挥发性,当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进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使溶液由红色慢慢变成无色,实验中利用了浓盐酸的挥发性及与碱反应的性质。(5)A点溶液pH>7,显碱性,C点溶液pH<7,显酸性,溶液从碱性变成酸性,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化学变化。(6)B点时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点结束且盐酸过量,B、C两点对应的溶液中,氯化钠质量相等。(7)化学变化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确定化学变化发生,可分析判断新物质生成识别化学变化。【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分析;(2)根据所给各反应的现象分析;(3)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分析;(4)根据盐酸的挥发性及酸性分析;(5)根据碱的溶液pH大于7,酸的溶液pH小于7,结合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分析;(6)根据所给各点反应进程分析;(7)根据化学变化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18.(2025·吉林) 吉林省位于黄金玉米带上。提高粮食产量,需要合理施用化肥。尿素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合成尿素的原理是。回答下列问题。(1)中氮元素和氢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2)利用上述化学方程式计算:44吨能与多少吨恰好完全反应?【答案】(1)7:1(2)解:设所需NH3的质量为xx=34t答:44吨CO2能与34吨NH3恰好完全反应。【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 CO(NH2)2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4×2):(1×4)=7:1。【分析】(1)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2)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氨气质量分析。1 / 1吉林省2025年中考化学真题1.(2025·吉林)1956年,在吉林省诞生了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生产汽车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合金 B.橡胶 C.塑料 D.玻璃2.(2025·吉林)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空气中的成分,由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是( )A.二氧化碳 B.稀有气体 C.氧气 D.氮气3.(2025·吉林) 在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盐酸除铁锈 B.利用液氮进行冷冻C.用铜丝作导线 D.干冰用于人工增雨4.(2025·吉林) 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时,下列相关内容错误的是( )A.相关图标 B.量取C.溶解 D.装瓶贴签5.(2025·吉林)探索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历程,凝结了许多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使人们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入。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微观解释】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的原因是( )A.分子种类改变 B.分子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数目增多(2)【宏观组成】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的变化过程中没有能量转化B.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C.水分子是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3)【探索历程】下列人物与其贡献不相符的是( )A.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B.拉瓦锡——发现元素周期律C.徐寿——新造元素中文名称 D.张青莲——测定相对原子质量6.(2025·吉林) 运动饮料最基本的三个要素是水、电解质(主要含钠和钾)、糖类。根据国家标准,运动饮料的钠含量应在5~120毫克/100毫升。下图是某运动饮料包装上的部分信息。有关该运动饮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含任何营养物质 B.可替代水大量饮用C.钠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 D.每100毫升中含有蜂蜜250毫克7.(2025·吉林) 下图为我国某地环境监测站2012年和2022年记录的大气中的浓度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22年该地大气中已经没有B.2012年2月和2022年2月浓度差异最小C.2012年冬季大气中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D.煤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的排放8.(2025·吉林) 竖炉炼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催化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赤铁矿石粉碎后可以增加铁元素的含量B.原料是赤铁矿石、天然气、高温尾气C.合成气中X的化学式为D.赤铁矿石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属于化合物9.(2025·吉林) 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1)碘元素的符号为 。(2)碘原子的质子数为 。(3)从元素分类角度,碘元素属于 元素。10.(2025·吉林) 有一些物质,如、等,它们中的一些带电荷的原子团,如、,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这样的原子团又叫作根。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元素和根的符号常见的化合价(1)上表中表示“根”的符号为 。(2)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3)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 。11.(2025·吉林) 某化学小组邀请你一起来完成以下有关水的实践活动。(1)动手制作:自制净水器需要活性炭,活性炭的作用是 。(2)水质检测:对家乡的天然水进行检测,你认为需要检测的一项指标为 。(3)爱水措施: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 。12.(2025·吉林) 当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时,氢氧发动机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1)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2)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分子个数比为 。(3)从燃烧条件分析,“点火”为氢气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13.(2025·吉林) 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铁和镍的化学性质。完成以下内容。预测 验证 现象 结论(1)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硫酸镍溶液,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铁片浸入硫酸镍溶液中 铁表面有固体析出 对铁和镍的化学性质预测是正确的镍能与稀硫酸反应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稀硫酸中 (2) 14.(2025·吉林)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上述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3)证明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15.(2025·吉林) 利用碱的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与沙子混合砌砖,是利用了能与 反应,生成坚固的碳酸钙,将砖块牢牢地粘在一起。(2)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变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推断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盐的化学式为 。16.(2025·吉林) 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的制取过程,“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根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和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0 20 40 60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13.3 31.6 63.9 110(1)“扫取以水淋汁”:在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 g。(2)“乃煎炼而成”:此操作对应的结晶方法是 。可在下图坐标纸中绘制溶解度曲线 。(3)和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4)当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时,温度约为 。17.(2025·吉林)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探索了诸多物质的变化,感受着变化之趣及变化之美。下面我们将对物质的化学变化进行项目式学习。【项目主题】通过现象识别物质的化学变化【任务设计与实施】任务一 感知化学变化观察思考:(1)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变化。例如水果变质时,常伴随的现象有 。(2)在以下四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有发光、放热现象的是____。A. B.C. D.(3)形成结论:感知变化中的显性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任务二 探索化学变化提出问题: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如何证明发生化学变化?进行实验:如图1,在烧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可证明发生化学变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改进实验:如图2,小组同学对图1实验进行改进。观察到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也可证明发生化学变化。(4)分析图2实验设计,依据浓盐酸的两条性质是 。数字化实验:用传感器测定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过程中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3。(5)分析A、C两点的pH,说明溶液从碱性变成 性,证明发生化学变化。(6)B、C两点所对应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形成结论:有些化学变化发生时,并没有明显的现象,需要结合物质性质设计实验,“转化”为明显现象,从而使反应可视化。任务三 梳理项目成果汇报展示:小组同学构建思维模型如下通过现象识别物质的化学变化思维模型(7)思维模型“”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物质的化学变化。18.(2025·吉林) 吉林省位于黄金玉米带上。提高粮食产量,需要合理施用化肥。尿素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合成尿素的原理是。回答下列问题。(1)中氮元素和氢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2)利用上述化学方程式计算:44吨能与多少吨恰好完全反应?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解析】【解答】A、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B、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D、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金属材料包括合金和纯金属分析。2.【答案】C【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解析】【解答】植物光合作用是在光照、叶绿体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所给空气成分中氧气可由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分析。3.【答案】A【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A、用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能与氧化铁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B、液氮冷冻是利用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热量的变化,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铜丝作导线利用的是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干冰人工增雨是利用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热量的变化,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4.【答案】D【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物质的溶解【解析】【解答】A、进行化学实验时要保护眼睛,实验后需洗手,不符合题意;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不符合题意;C、溶解在烧杯中进行,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速率,不符合题意;D、配制好的液体应装入细口瓶中,广口瓶用于盛装固体药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B、根据量筒读数的正确方法分析;C、根据溶解操作步骤分析;D、根据液体盛放在细口瓶中分析。5.【答案】(1)C(2)B(3)B【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解析】【解答】(1)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加压时分子间间隔变小,而分子种类、数目不变,故答案为:C。(2)A、电解水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不符合题意;B、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能燃烧,符合题意;C、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符合题意;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A、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不符合题意;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拉瓦锡的主要贡献是研究空气成分,符合题意;C、徐寿新造元素中文名称,不符合题意;D、张青莲测定了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1)根据气体压缩分子间隔发生变化分析;(2)根据电解水中能量的变化,正氧负氢,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分析;(3)根据所给各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分析。(1)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加压时分子间间隔变小,而分子种类、数目不变,故答案为:C。(2)A、电解水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不符合题意;B、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能燃烧,符合题意;C、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符合题意;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A、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不符合题意;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拉瓦锡的主要贡献是研究空气成分,符合题意;C、徐寿新造元素中文名称,不符合题意;D、张青莲测定了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6.【答案】D【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均衡营养与健康【解析】【解答】A、该运动饮料中含有水、糖类等营养物质,不符合题意;B、运动饮料含有糖类物质,为保证身体健康,不能替代水大量饮用,不符合题意;C、其钠含量在 5 - 19 毫克/100毫升,符合国家标准(5-120毫克/100 毫升),不符合题意;D、根据包装信息,蜂蜜添加量为250毫克/100 毫升,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该饮料的主要成分分析;B、根据该饮料中含有营养物质,不能过量饮用分析;C、根据标签中所给数据及饮料的钠含量范围分析;D、根据包装所给信息分析。7.【答案】C【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解析】【解答】A、从图中可知,2022年该地大气中仍有SO2,只是浓度降低,不符合题意;B、2012年2月和2022年2月SO2浓度差异较大,不符合题意;C、2012 年冬季(12月、1月、2月)SO2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符合题意;D、煤中含硫元素,使用煤会增加 SO2的排放,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图示中所给信息及煤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分析。8.【答案】D【知识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解析】【解答】A、粉碎是为了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会影响铁元素含量,不符合题意;B、高温尾气是产物,不是原料,不符合题意;C、催化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为CH4+CO22CO+2X,原子种类和个数反应前:C-2、H-4、O-2,反应后:C-2、O-2,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为H2,不符合题意;D、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Fe2O3),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CH4),主要成分都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为化合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增大接触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分析;B、根据所给流程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D、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9.【答案】(1)I(2)53(3)非金属【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右上角数字为元素符号,碘元素符号为I。(2)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碘原子质子数=原子序数=53.(3)碘元素名称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右上角数字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为元素名称,名称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分析。10.【答案】(1)(2)Al2O3(3)0/零【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1)Al、O表示的是元素或一个原子,NH4+表示铵根。(2)氧化铝中铝元素显+ 3价,氧元素显- 2价,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3)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分析】(1)根据原子团属于“根”分析;(2)根据化合物化学式书写遵循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原则分析;(3)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分析。11.【答案】(1)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2)硬度(3)节约用水(或防治水体污染,合理即可)【知识点】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解析】【解答】(1)自制净水器需要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2)对家乡的天然水进行检测,需检测pH值、硬度等。(3)保护水资源有效途径有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分析】(1)根据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分析;(2)根据水质检测项目分析;(3)根据保护水资源包括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分析。12.【答案】(1)化合(2)2:1(3)温度达到着火点【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2)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分子个数比为 2:1。(3)“点火” 提供了热量,为氢气燃烧提供的条件是使温度达到氢气的着火点。【分析】(1)根据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分析;(2)根据所给图示确定反应方程式,利用方程式确定分子个数比分析;(3)根据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13.【答案】铁的活动性比镍强(或铁能置换硫酸镍中的镍);镍片表面有气泡产生【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解析】【解答】(1)由验证方法“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硫酸镍溶液,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铁片浸入硫酸镍溶液中”及现象“铁表面有固体析出”可知,预测应为:铁能与硫酸镍溶液反应。(2)预测“镍能与稀硫酸反应”是正确的,则将镍片浸入稀硫酸中,会观察到镍片表面有气泡产生。【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反应是否发生也可证明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14.【答案】(1)(2)BD(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集满【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解析】【解答】(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发生的是碳酸钙与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则需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即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需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D。(3)证明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集满。【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制取原理分析;(2)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由气体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分析;(3)根据二氧化碳验满要将燃着木条放瓶口处检验分析。15.【答案】(1)二氧化碳(2)(3)Na2SO4【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1)Ca(OH)2与沙子混合砌砖是利用Ca(OH)2能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2)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属于盐,化学式为Na2SO4。【分析】(1)根据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分析;(2)根据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3)根据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分析。16.【答案】(1)110(2)蒸发结晶;(3)硝酸钾(4)22【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1)由表可知,60℃时 KNO3的溶解度为 110g,即6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KNO3110g。(2)“煎炼” 是通过蒸发水分使溶质结晶,结晶方法是蒸发结晶。(3)由表中数据及粗略画出溶解度曲线图示可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幅度更大。(4)由描点绘制图像可知,两物质溶解度曲线在约22℃时相交,则相等时的温度约为 22℃。【分析】(1)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及溶解度定义分析;(2)根据蒸发结晶原理分析;(3)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绘制图像,由图像变化趋势分析;(4)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处两物质溶解度相等分析。17.【答案】(1)水果变色、产生异味、腐烂变软等(2)C(3)(4)挥发性、能与氢氧化钠反应(5)酸(6)B=C(7)新物质【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解析】【解答】(1)水果变质时常伴随颜色改变、产生异味等现象。(2)A 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白磷燃烧,有发光、放热现象,D中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并放出热,故选C。(3)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4)图2中利用浓盐酸挥发性,当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进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使溶液由红色慢慢变成无色,实验中利用了浓盐酸的挥发性及与碱反应的性质。(5)A点溶液pH>7,显碱性,C点溶液pH<7,显酸性,溶液从碱性变成酸性,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化学变化。(6)B点时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点结束且盐酸过量,B、C两点对应的溶液中,氯化钠质量相等。(7)化学变化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确定化学变化发生,可分析判断新物质生成识别化学变化。【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分析;(2)根据所给各反应的现象分析;(3)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分析;(4)根据盐酸的挥发性及酸性分析;(5)根据碱的溶液pH大于7,酸的溶液pH小于7,结合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分析;(6)根据所给各点反应进程分析;(7)根据化学变化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18.【答案】(1)7:1(2)解:设所需NH3的质量为xx=34t答:44吨CO2能与34吨NH3恰好完全反应。【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 CO(NH2)2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4×2):(1×4)=7:1。【分析】(1)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2)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氨气质量分析。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吉林省2025年中考化学真题(学生版).docx 吉林省2025年中考化学真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