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数智作业(五十三)1.A [NaOH溶液若变质会混有碳酸钠,Na2CO3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A正确;漂粉精含氯化钙、次氯酸钙,无论次氯酸钙是否变质,氯化钙可电离出钙离子,加碳酸钠溶液均产生沉淀,不能检验是否变质,故B错误;氯水及盐酸中均含氯离子,与硝酸银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检验是否变质,故C错误;Na2SO3溶液变质会混有硫酸钠,亚硫酸钠和硫酸钠均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检验是否变质,故D错误。]2.D [分别加入蒸馏水,四种溶液互滴,只能检验出氯化钡,氯化钡溶液分别滴入另外的三种溶液中时,均有白色沉淀生成。无法鉴别此4种物质,D符合题意。]3.D [铜丝恢复红色,有机官能团除了醇羟基还有可能是羧基,羧基溶解氧化铜,故A错误;H2O2溶液具有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加入KSCN溶液变为红色,原溶液中也可能含有Fe2+,故B错误;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故C错误;新制的Cu(OH)2检验醛基时需在碱性条件下,由于未加入NaOH中和稀硫酸,则无砖红色沉淀产生,不能说明淀粉没有水解,故D正确。]4.A [乙醇与溴水反应非常缓慢,几乎观察不到变化,乙酸与溴水不反应,一般条件下二者均不能使溴水褪色,A项错误;羽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类似烧焦羽毛气味,B项正确;甲烷结构稳定,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正确;CCl4、C6H14和溴水都不反应,且溴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得多,CCl4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C6H14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向两支试管中加入适量溴水,二者均分层,上层为橙红色的是C6H14,下层为橙红色的是CCl4,D项正确。]5.C [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是氯气具有漂白性,故A错误;若铜与该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为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的NO2,所以根据液面上方产生红棕色气体,不能证明铜与该硝酸反应生成NO2,故B错误;用稀盐酸酸化的溶液,排除了S、C和Ag+的干扰,向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S,故C正确;KMnO4具有强氧化性,过氧化氢遇强氧化剂表现还原性,所以向H2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气,产生气泡,故D错误。]6.A [溴水褪色,说明Br2和植物油试样X发生了加成反应,说明X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A正确;溴代烃Y与NaOH醇溶液反应生成烯烃,但不一定是乙烯,Y不一定是溴乙烷,B错误;没有指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相等,因此,不能得出该结论,C错误;甲醛变质产生甲酸,甲酸中仍然存在醛基,且酸性条件下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所以无法判断甲醛是否完全变质,D错误。]7.解析:(1)装置A中石棉绒的作用为防止固体粉末堵塞导管,装置D中的仪器名称为球形干燥管。(2)由实验目的和原理知,A中发生FeSO4·7H2O分解,装置D用于检验水蒸气,装置C用于检验SO3,装置B用于检验SO2,装置E用于尾气处理,按气流方向,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agfedcbh。(3)装置B用于检验SO2,可以用品红溶液褪色证明分解产物中含有SO2;装置C中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以证明分解产物中含有SO3;装置E为尾气处理,应填装的试剂为NaOH溶液。答案:(1)防止固体粉末堵塞导管 (球形)干燥管 (2)g f e d c b (3)①品红溶液 ②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 ③分解产物中含有SO3 ④NaOH溶液8.解析:(3)淡黄色浑浊是S,臭鸡蛋味道气体是H2S,即化学方程式为Fe2S3+4HCl===2FeCl2+S+2H2S↑;由于单质硫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随乙醇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向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醇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加入蒸馏水中,未见淡黄色浑浊出现,即黑色固体中没有硫, ⅱ中未产生S,说明生成黑色固体时未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无法产生Fe2+,故无法产生FeS。答案:(1)H2S (2)2Fe(OH)3+3S2-===Fe2S3+6OH- (3)Fe2S3+4HCl===2FeCl2+S+2H2S↑ 无水乙醇 不含有 ⅱ中未产生S,说明生成黑色固体时未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无法产生Fe2+,故无法产生FeS1/1课时数智作业(五十三)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建议用时:30分钟 总分: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18分)1.(2025·湛江模拟)为确定下列久置于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变质,所选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能达到目的的是( )A.NaOH溶液[Ba(OH)2溶液]B.漂粉精(Na2CO3溶液)C.氯水(AgNO3溶液)D.Na2SO3溶液(BaCl2溶液)2.(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内容改编)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蒸馏水(可用组内物质)无法鉴别的是( )A.无水硫酸铜、氢氧化钡、硫酸镁、碳酸钡B.乙醇、硝基苯、甲苯C.硫酸铝、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硝酸镁D.碳酸钠、碳酸钾、硫酸钾、氯化钡3.(2025·蚌埠模拟)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A 将铜丝灼烧至表面变黑,伸入盛有某有机物的试管中 铜丝恢复亮红色 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醇羟基B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H2O2溶液,再滴入KSCN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原溶液一定含有Fe3+C 向某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一定含有SD 向淀粉溶液中加少量稀硫酸,加热几分钟后,冷却,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Cu(OH)2,加热至沸腾 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淀粉可能发生水解4.(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内容改编)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鉴别对象 鉴别方法 实验结论A 乙醇和 乙酸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溴水 褪色的是乙醇,不褪色的是乙酸B 羽绒和 棉花 将二者分别灼烧后闻气味 有类似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羽绒,反之则为棉花C 甲烷和 乙烯 将二者分别通入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为乙烯,不褪色的为甲烷D CCl4和 C6H14 向两支试管中加入适量溴水 二者均分层,上层为橙红色的是C6H14,下层为橙红色的是CCl45.下列由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证明氯气具有漂白性B.向一定浓度的硝酸中插入铜片,液面上方产生红棕色气体,证明铜与该硝酸反应生成NO2C.向稀盐酸酸化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SD.向H2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有气泡生成,证明KMnO4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6.(2025·广州模拟)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A 向某植物油试样X中滴入溴水,振荡后溴水褪色 X的碳链上含有碳碳不饱和键B 向溴代烃Y中加入NaOH醇溶液,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Br2的CCl4溶液中,溶液橙色逐渐褪去 Y一定是C2H5BrC 室温下,测得HCOOH溶液的pH比CH3COOH溶液的小 甲酸的酸性比乙酸强D 取久置的甲醛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没有银镜产生 甲醛溶液已经完全变质7.(12分)硫酸亚铁在印染、医药、化肥等多个行业有广泛应用。某学习小组对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的热分解产物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石棉绒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装置D中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按气流方向,上述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填装置口小写字母)。(6分)(3)该小组同学按上述顺序连接各装置并进行实验,请为他们补全表格:(4分)装置编号 填装试剂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A FeSO4· 7H2O 绿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粉末 —B ①______ ________ ②______ ________ 分解产物中含有SO2C 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③______ ________D 无水CuSO4 粉末 白色固体逐渐 变为蓝色 分解产物中含 有水蒸气E ④______ — —8.(10分)(2024·汕头一模,节选)探究向Na2S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的反应本质。反应原理预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已知:单质硫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随乙醇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Ksp(FeS)=6.3×10-25、Ksp(Fe2S3)=1.0×10-88、Ksp[Fe(OH)3]=1.1×10-36。(1)根据试管a中的“局部产生红褐色沉淀”现象,推测Fe3+与S2-局部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Fe(OH)3和________(填化学式)。(1分)(2)推测c中的沉淀为Fe2S3,根据b到c的实验现象,推测红褐色消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取c中黑色固体,洗净后分别置于两支试管ⅰ、ⅱ中进行如下实验:试管 实验步骤 现象ⅰ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振荡 黑色沉淀完全溶解,溶液出现淡黄色浑浊,放出少量臭鸡蛋味道气体ⅱ 向试管中加入________,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加入蒸馏水中 未见淡黄色浑浊出现试管ⅰ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ⅱ中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结合试管ⅰ、ⅱ现象,推测黑色固体中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FeS,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7分)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时数智作业(53) 参考答案与精析.docx 课时数智作业(53)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