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数智作业(五十二)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建议用时:30分钟 总分: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18分)1.古代化学实践常用的操作有:炼(干燥物质的加热)、熔(熔化)、蒸(蒸馏)、飞(升华)、淋(用水溶出固体物质的一部分)、熬(水溶液加热)等。下列装置无法用来完成相关实验的是( )A.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 B.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C.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D.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2.(2022·海南卷)《医学入门》中记载我国传统中医提纯铜绿的方法:“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其中未涉及的操作是( )A.洗涤 B.粉碎C.萃取 D.蒸发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A 向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然后过滤 提纯FeCl3B 向含有Br2的苯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然后充分振荡、静置、分液 除去杂质Br2C 将含有少量NaCl杂质的KNO3固体溶于水,然后蒸发结晶 提纯KNO3D 向MgCl2、AlCl3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后将沉淀溶于适量的盐酸;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 分离MgCl2、AlCl3 4.1-溴丁烷是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的无色液体,常用作有机合成的烷基化试剂。将浓硫酸、NaBr固体、1-丁醇混合加热回流后,再经洗涤→干燥→蒸馏获得纯品。实验中涉及如图装置(部分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所示两处冷凝管中冷凝水方向均为从a口进b口出B.气体吸收装置的作用是吸收HBr等有毒气体C.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反应物、催化剂等D.洗涤时,经“水洗→碱洗(Na2CO3溶液)→水洗”可除去大部分杂质5.超临界状态下的CO2流体溶解性与有机溶剂相似,可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浸泡时加入乙醇有利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浸出B.高温条件下更有利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C.升温、减压的目的是实现CO2与产品分离D.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中药材具有无溶剂残留、绿色环保等优点6.实验室合成并提纯山梨酸乙酯(密度0.926 g·cm-3,沸点195.5 ℃)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山梨酸、乙醇、浓硫酸、沸石产物混合物滤液滤液山梨酸乙酯A.操作①控温110 ℃,目的是除去生成的水B.操作③可以通过观察气泡现象控制试剂a的用量C.操作③④均应收集下层液体D.操作②⑤可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固体,以加快过滤速率7.(7分)(2024·东莞模拟)下列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____(填字母,下同)。(1分)(2)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_____,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2分)(3)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进水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__口进水。(2分)(4)除去Na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NO3,所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蒸发结晶、________。(2分)8.(15分)(2024·黑吉辽卷,T17)某实验小组为实现乙酸乙酯的绿色制备及反应过程可视化,设计实验方案如下:Ⅰ.向50 mL烧瓶中分别加入5.7 mL乙酸(100 mmol)、8.8 mL乙醇(150 mmol)、1.4 g NaHSO4固体及4~6滴1‰甲基紫的乙醇溶液,向小孔冷凝柱中装入变色硅胶。Ⅱ.加热回流50 min后,反应液由蓝色变为紫色,变色硅胶由蓝色变为粉红色,停止加热。Ⅲ.冷却后,向烧瓶中缓慢加入饱和Na2CO3溶液至无CO2逸出,分离出有机相。Ⅳ.洗涤有机相后,加入无水MgSO4,过滤。Ⅴ.蒸馏滤液,收集73~78 ℃馏分,得无色液体6.60 g,色谱检测纯度为98.0%。回答下列问题:(1)NaHSO4在反应中起________作用,用其代替浓硫酸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3分)(2)甲基紫和变色硅胶的颜色变化均可指示反应进程。变色硅胶吸水,除指示反应进程外,还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使用小孔冷凝柱承载,而不向反应液中直接加入变色硅胶的优点是________(填字母)。(2分)A.无需分离B.增大该反应平衡常数C.起到沸石作用,防止暴沸D.不影响甲基紫指示反应进程(4)下列仪器中,分离有机相和洗涤有机相时均需使用的是______________(填名称)。(2分)(5)该实验乙酸乙酯的产率为__________(精确至0.1%)。(3分)(6)若改用C2OH作为反应物进行反应,质谱检测目标产物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数值应为____________(精确至1)。(3分)1/1课时数智作业(五十二)1.A [A项,由硫酸铜溶液得到胆矾晶体,涉及蒸发浓缩、冷却结晶,需使用蒸发皿;B项,以灰淋汁,取碱浣衣涉及过滤或抽滤;C项,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涉及蒸馏;D项,石灰经火焚炼涉及煅烧。]2.C [“水洗净”涉及洗涤操作,“细研”涉及粉碎,“去石澄清”涉及过滤操作,“慢火熬干”涉及蒸发操作,不涉及的操作为萃取,C项正确。]3.B [A项,向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FeCl3会和Fe反应生成FeCl2,错误;B项,Br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Br和NaBrO,充分振荡、静置、分液可以除去杂质Br2,正确;C项,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要提纯KNO3,将含有少量NaCl杂质的KNO3固体溶于水,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然后过滤即可得较纯净的KNO3,错误;D项,滤液中含有NaCl,得不到纯净的AlCl3溶液,错误。]4.A [蒸馏装置中冷凝水从b口进a口出,A错误。]5.B [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为气态,而萃取是利用超临界状态下的CO2流体,故高温条件下不利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B项错误。]6.B [山梨酸和乙醇在浓硫酸、110 ℃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山梨酸乙酯,产物混合物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试剂a(碳酸氢钠溶液),用于中和多余的山梨酸,再用水洗涤分液,在有机层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吸收多余的水分,再进行过滤得到滤液,滤液进行蒸馏得到山梨酸乙酯。操作①控制温度为110 ℃,加热可以加快反应的进行,同时该温度又不至于过高导致乙醇大量挥发,且山梨酸乙酯的沸点高于110 ℃,可减少山梨酸乙酯的挥发,A错误;操作③加入的是碳酸氢钠溶液,用于除去多余的山梨酸,碳酸氢钠与山梨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通过观察气泡现象控制碳酸氢钠溶液的用量,B正确;操作③④最后得到含有山梨酸乙酯的有机层,山梨酸乙酯的密度小于水,因此应该收集上层的液体,C错误;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不能用其搅拌固体,以免捣破滤纸,D错误。]7.(1)D (2)B 萃取分液 (3)直形冷凝管 下 (4)溶解 趁热过滤8.解析:乙酸与过量乙醇在一定温度、硫酸氢钠作催化剂、甲基紫的乙醇溶液和变色硅胶作指示剂的条件下反应制取乙酸乙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其中的乙酸至无二氧化碳逸出,分离出有机相,洗涤、加无水硫酸镁后过滤,蒸馏滤液时收集73~78 ℃馏分,得6.60 g纯度为98.0%的乙酸乙酯。(1)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速率较慢,需要加入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NaHSO4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加热条件下,浓硫酸被还原为SO2,SO2有毒,NaHSO4和乙醇不反应。(2)变色硅胶吸水,除指示反应进程外,还可吸收加热时生成的水,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3)A.若向反应液中直接加入变色硅胶,则反应后需要过滤出硅胶,而使用小孔冷凝柱承载则无需分离,故A正确;B.反应的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使用小孔冷凝柱承载不能增大该反应平衡常数,故B错误;C.小孔冷凝柱承载并没有投入溶液中,不能起到沸石作用,不能防止暴沸,故C错误;D.由题中“反应液由蓝色变为紫色,变色硅胶由蓝色变为粉红色,停止加热”可知,若向反应液中直接加入变色硅胶,则变色硅胶由蓝色变为粉红色,会影响观察反应液由蓝色变为紫色,所以使用小孔冷凝柱承载不影响甲基紫指示反应进程,故D正确。(4)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分离有机相和洗涤有机相不需要容量瓶;漏斗用于固液分离,分离有机相和洗涤有机相不需要漏斗;分离有机相和洗涤有机相时均需使用的是分液漏斗;分离液态有机相和洗涤液态有机相也不需要洗气瓶。(5)由反应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可知,100 mmol乙酸与150 mmol乙醇反应时,理论上可获得的乙酸乙酯的质量为0.1 mol×88 g·mol-1=8.8 g,则该实验乙酸乙酯的产率为×100%=73.5%。(6)若改用C2OH作为反应物进行反应,CH3COOH+CH3COHCH3CO18OC2H5+H2O,生成的乙酸乙酯的摩尔质量为90 g·mol-1,所以质谱检测目标产物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数值应为90。答案:(1)催化 无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产生(答案合理即可) (2)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3)AD (4)分液漏斗 (5)73.5% (6)90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时数智作业(52) 参考答案与精析.docx 课时数智作业(52)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