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黔东南州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书写水平(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2. ①缀 ②轮廓 ③莹
3. 答案:B
4. ①商女不知亡国恨
②何人不起故园情
③杨花榆荚无才思
④有约不来过夜半
⑤惟吾德馨
⑥壮士十年归
⑦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⑧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
高层
5. 答案:D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6. 答案:D
7. 答案:①保尔偷枪救朱赫来 ②双目失明、双腿瘫痪(第②空答到其中之一即可给分)
8. 答案:C
9. 答案:“去吧” 的反复如同急切的催促,是对翠竹的殷切嘱托。“多少”的反复更凸显紧迫感,
是对翠竹(井冈山精神)的迫切需求,渲染出火热的干劲和殷切的希望。(3分)
10.答案:作者从竹写起,以竹喻人,赋予毛竹深邃的象征意义。由眼前的井冈山毛竹联想到井
冈山人民,从毛竹实际的贡献联想到毛竹精神,从井冈翠竹当年的业绩写到今日所建立的功
勋,从摹写井冈山的毛竹到展望下山后走向全国的毛竹,象征着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必将代
代相传。(4分)
11.答案:“井冈翠竹”明确交代了翠竹是井冈山的,不是其他地方的,而“青山”没有明确地点。翠
竹坚韧不拔、顽强生长等特点,象征着井冈山军民在革命初期艰苦奋斗、坚定探索的精神。“井
冈翠竹”将自然景物与革命精神相结合,使“革命精神”有了具体可感的载体,强化了“井冈翠
竹”的象征意义。(4分)
12.选B
13.选C
14.答案:①刻苦钻研、自主创新精神: “蛟龙” 海试团队秉持志向与精神,开展深潜试验,创造中国载人深潜纪录; “梦想” 号的建设者们面对世界难题,协同攻关、日夜奋战,实现技术突破。这些都体现了科研人员敢为人先、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与创新志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②团队协作精神:“梦想” 号由 150 多家单位协同攻关、3000 多名建设者参与;深中通道有 60 多个参建单位、1.5 万多名建设者,还有 200 余项发明专利,体现团队协作精神。③政策支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了创新创造的活力,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吸引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和建设者。(至少概括出两种“密钥”。每种“密钥”各1分,能结合材料分析各1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15.示例:感谢你们在深海、太空等各个领域无畏前行。是你们劈波斩浪,让中国深潜刷新纪录;
是你们助力探月工程,填补人类认知空白;是你们协同攻关,打造出具备超强能力的大洋钻
探船;是你们历经多年奋战,重塑区域时空格局;更是你们在芯片、医疗等领域不断创新,
带来科技进步。你们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潜心钻研的坚持,铸就了大国科技的脊梁,让中国
高度、跨度、深度不断被刷新,向你们致敬!(4分)
16.答案:B
17.答案:《卖油翁》中陈康肃公从最初的傲慢到最后笑着打发卖油翁离开,通过其态度转变侧面衬托出卖油翁倒油技艺高超;《何灌传》中众人对何灌再次射中靶心发出赞叹,以旁观者的反应侧面衬托何灌技艺高超、谦虚有礼。(4分)
18.答案:D
19.答案:A
20.答案:“南”与“北”的对比,“人离开故乡的方向”与“水流的方向”的对比,诗人南行,
而湘江水却向北流,表达了诗人被流放的无奈和哀伤,以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言之
有理即可)(4分)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21.答案:选A
22.存在问题:该招牌存在不规范使用汉字的问题。材料一中“吉详餐馆”应写作“吉祥餐馆”,
“烧拷” 应写作 “烧烤”,“馄炖” 应写作 “馄饨”,“烤魚” 应写作 “烤鱼”。(至少修
改两处不规范用字)
宜:规范使用汉字,严格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使用汉字,避免出现错别字;
忌:不规范用字,如出现错别字、滥用繁体字和异体字(除特定情况外)等
23.第一处:第②句:“所以”改为“但(但是)”或“然而”;
第二处:第③句:“承担”改为“承载”。
(注:选对序号得1分,修改正确得2分,每处3分,共6分。)
24.(60分)
作文评分标准
评分维度 一类 (60-54分) 二类 (53-48分) 三类 (47-36分) 四类 (35-18分) 五类 (17-0分)
作者 写作内容中能充分体现作者写作的身份,语气和内容符合身份特点。 身份基本明确,但偶尔语气不符合角色设定。 身份模糊,语气与角色关联性较绞。 身份混乱(如用老师语气给同学提建议)。 无身份意识或抄袭。
对象 充分考虑交流对象的特点、年龄、认知水平和需求、与作者的关系等。 考虑到交流对象,但部分内容不适合,或语言适合但缺乏个性。 读者意识较弱,内容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叙述为主,缺乏互动感。 完全忽略交流对象(如对长辈用命令式语气)。 完全忽略交流对象或抄袭。
目的 表达交流目的非常清晰。如分享体验、表达敬意等,全文围绕目标展开。 表达目的较明确,但个别内容偏离主题。 目的模糊,需要读者猜测写作意图。 目的混乱,难以理解作者的表达目的是什么。 无表达目的或抄袭。
内容 针对作者、对象、目的,在话题范围内,精准选择恰当的、有价值的写作内容,谋篇布局很恰当,条理层次很清晰。 内容选择基本恰当,缺少部分关键内容或存在少量重复。谋篇布局和条理层次基本清晰。 内容属于话题范畴,内容空洞、错误多,逻辑松散。要么与表达目的关系不大。 内容空洞、错误多,只有二分之一的内容与话题相关。 内容与话题无关或无法理解。思想不健康或明显虚假。结构混乱或不能完篇。
表达 文体和语言特点很明确,语言适配相应的语境,或生动形象,或通俗易懂,或准确严谨等,有效实现表达目的。 文体明确,语言通顺,但部分语言存在不符合语境的情况或有小错误。 文体基本明确、语言基本通顺,但大多与表达目的不匹配。 文体不明确,语言不通顺,格式错误,严重影响理解。 文体类型难以辨认,语言不通,语病严重,或抄袭。
七年级语文答案 第3页(共3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黔东南州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同学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1.全卷共8页,共24道小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2.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视为无效。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漫步在黔东南的乡间,能看到淳朴的村民在田间劳作,远处的吊脚楼点zu1①着青山,
屋顶的炊烟悠然升起,与天边的云霞融为一体。若登上高处俯瞰,群山的liku心②在薄雾中
若隐若现。瀑布从悬崖上倾泻而下,如白练悬挂山问,水雾在阳光中折射出七彩光芒。山涧从苍翠
的山恋间奔涌而出,清澈的水流撞击着岩石,宛如晶y1g③的珠串洒落,最终汇入江河,哺
育着沿岸的禾稻与村寨。当夜幕降临,村寨里传来的▲,那是当地人用歌声诉说着对这片土
地的热爱。
2.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空缺的汉字。(4分)
3.下列词语中最适合填入横线▲处的一项是(3分)
A.言外之意
B.吟唱
C.谰语
D.海市蜃楼
4.默写。(10分)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准》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
⑤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⑥将军百战死,
《木兰诗》
⑦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在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⑧当你登高时,你会联想到本学期学过的诗句“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号醉翁,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泰山阳面即泰山南面。
C.普希金,俄国诗人、教育家,《未选择的路》是其代表作。
D.孙犁,中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七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整本书阅读
6.下面是小文阅读《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其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物评价:祥子始终积极向上,即便经历了多次挫折,也从未放弃追求美好生活。
B.归因探究:祥子堕落的主要原因是自身懒惰、意志薄弱,与社会环境关联并不大。
C.写作手法:作者借“骆驼”隐喻祥子命运,平铺直叙三次买车,弱化悲剧冲击力。
D.语言特色:老舍运用京味儿语言,展现老北京市井生活,方言词汇彰显地方特色。
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作者用“枪”来贯穿保尔的一生,请结合相关故事情节将下图补充完
整。(2分)
少年懵懂
意识萌发
铁路建设
病痛折磨



保尔抢枪

朱赫来赠毛
保尔企图用枪
以笔为枪
瑟枪给保尔
自杀,但放弃了
投入战斗
现代文阅读1
井冈翠竹①
袁鹰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
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于!”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
有道是: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
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用它
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
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嗥。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
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
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
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这两只小小的竹筒,能引起老战士们多少回忆!看见它,就想
起了竹筒饭的清香,想起了老表们冲过白匪封锁线冒着生命危险送上山来的粮食,想起了山上缺粮
的年月,红军每天每顿只能用南瓜充饥,但是同志们仍然意气风发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
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
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一根写着“朱德的
扁担”五个字的扁担。他们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我们的老一辈
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正是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把这一副关系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
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城。
七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