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食物链和食物网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食物链的营养级数可以是无限的C.捕食食物链的起点通常是绿色植物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2.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除图中所示外,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包括分解者和 。 (2)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草 (填“属于”或“不属于”)一个种群,原因是 。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3)若人类大量捕杀猫头鹰和蛇,短时间内,鼠的数量会迅速 (填“增加”或“减少”)。 (4)图中的“→”表示 关系(填种间关系)。 题组二 生物富集与生态金字塔3.如图为某海洋生态系统的部分捕食关系,其中数字为生物体内DDT浓度(mg/kg),燕鸥主要以凤尾鱼为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燕鸥体内的DDT浓度最高B.扇贝体内的DDT总量高于蜗牛C.浮游生物可以通过体表吸收的方式富集DDTD.由图可知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4.下图是某开阔海洋的某生态金字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金字塔为下窄上宽的生物量金字塔B.陆地生态系统中的该种金字塔一般为下宽上窄的正金字塔C.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和底栖动物的数量一定大于浮游植物D.该金字塔形态的形成与浮游植物个体小、繁殖快、含纤维素少等特点有关5.如图为一生态金字塔示意图,字母代表不同的营养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金字塔能够代表食物链“草→虫→蜘蛛→蛙→蛇→猫头鹰”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量关系B.该金字塔的一部分能够表示食物链“油松→松毛虫→乌鸦”各个营养级之间的个体数量关系C.该金字塔可根据某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有机体的生物量、个体数量或能量进行绘制D.兔子和鹿均吃草,它们所处的塔层相同能力提升练题组 分析食物网及生物数量变化1.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草、昆虫、兔、鸟、鼠、鹰和狐等生物,这些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食物链有5条B.生物体内DDT浓度可沿食物链不断增加C.鸟属于第三个营养级,是三级消费者D.大量捕杀狐,鸟的数量会先增加再减少最后趋于稳定2.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而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者,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猎物。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寄生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三者关系如图所示,箭头表示捕食,其中蚜虫以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量捕杀寄生蜂,一段时间后瓢虫的数量可能会增加B.瓢虫与寄生蜂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C.题中所述食物网中,瓢虫占据第二、三个营养级D.瓢虫属于集团内捕食者,寄生蜂属于集团内猎物3.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三叶草、蜗牛、鸫之间构成一条食物链,其数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三叶草、蜗牛、鸫构成的食物链是捕食食物链B.图中甲代表鸫,丙代表蜗牛C.乙体内DDT浓度最低D.如果该生态系统迁入了大量蜗牛,短时间内甲的数量将会下降4.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图甲中蚱蜢属于 消费者。 (2)图甲中同时位于两个营养级的动物是 ,分别占第 营养级。 (3)图甲中蛇和鹰的关系是 。 (4)给牧草施加含32P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蚱蜢和青蛙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见图乙),图乙中B为 。 若增加对鹰和蛇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的检测,则达到最高峰时的强度 (填“高于”或“低于”)前两者。 (5)若蛇数量大量减少,则鹰的数量会 。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基础过关练1.C 一种生物可捕食多种生物,也可被多种生物捕食,A错误;通常情况下,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处于这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个体数量和能量就越少,当某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个体数量和能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能再维持下一个营养级的存在,所以一个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不可能很多,一般不超过5个,B错误;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等,D错误。2.答案 (1)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2)不属于 草的种类不止1种 草→鼠→猫头鹰/草→兔→猫头鹰 (3)增加 (4)捕食解析 (1)图中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2)草一般是指草本植物,是一类植物的总称,所以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草不属于一个种群。捕食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草→兔→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3)在题述食物网中,猫头鹰和蛇都捕食鼠,若人类大量捕杀猫头鹰和蛇,短时间内鼠的数量会由于失去天敌而迅速增加。(4)捕食食物链反映的是不同物种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箭头表示捕食关系。3.B 题图显示扇贝体内DDT浓度高于蜗牛,但是DDT总量不一定高于蜗牛,B错误。生物体吸收环境中物质的情况有三种:一种是靠体表直接吸收,如藻类植物、原生动物和多种微生物;另一种是靠根系吸收,如高等植物;再一种是从食物中进行吸收,如大多数动物,C正确。4.C 根据题图数据单位可知,该金字塔为生物量金字塔,A正确;一般来说,在陆地和浅水生态系统中,生物量金字塔呈现正金字塔形,在湖泊和开阔海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量金字塔呈现倒金字塔形(湖泊和开阔海洋的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单细胞藻类,这些藻类个体小、繁殖快,含纤维素少,世代周期短,只能积累较少的有机物),B、D正确;浮游植物属于生产者,数量较多,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和底栖动物的数量不一定大于浮游植物,C错误。5.B B选项给出的食物链中,松毛虫的数量比油松多,故该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之间的个体数量关系不可能呈正金字塔形,B错误;兔子和鹿均吃草,为植食动物,即第二个营养级,在金字塔中所处塔层相同,D正确。能力提升练1.C 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鼠→鹰,草→兔→鹰,草→鼠→狐,草→兔→狐,草→昆虫→鸟→狐,A正确;食物链草→昆虫→鸟→狐中,鸟属于第三个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C错误;图中狐捕食鸟,大量捕杀狐,由于失去天敌,鸟的数量增加,但是当鸟的数量增加后,昆虫数量就会大大减少,由于食物减少,鸟的数量会减少,最后趋于稳定,D正确。2.C 由题图可推出两条食物链:植物→蚜虫→瓢虫(瓢虫占据第三个营养级)、植物→蚜虫→寄生蜂→瓢虫(瓢虫占据第四个营养级),C错误。由题中信息可知,寄生蜂和瓢虫共享同一猎物(蚜虫),瓢虫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寄生蜂,则瓢虫属于集团内捕食者,寄生蜂属于集团内猎物,D正确。3.D 根据甲、乙、丙的数量变化(重点关注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可绘出如下曲线图,根据捕食者变化滞后,可得出食物链为乙→丙→甲。根据食物链“乙→丙→甲”可知,乙为三叶草,丙为蜗牛,甲为鸫,B正确;DDT难以降解,会随食物链逐级积累,生产者三叶草体内的DDT浓度最低,最高营养级鸫体内的DDT浓度最高,C正确;如果该生态系统迁入了大量蜗牛,短时间内甲鸫的数量将会上升,D错误。4.答案 (1)初级 (2)鹰 四个、第五个 (3)捕食和竞争 (4)青蛙 高于 (5)增加解析 (1)图甲中一共有4条食物链。蚱蜢处于第二个营养级,属于初级消费者。(2)图甲中鹰同时占第四个、第五个营养级,其他生物都只占一个营养级。(3)图甲中鹰能捕食蛇,且蛇和鹰都能捕食青蛙,因此蛇和鹰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4)因32P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且蚱蜢所处的营养级低于青蛙,青蛙体内的放射性出现的时间应落后于蚱蜢,且强度高于蚱蜢,因此,图乙中B为青蛙。鹰和蛇所处的营养级高于蚱蜢和青蛙,故鹰和蛇体内放射性强度的峰值应高于蚱蜢和青蛙。(5)鹰以青蛙为食是第四个营养级,以蛇为食是第五个营养级,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由青蛙流向鹰的能量增多,因此鹰数量会增加。8(共15张PPT)第二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必备知识 清单破知识点 1 食物链和食物网特别提醒 (1)营养级包括食物链某一环节的全部生物,不是某一个体或某一种群。(2)某一生态系统中所有生产者为第一个营养级,植食动物(初级消费者)为第二个营养级。(3)同一生物在某一食物网中可能占据多个营养级。知识点 2 生物富集1.生态金字塔:把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有机体的生物量、个体数量或能量,按营养级的顺序由低至高排列起来所绘制的图形。2.基本类型知识点 3 生态金字塔知识辨析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条食物链中,螳螂是第二个营养级,这种说法正确吗 不正确。捕食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由于缺乏生产者而不能表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若补充完全,螳螂应属于第三个营养级,蝉应属于第二个营养级。2.捕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两种生物间只存在捕食关系,这种说法正确吗 不正确。捕食食物链的相邻的两种生物间存在捕食关系;食物网中两种生物间可能存在捕食或竞争关系,也可能同时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提示提示3.DDT在植食动物中的浓度比在肉食动物中的浓度更高,这种说法正确吗 不正确。DDT沿食物链富集,在肉食动物中的浓度高于其在植食动物中的浓度。4.开阔海洋中,生产者主要是单细胞藻类,其世代周期短,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一般呈现倒金字塔形,这种说法正确吗 不正确。开阔海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量金字塔一般呈倒金字塔形,而数量金字塔的倒置情况一般出现在生产者数量少而个体非常巨大的情况下。提示提示1.根据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构建 (1)分析依据①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往往越多:若几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较低营养级(即被捕食者),如曲线图中的“丁”。定点 1 捕食食物链(食物网)的构建关键能力 定点破②波峰出现越早(先上升、先下降),营养级越低:若几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较低营养级(即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较高营养级(即捕食者)。(2)食物链:丁→乙→丙→甲。2.根据所含生物量构建(1)分析依据:通常情况下,营养级的位置越高,这个营养级的生物量越少,生物量相近的,很可能为同一个营养级。(2)食物网:3.根据重金属的含量构建 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食物网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表所示。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到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 0.003 7 0.003 6 0.035 0.036 0.34(1)分析依据①重金属(农药、一些难以降解的物质)随着食物链富集,营养级越高,含量越高。②甲、乙中重金属含量差别不大,所以处于同一个营养级,同理,丙、丁处于同一个营养级。(2)食物网:典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学校附近鱼塘中5种不同的生物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见下表。请据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代表字母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 每千克体重汞含量A 鲇鱼 小鱼 78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C 小球藻 — 3D 小鱼 水蚤 10E 水蚤 小球藻 5A.鱼塘中A、B、C、D、E的总和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河蚌与小鱼之间是竞争关系B.5种生物形成了3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C→E→D→AC.农田中的化肥被雨水冲入池塘后,会使小球藻等浮游植物快速、大量繁殖,从而使水蚤、河蚌、鱼的数量增多D.5种生物中,鲇鱼体内的重金属最少B解析 由表格中生物种类和对应消化道内食物,可得出食物网: 河蚌与小鱼都能以水蚤为食,是竞争关系;C小球藻是生产者,A鲇鱼、B河蚌、D小鱼、E水蚤都属于消费者,鱼塘中A、B、C、D、E的总和中无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不是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5种生物形成的食物链有:C小球藻→E水蚤→D小鱼→A鲇鱼(最长),C小球藻→E水蚤→B河蚌,C小球藻→B河蚌,共3条,B正确。农田中的化肥被雨水冲入池塘后,会使池塘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溶氧量降低,水质恶化,从而使水蚤、河蚌、鱼的数量减少,C错误。在生态系统中,重金属随着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级的增加逐渐积累和浓缩;根据所得食物网可知,在这5种生物中,鲇鱼所处的营养级最高,体内的重金属最多,D错误。1.第一个营养级生物减少:将连锁性地引发各个营养级生物减少。这是因为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有机物来源。2.捕食性天敌减少: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随种内竞争加剧而减少,最后趋于稳定,但种群数量比原来大。3.分析复杂食物网中,中间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对其他生物数量的影响 定点 2 食物网中的生物数量变化分析(1)生产者往往数量较多且相对稳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2)当捕食者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捕食其他食物而维持其数量短期内基本不变。如图中青蛙的食物来源有蚱蜢和蟋蟀,若蟋蟀数量减少,青蛙可通过捕食蚱蜢短期内维持数量基本不变。(3)若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同时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某种原因导致其营养级降低,则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的数量最终会增加,反之则减少。若图中蛇消失,则鹰由原来的第四个、第五个营养级变为第四个营养级,则鹰的数量会增加。典例 如图表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 A.鱼a和鱼b间的竞争将会减弱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A思路点拨 找出生物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分析与特定生物的关系→选项分析。解析 土著鱼是小型鱼类,与引入的鲈鱼间存在捕食关系;鱼a和鱼b被鲈鱼捕食,数量下降,两者之间的竞争减弱,A正确,B错误。鱼a和鱼b数量下降,短期内浮游动物由于缺少天敌数量上升,浮游植物由于天敌(浮游动物)增加数量减少,C、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分层练习(含解析).docx 第二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