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监测 科学试题卷1.(2025八下·永康期末)下列模型能表示出氧气分子结构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根据氧气分子的化学式确定分子构成即可。【解答】根据氧气分子的化学式O2可知,氧气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2.(2025八下·永康期末)符号 Fe不能表示的是 ( )A.铁这种物质 B.铁元素 C.一个铁原子 D.一个铁分子【答案】D【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分析判断。【解答】 符号Fe表示:一个铁原子;铁元素;铁这种物质,但是不能表示一个铁分子,故D错误符合题意,而ABC正确不合题意。故选D。3.(2025八下·永康期末)小康同学将数枚硬币按如图所示放在两根平行的条形磁铁上,搭成了一座“硬币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硬币桥”上左右两端的硬币没有磁性B.“硬币桥”中间的硬币磁性最强C.两枚硬币相邻的部分是同名磁极D.“硬币桥”的搭建利用了磁化的原理【答案】D【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解析】【分析】 磁化后的硬币,和磁铁的极性有必然的关系,通过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判断。【解答】 A.“硬币桥”的硬币被磁化,每个硬币都有磁性,左右两端的硬币也有磁性,故A错误;B.“硬币桥”与条形磁铁相似,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故B错误;C.两枚相邻的硬币互相吸引,是异名磁极,故C错误;D.“硬币桥”的搭建利用到了磁化的原理,故D正确。故选D。4.(2025八下·永康期末)七氟丙烷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A.导电性强 B.强腐蚀性 C.不助燃 D.沸点高【答案】C【知识点】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 根据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进行分析。【解答】 由于七氟丙烷可以做灭火剂,所以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不助燃。故选C。5.(2025八下·永康期末)有人将90千克土壤盛在木桶里,将重23千克的柳树苗种在桶中,只浇灌纯净的水。5年后再次称量,发现土壤减少0.057千克,树增加74.5千克,树增加的重量主要来自( )A.土壤中的无机盐B.土壤中的有机物C.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答案】D【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解析】【分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据此答题。【解答】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土的重量只减少了0.057千克,说明植物的生活还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但量很少;只浇灌纯净的水5年后,被柳树吸收后大部分(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了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柳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氧气是用来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的,会使重量减轻;而柳树苗能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积累在柳树的体内,是柳树增重的主要原因。故选D。6.(2025八下·永康期末)古人云: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们发现将植物的枯枝落叶焚烧后的灰烬留在土壤中,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这是因为植物的生长需要( )A.有机物 B.空气 C.无机盐 D.合适温度【答案】C【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解析】【分析】根据灰烬的成分分析判断。【解答】 将植物的枯枝落叶焚烧后的灰烬中存在大量的无机物,因此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7.(2025八下·永康期末)俗话说“根深才能叶茂”,植物的根能在土壤中不断延伸,依赖于( )A.根冠和伸长区 B.分生区和根毛区C.伸长区和根毛区 D.分生区和伸长区【答案】D【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解析】【分析】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解答即可。【解答】 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所以植物的根能不断地在土壤中延伸的原因是分生区使细胞数目增多和伸长区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的缘故。故选D。8.(2025八下·永康期末)下列气密性检查方法错误的是 ( )A. B.C. D.【答案】A【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解析】【分析】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需要构造一个密闭的容器,根据装置内气压的变化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解答】A.集气瓶右侧的导气管与大气相同,瓶子没有购成一个封闭环境,不能检查气密性,故A错误符合题意;B.试管与烧杯构成一个密闭环境,当手握住试管时,气体受热气压增大,则水中出现气泡,说明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不合题意;C.长颈漏斗的下口在液面以下构成密闭环境,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部分液体会回流进长颈漏斗,说明气密性良好,故C正确不合题意;D.夹子使集气瓶封闭起来,向长颈漏斗注入液体时,漏斗内的液体不会流入集气瓶,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9.(2025八下·永康期末)食用油在锅内过热着火了,把锅从炉上拿开后,火仍不灭,此时熄灭它最好的方法( )A.立即浇水 B.用灭火器 C.把油倒掉 D.盖严锅盖【答案】D【知识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 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解题,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所以要灭火只要去除其中任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解答】 A.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措施不适宜,故A错误;B.少量油着火,用灭火器灭火较麻烦,方法不是最合理,故措施不正确,故B错误;C.把油倒掉也会燃烧,达不到灭火的目的,故措施不适宜,故C错误;D.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灭火,故D正确。故选D。10.(2025八下·永康期末)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下表的四种植物叶片,最适合干旱环境的是( )叶片 表面积 体积 表皮厚度(um)A 292 64 14B 144 63 24C 301 62 15D 593 121 13A.A B.B C.C D.D【答案】B【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解析】【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实现了自然选择。【解答】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仙人掌叶变为刺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是对沙漠干旱环境的适应;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表中四种植物叶片中,B的叶表面积最小,表皮最厚,这些特点利于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最适应干旱环境。故选B。11.(2025八下·永康期末)白菜堆放时间久了,能产生大量热量,是因为( )A.白菜堆得太多,白菜堆里没有氧气的缘故B.白菜堆在太潮湿的地方,引起水分蒸发C.白菜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D.白菜通过光合作用释放能量【答案】C【知识点】细胞呼吸【解析】【分析】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在细胞中,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解答】植物呼吸作用会释放出热量。白菜堆放久了会发热的原因是由于其呼吸作用产出较多的热量所致。故选C。12.(2025八下·永康期末)小科家中有一棵桃子树,在桃子成熟前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部分树皮,收获时果实反而又大又好吃,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是( )A.受伤的树皮的运输水分能力更强了B.木质部输送给果实更多的水分C.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D.果实木质部运输有机物,损伤树皮不影响果实的发育【答案】C【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 损伤了部分树皮这和环剥的作用是一个原理,阻止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收获时果实反而又大又好吃”说明果实中储存了更多的有机物,也说明了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更多供给了果实。再从“损伤了部分树皮”来看,由于向下运输营养物质的筛管在树皮的韧皮部中也同时被割断,这样就是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故选C。13.(2025八下·永康期末)下列实验装置与探究内容不相符的是 ( )A.探究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B.探究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C.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D.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答案】B【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解析】【分析】 根据图片分析描述的物理过程,并确定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 A.根据小磁针偏转的情况可以判断磁极间的作用规律,故A不合题意;B.该实验是探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即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多的磁性强,故该实验装置与探究内容不相符,故B符合题意;C.据奥斯特实验可知,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故C不合题意;D.该装置中,若闭合开关,且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故D不合题意。故选B。14.(2025八下·永康期末)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材时要尽量架空, 这样才能烧得更旺,原因是 ( )A.散热速度加快 B.增大木材与空气接触面积C.木材的着火点降低 D.提高温度【答案】B【知识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 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物质才能发生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越完全越剧烈。【解答】 燃物架空一些,可使空气容易进入而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更充分;“火要虚”能使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完全才能燃烧更旺;此做法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等物质固有属性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选B。15.(2025八下·永康期末)下图所示的模型中,黑圈和白圈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解析】【分析】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答】 根据图片可知,D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即由不同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D不合题意;A和B中的物质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即由同种物质组成,为纯净物。由于分子又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则属于单质,故AB不合题意;C中的物质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不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即由不同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C符合题意。故选C。16.(2025八下·永康期末)能够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为什么总是有一极指向北方 (1)我们可以这样推断:(2)许多动物自身具有识别地磁场的能力,通过对鸽子的解剖发现,其头颅里存在着铁磁细粒(磁性细胞),正是这些磁性细胞起到了“指南针”的导航作用。如果将一块 绑在鸽子的翼下,发现鸽子会迷失方向【答案】(1)磁体(2)磁体【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地磁场【解析】【分析】(1) 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2)鸽子本身的磁体与地磁场相互作用,从而帮助鸽子辨别方向。如果鸽子周围存在强磁场,就会影响鸽子的判断,从而使其方向混乱。【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小磁针总是一端指向北方,说明地球表面有磁场,即地球存在电磁场。(2)许多动物自身具有识别地磁场的能力,通过对鸽子的解剖发现,其头颅里存在着铁磁细粒(磁性细胞),正是这些磁性细胞起到了“指南针”的导航作用。如果将一块磁体绑在鸽子的翼下,发现鸽子会迷失方向。17.(2025八下·永康期末)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所有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答案】(1) (2)CO 、H2O、CO2【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氧化物【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方程式;(2)只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一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则反应的方程式:。(2)根据题意可知,CO 、H2O、CO2中都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因此为氧化物。18.(2025八下·永康期末)兴趣小组同学选取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在黑暗中24小时后,置于阳光下进行图示的光合作用实验(NaOH的化学性质类似于 Ca(OH)2),最后用碘液检测。完成下列问题:(1)研究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否需要叶绿体,则最合理的对照实验设计是将Ⅱ叶的白色部分与 (填“Ⅰ” “Ⅱ” “Ⅲ”或“Ⅳ”)叶的绿色部分对照;(2)Ⅲ绿叶与Ⅳ绿叶对照,研究的是 ;(3)即使本实验顺利完成,也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B.光合作用需要水C.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D.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E.光合作用需要光 F.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答案】(1)Ⅱ(2)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3)B;C【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2)根据图片分析Ⅲ绿叶与Ⅳ绿叶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3)根据图片中的实验和现象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即可。【解答】(1) 研究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否需要叶绿体, 需要控制其他条件相同,一个叶片有叶绿体,另一个叶片没有叶绿体,即:将Ⅱ叶的白色部分与Ⅱ叶的绿色部分对照;(2) Ⅲ绿叶中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会导致III中没有二氧化碳,而 Ⅳ绿叶中清水不会吸收二氧化碳,那么研究的是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3)根据Ⅱ叶的白色部分与Ⅱ叶的绿色部分对照,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且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将I覆盖铝箔的绿叶和II中绿色部分对照,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根据Ⅲ绿叶与Ⅳ绿叶对照,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故ADEF不合题意,而BC符合题意。故选BC。19.(2025八下·永康期末)取2棵相同的大豆幼苗,一棵浸在蒸馏水中培养,另一棵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1)过一段时间后,在 里培养的大豆幼苗变得瘦弱萎蔫了,而另一棵则长得健壮;(2)这个实验说明植物生活不仅需要水,还需要 。【答案】(1)蒸馏水(2)无机盐【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解析】【分析】(1)(2) 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2) 取2棵相同的大豆幼苗分别放在等量清水和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结果不相同。健壮的那棵大豆幼苗肯定是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瘦弱萎蔫的那棵大豆幼苗肯定是在蒸馏水中培养的,因为蒸馏水中无无机盐,土壤浸出液中含无机盐。此实验说明植物生长不仅需要水,还需要无机盐。20.(2025八下·永康期末)取一片生长旺盛的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上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试纸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并用回形针固定。(1)过一段时间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发现 表皮上的试纸先变色且颜色变化更明显;(2)植物蒸腾散发出去的水分来自根的吸收,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区。【答案】(1)下(2)根毛【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解析】【分析】(1) 氯化钴溶液的蓝色试纸遇水会变红,且水分越多,则颜色越深;(2)根据植物根部的结构和功能解答。【解答】(1) 生长旺盛的蚕豆叶 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则过一段时间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发现下表皮上的试纸先变色且颜色变化更明显;(2)植物蒸腾散发出去的水分来自根的吸收,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21.(2025八下·永康期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操作比较简便。(1)装入药品后,往B瓶中放入一片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打开止水夹2分钟后发现试纸还是紫色,请说明试纸没变红的理由 ;(2)如果要暂停反应,只需将止水夹夹在橡皮导管上,当看到 (描述现象)时说明稀盐酸和石灰石不再反应了。【答案】(1)二氧碳不能使石蕊变红(2)稀盐酸(回到长颈漏斗中)与石灰石分离或漏斗内的液面不再升高【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但是二氧化碳本身不具有酸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2)关闭止水夹后,由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则试管内气压增大,那么试管中的稀盐酸会回流到长颈漏斗中。当稀盐酸与石灰石分离后,二者的反应就停止了。【解答】(1) 紫色石蕊试纸遇到酸会变成红色,但是试纸没变红的理由:二氧碳不能使石蕊变红;(2)如果要暂停反应,只需将止水夹夹在橡皮导管上,当看到稀盐酸(回到长颈漏斗中)与石灰石分离或漏斗内的液面不再升高时说明稀盐酸和石灰石不再反应了。22.(2025八下·永康期末)化学反应时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1)暖宝宝(发热贴)撕开包装后里面的铁粉与空气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这种物质和氧的反应叫 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2)将锌片(Zn)和碳棒组成的电路,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到小灯泡发光了。这个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 。【答案】(1)氧化(2)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氧化反应【解析】【分析】(1)我们将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2)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解答】(1)暖宝宝(发热贴)撕开包装后里面的铁粉与空气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这种物质和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2) 将锌片(Zn)和碳棒组成的电路,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到小灯泡发光了,即产生了电能,那么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转化成电能。23.(2025八下·永康期末)兴趣小组同学用种子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B试管中种子已经煮熟,实验情况如图所示。](1)实验现象为 ,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2)同学们分别拔出试管A、B的塞子,分别迅速插入点燃的木条,发现插入A试管的木条熄灭,而插入B试管的木条可以继续燃烧,说明 ;(3)如果用新鲜的菠菜叶和煮熟的菠菜叶(都已消毒)代替种子,放入上图的装置中重复以上实验,你认为必须要增加什么措施 。【答案】(1)A澄清石灰水变浑,B澄清石灰水不变浑(2)呼吸作用消耗氧气(3)遮光【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1)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据此分析;(2)木条的燃烧需要消耗氧气,木条熄灭说明其中的氧气被消耗,B试管中木条燃烧说明氧气充足,据此分析;(3)绿色植物利用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应该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探究的影响,据此分析。【解答】(1)A中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而B中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则实验现象为:A澄清石灰水变浑,B澄清石灰水不变浑, 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2) 同学们分别拔出试管A、B的塞子,分别迅速插入点燃的木条,发现插入A试管的木条熄灭,而插入B试管的木条可以继续燃烧,说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3) 如果用新鲜的菠菜叶和煮熟的菠菜叶(都已消毒)代替种子,放入上图的装置中重复以上实验, 为了避免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探究产生影响,需要进行遮光。24.(2025八下·永康期末)如图甲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1- 是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2-呼吸道不仅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3-膈肌和肋间肌为呼吸提供动力;(2)图乙中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a代表的物质是 。【答案】(1)肺(2)二氧化碳【知识点】血液循环;生物的呼吸器官【解析】【分析】(1)根据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解答;(2)根据肺部气体交换的知识解答。【解答】(1)图甲中的1-肺是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2) 图乙中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即血液流经肺泡时,进入肺泡的是二氧化碳,出来的是氧气,则a代表二氧化碳。25.(2025八下·永康期末)人们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光合作用进行探究。【提出问题】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有何不同 【实验探究】①取三个相同的无色透明玻璃瓶,设置A、B、C三组实验,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新鲜菠菜叶片和CO2缓冲液(维持瓶中CO2含量稳定)。②分别在导管中注入一滴红墨水,塞上橡皮塞,关闭活塞,控制红墨水初始位置相同。③分别将装置放在相同强度的红光、绿光和黄光下照射(如图所示)。④光照相同的单位时间后,红墨水均向左移动,测得红墨水移动的距离分别为l 、l 、l数、l数(忽略温度对实验的影响)。(1)【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 (用含l红、l绿、l黄的不等式表示),三种色光中红光最有利于光合作用,其次是黄光,最后是绿光;(2)【交流拓展】实验中通过比较红墨水移动的距离来比较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为进一步得出光合作用强度,设置了实验D,将相同装置放于黑暗环境中,其他条件不变,测得红墨水移动的距离为l暗。①装置D中红墨水 (填“向左”或“向右”)移动;②实验中红光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强度值可表示为(用以上步骤中标注的距离表示) (提示:距离没有方向,距离都是正数)。【答案】(1)I红>I黄>I绿(2)向右;l红+l暗【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1)越有利于光合作用,则绿叶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产生的氧气越多,则集气瓶内气压越大,而红墨水移动的距离越大;(2)①在黑暗环境中,绿叶只进行呼吸作用,会产生氧气,据此分析;②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造成红墨水左移,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造成红墨水右移,而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二者移动距离之和。【解答】(1)根据结论可知,光合作用的强度:红>黄>绿,则生成氧气的体积:红>黄>绿,那么红墨水向左移动的距离:I红>I黄>I绿。(2)①黑暗环境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由于消耗氧气造成气压减小,因此红墨水向右移动;② 验中红光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强度值等于光合作用造成红墨水的移动距离与呼吸作用造成红魔水移动的距离之和,即l红+l暗。26.(2025八下·永康期末)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1)实验时将已消毒且 (填“休眠” “干燥” “正在萌发”)的种子放入棕色广口瓶中盖紧瓶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了明显的现象:石灰水变浑浊且观察到U形管内 ;(2)写出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3)瓶中二氧化碳浓度升到一定程度将抑制种子萌发,为了测出瓶内二氧化碳浓度,小组同学先用注射器插入上图装种子的瓶中,抽取一定体积的气体,再将气体通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测出了二氧化碳在瓶内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下图各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是 a-—______填小写字母);(4)在上一步操作中,注射器从瓶内抽取气体40毫升,最终在量筒中收集到水的体积为35毫升,二氧化碳在瓶内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 。【答案】(1)正在萌发;液面左高右低(2)(3)d--e--c--b--f(4)12.5%【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萌发的种子”分析种子满足的条件。澄清的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变浑浊后,左侧U形管上方气压减小,则左侧液面升高,据此描述对应的现象。(2)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用注射器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将空气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其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将剩余的空气通入装有水的瓶中,利用压强的变化排出等体积的水。前后空气体积的差就是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最后与空气体积作比即可。(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等于二氧化碳的体积与空气体积之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实验时将已消毒且正在萌发的种子放入棕色广口瓶中盖紧瓶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了明显的现象:石灰水变浑浊且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左高右低。(2)石灰水变浑浊,即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3)要测量二氧化碳在空气总的体积分数,需要注射器a抽取适量空气,通过d管进入石灰水吸收其中的二氧化碳,剩余的空气通过e排出,再通过c进入集气瓶。由于瓶内气压增大,因此会有等体积的水从b流入试管f,进而得到二氧化碳的体积,则连接顺序为: a-—d--e--c--b--f 。(4) 二氧化碳在瓶内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 :。27.(2025八下·永康期末)小康为验证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设计了如图实验,右侧指针底端固定有小磁铁,能绕转轴O转动。a线圈100匝,b线圈200匝。(1)实验1: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 的关系。将变阻器滑片P移至最上端,闭合开关S至a处,再将滑片P逐渐向下移动到某处,观察到右侧指针示数变大后停在刻度3处。得出结论。补充研究:断开开关,保持滑片P在该处位置不变,只改变电流方向,闭合开关S至a处观察到指针 。该补充实验可以验证影响电磁铁磁场方向的因素为电流方向,且电流方向不会影响电磁场强度;(2)实验2: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先将变阻器滑片P移至最上端,闭合开关S到a处,记下电流表示数为0.8A,指针停在刻度1处,再闭合开关S到b处, (填操作过程),观察到指针停在刻度1.5处。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 。【答案】(1)电流大小;反向偏转且停在刻度3(2)移动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0.8A;其他条件(电流)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解析】【分析】(1)实验1: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补充研究:电流大小决定磁场强弱,从而决定指针偏转角度大小。电流方向决定磁场方向,从而决定指针的偏转方向的变化。(2)探究电磁铁的磁场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电流大小相同,只改变线圈匝数。根据指针偏转刻度大小确定磁场强弱变化,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结论即可。【解答】(1)实验1:根据“ 将滑片P逐渐向下移动到某处 ”可知,变阻器接入的阻值改变,则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小改变,那么本实验探究电磁铁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补充研究: 保持滑片P在该处位置不变,只改变电流方向, 则磁场方向改变,那么指针偏转方向与原来相反,但是偏转刻度数不变,因此观察到: 观察到指针反向偏转且停在刻度3;(2) 实验2: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先将变阻器滑片P移至最上端,闭合开关S到a处,记下电流表示数为0.8A,指针停在刻度1处,再闭合开关S到b处, 移动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0.8A, 观察到指针停在刻度1.5处 。根据题意可知,直针偏转角度变大,说明磁场变强,那么得到结论:其他条件(电流)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28.(2025八下·永康期末)学习了电磁知识后,小武了解到相互靠近的通电导线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力。那么这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他将两根导线(受电磁力作用会伸长变形)平行放置后固定(如图甲所示),然后依次通上如图乙、丙、丁所示的电流,通过反复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请你根据图中的实验现象回答问题。(1)对照图 ,可知通电导线之间作用力大小与电流大小有关;(2) 对照图乙丙, 可知 ;(3)如右图所示,将一柔软的导线弯成星形,并将其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然后将开关S闭合通较强电流,则该星形回路将()。A.不会变形 B.所围面积减小C.所围面积增大 D.所围面积不变【答案】(1)丙丁(2)导线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3)C【知识点】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2)根据导线之间距离的变化确定受到磁力的方向变化,据此描述结论;(3)根据图片分析星形导线相邻两根之间电流的方向关系,根据前面的结论得出二者之间为斥力还是吸引力,据此判断所围面积的变化即可。【解答】(1)探究 通电导线之间作用力大小与电流大小有关时,需要改变电流大小,但是控制电流方向相同,故选实验丙和丁;(2)根据图片可知,乙和丙中电流大小相同,只有电流方向不同,一组相互靠近,一组相互排斥,说明受力方向不同,那么得到结论:导线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3)根据题意可知,星形相邻两根导线中电流方向相反,和丙图相同,那么会受到排斥力而张开,因此 所围面积增大。故选C。29.(2025八下·永康期末)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改进了课本上测量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其中A 是带有盖子的圆柱形玻璃容器,B为辅助装置。a、b为电热板,通电后可以给上面的物体加热。(1)在读取A装置的水位前,可以上下移动B装置,直到两装置液面相平,这样可以使A装置内的气压等于外界气压,减少误差,所以B装置的上端是()(填字母);A.敞口的 B.密闭的 C.敞口密闭都可以(2)由于没有红磷,小组同学用足量的镁条代替红磷,放在电热板上,加热燃烧后发现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远远偏 ,查阅资料后得知镁点燃时既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MgO(固体),又可以和氮气反应生成Mg3N2(固体),写出镁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小组同学找来铜粉放在加热板a上,加热板b上放镁条(a、b相互独立,加热点燃互不影响)。初始时水位在15cm处,先给a通电加热铜粉,一段时间后读出水位为13cm,再给b通电点燃镁条,一段时间后读出水位为4cm,他们测出了瓶内氧气和氮气的体积分数,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 ;(4)有人提出上述操作中先点燃镁条再加热铜粉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你怎么看 。【答案】(1)A(2)大;(3)60%(4)先点燃 Mg会同时消耗氧气和氮气【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1)只有B端是开口的,直接与大气相通,那么它上面的气压才等于标准大气压;(2)镁条不但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还能和氮气反应生成 Mg3N2 ,从而导致装置内空气体积的减小量远远大于其中的氧气体积,据此分析。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方程式。(3)根据初始水位确定装置内空气的体积大小,根据镁条燃烧的水位变化确定氮气的体积,最后用氮气体积与空气体积作比即可;(4)注意镁条会与氧气反应,也会与氮气反应,据此解答。【解答】(1) 在读取A装置的水位前,可以上下移动B装置,直到两装置液面相平,这样可以使A装置内的气压等于外界气压,减少误差,所以B装置的上端是敞口的,让B上方与大气直接接触,故选A。(2) 由于没有红磷,小组同学用足量的镁条代替红磷,放在电热板上,由于镁条与氧气和氮气都能反应,因此加热燃烧后发现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远远偏大。氮气和镁条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化镁,则反应的方程式为:。(3)根据题意可知, 初始时水位在15cm处,则装置内空气体积为15cm×S;放入铜粉消耗其中的氧气,则装置内氮气的体积为:(13cm-4cm)×S;则氮气的体积分数为:;(4)为认为该人的观点错误,理由是:先点燃 Mg会同时消耗氧气和氮气。30.(2025八下·永康期末)家庭中常用断路器来替代闸刀开关和熔断器。当流过断路器的电流过大时,断路器会自动断开,从而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1)断路器一般连接在 (填“火线” “零线”或“地线”)上;(2)断路器中的双层金属片是铆接在一起的,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发生弯曲,在吸收相同热量时 (填“左”或“右”)侧的金属片热膨胀程度更大(3)当电流过大时,双层金属片弯曲使簧锁装置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弹簧 (填“收缩”或“伸长”),触电断开,切断电路。【答案】(1)火线(2)左(3)顺时针;收缩【知识点】熔断器的作用及保险丝的选择方法【解析】【分析】(1)在家庭电路中,为了用电安全,保险丝一般要接到火线上;(2)根据图片确定断路器断开时双金属片的弯曲方向,向哪侧弯曲,则哪侧的金属膨胀较小;(3)根据图片分析断路器在电流过大时的工作情况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断路器相当于保险丝,为了保证用电安全,要接在火线上。(2)根据图片可知,当电流达到一定程度时,双金属片会向右弯曲,从而顶开簧锁装置断开电路,那么它们左侧金属片膨胀多,右侧金属片膨胀小。(3)根据图片可知,当电流过大时,双层金属片弯曲使簧锁装置顺时针旋转,推动簧锁向右转动,于是下面的卡扣打开,弹簧收缩,触电断开,切断电路。31.(2025八下·永康期末)某同学采用一些植物的器官来代替 MnO2作催化剂,分解 H2O2 制取氧气,记录如下表序号 溶液 的质量/克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植物的器官及质量 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毫升 收集气体的时间/分钟1 34 15% 大颗粒胡萝卜16克 80 182 34 15% 大颗粒马铃薯16克 80 10.53 34 15% 小颗粒马铃薯16克 80 4请依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要使胡萝卜能够更快地促进H2O2的分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2)理论上34克15%的H2O2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分解,能制得氧气多少克 【答案】(1)用更小的胡萝卜颗粒(2)解: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为:34×15%=5.1g,设能制取氧气质量为x2H2O2H2↑+O268 325.1g x;解得:x=2.4g。【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反应物的颗粒越小,接触面积越大,则反应越快;(2)首先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过氧化氢的质量,然后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方程式,根据过氧化氢的质量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即可。【解答】(1) 要使胡萝卜能够更快地促进H2O2的分解,可采用的方法是:用更小的胡萝卜颗粒。32.(2025八下·永康期末)钙是生物体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鱼骨中含有碳酸钙,现设计图甲实验测定20g鱼骨中的碳酸钙含量,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乙。提示:①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HAc)。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鱼骨中其他成分与食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忽略不计。(1)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气体。由图乙中的AB曲线,可知锥形瓶中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答案】(1)变小(2)解:根据图乙可知,反应生成CO2的质量820-819.89=0.11克;设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解得:x=1.25%。【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图乙电子秤读数减小量的变化幅度,确定实验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的变化幅度,最终确定锥形瓶中反应速率的变化;(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反应前后电子秤示数的减小量,写出碳酸钙与食醋反应的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即可。【解答】(1)根据图乙可知,实验中电子秤读数的减小速度越来越小,说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的增加量越来越小,即锥形瓶中反应速率越来越小。33.(2025八下·永康期末)研习小组参观“智能温控蔬菜种植大棚”后,尝试设计了“自动温控电路”,如图甲所示。电路分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两部分,控制电路电源电压恒为6V,R1为20Ω的定值电阻,线圈电阻不计,R2为滑动变阻器,R3为工作电路的加热电阻。(1)甲图控制电路电磁铁线圈上端的磁极为 (填“N”或“S”);(2)若甲图线圈中电流为0.2A时,电磁铁就会吸引衔铁,使工作电路中R3停止加热。此时R2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是几欧;(3)甲电路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改变电流,从而来实现对工作电路工作状态的控制。为实现“自动温控”,用热敏电阻R4替换R2,热敏电阻阻值与温度关系有两类,如图乙。为实现目的,需选择曲线 (填“①”或“②”)所示的热敏电阻。该改进,可实现一定温度下的自动控制。(4)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植物生长,再次改进电路,如图丙所示(L0和L0是完全相同的电磁铁),让温度低于15℃时加热系统工作,温度高于30℃时制冷系统工作。温度低于15℃和高于30℃时热敏电阻R0和R0要分别满足怎样的大小关系 (不用说明理由)。【答案】(1)N(2)解:当电流为0.2A时总电阻,则 R2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是=30Ω--20Ω=10Ω。(3)②(4)当温度小于等于15℃ 时 ,Ra>Rb ; 当温度大于等于30℃ 时,,【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铁的其他应用;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解析】【分析】 (1)通电螺线管的磁性用安培定则判断;(2)吸下衔铁的电流I=0.2A,控制电路的电压已知,可根据求出此时控制电路的总电再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计算R2接入的电阻;(3)图甲的工作原理是温度低时加热电阻工作,当温度达到设定值,衔铁吸下,切断加热电路,所以温度高时,电磁铁磁性强,线圈中的电流大,总电阻小,所以热敏电阻时温度升高电阻变小;(4)当温度低于15℃时加热系统工作,由此可知此时电磁铁Lb的磁性大于电磁铁La的磁性,La和Lb完全相同,Ra和Rb并联,两个并联支路中通过Lb的电流大,可判两个电阻的大小关系,当温度高于30℃时,制冷系统工作,La的磁性大于Lb的磁性,通过La的电流大于通过Lb的电流,可知La与Lb的大小关系。【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右。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右,此时大拇指指向上端,则电磁铁线圈上端为N极;(3)图甲中,衔铁吸下,切断加热电路,这时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增大,总电阻变小,所以热敏电阻时温度升高电阻变小,故选②;(4)当温度低于15℃时加热系统工作,此时电磁铁Lb的磁性大于电磁铁La的磁性,通过Lb的电流大于通过La的电流,La和Lb完全相同,Ra和Rb并联。根据可知,此时Rb比Ra小。当温度高于30℃时,制冷系统工作,La的磁性大于Lb的磁性,同样道理,此时Ra比Rb小,故当温度度小于等于15℃ 时,Ra>Rb;当温度大于30℃时,。34.(2025八下·永康期末)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一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要发展二氧化碳吸收技术。(1)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大力发展风能发电B.大量燃烧化石燃料C.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推行科学兴农D.推广以汽油或柴油为动力的摩托车(2)用先进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各种工业原料。杭州亚运会火炬所用燃料甲醇(CH3OH)就是利用二氧化碳合成而来。如图为该反应微观示意图:①请画出图中方框内微粒的模型 ;②在对图中四类物质进行分类时,小科认为二氧化碳是氧化物,而甲醇不是氧化物。小科认为甲醇不是氧化物的理由是 。【答案】(1)A;C(2);甲醇有三种元素【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氧化物【解析】【分析】(1·)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相当。;(2)①根据模型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微粒的组成以及模型图;②只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解答】(1) A.大力发展风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等,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A正确;B.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等,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B错误;C.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推行科学兴农,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循环使用会减少植物的消耗,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C正确;D.推广以汽油或柴油为动力的摩托车,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选D错误。故选AC。(2)①根据模型图得到:1C+2O+6H=1C+1O+4H+x,解得:x=1O+2H=H2O,则模型图为:;② 小科认为甲醇不是氧化物的理由是:甲醇有三种元素组成。1 / 1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监测 科学试题卷1.(2025八下·永康期末)下列模型能表示出氧气分子结构的是( )A. B.C. D.2.(2025八下·永康期末)符号 Fe不能表示的是 ( )A.铁这种物质 B.铁元素 C.一个铁原子 D.一个铁分子3.(2025八下·永康期末)小康同学将数枚硬币按如图所示放在两根平行的条形磁铁上,搭成了一座“硬币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硬币桥”上左右两端的硬币没有磁性B.“硬币桥”中间的硬币磁性最强C.两枚硬币相邻的部分是同名磁极D.“硬币桥”的搭建利用了磁化的原理4.(2025八下·永康期末)七氟丙烷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A.导电性强 B.强腐蚀性 C.不助燃 D.沸点高5.(2025八下·永康期末)有人将90千克土壤盛在木桶里,将重23千克的柳树苗种在桶中,只浇灌纯净的水。5年后再次称量,发现土壤减少0.057千克,树增加74.5千克,树增加的重量主要来自( )A.土壤中的无机盐B.土壤中的有机物C.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6.(2025八下·永康期末)古人云: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们发现将植物的枯枝落叶焚烧后的灰烬留在土壤中,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这是因为植物的生长需要( )A.有机物 B.空气 C.无机盐 D.合适温度7.(2025八下·永康期末)俗话说“根深才能叶茂”,植物的根能在土壤中不断延伸,依赖于( )A.根冠和伸长区 B.分生区和根毛区C.伸长区和根毛区 D.分生区和伸长区8.(2025八下·永康期末)下列气密性检查方法错误的是 ( )A. B.C. D.9.(2025八下·永康期末)食用油在锅内过热着火了,把锅从炉上拿开后,火仍不灭,此时熄灭它最好的方法( )A.立即浇水 B.用灭火器 C.把油倒掉 D.盖严锅盖10.(2025八下·永康期末)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下表的四种植物叶片,最适合干旱环境的是( )叶片 表面积 体积 表皮厚度(um)A 292 64 14B 144 63 24C 301 62 15D 593 121 13A.A B.B C.C D.D11.(2025八下·永康期末)白菜堆放时间久了,能产生大量热量,是因为( )A.白菜堆得太多,白菜堆里没有氧气的缘故B.白菜堆在太潮湿的地方,引起水分蒸发C.白菜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D.白菜通过光合作用释放能量12.(2025八下·永康期末)小科家中有一棵桃子树,在桃子成熟前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部分树皮,收获时果实反而又大又好吃,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是( )A.受伤的树皮的运输水分能力更强了B.木质部输送给果实更多的水分C.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D.果实木质部运输有机物,损伤树皮不影响果实的发育13.(2025八下·永康期末)下列实验装置与探究内容不相符的是 ( )A.探究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B.探究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C.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D.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4.(2025八下·永康期末)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材时要尽量架空, 这样才能烧得更旺,原因是 ( )A.散热速度加快 B.增大木材与空气接触面积C.木材的着火点降低 D.提高温度15.(2025八下·永康期末)下图所示的模型中,黑圈和白圈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C. D.16.(2025八下·永康期末)能够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为什么总是有一极指向北方 (1)我们可以这样推断:(2)许多动物自身具有识别地磁场的能力,通过对鸽子的解剖发现,其头颅里存在着铁磁细粒(磁性细胞),正是这些磁性细胞起到了“指南针”的导航作用。如果将一块 绑在鸽子的翼下,发现鸽子会迷失方向17.(2025八下·永康期末)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所有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18.(2025八下·永康期末)兴趣小组同学选取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在黑暗中24小时后,置于阳光下进行图示的光合作用实验(NaOH的化学性质类似于 Ca(OH)2),最后用碘液检测。完成下列问题:(1)研究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否需要叶绿体,则最合理的对照实验设计是将Ⅱ叶的白色部分与 (填“Ⅰ” “Ⅱ” “Ⅲ”或“Ⅳ”)叶的绿色部分对照;(2)Ⅲ绿叶与Ⅳ绿叶对照,研究的是 ;(3)即使本实验顺利完成,也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B.光合作用需要水C.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D.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E.光合作用需要光 F.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19.(2025八下·永康期末)取2棵相同的大豆幼苗,一棵浸在蒸馏水中培养,另一棵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1)过一段时间后,在 里培养的大豆幼苗变得瘦弱萎蔫了,而另一棵则长得健壮;(2)这个实验说明植物生活不仅需要水,还需要 。20.(2025八下·永康期末)取一片生长旺盛的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上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试纸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并用回形针固定。(1)过一段时间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发现 表皮上的试纸先变色且颜色变化更明显;(2)植物蒸腾散发出去的水分来自根的吸收,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区。21.(2025八下·永康期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操作比较简便。(1)装入药品后,往B瓶中放入一片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打开止水夹2分钟后发现试纸还是紫色,请说明试纸没变红的理由 ;(2)如果要暂停反应,只需将止水夹夹在橡皮导管上,当看到 (描述现象)时说明稀盐酸和石灰石不再反应了。22.(2025八下·永康期末)化学反应时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1)暖宝宝(发热贴)撕开包装后里面的铁粉与空气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这种物质和氧的反应叫 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2)将锌片(Zn)和碳棒组成的电路,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到小灯泡发光了。这个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 。23.(2025八下·永康期末)兴趣小组同学用种子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B试管中种子已经煮熟,实验情况如图所示。](1)实验现象为 ,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2)同学们分别拔出试管A、B的塞子,分别迅速插入点燃的木条,发现插入A试管的木条熄灭,而插入B试管的木条可以继续燃烧,说明 ;(3)如果用新鲜的菠菜叶和煮熟的菠菜叶(都已消毒)代替种子,放入上图的装置中重复以上实验,你认为必须要增加什么措施 。24.(2025八下·永康期末)如图甲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1- 是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2-呼吸道不仅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3-膈肌和肋间肌为呼吸提供动力;(2)图乙中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a代表的物质是 。25.(2025八下·永康期末)人们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光合作用进行探究。【提出问题】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有何不同 【实验探究】①取三个相同的无色透明玻璃瓶,设置A、B、C三组实验,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新鲜菠菜叶片和CO2缓冲液(维持瓶中CO2含量稳定)。②分别在导管中注入一滴红墨水,塞上橡皮塞,关闭活塞,控制红墨水初始位置相同。③分别将装置放在相同强度的红光、绿光和黄光下照射(如图所示)。④光照相同的单位时间后,红墨水均向左移动,测得红墨水移动的距离分别为l 、l 、l数、l数(忽略温度对实验的影响)。(1)【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 (用含l红、l绿、l黄的不等式表示),三种色光中红光最有利于光合作用,其次是黄光,最后是绿光;(2)【交流拓展】实验中通过比较红墨水移动的距离来比较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为进一步得出光合作用强度,设置了实验D,将相同装置放于黑暗环境中,其他条件不变,测得红墨水移动的距离为l暗。①装置D中红墨水 (填“向左”或“向右”)移动;②实验中红光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强度值可表示为(用以上步骤中标注的距离表示) (提示:距离没有方向,距离都是正数)。26.(2025八下·永康期末)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1)实验时将已消毒且 (填“休眠” “干燥” “正在萌发”)的种子放入棕色广口瓶中盖紧瓶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了明显的现象:石灰水变浑浊且观察到U形管内 ;(2)写出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3)瓶中二氧化碳浓度升到一定程度将抑制种子萌发,为了测出瓶内二氧化碳浓度,小组同学先用注射器插入上图装种子的瓶中,抽取一定体积的气体,再将气体通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测出了二氧化碳在瓶内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下图各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是 a-—______填小写字母);(4)在上一步操作中,注射器从瓶内抽取气体40毫升,最终在量筒中收集到水的体积为35毫升,二氧化碳在瓶内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 。27.(2025八下·永康期末)小康为验证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设计了如图实验,右侧指针底端固定有小磁铁,能绕转轴O转动。a线圈100匝,b线圈200匝。(1)实验1: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 的关系。将变阻器滑片P移至最上端,闭合开关S至a处,再将滑片P逐渐向下移动到某处,观察到右侧指针示数变大后停在刻度3处。得出结论。补充研究:断开开关,保持滑片P在该处位置不变,只改变电流方向,闭合开关S至a处观察到指针 。该补充实验可以验证影响电磁铁磁场方向的因素为电流方向,且电流方向不会影响电磁场强度;(2)实验2: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先将变阻器滑片P移至最上端,闭合开关S到a处,记下电流表示数为0.8A,指针停在刻度1处,再闭合开关S到b处, (填操作过程),观察到指针停在刻度1.5处。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 。28.(2025八下·永康期末)学习了电磁知识后,小武了解到相互靠近的通电导线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力。那么这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他将两根导线(受电磁力作用会伸长变形)平行放置后固定(如图甲所示),然后依次通上如图乙、丙、丁所示的电流,通过反复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请你根据图中的实验现象回答问题。(1)对照图 ,可知通电导线之间作用力大小与电流大小有关;(2) 对照图乙丙, 可知 ;(3)如右图所示,将一柔软的导线弯成星形,并将其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然后将开关S闭合通较强电流,则该星形回路将()。A.不会变形 B.所围面积减小C.所围面积增大 D.所围面积不变29.(2025八下·永康期末)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改进了课本上测量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其中A 是带有盖子的圆柱形玻璃容器,B为辅助装置。a、b为电热板,通电后可以给上面的物体加热。(1)在读取A装置的水位前,可以上下移动B装置,直到两装置液面相平,这样可以使A装置内的气压等于外界气压,减少误差,所以B装置的上端是()(填字母);A.敞口的 B.密闭的 C.敞口密闭都可以(2)由于没有红磷,小组同学用足量的镁条代替红磷,放在电热板上,加热燃烧后发现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远远偏 ,查阅资料后得知镁点燃时既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MgO(固体),又可以和氮气反应生成Mg3N2(固体),写出镁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小组同学找来铜粉放在加热板a上,加热板b上放镁条(a、b相互独立,加热点燃互不影响)。初始时水位在15cm处,先给a通电加热铜粉,一段时间后读出水位为13cm,再给b通电点燃镁条,一段时间后读出水位为4cm,他们测出了瓶内氧气和氮气的体积分数,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 ;(4)有人提出上述操作中先点燃镁条再加热铜粉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你怎么看 。30.(2025八下·永康期末)家庭中常用断路器来替代闸刀开关和熔断器。当流过断路器的电流过大时,断路器会自动断开,从而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1)断路器一般连接在 (填“火线” “零线”或“地线”)上;(2)断路器中的双层金属片是铆接在一起的,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发生弯曲,在吸收相同热量时 (填“左”或“右”)侧的金属片热膨胀程度更大(3)当电流过大时,双层金属片弯曲使簧锁装置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弹簧 (填“收缩”或“伸长”),触电断开,切断电路。31.(2025八下·永康期末)某同学采用一些植物的器官来代替 MnO2作催化剂,分解 H2O2 制取氧气,记录如下表序号 溶液 的质量/克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植物的器官及质量 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毫升 收集气体的时间/分钟1 34 15% 大颗粒胡萝卜16克 80 182 34 15% 大颗粒马铃薯16克 80 10.53 34 15% 小颗粒马铃薯16克 80 4请依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要使胡萝卜能够更快地促进H2O2的分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2)理论上34克15%的H2O2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分解,能制得氧气多少克 32.(2025八下·永康期末)钙是生物体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鱼骨中含有碳酸钙,现设计图甲实验测定20g鱼骨中的碳酸钙含量,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乙。提示:①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HAc)。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鱼骨中其他成分与食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忽略不计。(1)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气体。由图乙中的AB曲线,可知锥形瓶中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33.(2025八下·永康期末)研习小组参观“智能温控蔬菜种植大棚”后,尝试设计了“自动温控电路”,如图甲所示。电路分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两部分,控制电路电源电压恒为6V,R1为20Ω的定值电阻,线圈电阻不计,R2为滑动变阻器,R3为工作电路的加热电阻。(1)甲图控制电路电磁铁线圈上端的磁极为 (填“N”或“S”);(2)若甲图线圈中电流为0.2A时,电磁铁就会吸引衔铁,使工作电路中R3停止加热。此时R2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是几欧;(3)甲电路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改变电流,从而来实现对工作电路工作状态的控制。为实现“自动温控”,用热敏电阻R4替换R2,热敏电阻阻值与温度关系有两类,如图乙。为实现目的,需选择曲线 (填“①”或“②”)所示的热敏电阻。该改进,可实现一定温度下的自动控制。(4)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植物生长,再次改进电路,如图丙所示(L0和L0是完全相同的电磁铁),让温度低于15℃时加热系统工作,温度高于30℃时制冷系统工作。温度低于15℃和高于30℃时热敏电阻R0和R0要分别满足怎样的大小关系 (不用说明理由)。34.(2025八下·永康期末)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一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要发展二氧化碳吸收技术。(1)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大力发展风能发电B.大量燃烧化石燃料C.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推行科学兴农D.推广以汽油或柴油为动力的摩托车(2)用先进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各种工业原料。杭州亚运会火炬所用燃料甲醇(CH3OH)就是利用二氧化碳合成而来。如图为该反应微观示意图:①请画出图中方框内微粒的模型 ;②在对图中四类物质进行分类时,小科认为二氧化碳是氧化物,而甲醇不是氧化物。小科认为甲醇不是氧化物的理由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根据氧气分子的化学式确定分子构成即可。【解答】根据氧气分子的化学式O2可知,氧气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2.【答案】D【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分析判断。【解答】 符号Fe表示:一个铁原子;铁元素;铁这种物质,但是不能表示一个铁分子,故D错误符合题意,而ABC正确不合题意。故选D。3.【答案】D【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解析】【分析】 磁化后的硬币,和磁铁的极性有必然的关系,通过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判断。【解答】 A.“硬币桥”的硬币被磁化,每个硬币都有磁性,左右两端的硬币也有磁性,故A错误;B.“硬币桥”与条形磁铁相似,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故B错误;C.两枚相邻的硬币互相吸引,是异名磁极,故C错误;D.“硬币桥”的搭建利用到了磁化的原理,故D正确。故选D。4.【答案】C【知识点】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 根据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进行分析。【解答】 由于七氟丙烷可以做灭火剂,所以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不助燃。故选C。5.【答案】D【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解析】【分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据此答题。【解答】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土的重量只减少了0.057千克,说明植物的生活还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但量很少;只浇灌纯净的水5年后,被柳树吸收后大部分(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了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柳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氧气是用来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的,会使重量减轻;而柳树苗能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积累在柳树的体内,是柳树增重的主要原因。故选D。6.【答案】C【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解析】【分析】根据灰烬的成分分析判断。【解答】 将植物的枯枝落叶焚烧后的灰烬中存在大量的无机物,因此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7.【答案】D【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解析】【分析】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解答即可。【解答】 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所以植物的根能不断地在土壤中延伸的原因是分生区使细胞数目增多和伸长区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的缘故。故选D。8.【答案】A【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解析】【分析】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需要构造一个密闭的容器,根据装置内气压的变化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解答】A.集气瓶右侧的导气管与大气相同,瓶子没有购成一个封闭环境,不能检查气密性,故A错误符合题意;B.试管与烧杯构成一个密闭环境,当手握住试管时,气体受热气压增大,则水中出现气泡,说明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不合题意;C.长颈漏斗的下口在液面以下构成密闭环境,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部分液体会回流进长颈漏斗,说明气密性良好,故C正确不合题意;D.夹子使集气瓶封闭起来,向长颈漏斗注入液体时,漏斗内的液体不会流入集气瓶,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9.【答案】D【知识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 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解题,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所以要灭火只要去除其中任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解答】 A.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措施不适宜,故A错误;B.少量油着火,用灭火器灭火较麻烦,方法不是最合理,故措施不正确,故B错误;C.把油倒掉也会燃烧,达不到灭火的目的,故措施不适宜,故C错误;D.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灭火,故D正确。故选D。10.【答案】B【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解析】【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实现了自然选择。【解答】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仙人掌叶变为刺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是对沙漠干旱环境的适应;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表中四种植物叶片中,B的叶表面积最小,表皮最厚,这些特点利于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最适应干旱环境。故选B。11.【答案】C【知识点】细胞呼吸【解析】【分析】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在细胞中,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解答】植物呼吸作用会释放出热量。白菜堆放久了会发热的原因是由于其呼吸作用产出较多的热量所致。故选C。12.【答案】C【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解析】【分析】 损伤了部分树皮这和环剥的作用是一个原理,阻止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收获时果实反而又大又好吃”说明果实中储存了更多的有机物,也说明了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更多供给了果实。再从“损伤了部分树皮”来看,由于向下运输营养物质的筛管在树皮的韧皮部中也同时被割断,这样就是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故选C。13.【答案】B【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解析】【分析】 根据图片分析描述的物理过程,并确定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 A.根据小磁针偏转的情况可以判断磁极间的作用规律,故A不合题意;B.该实验是探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即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多的磁性强,故该实验装置与探究内容不相符,故B符合题意;C.据奥斯特实验可知,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故C不合题意;D.该装置中,若闭合开关,且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故D不合题意。故选B。14.【答案】B【知识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 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物质才能发生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越完全越剧烈。【解答】 燃物架空一些,可使空气容易进入而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更充分;“火要虚”能使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完全才能燃烧更旺;此做法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等物质固有属性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选B。15.【答案】C【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解析】【分析】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答】 根据图片可知,D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即由不同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D不合题意;A和B中的物质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即由同种物质组成,为纯净物。由于分子又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则属于单质,故AB不合题意;C中的物质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不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即由不同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C符合题意。故选C。16.【答案】(1)磁体(2)磁体【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地磁场【解析】【分析】(1) 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2)鸽子本身的磁体与地磁场相互作用,从而帮助鸽子辨别方向。如果鸽子周围存在强磁场,就会影响鸽子的判断,从而使其方向混乱。【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小磁针总是一端指向北方,说明地球表面有磁场,即地球存在电磁场。(2)许多动物自身具有识别地磁场的能力,通过对鸽子的解剖发现,其头颅里存在着铁磁细粒(磁性细胞),正是这些磁性细胞起到了“指南针”的导航作用。如果将一块磁体绑在鸽子的翼下,发现鸽子会迷失方向。17.【答案】(1) (2)CO 、H2O、CO2【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氧化物【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方程式;(2)只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一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则反应的方程式:。(2)根据题意可知,CO 、H2O、CO2中都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因此为氧化物。18.【答案】(1)Ⅱ(2)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3)B;C【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2)根据图片分析Ⅲ绿叶与Ⅳ绿叶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3)根据图片中的实验和现象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即可。【解答】(1) 研究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否需要叶绿体, 需要控制其他条件相同,一个叶片有叶绿体,另一个叶片没有叶绿体,即:将Ⅱ叶的白色部分与Ⅱ叶的绿色部分对照;(2) Ⅲ绿叶中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会导致III中没有二氧化碳,而 Ⅳ绿叶中清水不会吸收二氧化碳,那么研究的是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3)根据Ⅱ叶的白色部分与Ⅱ叶的绿色部分对照,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且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将I覆盖铝箔的绿叶和II中绿色部分对照,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根据Ⅲ绿叶与Ⅳ绿叶对照,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故ADEF不合题意,而BC符合题意。故选BC。19.【答案】(1)蒸馏水(2)无机盐【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解析】【分析】(1)(2) 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2) 取2棵相同的大豆幼苗分别放在等量清水和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结果不相同。健壮的那棵大豆幼苗肯定是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瘦弱萎蔫的那棵大豆幼苗肯定是在蒸馏水中培养的,因为蒸馏水中无无机盐,土壤浸出液中含无机盐。此实验说明植物生长不仅需要水,还需要无机盐。20.【答案】(1)下(2)根毛【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解析】【分析】(1) 氯化钴溶液的蓝色试纸遇水会变红,且水分越多,则颜色越深;(2)根据植物根部的结构和功能解答。【解答】(1) 生长旺盛的蚕豆叶 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则过一段时间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发现下表皮上的试纸先变色且颜色变化更明显;(2)植物蒸腾散发出去的水分来自根的吸收,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21.【答案】(1)二氧碳不能使石蕊变红(2)稀盐酸(回到长颈漏斗中)与石灰石分离或漏斗内的液面不再升高【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但是二氧化碳本身不具有酸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2)关闭止水夹后,由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则试管内气压增大,那么试管中的稀盐酸会回流到长颈漏斗中。当稀盐酸与石灰石分离后,二者的反应就停止了。【解答】(1) 紫色石蕊试纸遇到酸会变成红色,但是试纸没变红的理由:二氧碳不能使石蕊变红;(2)如果要暂停反应,只需将止水夹夹在橡皮导管上,当看到稀盐酸(回到长颈漏斗中)与石灰石分离或漏斗内的液面不再升高时说明稀盐酸和石灰石不再反应了。22.【答案】(1)氧化(2)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氧化反应【解析】【分析】(1)我们将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2)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解答】(1)暖宝宝(发热贴)撕开包装后里面的铁粉与空气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这种物质和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2) 将锌片(Zn)和碳棒组成的电路,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到小灯泡发光了,即产生了电能,那么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转化成电能。23.【答案】(1)A澄清石灰水变浑,B澄清石灰水不变浑(2)呼吸作用消耗氧气(3)遮光【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1)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据此分析;(2)木条的燃烧需要消耗氧气,木条熄灭说明其中的氧气被消耗,B试管中木条燃烧说明氧气充足,据此分析;(3)绿色植物利用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应该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探究的影响,据此分析。【解答】(1)A中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而B中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则实验现象为:A澄清石灰水变浑,B澄清石灰水不变浑, 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2) 同学们分别拔出试管A、B的塞子,分别迅速插入点燃的木条,发现插入A试管的木条熄灭,而插入B试管的木条可以继续燃烧,说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3) 如果用新鲜的菠菜叶和煮熟的菠菜叶(都已消毒)代替种子,放入上图的装置中重复以上实验, 为了避免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探究产生影响,需要进行遮光。24.【答案】(1)肺(2)二氧化碳【知识点】血液循环;生物的呼吸器官【解析】【分析】(1)根据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解答;(2)根据肺部气体交换的知识解答。【解答】(1)图甲中的1-肺是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2) 图乙中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即血液流经肺泡时,进入肺泡的是二氧化碳,出来的是氧气,则a代表二氧化碳。25.【答案】(1)I红>I黄>I绿(2)向右;l红+l暗【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1)越有利于光合作用,则绿叶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产生的氧气越多,则集气瓶内气压越大,而红墨水移动的距离越大;(2)①在黑暗环境中,绿叶只进行呼吸作用,会产生氧气,据此分析;②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造成红墨水左移,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造成红墨水右移,而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二者移动距离之和。【解答】(1)根据结论可知,光合作用的强度:红>黄>绿,则生成氧气的体积:红>黄>绿,那么红墨水向左移动的距离:I红>I黄>I绿。(2)①黑暗环境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由于消耗氧气造成气压减小,因此红墨水向右移动;② 验中红光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强度值等于光合作用造成红墨水的移动距离与呼吸作用造成红魔水移动的距离之和,即l红+l暗。26.【答案】(1)正在萌发;液面左高右低(2)(3)d--e--c--b--f(4)12.5%【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萌发的种子”分析种子满足的条件。澄清的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变浑浊后,左侧U形管上方气压减小,则左侧液面升高,据此描述对应的现象。(2)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用注射器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将空气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其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将剩余的空气通入装有水的瓶中,利用压强的变化排出等体积的水。前后空气体积的差就是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最后与空气体积作比即可。(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等于二氧化碳的体积与空气体积之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实验时将已消毒且正在萌发的种子放入棕色广口瓶中盖紧瓶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了明显的现象:石灰水变浑浊且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左高右低。(2)石灰水变浑浊,即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3)要测量二氧化碳在空气总的体积分数,需要注射器a抽取适量空气,通过d管进入石灰水吸收其中的二氧化碳,剩余的空气通过e排出,再通过c进入集气瓶。由于瓶内气压增大,因此会有等体积的水从b流入试管f,进而得到二氧化碳的体积,则连接顺序为: a-—d--e--c--b--f 。(4) 二氧化碳在瓶内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 :。27.【答案】(1)电流大小;反向偏转且停在刻度3(2)移动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0.8A;其他条件(电流)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解析】【分析】(1)实验1: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补充研究:电流大小决定磁场强弱,从而决定指针偏转角度大小。电流方向决定磁场方向,从而决定指针的偏转方向的变化。(2)探究电磁铁的磁场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电流大小相同,只改变线圈匝数。根据指针偏转刻度大小确定磁场强弱变化,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结论即可。【解答】(1)实验1:根据“ 将滑片P逐渐向下移动到某处 ”可知,变阻器接入的阻值改变,则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小改变,那么本实验探究电磁铁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补充研究: 保持滑片P在该处位置不变,只改变电流方向, 则磁场方向改变,那么指针偏转方向与原来相反,但是偏转刻度数不变,因此观察到: 观察到指针反向偏转且停在刻度3;(2) 实验2: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先将变阻器滑片P移至最上端,闭合开关S到a处,记下电流表示数为0.8A,指针停在刻度1处,再闭合开关S到b处, 移动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0.8A, 观察到指针停在刻度1.5处 。根据题意可知,直针偏转角度变大,说明磁场变强,那么得到结论:其他条件(电流)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28.【答案】(1)丙丁(2)导线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3)C【知识点】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2)根据导线之间距离的变化确定受到磁力的方向变化,据此描述结论;(3)根据图片分析星形导线相邻两根之间电流的方向关系,根据前面的结论得出二者之间为斥力还是吸引力,据此判断所围面积的变化即可。【解答】(1)探究 通电导线之间作用力大小与电流大小有关时,需要改变电流大小,但是控制电流方向相同,故选实验丙和丁;(2)根据图片可知,乙和丙中电流大小相同,只有电流方向不同,一组相互靠近,一组相互排斥,说明受力方向不同,那么得到结论:导线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3)根据题意可知,星形相邻两根导线中电流方向相反,和丙图相同,那么会受到排斥力而张开,因此 所围面积增大。故选C。29.【答案】(1)A(2)大;(3)60%(4)先点燃 Mg会同时消耗氧气和氮气【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1)只有B端是开口的,直接与大气相通,那么它上面的气压才等于标准大气压;(2)镁条不但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还能和氮气反应生成 Mg3N2 ,从而导致装置内空气体积的减小量远远大于其中的氧气体积,据此分析。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方程式。(3)根据初始水位确定装置内空气的体积大小,根据镁条燃烧的水位变化确定氮气的体积,最后用氮气体积与空气体积作比即可;(4)注意镁条会与氧气反应,也会与氮气反应,据此解答。【解答】(1) 在读取A装置的水位前,可以上下移动B装置,直到两装置液面相平,这样可以使A装置内的气压等于外界气压,减少误差,所以B装置的上端是敞口的,让B上方与大气直接接触,故选A。(2) 由于没有红磷,小组同学用足量的镁条代替红磷,放在电热板上,由于镁条与氧气和氮气都能反应,因此加热燃烧后发现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远远偏大。氮气和镁条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化镁,则反应的方程式为:。(3)根据题意可知, 初始时水位在15cm处,则装置内空气体积为15cm×S;放入铜粉消耗其中的氧气,则装置内氮气的体积为:(13cm-4cm)×S;则氮气的体积分数为:;(4)为认为该人的观点错误,理由是:先点燃 Mg会同时消耗氧气和氮气。30.【答案】(1)火线(2)左(3)顺时针;收缩【知识点】熔断器的作用及保险丝的选择方法【解析】【分析】(1)在家庭电路中,为了用电安全,保险丝一般要接到火线上;(2)根据图片确定断路器断开时双金属片的弯曲方向,向哪侧弯曲,则哪侧的金属膨胀较小;(3)根据图片分析断路器在电流过大时的工作情况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断路器相当于保险丝,为了保证用电安全,要接在火线上。(2)根据图片可知,当电流达到一定程度时,双金属片会向右弯曲,从而顶开簧锁装置断开电路,那么它们左侧金属片膨胀多,右侧金属片膨胀小。(3)根据图片可知,当电流过大时,双层金属片弯曲使簧锁装置顺时针旋转,推动簧锁向右转动,于是下面的卡扣打开,弹簧收缩,触电断开,切断电路。31.【答案】(1)用更小的胡萝卜颗粒(2)解: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为:34×15%=5.1g,设能制取氧气质量为x2H2O2H2↑+O268 325.1g x;解得:x=2.4g。【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反应物的颗粒越小,接触面积越大,则反应越快;(2)首先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过氧化氢的质量,然后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方程式,根据过氧化氢的质量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即可。【解答】(1) 要使胡萝卜能够更快地促进H2O2的分解,可采用的方法是:用更小的胡萝卜颗粒。32.【答案】(1)变小(2)解:根据图乙可知,反应生成CO2的质量820-819.89=0.11克;设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解得:x=1.25%。【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图乙电子秤读数减小量的变化幅度,确定实验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的变化幅度,最终确定锥形瓶中反应速率的变化;(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反应前后电子秤示数的减小量,写出碳酸钙与食醋反应的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即可。【解答】(1)根据图乙可知,实验中电子秤读数的减小速度越来越小,说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的增加量越来越小,即锥形瓶中反应速率越来越小。33.【答案】(1)N(2)解:当电流为0.2A时总电阻,则 R2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是=30Ω--20Ω=10Ω。(3)②(4)当温度小于等于15℃ 时 ,Ra>Rb ; 当温度大于等于30℃ 时,,【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铁的其他应用;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解析】【分析】 (1)通电螺线管的磁性用安培定则判断;(2)吸下衔铁的电流I=0.2A,控制电路的电压已知,可根据求出此时控制电路的总电再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计算R2接入的电阻;(3)图甲的工作原理是温度低时加热电阻工作,当温度达到设定值,衔铁吸下,切断加热电路,所以温度高时,电磁铁磁性强,线圈中的电流大,总电阻小,所以热敏电阻时温度升高电阻变小;(4)当温度低于15℃时加热系统工作,由此可知此时电磁铁Lb的磁性大于电磁铁La的磁性,La和Lb完全相同,Ra和Rb并联,两个并联支路中通过Lb的电流大,可判两个电阻的大小关系,当温度高于30℃时,制冷系统工作,La的磁性大于Lb的磁性,通过La的电流大于通过Lb的电流,可知La与Lb的大小关系。【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右。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右,此时大拇指指向上端,则电磁铁线圈上端为N极;(3)图甲中,衔铁吸下,切断加热电路,这时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增大,总电阻变小,所以热敏电阻时温度升高电阻变小,故选②;(4)当温度低于15℃时加热系统工作,此时电磁铁Lb的磁性大于电磁铁La的磁性,通过Lb的电流大于通过La的电流,La和Lb完全相同,Ra和Rb并联。根据可知,此时Rb比Ra小。当温度高于30℃时,制冷系统工作,La的磁性大于Lb的磁性,同样道理,此时Ra比Rb小,故当温度度小于等于15℃ 时,Ra>Rb;当温度大于30℃时,。34.【答案】(1)A;C(2);甲醇有三种元素【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氧化物【解析】【分析】(1·)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相当。;(2)①根据模型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微粒的组成以及模型图;②只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解答】(1) A.大力发展风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等,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A正确;B.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等,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B错误;C.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推行科学兴农,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循环使用会减少植物的消耗,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C正确;D.推广以汽油或柴油为动力的摩托车,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选D错误。故选AC。(2)①根据模型图得到:1C+2O+6H=1C+1O+4H+x,解得:x=1O+2H=H2O,则模型图为:;② 小科认为甲醇不是氧化物的理由是:甲醇有三种元素组成。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监测 科学试题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监测 科学试题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