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章《光的世界》习题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一、选择题。1、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A.树叶的实像 B.树叶的虚像 C.太阳的实像 D.太阳的虚像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透过树丛的光束 B.雨后的彩虹C.水中的倒影 D.海市蜃楼3、如图所示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4、舞蹈演员在排练时,总是要对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纠正自己的动作.当图中的舞蹈演员面对竖直放置的平面镜时,她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5、在一些狭小的房间的墙壁上挂上几面大镜子,可以形成空间增大的感觉,这主要是利用了平面镜能够( )A.成实像的特点 B.改变光路的性质C.使房间内更明亮 D.使物像距离是物镜距离的两倍6、位于文山州广南县的坝美村,风景优美,被称为“世外桃源”,下列叙述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游客看到水中鱼儿游来游去B.水车在水中的倒影与水车相映成趣C.树下光斑交错成辉D.地面上树影婆娑7、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这是由于( )A.太阳直接发出来的 B.光的色散C.人的视觉出现偏差 D.空气透过的色光不同8、太阳光从空气中进入河水中,它的传播速度(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9、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10、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的水平速度沿垂直于镜面的方向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经过2 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30 cm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11、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拱桥倒影 B. 树木间的光线 C.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 钢笔错位1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B.从不同的地方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光的漫反射现象C.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浅是光的反射现象D.岸边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13、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 B.激光笔发出的光是一条光线C.光线是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D.光线可以用虚线表示14、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 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15、小七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D.在B处放置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16、如图所示,在水面上S点有一发光物体,那么在S点正下方的s′位置的水下观察者看来,该物体的像应当位于( )A.S点之上 B.S点之下 C.S点 D.S点右下方二、填空题。17、近日,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不可见宇宙中发现了目前所识别出来的距离最远、最古老的天体——一颗在127亿光年处的恒星。换句话说,也就是从恒星塌陷中所发出来的光线在宇宙中经过了 年才到达地球。18、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书本的原因是光射到书本上发生了__ __反射,而坐在教室边上的同学由于黑板“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黑板发生了__ __反射(均选填“漫”或“镜面”),前一种反射__ 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9、小宇去参观科技馆,他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科技馆的宣传语“凤舞九天,鲲鹏万里”,这是因为光发生了 反射;小宇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科技馆大厅的镜子,镜中的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科技馆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选填“衣领”或“平面镜”)。20、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水的界面EF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折射光线在 (选填“水”或“空气”)中。21、晴天晒被子能杀菌是利用太阳光中的 ,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可以用遥控器实现,遥控电视的光是 。2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米/秒。手电筒射出的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它的传播速度会______。23、坐在教室的每个位置上都可以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照到黑板的字上发生了 _。用久的黑板会反光,这是因为黑板上发生了光的 。24、小梦同学身高170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当她以0.1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高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0cm;经过5s后,小梦和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_,小梦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则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三、作图题。25、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从水下斜射入空气,请画出对应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图中虚线表示法线)四、简答题。26、无云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蓝色?太阳为什么在清晨和黄昏时呈现红色,而中午则呈现白色?五、实验题。24、如图所示,这是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1)A处应该是_____光;B处应该是_____光。该实验说明:我们平时看到的自然光是由_____混合而成的。(2)在该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温度计放在_____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_____,其主要特性是______效应。(3)实验表明,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______偏折(选填“顶角”或“底边”)。28、小彤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情景。如下图所示。(1)除了图甲画出的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实验时小彤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透光,便于______;(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现象可选用______ (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不仅可以成像,还便于确定像的______。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蜡烛A、B应选择外形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的;(3) 小彤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将所选玻璃板______(选填“垂直”或“平行”)于桌面放在白纸中央,沿玻璃板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______的位置;(4)本实验运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5)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______(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人眼应从蜡烛______(选填“A”或“B”)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在白纸上记录两支蜡烛的位置;(6)在______(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效果更好;(7)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8)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9)进一步实验观察发现,蜡烛A和蜡烛B的对应点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10)实验中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强将玻璃板沿玻璃板位置向右平移,蜡烛A的像的位置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11)同组小明在实验中,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12)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填“虚”或“实”)像;(13)如图乙所示,将两块平面镜分开一定距离固定于不锈钢框架上,将铅笔C放在平面镜前,可以看见铅笔通过平面镜成上下两段不完整的像。用与铅笔C完全一样的铅笔D找到了铅笔C像的位置,具体的操作是:______ ;(14)实验结束后,小强整理器材时将下图的白纸沿玻璃板位置对折后,用一枚细针分别在A1、A2、A3处扎眼,打开白纸,发现B1、B2、B3处也有了针眼,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像与物的位置关系是:______。第3章《光的世界》习题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一、选择题。1、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A.树叶的实像 B.树叶的虚像 C.太阳的实像 D.太阳的虚像【答案】C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透过树丛的光束 B.雨后的彩虹C.水中的倒影 D.海市蜃楼【答案】C3、如图所示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答案】C4、舞蹈演员在排练时,总是要对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纠正自己的动作.当图中的舞蹈演员面对竖直放置的平面镜时,她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答案】B5、在一些狭小的房间的墙壁上挂上几面大镜子,可以形成空间增大的感觉,这主要是利用了平面镜能够( )A.成实像的特点 B.改变光路的性质C.使房间内更明亮 D.使物像距离是物镜距离的两倍【答案】D6、位于文山州广南县的坝美村,风景优美,被称为“世外桃源”,下列叙述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游客看到水中鱼儿游来游去B.水车在水中的倒影与水车相映成趣C.树下光斑交错成辉D.地面上树影婆娑【答案】A7、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这是由于( )A.太阳直接发出来的 B.光的色散C.人的视觉出现偏差 D.空气透过的色光不同【答案】B8、太阳光从空气中进入河水中,它的传播速度(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答案】B9、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答案】B10、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的水平速度沿垂直于镜面的方向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经过2 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30 cm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答案】D11、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拱桥倒影 B. 树木间的光线 C.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 钢笔错位【答案】D1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B.从不同的地方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光的漫反射现象C.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浅是光的反射现象D.岸边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答案】B13、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 B.激光笔发出的光是一条光线C.光线是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D.光线可以用虚线表示【答案】C14、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 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答案】D15、小七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D.在B处放置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答案】D16、如图所示,在水面上S点有一发光物体,那么在S点正下方的s′位置的水下观察者看来,该物体的像应当位于( )A.S点之上 B.S点之下 C.S点 D.S点右下方【答案】A二、填空题。17、近日,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不可见宇宙中发现了目前所识别出来的距离最远、最古老的天体——一颗在127亿光年处的恒星。换句话说,也就是从恒星塌陷中所发出来的光线在宇宙中经过了 年才到达地球。【答案】127亿 (或1.27×1010)18、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书本的原因是光射到书本上发生了__ __反射,而坐在教室边上的同学由于黑板“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黑板发生了__ __反射(均选填“漫”或“镜面”),前一种反射__ 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漫 镜面 遵循19、小宇去参观科技馆,他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科技馆的宣传语“凤舞九天,鲲鹏万里”,这是因为光发生了 反射;小宇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科技馆大厅的镜子,镜中的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科技馆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选填“衣领”或“平面镜”)。【答案】漫;不变;衣领20、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水的界面EF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折射光线在 (选填“水”或“空气”)中。【答案】水。21、晴天晒被子能杀菌是利用太阳光中的 ,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可以用遥控器实现,遥控电视的光是 。【答案】紫外线;红外线2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米/秒。手电筒射出的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它的传播速度会______。【答案】3×108 减小23、坐在教室的每个位置上都可以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照到黑板的字上发生了 _。用久的黑板会反光,这是因为黑板上发生了光的 。【答案】漫反射 镜面反射24、小梦同学身高170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当她以0.1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高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0cm;经过5s后,小梦和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_,小梦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则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答案】等于 3m 7:20三、作图题。25、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从水下斜射入空气,请画出对应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图中虚线表示法线)【答案】如图所示:四、简答题。26、无云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蓝色?太阳为什么在清晨和黄昏时呈现红色,而中午则呈现白色? 【答案】这是光的散射所致,大气中的微粒尘埃或大气密度起伏不定,都会引起大气光学性质不均匀,对光产生散射。蓝光比红光易于散射。仰望无云的天空,看到的是被大气散射的太阳光,蓝光较强,故天空呈蓝色。清晨和黄昏时,太阳光沿地平线方向横穿大气层,蓝光被散射,到达眼中的是红光,故太阳呈红色。中午太阳光垂直穿过大气层,通过距离较短,各种色光散射都较少,太阳光呈现白色。五、实验题。24、如图所示,这是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1)A处应该是_____光;B处应该是_____光。该实验说明:我们平时看到的自然光是由_____混合而成的。(2)在该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温度计放在_____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_____,其主要特性是______效应。(3)实验表明,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______偏折(选填“顶角”或“底边”)。【答案】(1)红 紫 多种色光(2)A 红外线 具有热 (3)底边28、小彤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情景。如下图所示。(1)除了图甲画出的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实验时小彤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透光,便于______;(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现象可选用______ (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不仅可以成像,还便于确定像的______。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蜡烛A、B应选择外形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的;(3) 小彤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将所选玻璃板______(选填“垂直”或“平行”)于桌面放在白纸中央,沿玻璃板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______的位置;(4)本实验运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5)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______(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人眼应从蜡烛______(选填“A”或“B”)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在白纸上记录两支蜡烛的位置;(6)在______(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效果更好;(7)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8)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9)进一步实验观察发现,蜡烛A和蜡烛B的对应点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10)实验中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强将玻璃板沿玻璃板位置向右平移,蜡烛A的像的位置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11)同组小明在实验中,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12)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填“虚”或“实”)像;(13)如图乙所示,将两块平面镜分开一定距离固定于不锈钢框架上,将铅笔C放在平面镜前,可以看见铅笔通过平面镜成上下两段不完整的像。用与铅笔C完全一样的铅笔D找到了铅笔C像的位置,具体的操作是:______ ;(14)实验结束后,小强整理器材时将下图的白纸沿玻璃板位置对折后,用一枚细针分别在A1、A2、A3处扎眼,打开白纸,发现B1、B2、B3处也有了针眼,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像与物的位置关系是:______。【答案】(1)刻度尺 确定像的位置 (2)薄 位置 相同 (3)垂直 平面镜 (4)等效替代法 (5)未点燃 A 重合 (6)较暗 (7)等于 (8)不变 (9)垂直 (10)不变 (11)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 (12)虚 (13)小明将铅笔D放在平面镜后,使D与C的像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铅笔 (14)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