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近年,许多优秀剧目被重新整理排演。许多年未见于舞台的本戏、折子戏等得以被挖掘,重现于世人面前,例如“新捏”成的昆曲《桃花扇》、京剧武戏《朝金顶》等。但是有些剧种的剧目丧失了原有的野气以及应有的烟火气、市井气。一味追求雅致及“诗意”的倾向在当前戏曲界极为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剧种的“失味”:草根味、民间性、世俗性消失,地方文化特点不突出,剧种同质化或泛剧种化、泛戏曲化的倾向严重。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对于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不少剧作家试图做到雅俗共赏,但要实现雅俗共赏太难了,便索性往“雅”的方向走。而掌舵全剧的导演多是高级知识分子,一旦偏好雅致,剧目的样式也就被决定了。对剧目的大投入也是一个原因,若舞美精致华丽,其他部门自然予以配合,形成统一风格。而根本的,在于“雅高于俗”的心理:戏剧工作者在创作辅导与推进传承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渗入了精英文化意识。这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文人趣味偏雅好雅,另一方面也是多年来国内一些专家热衷于引进精英主义经典理论的结果。他们往往视戏剧戏曲为高雅艺术,并将之等级位阶化。这种等级划分,恰恰阻碍了戏曲的民间化、大众化,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我们的很多戏剧工作者应辨清“唯美主义”与“伪美主义”,摒弃双重标准,不能在理论上对戏曲美学、雅与俗的内涵很清楚,但在实践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一味追求剧目的雅化。
(摘编自《中国文化报》方李珍《警惕当下剧种的“雅化”现象》)
材料二:在戏曲辉煌的年代,看戏是人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在给民众持续带来欢乐的过程中,戏曲也实现了自身的大众化。秦华生认为,近几十年来,戏曲之所以逐渐萎缩,虽然跟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有关,但就戏曲自身而言,娱乐性减弱,跟观众的互动也越来越少,导致了戏曲越来越曲高和寡,脱离民众。“观众花钱买票进戏园子,首先是找乐子的,而不是花钱去接受说教的。”
新媒体为丰富戏曲的娱乐性提供了手段和路径。比如,越来越多戏曲人开始在网上直播,用全新的方式表演传统戏曲。像酷狗直播平台的主播庄妃,本是粤剧演员出身,擅长粵剧、京剧、川剧等传统艺术。入驻酷狗直播后,庄妃将网络直播特效与戏曲结合在一起改编莲花手舞,并在戏曲表演中穿插粤语说唱,让传统戏曲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和追捧。
戏曲也开始跨界进入网游、手游,把戏曲的娱乐性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比如,武侠手游《楚留香》携手浙江昆剧团,将昆曲戏服“穿”到了游戏中人物的身上:成年女性款式色调温婉柔美,发饰点翠精美动人,上身后应了那句“如花美眷”;成年男性款式色调清雅宜人,剪裁潇洒飘逸,体现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气质。除了服装,昆曲风格的宅邸家具等也被植入游戏中,很多从未接触过昆曲的青少年,却通过游戏认识了“木兰花·桌”“木兰花·椅”与木质雕花屏风“锁南枝·杂”。
(摘编自“人民网”韩业庭《新媒体为戏曲搭好传承舞台》)
材料三:从中西戏剧形成可以看出,西方戏剧产生于祭祀,是宗教仪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始终带有宗教色彩。宗教仪式是庄严肃穆的,参加宗教仪式的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赞颂神的伟大,在观看表现神的伟绩的戏剧时,同样怀着崇敬的心情。这时,戏剧演出处在一种精神上的高位置,观众处在一种精神上的低位置,观众的心态视角是仰视的。后来的戏剧虽然脱离了祭祀的宗教气氛,但这种仰视的心态视角却带着祭祀仪式的痕迹保留了下来。
中国戏曲的形成过程是多种娱乐样式的综合。宗教祭祀仪式对它的形成影响并不大,相对于西方戏剧的形成渊源来说,它本质上是一种娱乐手段,而且,它对多种娱乐手段综合的过程同时也是娱乐性加强的过程。人们去瓦肆看戏就是为了娱乐,自然在心理上处在高位置,去俯视处在低位置的戏曲。此后,戏曲走向富贵人家宴请宾朋的堂会,走向农村集市庙会的庙台,走向农村庆丰收的草台,它的观众都是怀着喜洋洋的轻松心情去俯视它。后来的戏曲中也有具有宗教意味的神仙道化剧,但它完全没有西方戏剧初期庄严神圣的宗教氛围。
(摘编自《当代戏剧》张宜昂《俯视与仰视——谈中西戏剧观众心态视角差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整理改编传统剧目时,应该处理好雅与俗的关系,不能因为戏曲是高雅艺术,就淡化戏曲的民间化、大众化等特点。
B.很多的戏剧工作者在理论上对戏曲美学、雅与俗的内涵不清楚,拥有双重标准,以致在实践中一味追求剧目的雅化。
C.戏曲在过去之所以辉煌,是因为看戏是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当代戏曲之所以衰落,是因为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
D.因为戏剧的形成渊源不同,观看戏剧时,西方观众的心态视角是仰视的,中国观众则从心理上的高位置去俯视戏曲。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新搬上舞台的昆曲《桃花扇》、京剧武戏《朝金顶》多少丧失了些原有的野气以及应有的烟火气、市井气。
B.以全新的方式表演传统戏曲,发挥新媒体在丰富戏曲娱乐性方面的作用,能够改善戏曲“脱离民众”的局面。
C.通过《楚留香》和浙江昆剧团合作的例子可以看出,利用网游、手游也可以推广戏曲,丰富人们的戏曲知识。
D.中国戏曲的形成过程是多种娱乐样式的综合,它本质上是一种娱乐手段,宗教祭祀仪式对它的形成影响不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中西戏剧观众心态视角差异”的一项是( )
A.西方戏剧的观演关系倾向于演出中心制,观众不能干扰演出;中国古代戏曲为观众中心制,观众观看演出时限制比较少。
B.古希腊戏剧演员和剧作家的社会地位很高,其生命和财产不受侵犯;中国古代戏曲演员被称为“倡优”,没有人身自由。
C.西方戏剧偏向写实,以故事为主,语言次之;中国古代戏曲重视审美,故事借用唱调而出,在如诗的唱词中隐含着故事。
D.西方文艺样式体系中,戏剧艺术始终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正统文人只把戏曲创作当业余兴趣,绝不将其收入文集中。
4.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当下传统剧种“雅化”现象的原因。
5.三则材料都围绕“中国戏曲”展开讨论,它们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微雨西来
刘创
前几天,老父亲来电话,告诉我老家所在的胜利村已正式并入西来村。老父亲在胜利村当村长和村支书近三十年,话语里充满了对老村的不舍与留恋,也流露出对撤村的不满。我嘴里附和并安慰着父亲,内心却被一种莫名的欣慰冲击着。
我当自己是西来人,其实这是一个朦朦胧胧并不清晰的意识,甚至是一个潜在的愿望,它深埋在心底,这些年来我居然一直漠视它的存在。
西来,我们习惯称西来庵。南宋时期,万里长江在湖北藕池决堤,向着洞庭湖方向奋力撒下了一条大网,藕池河在连接长江与洞庭湖的过程中,变成了多条交织相连的小支流,我所居住的西来被藕池河水系环绕着,流经西来的小支流自然叫西来河,古刹西来庵就镇守在西来河的繁华地带。
那时的西来码头因水运而兴,商贾云集,被称为小南京。在我出生前,政府将部分河流改道重绘洞庭湖平原,藕池河流经西来的这一段被堵塞,再也进不了商船,繁荣的码头几乎一夜之间变得萧条。我在西来学校启蒙的时候,还常在码头上遗存的几家老铺子里窜进窜出。店铺冷冷清清,多是一些孤寂的老人守着,只卖一些姜糖瓜子之类的小食品,印象中还有一家老店专卖用古方做的酒粬坨。觉得那时候的阳光异常慵懒,撒在那些老店铺的木门木板上泛着淡淡的黄,让人的骨子里都有点不思进取的温暖。
西来河成了长江支流的故道,渐渐人们不再叫它原来的名字,就简单地称其为沙河。沙河有大片大片的河滩,水清滩平,沙体细软如粉,色泽如银,可与一些大海边的沙滩媲美。十余公里的沙河有几十处“银沙滩”,这些沙滩是方圆几十里农民的天然浴场。每到夏天,只要逮到机会,我都会偷偷溜到沙河里,躺在软软的沙滩上,在荡漾的清波里或游或浮。现在回想起来,那应该是我在农村长大过程中最惬意最奢侈的享受。
我家离西来村的边界就几百米,上学很少走沙河大堤,多是走西来村湖垸中的小路。走在庄稼人行走的窄窄田埂上,走在四季的画卷里,我总是脚生春风,心生翅膀。极喜欢水稻一生散发的淡淡清香,闻过了稻种香,便是稻秧香、稻花香、稻谷香、稻草香,家乡人的勤劳也就在春夏秋三个季节里绵绵不绝。到了冬季,收割后的田野变得辽阔,土黄色的草垛点缀其间,那些矮矮的草垛会暂时捂住庄稼生长的声音,默默坚守着农人的梦。一些不知名的水鸟悠闲踱步在浅水田里,若惊起,那种优雅的翩跹让人着迷。离开家乡后,我甚至萌生了学画的念头,希望用我偏好的水彩,用淡雅颜色的晕染,用通透明亮的画质,突显水乡之野再难复制的美,用最简约的风格来绘制心中那一幅越来越清晰的图画。
每次穿行在田野里都有不一样的景色,甚至有一些惊喜。每条沟渠都有流水,有鱼儿。如果行走在春雨中,一些地势低洼的水田中会有一群群的鲫鱼窜来窜去,满眼跳跃着银白的光,那种泼喇喇的水声让我充满了欢愉。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些水鸟,它们大多体型巨大,翅膀张开约有一两米,修长的脖子,修长的腿杆。这种大型的水鸟,在我们乡下一律称为“青桩”。大人们告诫,青桩是某种神的化身,谁要是伤害了青桩,青桩的魂魄就会如一缕青烟跟随你。长发是我的邻居,和我年龄一般大,他从小放荡不羁而又极具读书天赋。我们几乎每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一次,我们在草垛旁遇见一只纯白的青桩,它桩一般地立在冬天的寒意中,长发居然说要去活捉它。他从草垛的一侧蹑手蹑脚地靠近,距青桩约一米开外突然猛扑上去,青桩发出惊恐而哀婉的鸣叫,扑楞楞扇起巨大的翅膀,挣扎中不断有白色的羽毛飘落。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后来这只青桩被长发捆住双脚和翅膀,塞在稻草堆里,只露出一小截脖子。等我们放学返回,草垛旁一片狼藉,青桩早没了踪影。多年以后,长发已在事业和学术上崭露头角,但思维和行为变得有些怪异,后来因故过早离世。我时常想起长发偷袭青桩的场景,不知这其中是否存在某种神秘的关联。
我常常梦见西来那座老旧的木楼,那是我住过的学生宿舍。老木楼是学校的主体建筑,青砖、灰墙、黑瓦,色调老旧而厚重,平添了几分历史感。无忧无虑的学生们全然不顾老房子的骨架已经老化,一进寝室就上蹦下跳,整座楼到处咯吱咯吱响。楼前有三棵球柏,荫翳数亩。在两棵中型球柏的护卫下,一棵葱郁滴翠的巨型球柏立于校园中央,塔形树冠构成巨大的心形,让人想到它是这个学校甚至是这个村庄的一颗心脏。如今这棵树依然茂盛,而栽树人段楚南老校长早已故去。我记得段校长说他不是校长,他只是这个学校忠诚的管家和长工。我离开学校的那阵子,他如我们的老父亲一样地在咳嗽,他的咳嗽声在寒风中飘荡,响彻放学之后的宁静校园。这么多年了,他胖胖的身影如西来的另一棵松柏一直在我心头茂盛。
西来是我所在的县、地区和省的边陲,这里处江湖之远,无天时之利亦无地利之优,因而长期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可它依然在悠远而平静的日子里从容繁茂。我十几岁离开西来外出求学工作,每次想起家乡,总是在脑海里默默寻找着西的方位。一个细雨蒙蒙的午后,我站在面西的窗前,久久沉浸在西来生活的一些场景中,清风拂面,微雨湿了衣襟。我突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如果借用,便是“微雨从西来,好风与之俱”。那一刻,我为自己套用陶渊明的诗句而找到对西来感受的准确表达有些激动。是啊,那个叫西来的地方,每当我想起它,就会有细滑润泽的微雨夹杂着清爽的风从西而来,浇灌我内心的田野,浸湿我的梦乡,一次次伴我度过人生的酷暑和干涸季节。
(作者刘创,教授,硕士生导师,华容籍人,曾在新建乡西来中学、华容一中工作,现任湖南理工学院党委组织部长。本文根据原文有删减。)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儿时西来码头“阳光异常慵懒,泛着淡淡的黄,让人骨子里都有点不思进取的温暖”,说明作者小时候非常贪玩,不求上进。
B.作者上学很少走大堤,多是走湖垸中的小路,是因为穿行在田野里可以欣赏田园美景,可以看见鱼儿和水鸟,体现了少年的心性。
C.文章叙述儿时邻居长发捉青桩的故事,增添了乡村生活的趣味性和神秘感,丰富了文章思想内容,也加深了主旨。
D.段楚南老校长“胖胖的身影如西来的另一棵松柏一直在我心头茂盛”,说明了西来学校的教育对作者的深远影响,也体现了作者对老校长的景仰与怀念。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父亲来电话”开头,引起作者对诸多往事的回忆,最后回到现实,全文以作者对西来的深情怀念作为线索,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B.本文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展示了家乡西来的历史变迁和洞庭水乡的田园生活,笔法细腻,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让人回味。
C.文章写景颇具特色,“西来河沙滩图”“收割后的田野图”“春雨鱼儿图”,都运用了白描手法,画面唯美,非常具有生活情趣。
D.文章交代了西来河的来历及西来码头的历史变迁,在平实的记叙中显示了家乡厚重的历史底蕴。
8.本文以“微雨西来”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9.文中划线部分说“我嘴里附和并安慰着父亲,内心却被一种莫名的欣慰冲击着”,结合全文来看,怎样理解作者的“欣慰”?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王。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斯长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
始皇三十七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斯仰天而叹,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B.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C.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D.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卿”是古代官名,是春秋战国时指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本文中指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
B.“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为寿”是祝颂之辞,指在为尊长庆生时,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这里指文武百官给李斯敬酒庆生。
D.“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的统称。早期的五刑是指墨、劓、剕、宫、大辟;隋唐之后,则指笞、杖、徒、流、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年少时跟随荀子学习治理天下,后来得到吕不韦的赏识,因此有机会游说秦王,秦王采用他的计谋,并授予他高官。
B.因为受郑国向秦国派出间谍事件的影响,李斯将被逐出秦国。李斯以一篇《谏逐客书》,成功劝说秦王放弃逐客,并被重用。
C.始皇在沙丘病逝,赵高想要假传旨意,让胡亥获得帝位,并劝说李斯与他共同参与此事,李斯虽有无奈,但最终答应了他。
D.赵高畏惧李斯的权力,所以诽谤李斯有分裂国家的想法,秦二世听信赵高,并最终抓捕关押了李斯的亲族和宾客,李斯被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2)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
14.李斯被陷害投入监狱后,他自我辩驳说:“吾以忠死,宜矣。”但是太史公却说:“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太史公为何如此评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泊岳阳
北宋·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停舟的地点和时间。两句倒装,因“系舟岳阳城下树”才“卧闻岳阳城里钟”,起句朴素自然。
B.颔联的“空江”两个字固然指洞庭湖口的空旷景象,也点明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的一点轻快之情。
C.颈联描绘月下晚唱,江月似乎故弄清辉,照明诗人高洁澄清的本心,提示诗人要坚守超拔脱俗的人生志趣。
D.全诗写旅中思归,却深藏不露。景中自有缕缕情思,以有意之“听”照应无意之“闻”,表现了感情的变化。
16.请结合全诗赏析“轻舟短楫去如飞”。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根据要求,补写出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 , 。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 , , ”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3)《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 ,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礼敬英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己经历的苦难与辉煌的集体记忆。( )。英雄的精神和力量是人民精神和力量的浓缩和升华,是对历史进程最___________的标记,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铭刻着人们共同的美好记忆。上古时期的先人们__________,不断与自然、灾难、环境作斗争的精神孕育了中国人民和中些民族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底色”和“文化基因”;中国人民在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令世人___________的灿烂文化,其不辞劳苦地劳作和精湛技艺使中国人成为享誉世界的“英雄”;中国人民在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守望相助、携手并进,凝聚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团结之力和不畏强暴、敢于与一切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___________,用生命和鲜血为民族精神注入了“红色基因”。在历史长河中,英雄表现为无数具体的个体,但是诞生英雄的土壤却是一个民族整体的、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晶。可以说,礼敬英雄就是敬重和爱惜自己身上流淌的民族血脉,守护民族的根与魂;忠实传承和弘扬自己身上涵养的民族气节,造就民族新的辉煌,这就是礼敬英雄。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书写历史的是人民,真正的英雄是人民
B.英雄的人民书写的我们的历史
C.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D.人民书写历史,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浓墨涂抹 筚路蓝缕 瞩目 魄力 B.浓墨重彩 筚路蓝缕 瞩目 气概
C.浓墨涂抹 风餐露宿 侧目 气概 D.浓墨重彩 风餐露宿 侧目 魄力
20.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礼敬英雄就是造就民族新的辉煌,忠实传承和弘扬自己身上涵养的民族气节。
B.礼敬英雄就是铸就民族新的辉煌,忠实传承和弘扬自己身上涵养的民族气节。
C.礼敬英雄就是忠实传承和弘扬自己身上涵养的民族气节,造就民族新的辉煌。
D.礼敬英雄就是忠实传承和弘扬自己身上涵养的民族气节,铸就民族新的辉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起床后,有个问题困扰着不少人:① ,还是先刷牙?先吃饭,口腔里味道重,有些没胃口;先刷了牙,饭后又觉得牙齿不干净了。
②____,一是为了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二是清除口腔细菌。细菌繁殖速度非常快,两次刷牙间隔时间内产生的细菌,会在12小时后形成牙菌斑,并进一步导致龋齿和牙周病。早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在牙菌斑成熟前,将细菌“赶出”口腔。所以,在早饭前还是早饭后刷牙对于普通人来说区别不大。
需要提醒的是,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齿引起龋齿,而进食后酸性物质的形成速度非常快。因此,对于龋齿患者来说,最好③ 。对于牙周炎患者来说,最好在早饭前刷牙,清理细菌;而餐后好好漱口,清除食物残渣。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22.请分别用一个肯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21年5月22日,是一个举国同悲的日子。袁隆平,吴孟超,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相继离开人世。“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逝世,享年99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说:“我平生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吴孟超说:“如果有一天我要倒下去,就让我倒在手术室吧,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双星陨落,全国人民沉浸在悲痛之中。人们都认为最好的悼念方式就是讲好两位科学家的故事,让他们的事迹、精神永远激励祖国的下一代前行。
为此光明中学拟举行以“百年奋进时代标杆,继往开来时代有我”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2.A 3.C 4.①做到雅俗共赏难度大,剧作家就干脆向“雅”的方向发展。②掌舵全剧的导演有偏好雅致的倾向。③对剧目的大投入使各部门为配合“精致华丽”的风格不得不追求雅。④戏剧工作者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精英文化意识的影响,有“雅高于俗”的心理。 5.①材料一主要关注当下剧种的“雅化”现象,并探究了其原因。②材料二主要关注新媒体在丰富戏曲娱乐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③材料三将中西方戏剧进行对比,主要关注中国戏剧观众的心态视角:俯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不能因为戏曲是高雅艺术”错。材料一原文只说一些专家“往往视戏剧戏曲为高雅艺术”。
B.“以致……”强加因果。材料一原文最后说的是很多戏曲工作者有双重标准,在理论上对戏曲美学、雅与俗的内涵很清楚,但在实践中却一味追求剧目的雅化。
C.“当代戏曲之所以衰落,是因为娱乐方式越来越多”错。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但就戏曲自身而言,娱乐性减弱,跟观众的互动也越来越少,导致了戏曲越来越曲高和寡,脱离民众”,说明当代戏曲衰落和戏曲本身关系密切。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内容的分析概括的能力。
A.“重新搬上舞台的昆曲《桃花扇》、京剧武戏《朝金顶》多少丧失了些原有的野气以及应有的烟火气、市井气”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一,原文只是说昆曲《桃花扇》、京剧武戏《朝金顶》被挖掘改编,重现于世人面前;“丧失了原有的野气以及应有的烟火气、市井气”的主语为“有些剧种的剧目”。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根据材料三,“中西戏剧观众心态视角差异”最主要的体现即“俯视与仰视”。西方“戏剧演出处在一种精神上的高位置,观众处在一种精神上的低位置,观众的心态视角是仰视的”。中国戏曲“本质上是一种娱乐手段……人们去瓦肆看戏就是为了娱乐,自然在心理上处在高位置,去俯视处在低位置的戏曲”。C项仅为中西方戏剧的不同特点,不涉及“观众心态视角差异”。其余三项均能体现西方戏剧观众的心态视角是仰视的、中国是俯视的。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文本说“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对于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不少剧作家试图做到雅俗共赏,但要实现雅俗共赏太难了,便索性往‘雅’的方向走”,由此可知,做到雅俗共赏难度大,剧作家就干脆向“雅”的方向发展。
文本说“而掌舵全剧的导演多是高级知识分子,一旦偏好雅致,剧目的样式也就被决定了”,由此可知,掌舵全剧的导演有偏好雅致的倾向。
文本说“对剧目的大投入也是一个原因,若舞美精致华丽,其他部门自然予以配合,形成统一风格”,由此可知,对剧目的大投入使各部门为配合“精致华丽”的风格不得不追求雅。
文本说“而根本的,在于‘雅高于俗’的心理:戏剧工作者在创作辅导与推进传承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渗入了精英文化意识”,由此可知,戏剧工作者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精英文化意识的影响,有“雅高于俗”的心理。
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解答本题要关注材料出处,并抓住每则材料的关键句进行概括。
根据材料一的关键句“一味追求雅致及‘诗意’的倾向在当前戏曲界极为普遍”,结合文本行文思路可知,材料一主要关注当下剧种的“雅化”现象,并探究了其原因。
根据材料二的关键句“新媒体为丰富戏曲的娱乐性提供了手段和路径”及后文描述可知,材料二主要关注新媒体在丰富戏曲娱乐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根据材料三的关键句西方“戏剧演出处在一种精神上的高位置,观众处在一种精神上的低位置,观众的心态视角是仰视的”,中国戏曲“本质上是一种娱乐手段……人们去瓦肆看戏就是为了娱乐,自然在心理上处在高位置,去俯视处在低位置的戏曲”可知,材料三将中西方戏剧进行对比,主要关注中国戏剧观众的心态视角:俯视。
6.A 7.C 8.(1)题目巧妙嵌入家乡“西来”的名称,一语双关,为全文奠定了温暖恬淡的感情基调;(2)化用陶渊明诗句,富有诗意,与结尾形成照应,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强化了文章主旨。 9.(1)欣慰于“胜利村被并入西来村”,作者“当自己是西来人,”这是“一个潜在的愿望,它深埋在心底”;(2)西来码头、西来河、西来的田野是作者儿时玩耍的地方,是作者在农村长大过程中最美好的回忆,所以并村后叫西来,作者欣慰于自己的情感记忆不曾断裂,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3)西来学校的教育启蒙了“我”,支撑“我”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作者因此而受益,感到欣慰,表达了作者的感恩之情。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A.“说明作者小时候非常贪玩,不求上进”说法错误,作者主要表现得是儿时西来码头冷清、孤寂的特点。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都运用了白描手法”说法错误,原文为“沙河有大片大片的河滩,水清滩平,沙体细软如粉,色泽如银,可与一些大海边的沙滩媲美”“到了冬季,收割后的田野变得辽阔,土黄色的草垛点缀其间,那些矮矮的草垛会暂时捂住庄稼生长的声音,默默坚守着农人的梦”“如果行走在春雨中,一些地势低洼的水田中会有一群群的鲫鱼窜来窜去,满眼跳跃着银白的光,那种泼喇喇的水声让我充满了欢愉”,“西来河沙滩图”“收割后的田野图”“春雨鱼儿图”都描写得细致生动,并不是白描的手法。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我当自己是西来人”,题目巧妙嵌入家乡“西来”的名称,“那个叫西来的地方,每当我想起它,就会有细滑润泽的微雨夹杂着清爽的风从西而来,浇灌我内心的田野,浸湿我的梦乡”,一语双关,为全文奠定了温暖恬淡的感情基调;
结尾“我突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如果借用,便是‘微雨从西来,好风与之俱’。那一刻,我为自己套用陶渊明的诗句而找到对西来感受的准确表达有些激动。是啊,那个叫西来的地方,每当我想起它,就会有细滑润泽的微雨夹杂着清爽的风从西而来,浇灌我内心的田野,浸湿我的梦乡,一次次伴我度过人生的酷暑和干涸季节”可知化用陶渊明诗句,富有诗意,与结尾形成照应,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强化了文章主旨。
9.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我当自己是西来人,其实这是一个朦朦胧胧并不清晰的意识,甚至是一个潜在的愿望,它深埋在心底,这些年来我居然一直漠视它的存在”,作者“当自己是西来人,”这是“一个潜在的愿望,它深埋在心底”,作者欣慰于“胜利村被并入西来村”。
“我在西来学校启蒙的时候,还常在码头上遗存的几家老铺子里窜进窜出”“每到夏天,只要逮到机会,我都会偷偷溜到沙河里,躺在软软的沙滩上,在荡漾的清波里或游或浮。现在回想起来,那应该是我在农村长大过程中最惬意最奢侈的享受”“每次穿行在田野里都有不一样的景色,甚至有一些惊喜。每条沟渠都有流水,有鱼儿”,西来码头、西来河、西来的田野是作者儿时玩耍的地方,是作者在农村长大过程中最美好的回忆,所以并村后叫西来,作者欣慰于自己的情感记忆不曾断裂,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我离开学校的那阵子,他如我们的老父亲一样地在咳嗽,他的咳嗽声在寒风中飘荡,响彻放学之后的宁静校园。这么多年了,他胖胖的身影如西来的另一棵松柏一直在我心头茂盛”“我十几岁离开西来外出求学工作,每次想起家乡,总是在脑海里默默寻找着西的方位”,西来学校的教育启蒙了“我”,支撑“我”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作者因此而受益,感到欣慰,表达了作者的感恩之情。
10.D 11.C 12.B 13.(1)秦始皇就任命李斯为长史,听从了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带着金玉珍宝去各国游说。
(2)修建阿房宫,对天下百姓横征暴敛。并不是我不劝谏,而是他不听我的呀。 14.①太史公认为李斯非极忠之人,他为权势而听从赵高之言,改圣旨立胡亥。
②他也非因忠而死,是由于赵高诽谤、君主不贤而被刑受戮。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对各国能收买的著名人物,就多送礼物加以收买;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把他们杀掉。这些都是离间诸侯国君臣关系的计策,秦王就派良将随后攻打。
“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者”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后面应断开,排除AB;
“不肯者”的“者”为“……的人”,后面应断开,排除C。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C.“为尊长庆生”错误,泛指为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为寿”在文中也不是指为李斯庆生。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因为受郑国向秦国派出间谍事件的影响”错误,根据“会韩人郑国来间秦”可知,派出间谍的是韩国,间谍名为郑国。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 “拜”,任命;“阴”,暗中;“赍”,持有,携带。
(2) “作为”,修建、兴建;“赋敛”,征收赋税;“不吾听”,宾语前置,“不听吾”,不听我。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斯仰天而叹,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可知,李斯非极忠之人,他为权势而听从赵高之言,改圣旨立胡亥。
根据“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可知,他非因忠而死,是由于赵高诽谤、君主不贤而被刑受戮。
参考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少时,李斯跟从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学问。吕不韦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郎官,李斯因此有游说秦始皇的机会。秦始皇就任命李斯为长史,听从了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带着金玉珍宝去各国游说。对各国著名人物能收买的,就多送礼物加以收买;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把他们杀掉。这些都是离间诸侯国君臣关系的计策,秦王就派良将随后攻打。秦王任命李斯为客卿。
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族和大臣们都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以离间秦国而已,请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要驱逐的客卿之列。(李斯)呈奉《谏逐客书》,秦王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升到廷尉之职。始皇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李斯的长子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
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达到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赵高就对丞相李斯说道:“始皇去世,赐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为继承人。诏书未送,现在皇帝去世,还没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李斯仰天长叹,于是李斯就依从了赵高。胡亥立为二世皇帝,任命赵高担任郎中令。
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诬陷李斯想要分裂国家为王,二世认同这种做法。李斯被捕后被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逄,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且二世治国难道不是乱政吗!不久前杀死了自己的兄弟而自立为皇帝,又杀害忠良,重用低贱的人。修建阿房宫,对天下百姓横征暴敛。并不是我不劝谏,而是他不听我的呀。”
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案,予以惩处,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将其宗族成员和宾客全部逮捕。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
15.B 16.①赏内容,以景结诗。一种是言诗人轻快之情,照字面意思解释即可。另一种是衬诗人沉重之情,渔人“轻舟短楫”故可“去如飞”,自己羁旅仕途负重,思归而不得归,反衬诗人此刻沉重的心情。②赏写景手法。一种是正衬,乐景衬乐情,写渔人之乐乃自己之乐。另一种是反衬,乐景衬哀情,写渔人之乐衬自己之哀。
【解析】15.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掌握关键信息,最后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
B项,“点明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的一点愉悦之情”错误。“空江”二字,固然指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时的一片茫然之情,天地的空阔正显出了孤舟(即诗人)的渺小孤独无助。
故选B。
16.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内容、情感、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先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然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
本诗是作者被贬夷陵途中所作的一首诗,诗的尾联“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句,勾画了诗人被触动的心绪,当他蓦然听到归舟晚唱时,不禁在寂寞的旅途中获得一丝心灵的慰藉,陶醉于清辉江月及水上歌声之中。从内容上看,轻舟短楫,疾去如飞,这一阕歌声还没听完,已经远逝了,岳阳城外的一切又归于宁静,诗人以景作结,运用交错的声色描绘,以江面的歌声听不尽和轻舟疾行如飞的动态意象,反衬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从艺术手法上来说,这句诗采用了衬托的手法,一种是正衬,以乐景衬乐情,写渔人轻舟短楫,疾去如飞,那逍遥自在的快乐也正是自己旷达洒脱的快乐。另一种是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写渔人逍遥自在之乐,反衬出自己旅中思归,孤寂难言,仕途不顺的苦闷。
【点睛】诗歌鉴赏要做到下面的几点要求:1、紧扣要求、吃透提示: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不要答非所问。要紧扣要求,具体作答,切忌笼统、空泛。有时出题人为让考生准确把握题意,给了一定的提示,对这些提示一定要吃透,不可轻易放过,这往往是引导我们答题的路标。2、调动积累、理解内容:调动积累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面:(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4)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理解内容时,要树立整体意识,学会利用所有的信息。如诗眼、诗句、章法、技法、典故、注释,甚至题目等,立足于全诗解读。3、联系诗句、分析情感:析意象、品意境、评技法。从意象去分析诗的情趣、基调、社会意义等。阅读时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像,去再现、补充诗的容。在深入理解容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等,有利于更加深入地体会诗歌的特征和思想感情。
17.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鼓瑟希 铿尔 舍瑟而作 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锱铢、希、铿尔、洎、谗。
18.C 19.B 20.D
【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括号前的句子“礼敬英雄”是“对自己经历的苦难与辉煌的集体记忆”推知,括号内的句子要以与“集体记忆”相关的“历史”来开头,这样衔接最为连贯,以“英雄”收尾又与后句“英雄的精神和力量是……”衔接紧密。其它三项与前后句衔接不紧密。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
第一空,“浓墨重彩”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形容着力描写。“浓墨涂抹”指用浓重的墨汁来描画,侧重于部分的渲染,形容突出重点。语境说的是英雄的精神和力量是对历史进程着墨最多的标记,而不是侧重于部分的渲染,故选“浓墨重彩”。
第二空,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栉风沐雨:指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语里侧重于指上古时期的先人们创业的艰苦,而不是说其奔波劳碌,故选“筚路蓝缕”。
第三空,瞩目:指注目。侧目:指不敢从正面看,斜看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语境说的是中国人民在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灿烂文化令世人关注,而不是让世人畏惧而又愤恨,故选“瞩目”。
第四空,魄力:指处置事情所具有的胆识和果断的作风。气概:指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语境说的是中国人民凝聚了不畏强暴、敢于与一切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态度、气势,而不是说某个人处置事情的作风,故选“气概”。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根据与前句句式对称的原则,原句的句式应为“礼敬英雄就是……,……(后句应是八个字)”;“造就民族新的辉煌”中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铸就民族新的辉煌”。
A.语序不当,应是先“传承和弘扬自己身上涵养的民族气节”,再“铸就民族新的辉煌”;且“造就”与“辉煌”搭配不当,应改为“铸就”。
B.语序不当,应是先“忠实传承和弘扬自己身上涵养的民族气节”,再“铸就民族新的辉煌”。
C.“造就”与“辉煌”搭配不当,应改为“铸就”。
故选D。
21.①先吃早饭;②我们日常刷牙(刷牙目的有二);③在早饭后刷牙。 22.①早起先刷牙还是先吃饭是个困扰。②普通人早饭前、后刷牙均可。③牙病患者可以视情况而定。
【分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结合后文 “先吃饭,口腔里味道重,有些没胃口;先刷了牙,饭后又觉得牙齿不干净了。”可知这是两种情况,“吃饭”“刷牙”两件事,而“还是先刷牙”已经给出,所以应填“先吃早饭”。
②处,结合后文“一是为了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二是清除口腔细菌。”可知,这是刷牙的目的,所以横线处应该是总结的句子,可以填“我们日常刷牙”。
③处,结合前文“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齿引起龋齿,而进食后酸性物质的形成速度非常快”可知,进食后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引起龋齿,题干前提是“对于龋齿患者来说”,所以应填“在早饭后刷牙”。
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
题干要求用一个肯定句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段,冒号有提示下文的作用,所以首句“起床后,有个问题困扰着不少人”是关键句。因此第一段的主要意思是:早起先刷牙还是先吃饭是个困扰。
第二段,通读文段后,可以发现这一段的结构是“分——总”的结构,所以最后一句“在早饭前还是早饭后刷牙对于普通人来说区别不大。”因此第二段的主要意思是:普通人早饭前、后刷牙均可。
第三段,通过语句“因此,对于龋齿患者来说,最好……;对于牙周炎患者来说……”可知,这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因此第三段的主要意思是:牙病患者可以视情况而定。
23.例文:
缅怀逝去的美好,奋斗铸就新篇什
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缅怀逝去的美好,奋斗铸就新篇什”。
读罢上述材料,内心有悲痛,有伤感,有无奈;亦有责任在肩,必须扬鞭奋蹄的动力。是的,面对袁隆平和吴孟超两位的逝去的消息,让人慨叹唏嘘。科学巨擘的逝世,犹如巨星陨落,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损失。
犹记得袁隆平院士以耄耋之年,奔走于田间,为杂交水稻科学培育的勤劳身影。佝偻的身躯、沟壑密布的皱纹,黝黑的皮肤,卷起的裤腿,这何尝是院士?简直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躬耕田垄的老农。是他和他的团队,解决了中国人吃粮难的问题,是他给世界上处于饥饿边缘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新生。
犹记得“一颗心,许当报国;一双手,济世苍生;一条路,奋斗不止;俭朴其身,高尚其心”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肝脏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吴孟超先生。是他用卓越的智慧和汗水建立了我国肝脏外科理论、技术体系和学科体系;是他领导的学科从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前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是他用高超的医技给亿万肝脏病患者带来了新生,他是患者的福音,是当代的“华佗”……
先驱已逝,精神永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我们必须踏着前行者的足迹,奋然而前行。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培养自己建设国家的能力,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和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才会更加美丽。我们是国家的新生力量,我们是新时代的弄潮儿。时代有我,我将不负韶华,不负国家和民族给予我们的希望,奋勇争先,为华夏民族谱写更加灿烂的篇章。“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看,2011年,一位耶鲁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回到中国小山村,走进基层当起村官;4年后他发起黑土麦田公益计划,支持和培养杰出的农村创业者、公共服务者;2017年,他获评感动中国人物、入选“全球青年领袖”——他叫秦玥飞,一位“85后”年轻人,用国际化的知识储备与思维方式,尝试改变原始落后的中国乡村。他就是我们青年的楷模和新生的力量。
缅怀逝去的美好,用奋斗和智慧创造崭新的辉煌,是我辈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加油!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任务驱动作文。
材料解读: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考生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
材料由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和吴孟超两位国士在同一天去世,人们纷纷以各种方式表示悼念说开。科学巨星的去世是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损失,昔日的开辟,今天的辉煌都离不开这些伟人孜孜以求地奋斗和数十年如一日地不懈奋斗。面对逝去我们当然痛心,但是新时代的我们更要化悲痛为力量,秉承先驱和前行者的足迹,继续开拓更加灿烂的局面。
任务解读:
以“百年奋进时代标杆,继往开来时代有我”为主题的演讲;就要我们辩证看待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逝去的固然令人惋惜、嗟叹,但我们要踏着先驱的足迹开拓进取,打造崭新的篇什。
写一篇演讲稿。
【立意】1.缅怀敬仰逝去的巨擘,创造明天的辉煌;
2.有逝去,方有新生;
3.秉承先驱的创业精神,去开启华夏更加宏伟篇章;等等。
【素材】1. 袁隆平,1930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这其中,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耄耋高龄的他,依然奔波在田间地头,依然不知疲倦地亲力亲为,为的是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确保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认为自己应该为国家担负的责任。
2. 吴孟超,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肝脏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建立了我国肝脏外科理论、技术体系和学科体系。他领导的学科从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前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他先后获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5项,1964年,原总后勤部给他记一等功一次。1996年,他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2005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人们这样评价吴孟超:一颗心,许当报国;一双手,济世苍生;一条路,奋斗不止;俭朴其身,高尚其心。
3.“时代楷模”黄文秀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自愿回到家乡--百色革命老区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立下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铿锵誓言。她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推动实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项目,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同志在突发山洪中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