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实验3 燃烧条件的探究说课课件(共27张PPT内嵌视频) 沪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基础实验3 燃烧条件的探究说课课件(共27张PPT内嵌视频) 沪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燃烧条件的探究
目录
教材分析

实验改进要点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效果评价

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目标

实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一)
(二)
本节课选自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课标要求:
本实验是学生必做基础实验之一。
内容重点要求:
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
(三)
实验 实验一(图1) 实验二(图2) 实验三(图3) 实验四(图4)
情境图
实验器材 酒精灯、坩埚钳、火柴、木条、粉笔 小烧杯、火柴、蜡烛 酒精灯、坩埚钳、纸条、木条 烧杯、铜片、白磷、红磷、导管等
二、实验器材
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
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着火点
表1
三、实验改进要点(实验四)
(一)实验改进的原因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所需要时间较长;同时白磷暴露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可能会外溅,存在安全隐患。
(2)水中的白磷通氧气时,会四处游动,现象不明显,需要固定白磷或移动通氧气的导管,操作不方便。
(3)实验过程中产生大量白烟,造成空气污染。
(4)本实验没有进一步探究红磷是否可以燃烧。
图4
实验四原装置图
(二)实验改进后的装置
图5
实验四改进后装置
实验器材:
试管①(白磷)、试管②(红磷)、
具支试管③(水中的白磷);
废旧试管架、烧杯A(80℃热水)、气球;
烧杯B(氢氧化钠溶液);
锥形瓶(二氧化锰)、分液漏斗(过氧化氢溶液);
试管夹、酒精灯、火柴、导管、橡胶塞等。
B
A
B
A
B
(三)改进后实验装置的优点:
(1)用试管代替铜片,传热快;白磷和红磷在试管中燃烧,比较安全[如图5(1,2,3)];可以不用固定水中的白磷或移动通氧气的导管,现象明显[如图5(2)]。
(2)多种方法处理尾气,环保,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3)燃烧三个条件一体化探究,三根试管对比,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创设条件让白磷和红磷都燃烧。
(4)废旧试管架固定三根试管,使装置更简便,节约资源。
图5
实验四改进后装置
图4
实验四原装置
图5(1)
试管①白磷燃烧
图5(2)
具支试管③水中的白磷燃烧
图5(3)
试管②红磷磷燃烧
四、实验原理
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出燃烧需要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着火点。
五、实验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化学观念
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科学思维
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进行实验探究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
科学探究与实践
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通过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科学态度与责任
六、实验教学内容
(一)实验一: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
用坩埚钳分别夹取木条和粉笔,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两种物质能否燃烧。(如图1)
图1
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
(二)实验二: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点燃两根蜡烛,同时罩上两个烧杯(尽量密封),观察现象。再打开左边的烧杯,最后观察到什么现象?(如图2)
图2
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三)实验三: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用两盏酒精灯分别同时加热木条和纸条,观察谁先燃烧?(如图3)
图3
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四)实验四: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着火点
图5
实验四改进后装置图
1.按图5所示装置连接好仪器;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加入药品;
4.加入热水,观察实验现象;
5.打开分液漏斗,具支试管③通入氧气,观察实验现象;
6.擦干试管②,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图5(1)
加入热水后,试管①白磷燃烧
图5
实验四改进后装置图
图5(2)
具支试管③通入氧气,水中的白磷燃烧
1.按图所示装置连接好仪器(如图5);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加入药品;
4.加入热水,观察实验现象;
5.打开分液漏斗,向具支试管③通入氧气,观察实验现象;
6.擦干试管②,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四)实验四: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着火点
图5
实验四改进后装置
图5(3)
加热试管②后,红磷燃烧
(四)实验四: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着火点

1.按图所示装置连接好仪器(如图5);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加入药品;
4.加入热水,观察实验现象;
5.打开分液漏斗,向具支试管③通入氧气,观察实验现象;
6.擦干试管②,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七、实验教学流程
流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实验探究, 合作交流 释疑解惑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意图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科学探究、 创新思维 学以致用, 巩固新知 知识升华, 能力提升
设置悬念,
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逐步实现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表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表演魔术:“烧不坏的手绢“
思考:为什么手绢烧不坏?
问题:燃烧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燃烧条件的探究
猜想
设计方案
实验验证
(1)活动一:
引导学生设计三个不同的实验分别验证三个猜想
图1
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
图2
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图3
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问题:能不能用一个实验来验证燃烧的三个条件呢?
图5
实验四原实验装置
1)播放原实验装置,分析原装置的缺点 。
(2)活动二:
改进实验四
2)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①安全;
②操作简便;
③实验现象明显;
④环保……
图5
实验四改进后实验装置
3)教师演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图5(1)
加入热水后,试管①白磷燃烧
图5(2)
具支试管③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
图5(3)
试管②加热后,红磷燃烧
4)学生通过观察的现象,提出疑问,小组分析,讨论,反馈,归纳总结燃烧的条件
1.加入热水后,为什么试管①的白磷先燃烧,说明了什么?
2.过了一段时间,为什么试管①的白磷和试管②的红磷火焰逐渐熄灭,说明了什么?
3. 具支试管③,随着白磷的逐渐消耗,火焰逐渐熄灭,说明了什么?
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注意:同时满足,三者缺一不可
归纳
总结:
(三)释疑解惑
分析魔术中手绢烧不坏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收获、感想
(五)布置作业
思考
/(1)三根试管火焰持续的时间为什么不同?
(2)红磷刚开始燃烧的火焰为什么比白磷旺,说明影响燃烧的因素是什么?
八、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不足
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时,虽然强调同时加热,但还是有个别组没有按要求。来。
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所欠缺,今后还需努力。
实验创新,体现环保理念,进行对照,使学生易于理解。
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由实验、培养了能力。
大胆放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强调了实验安全。
亮点
(1)
(2)
(3)
(2)
(1)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