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答案与解析一、积累运用(21 分)1. 默写古诗文 (1) 徒有羡鱼情 (2) 悄怆幽邃(3)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4) 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5)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 天寒解析:注意易错字形,如“悄怆幽邃”“宛在水中央”。杜甫《石壕吏》选句需体现对老妇被 征的同情,白居易《卖炭翁》需突出其生活矛盾心理。2. 根据拼音写汉字(1) 次第 (2) 亢奋 (3) 周而复始解析:“次第”指依次,“周而复始”强调循环过程,需结合语境验证。3. 词语辨析 正确答案:B解析:“追溯”强调探究源头,符合赛事历史;“震撼”突出视觉冲击力;“叹为观止”形容表 演精妙,呼应后文“雷鸣般的掌声”。4. 病句修改 正确答案:D解析:原句“借竹子所代表的坚韧、谦虚、正直等高尚”成分残缺,需补充“品格”作宾语。二、阅读(49 分)(一)古诗文阅读(18 分) 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 正确答案:D解析:“娇儿恶卧”描写孩子因被褥破旧睡不安稳,侧面反映生活困苦,非单纯睡相差。(2) 答案要点:痛苦:屋破漏雨的生存困境(“床头屋漏无干处”)、对现实的无奈(“自叹息”)。渴望:通过“安得广厦千万间”抒发展现济世情怀,愿以自我牺牲换取百姓温饱。8. 文言词语解释 错误项:C解析:“适莽苍者”中“适”为“往,到”,非“适合”。9. 翻译(1) 答案:天空的深青色,是它本来的颜色吗?解析:“正色”需译为“本来的颜色”,疑问语气通过“邪”体现。(2) 答案:如果水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解析:“厚”指深度,“负”意为承载,注意条件句式。10. 断句正确答案: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解析:动作层次需清晰,“抢榆枋而止”为连贯动作,“时则不至”表结果。11. 主旨理解 答案要点:以“鹏”喻青年应有远大理想(九万里象征高度);“扶摇”暗喻积蓄力量(厚积薄发),倡导以奋斗突破困境。(二)实用文本阅读(10 分) 12. 材料分析 错误项:C解析:材料二指出小学阶段为“体验式课程”,综合性实践为高中阶段重点。13. 实践任务设计 示例:任务:使用 AI 工具收集全球气候变暖数据,分析本地生态影响并制作倡议海报。 意图:锻炼信息筛选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强化环保意识。14. 建议与利弊分析利:提升学习效率(快速解答难题)、拓宽信息渠道(辅助资料整合)。弊:削弱独立思考(依赖生成答案)、存在伦理风险(抄袭、隐私泄露)。建议:①开设 AI 伦理课程,引导学生辩证使用;②设计需原创性输出的作业,如 诗歌创作或实验报告。(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15. 情节梳理(1) 寒冷引发的生理疼痛与对跌倒的恐惧; (2) 发现斜坡上的干草并抱紧前行;(3) 从绝望到获得精神支持的心理转变。16. 修辞赏析答案:运用比喻,将风比作“长满针刺的舌头”,生动刻画寒风的凛冽与疼痛感;“舔”“抽 卷”拟人化描写,强化压迫与痛苦,烘托出生存的艰难。17. 象征意义 答案:作用:推动情节转折,干草象征希望与力量,使少年自救成功。理解:“干草情结”代表逆境中微小希望的珍视(如现实中同学帮助克服学业压 力),呼吁尊重平凡事物的价值。18. 推荐理由 示例(对小粤):小说中少年在极端困境中坚持前行,映射九年级压力下的自我救赎。 抱紧干草的行为启示:压力可转化为动力,主动寻找支持(如师友帮助)可突破瓶颈。(四)名著阅读(6 分) 19. 选择题 错误项:B 解析:《经典常谈》语言平实,深入浅出,非“晦涩难懂”。20. 批注(1) 语言风格:以口语化阐述诗歌起源(如“诉说出来”“一唱三叹”),通俗易懂,拉近与 读者距离。(2) 词语内涵:“铁环”象征身体残疾与外界阻碍,“新的武器”指文学创作,体现保尔以笔 为戈的坚韧。三、作文(50 分)题目:此刻,我为自己鼓掌写作提示:1. 选材:选取突破性瞬间(如竞赛获奖、公开演讲成功)。2. 结构:按“困境—努力—结果—感悟”展开,突出心理转变。3. 哲理升华:掌声不仅为成就,更肯定坚持与成长的价值。高分要点:细节描写生动(如手心出汗、心跳加速),引用名句点题(如“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试卷语文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2.答案严格按题号写在答题卷上,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卷的整洁。一、积累运用(21分)1.默写古诗文。 (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1)坐观垂钓者,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 《小石潭记》)(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以自身相似经历劝慰远游友人的一联是: ,。(4) ,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 (《诗经·蒹葭》)(5)文人本有济世志,沉浮不改忧民情。杜甫心怀百姓,“ , ”(杜甫《春望》)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石壕吏》)表达对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暗示老妇人被差役抓走;白居易同情人民, “, ”(《卖炭翁》)写出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7分)2024年11月22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南拉开序幕。作为新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全国性综合运动会,这项赛事的起源可 至1953年的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至今仍蓬勃发展。24日下午,身穿少数民族服饰的广东代表团运动员cì dì( )入场, 带来了表演《同心共“竹”中国梦》。和着音乐,运动员们在仅有一脚宽的竹竿道具上完成了各种高难度动作, 全场。表演一结束,观众席kàng fèn ( )了,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场令人 的表演背后,是整个团队长达一年的高强度训练。成员们表示,在观众面前呈现的每一个动作,他们都练习了无数次, 日复一日,zhōu ér fù shǐ ( )。节目编导介绍,之所以以“竹”作为创意起点,是希望借竹子所代表的坚韧、谦虚、正直等高尚;展现人们和谐、奋进的精神风貌。2.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1) cì dì( ) (2) kàng fèn( ) (3) zhōu ér fù shǐ(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追溯 震荡 拍手称快 B.追溯 震撼 叹为观止C.回溯 震荡 叹为观止 D.回溯 震撼 拍手称快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选项中修改正确的是 ( ) (2分)A.在“节目编导”前加上“据” B.删去“之所以”。C.在“是”后加上“因为” D.在“高尚”后加上“品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4分)《哪吒2》以精彩绝伦的剧情、精美震撼的画面,再次掀起了国漫热潮,让古老的神话故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这部电影,学校开展了以“走进《哪吒2》,感受国漫魅力”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6 页5.为了吸引更多同学观看《哪吒2》, 请你为这部电影设计一条宣传语。 (2分)6. 《哪吒2》中传递了许多关于命运、友情、亲情等方面的哲理。请从电影中选择一句让你感触最深的台词,谈谈它所蕴含的哲理, 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你的感悟。(2 分)二、阅读 (4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18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胃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7.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诗歌开篇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写出风吹茅屋、茅草纷飞的情形。B.诗人称呼“南村群童”为“盗贼”,表明了他对群童的痛恨。C.“俄顷”两句借描写狂风停息的情景, 营造深夜恬静的氛围。D.“娇儿恶卧踏里裂”写出了孩子睡相不好、蹬破被里的情状。(2)这首诗交织着诗人的种种痛苦和强烈的渴望,请根据诗歌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2分)【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选自《北冥有鱼》)【乙】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①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②,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③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④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⑤与学鸠⑥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注释】①坳堂:堂上低洼之处。②胶:被黏住。③培:通“凭”。④夭阏(è): 阻塞。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6 页⑤蜩(tiáo): 蝉。⑥学鸠: 小斑鸠。8.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怒而飞(用力鼓动翅膀) B.志怪者也(记载)C.适莽苍者(适合) D.小知不及大知(比得上)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1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我 决 起 而 飞 抢 榆 枋 而 止 时 则 不 至 而 控 于 地 而 已 矣11.在八年级升旗仪式上,校长以“青春如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作为讲话的最后一句。请联系上述选文,说说校长的特别用意。(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2~14题。 (10分)【材料一】数据显示,完成寒假作业时,用过DeepSeek、豆包、Kimi等各类AI工具的学生占比达40%。这些学生中,用于“解题与学习辅导”“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占比最高,分别为31%、28%。一名受访学生表示, 自己在日常学习中摸索使用AI。“遇到不太会的问题,就把它当搜索引擎用,如果答案还看不懂,会继续追问。”该学生说,AI提供的角度有时会让自己眼前一亮,但偶尔也会出错。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学尝试主动设置议题,将AI纳入作业范畴。例如,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的一道五年级寒假作业题为: “借助AI创作一副融合家人名字与祝福语的春联。”该校教学主任说,这项作业目的是引导孩子们了解AI,并尝试运用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记者调研了解到,有学生也使用AI工具写征文作品、做PPT,甚至写检讨书等。已有学校考虑上线学生作品“AI率”检测平台。“检测不是目的,重在反向推动孩子们有意识地思考和探索跟AI打交道的方式,做机器的主人。”华北地区一中学负责人介绍,关于“AI检出率”的临界值设置,仍需作为课题深入研究。不会“一刀切”,将根据年级、学科、作业内容等实际情况设计柔性标准。(摘编自《DeepSeek 搅动寒假作业,基础教育与AI如何磨合》)【材料二】自今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市中小学将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覆盖小学至高中全学段。其中,小学阶段以体验式课程为主,重在启蒙学生人工智能思维;初中阶段以认知类课程为主,重在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自身学习和生活;高中阶段以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为主,重在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各学段人工智能课程注重有机衔接,全过程浸润人工智能伦理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稳妥、审慎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摘编自《北京发布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材料三】当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少人担心学生会产生依赖。在使用AI时如何能扬长避短并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6页让它发挥最大的效力 上海交大人工智能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秘书长何渊认为,AI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要利用好AI 的技术优势,另外一个方面要去治理它的弊端。比如防沉迷系统,对于未成年人的隐私保护,一些制度和法律可能要在AI的领域重新梳理一遍,出台一些更细的规则。AI 公司要开发专门的儿童版,要去做制度的、软件的创新。专家指出,除了学校和社会,要不断探索孩子和AI的正确相处方式,家长也要参与其中。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朱仲敏认为,在AI使用方面,家长要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些规则,共同来认识AI的作用, 包括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摘编自央视新闻)12.下列对材料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寒假作业中使用AI工具的学生占比达40%,主要用于解题辅导和资料收集。B.北京某小学将AI纳入作业,如用AI创作含家人名字的春联, 引导技术应用。C.北京中小学今秋起开设AI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性实践课程为主培养创新力。D.专家认为需从制度、技术、家庭等多层面引导学生科学使用AI,避免依赖。13.【材料二】中提到初中阶段AI课程要“赋能自身学习和生活”。请设计一项适合初中生的AI实践任务,要求体现“资料收集与整理”或“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并说明设计意图。(3分)14.材料中提到学生使用AI完成作业存在“双刃剑”效应,请结合材料分析其利弊,并给学校应如何引导提出两条建议。 (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5~18题。 (15分)抱着那捆干草走下去凸 凹这是儿时的一段往事。当时去上学,要走10多里的山路。学校的设施极简陋,桌椅均是石头砌的,住宿更没有条件,我们只好每天往返20里的山路。常常顶着晨星走、傍着晚月归,这对嗜睡的少年来说,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啊!可是,父亲对我说:“山里的日子,哪一天不艰难呢 ”再难,也不能不上学。这上学的路,夏日还好走:一早一晚的天都很亮堂,暑热中在山川里行走,正好享受一些川风的清凉。但一到冬天,便受罪了:川风刺骨,寒冷阴暗,手脚上的冻疮暗暗地淌血,真是咬着牙往前赶路———横竖就这一条路, 哭也不顶用。那日,做完值日,我走出校门,看了一眼天:天上没有星星,只有一层雾霭, 黑黑的,像拉煤的马车漏撒了一路的煤灰。走到川口,迎面袭来一股暗风,听不到声音,却飕得人不敢张口。再走两步,身上的厚棉衣就倏地如纸一样薄了,好像风吹在光身子上。没多久,肉和骨头开始疼。此时的风,如长满针刺的舌头,不声不响地舔到身上,再猛地抽卷,将皮肉撕得生痛。我感到有无数条这样的舌头在撕扯我。突然,我的心里生出更深一层的恐惧。父亲说过,四肢冻僵了的人不能倒下去,一旦倒下去,便再也爬不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6 页起来了。千万不要跌倒啊!我虽心里很绝望,却不敢哭泣,因为眼泪会模糊了视线,会导致你跌倒,再也爬不起来。战战兢兢往前走,只一个念头:不要跌倒,不,不许跌倒!这个念头,给少年的我带来一重很大的压力。在这重压力面前,我感到自己是那么的弱小、孤单、无依无靠。爹娘呃,你们为什么都不来帮我呢 心里有一声微弱的呐喊。这时,多希望有一个怀抱,不是为了躲避寒冷,而是觅得些微的支持,不至于跌倒。想到怀抱, 心头便一阵颤抖。四肢已经麻木,仍可机械地走下去,因为只要胸怀还温暖,心脏就依然会跳动。从记事起,便知道,人的胸怀是最不易被冻僵的,一如冬天里大葱的葱心。在厚厚的棉衣里, 母亲给我缝了一个厚厚的棉肚兜。以往的冬日,再硬的老北风,都未感到怀里冷过,但今天,这股偷偷袭来的无声的风,已使我的胸怀感到了阵阵的刺痛。多么可怕啊,如果胸怀也冻麻木了,一切就完了。的确需要一个胸怀!以胸怀温暖胸怀!但此时,我的胸际像长出一排针,感到一种由里向外辐射的疼痛。不甘心地朝路边绝望地望了一眼, 那颗微弱的心脏突然就跳了起来———路边的斜坡上会是一捆干草吗 一定是捆干草!果然就是一捆干草!把草抱进怀里的那一刻,我竟失声喊道:“我一定可以活着回到家里了! ”我抱紧了干草,生怕被无声的风无情地刮走。脚下也似乎蹬牢了许多,能有力地一步一步朝前走。耳畔,草叶窸牢弄响,仿佛听到伙伴繁杂的细语,我不再感到孤单。继续走下去,胸际竟微微地热起来,于朦胧间,好像爹把我裹进他那穿着羊毛坎肩的胸前,努一努鼻子,果然嗅到一缕腥味儿,又像拱在娘那热烘烘的怀里,抽一抽鼻子, 果然闻到一股乳香。抱着那捆干草走下去,少年把自己救了……从此以后,我就有了很强烈的干草情结。看到山草摇曳,我就莫名其妙地激动;看到麦草飘摇,我就情不自禁地流泪。而且,只要有人轻贱小草, 我就本能地愤怒,不愿与之为伍。(选自2025年05月26日的《人民日报》)15.梳理文中主人公在寒冬归家途中经历的关键事件和心理感受,完成表格。 (3分)情节 心理感受冬日放学后遭遇刺骨寒风,身体疼痛难忍 (1)因父亲的话产生“不能跌倒”的强烈信念 自我激励(2) (3)通过干草获得温暖与力量,最终坚持走回家 释然与成长16.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此时的风,如长满针刺的舌头,不声不响地舔到身上,再猛地抽卷,将皮肉撕得生痛。17.“发现干草”这一情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文中“干草”具有多重象征意义,请结合文本和自身经历,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6 页谈谈你对“干草情结”的理解。 (4分)18.下面是一些网友的困惑,请你任选一人,推荐对方阅读这篇小说,并阐述理由。 (4分)小粤:踏入九年级,沉重的学习压力成为击垮我的猛兽。小语:转入新的校园,难以融入新的环境,这常常使我闷闷不乐。小文:我觉得劳动很辛苦,每次都对它望而却步,久而久之变成了懒惰的人。(四)按要求完成19~20题。 (6分)19.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经典常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保尔的初恋情人是冬妮娅, 因阶级观念差异最终分手。B.《经典常谈》对每部经典的讲解都深入考据,语言晦涩难懂。C.《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通过“红小鬼”站岗时认真盘查的细节,展现了中国少年对革命事业的赤诚之心。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筑路时,遭遇到严寒的侵袭,伤寒的威胁,土匪的骚扰等困难,但他和战友们仍坚持完成了任务。20.请根据提示,给摘录的文字批注。 (4分)名著 摘录文字 批注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 请从语言风格角度进行批注。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1)《经典 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常谈》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人回肠荡气。《钢铁 他的心又怦怦地跳起来了。他那朝请对加点词语批注。是怎样 思暮想的愿望实现了!铁环已被砸碎,(2)炼成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的》列,开始了新的生活。三. 作文 (5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同学,在你的成长经历中应该有很多值得为自己鼓掌的时刻。当你在孤灯下奋笔疾书时,当你在风雨中奋力前行时,当你在舞台上绽放自我时,当你在球场上挥洒汗水时……都应该为自己鼓掌。要知道,你的每一次拔节和苍翠,都值得拥有赞美的掌声。请以“此刻,我为自己鼓掌”为标题,请结合你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 (1)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2) 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及校名;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八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答案与解析 答案与解析.docx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