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3.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跟踪练习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一、单选题1.关于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一定形状和体积 B.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C.有固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 D.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一定体积2.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万马奔腾 B.车流滚滚C.地球在运动 D.花香引来蜜蜂3.蒲城水盆羊肉是一道历史悠久的特色小吃,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食用时与烧饼或白吉馍同吃,佐以糖蒜、辣子酱,肉烂汤清,清醇可口,别具风味。刚出锅的水盆羊肉香气四溢。这是因为(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4.下列现象和诗句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①一滴水大约有1.5×1022个水分子;②为有暗香来;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④海绵很容易被压缩;⑤长期放煤的墙角,泥土是黑的;⑥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⑦尘土飞扬;⑧两铅柱压紧后下端可吊起重物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④⑧ D.③④⑦5.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都属于物理研究范畴。下列有关粒子和宇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分子、原子和电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B.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托勒密提出的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D.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6.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政府呼吁市民出入公众场所时佩戴口罩。这是因为( )A.公共场所人员密集,新型冠状病毒分子停留在公共场所比较多,分子密度大,人们极易受到感染B.口罩的无纺布材料分子间不存在间隙,能够完全防御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C.新型冠状病毒分子较大,其直径尺度为10-7m,口罩能完全将其挡之于外D.新型冠状病毒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透过“飞沫”迅速扩散到周围空间,人们极易受到感染二、填空题7.图甲中,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 ;图乙中,两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演示扩散现象时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应放在 方。8.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 又有 ,引力和斥力是 存在的。 9.分子的直径很小,通常以 m来量度,所以一个看似很小物质中都会包含大量的分子,如一个小水滴中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10.根据分子动理论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几个问题:(1)图甲:将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儿水变红了,这是 现象,说明分子在 ;(2)图乙: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 。(3)图丙:气球膨胀时任意两颗小塑料粒之间的距离都在变大,模拟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它提供了宇宙 (选填“膨胀”或“塌缩”)的证据。11.我们建立的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物质是由大量 组成的,分子间有 ;分子处在 运动中;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和 。12.分子是能保持物质的 不变的最小颗粒;我们能闻到花香,说明花朵中的芳香油分子在做 。13.物质的组成:通常,物质是由 或 构成的。三、实验题14.如图所示,把一只装有空气的瓶子倒放在装有密度较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使两瓶子的瓶口相对,两瓶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1)抽去玻璃板后,我们可以观察到 ;(2)这一现象说明 ;(3)若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下、装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上,抽去玻璃板后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与上面相同的现象;看到的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2)中的观点,你判断的依据是 。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答案 D D D D A D1.D【详解】气体分子间距很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所以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易被压缩,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2.D【详解】ABC.万马奔腾、车流滚滚、地球在运动,都是物体相对位置改变的描述,都是机械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D.花香引来蜜蜂,是扩散现象,说明花香分子不断扩散到空气中,故D符合题意。故选D。3.D【详解】刚出锅的水盆羊肉香气四溢,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4.D【详解】①一滴水大约有1.5×1022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故①不符合题意;②为有暗香来,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②不符合题意;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是一个物体,雪飘是物体机械运动,故③符合题意;④海绵很容易被压缩,海绵中间的孔是物体间的距离,不是分子间隙,故④符合题意;⑤长期放煤的墙角,泥土是黑的,这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⑤不符合题意;⑥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存在间隙,故⑥不符合题意;⑦尘土飞扬,尘土很小,但肉眼可见,尘土飞扬是物体的机械运动,故⑦符合题意;⑧两铅柱压紧后下端可吊起重物,是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现象,故⑧不符合题意。故③④⑦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选D。5.A【详解】A.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尺度最小的是电子,故A正确;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很大的斥力,而不是引力,故B错误;C.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而不是托勒密,故C错误;D.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并且由原子也是有结构的,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D错误。故选A。6.D【详解】AD.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透过“飞沫”迅速扩散到周围空间,所以人容易受到感染,故A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BC.口罩的无纺布材料分子间存在间隙,且分子间的通常以10-10m来衡量,所以戴口罩不能完全抵御病毒的传播,故BC不符合题意。故选D。7. 分子间具有间隙 下【详解】[1]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具有间隙,水与酒精分子分别进入彼此的分子间隙中导致的结果。[2]演示扩散现象时,为了避免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应放在下方。8. 引力 斥力 同时【详解】[1][2][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着,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表现为斥力。9.10-10【详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体积很小,是肉眼看不到的,其直径以10-10m来量度。10. 扩散 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引力 膨胀【详解】(1)[1][2]红墨水在水中的散开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2)[3]分子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图乙两个铅块磨光后,压在一起就会粘在一起,这个现象证实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3)[4]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大爆炸,将一个粘有小塑料粒的气球看着宇宙,小塑料粒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意两颗小塑料粒之间的距离都在变大,表示宇宙中的天体在相互远离,它提供了宇宙处于不断膨胀状态的证据。11. 分子 间隙 永不停息的无规则 引力 斥力【详解】[1][2][3]根据物质的构成可知,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且分子间存在间隙,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4][5]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有时主要表现为引力,有时主要表现为斥力。12. 化学性质 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详解】[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2]我们能闻到花香,是花朵中的芳香油分子在空气中发生了扩散现象,说明花朵的芳香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3. 分子 原子【详解】[1][2]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一般地,固体分子间距离最小,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大,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14.(1)装有空气的瓶子内的气体颜色慢慢变深(2)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 能 不能 由于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抽去玻璃板后,二氧化氮气体会自然下沉【详解】(1)抽去玻璃板后,我们可以观察到:装有空气的瓶子内的气体颜色慢慢变深,最终两个瓶子颜色变得均匀。因为二氧化氮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会逐渐扩散到上面装有空气的瓶子中。(2)这一现象说明: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两种气体能够相互混合,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导致的扩散现象。(3)[1][2][3]若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下、装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上,抽去玻璃板后能观察到与上面相同的现象。但是看到的现象不能说明(2)中的观点。判断的依据是:由于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抽去玻璃板后,二氧化氮气体会自然下沉 ,这种混合可能是由于重力作用导致的,而不能单纯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