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十三章 内能 章末检测试题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一、单选题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腌制咸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B.两个端面削平,紧压在一起的铅柱不容易分开,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C.固、液、气三态物质中,气态物质分子间距离最小D.冰冷的冰块,温度很低,不具有内能2.2024年9月18~19日,河南省创建的无烟环境高层论坛暨控烟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郑州举行,部署健康中原行动控烟专项行动的目标和任务。到2030年,全省范围内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公共场合吸烟会导致其他公众吸入“二手烟”,其主要原因是(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之间存在引力3.如图所示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该技术通过将CO2压入地下实现CO2的封存,CO2封存后( )A.分子的数目减小 B.分子的体积变小C.分子的间隔变小 D.分子的质量减小4.碳中和的实施对于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如图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下列实例中,与该技术中分子的变化一致的是( )A.花香四溢 B.尘土飞扬 C.压缩气体 D.冰糖融化5.如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双手摩擦发热 B.烧水时水温升高C.锯木材时锯条发热 D.钻木取火6.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冰块形状不再变化,状态如图所示。三块金属的比热容大小相比A. c甲最大 B.c乙最大C.c丙最大 D.一样大7.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甲物体温度降低20℃,乙物体温度升高15℃时,乙物体吸收热量是甲物体放出热量的2倍,甲乙两物体比热容之比是( )A.3:8 B.8:3 C.4:3 D.3:2二、填空题8.小明用酒精灯均匀加热0.6kg某固体(酒精灯在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其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则物质在A点时的内能 (大于/小于/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理由是 。它在固态与液态时吸收热量之比为 ,比热容之比是 。规定“质量为1kg的某种晶体物质在完全熔化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熔化热”,如果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为2×103J/(kg ℃),试计算出该固体的熔化热为 J/kg。9.小明家有两口轻重不同的铁锅,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把菜倒入火辣辣的锅中,如果用重的那口,火力依旧,很适合“爆炒”;如果用轻的那口,火力大减,立刻就变得“温吞吞”的。这是因为重的那口锅,内能较 ,温度降低得较 的缘故。10.如图所示,把两滴墨水分别同时滴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比较发现 ,由此可得出结论: 。11.如图,在汽缸A中密封有压缩空气,B是一个被销钉K锁住的活塞,C是一支温度计。若活塞与汽缸壁间没有摩擦,当把销钉拔出后,活塞向 (填“左”或“右”)运动,汽缸A内气体对外做功,温度计的示数 。12.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是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其中图甲表示物质的 态,食用油可以用图 表示,没有固定的 。13.“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飞行的一年时间里会遭遇两次月食,在月食期间没有太阳光照射,卫星表面的温度会急剧下降,内能 ,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14.如图所示,二氧化碳灭火器内装有液态二氧化碳,适用于扑救各种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的初起火灾。使用其灭火时,手握塑料手柄并按压,气体会从喷管口处急速喷出。气体喷出时对外做功,会使其内能 ,温度 。15.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6min时的内能 第8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 倍(被加热物质的质量和吸、放热功率不变)。16.A、B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为2:1,用这两种物质做成等质量的甲和乙物体,吸收相同热量后,甲、乙的温度升高量之比为 。此时将二者接触,则热传递方向是 (填“从甲到乙”、“从乙到甲”、“不传递”或者“无法判断”)。17.我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如图甲所示为我国地图,其中烟台和太原是处于同纬度的两个城市,如表是2022年12月4日两个城市的气温情况。2022年12月4日 城市甲 晴﹣5℃~4℃ 城市乙 晴 0℃~6℃(1)由纬度相同可知,在晴朗的气候条件下,两个城市的 是相同的;依据表中的 ,可以判断城市甲是 (选填“烟台”或“太原”);(2)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易形成海陆风。海陆风是由于地面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对流形成的。其中把海面吹向陆地的风称为海风,把陆地吹向海面的风称为陆风。图乙和图丙所示的海陆风形成示意图中 图反映的是白天海风的形成。三、实验题18.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后,小宇进行了以下几个小实验:(1)如图甲所示,小宇为了研究液体的扩散现象,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然后再用细管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如图所示,放置30天后,液体变为均匀的淡蓝色,这说明 。小宇想,气体之间能否发生类似的现象呢,于是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他在上、下两个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透明的空气,并用玻璃板隔开(ρ二氧化氮>ρ空气),再将玻璃板拿走后,观察两个瓶中的颜色变成均匀的浅棕色。小宇 (选填“能”或“不能”)从这个实验得出相同的结论,理由是 ;(2)如图丙所示,小宇先后将50mL水和50mL的酒精倒入玻璃管中,反复翻转几次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100mL,这说明: 。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 (选填“细”或“粗”)的玻璃管;(3)如图丁所示,小宇用细线拴住玻璃板的四个角,用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线,将玻璃板平放在水面上与水面刚好接触,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了,这说明: 。这个理由可以用来解释固体很难被 (选填“拉伸”或“压缩”)。19.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情况”,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烧杯内加入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1)为了完成实验,除了图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 和 。并通过 来反映产生热量的多少。请指出甲乙两图中存在一个问题会导致实验无法进行: ;(2)改正错误后,点燃酒精灯,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下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并绘制成丙图.则图中的 代表水的温度变化规律的图象。四、计算题20.打制铁质工具时要淬火以提高工具的硬度。现将一质量为420g温度为550℃的烧红的铁件淬火,淬火后温度降低到50℃,已知铁的比热容为,求:(1)此过程中铁件释放的热量为多少J?(2)若这些热量全部用于加热5kg温度为30℃的水,则水温将升高到多少℃?21.某同学在研究“沙子和水谁的吸热本领大”时,选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用完全相同的方式分别给质量都是的沙子和水加热。他绘制出沙子与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图所示。已知酒精的热值,加热时酒精灯平均每2分钟消耗酒精。已知水的比热容,求:(1)加热沙子吸收的热量;(2)沙子的比热容;(3)若将加热后的沙子和水混合,不考虑热损耗,它们最终的温度是多少。(结果保留整数)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 A B C C B C A1.A【详解】A.把鸭蛋放在盐水里一段时间,鸭蛋就变咸了,这就是鸭蛋与盐之间的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表现,故A正确;B.两个端面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能吊起一个钩码,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B错误;C.气态分子间的距离比固态、液态分子间的距离要大的多,故C错误;D.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也具有内能,故D错误。故选A。2.B【详解】A.虽然分子的体积确实很小,但“二手烟”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小。即使分子体积小,如果它们不运动,也不会导致“二手烟”的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B.“二手烟”是指吸烟者呼出的烟雾以及卷烟燃烧产生的烟雾在空气中弥漫,从而使不吸烟者被动吸入烟雾中的有害物质。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烟雾中的分子通过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进而被其他公众吸入。故B符合题意;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是指当两个分子靠得非常近时,它们会相互排斥。然而,“二手烟”现象与分子之间的斥力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是指分子之间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但是,“二手烟”现象并不是因为分子之间的引力导致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C【详解】将CO2压入地下实现CO2的封存,CO2封存后分子的间隔变小,分子的数目、分子的体积和分子质量不变,综上分析知,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C【详解】图中将二氧化碳气体压入地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变成液体,属于液化现象,改变了分子间的距离;A.花香四溢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尘土飞扬属于固体颗粒的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压缩气体,体积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故C符合题意;D.冰糖融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体的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B【详解】A.双手相互摩擦能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用木柴烧水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C.用锯条锯木头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钻木取火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C【详解】冰块形状不再变化时,三块金属的温度都等于冰的温度,即三块金属降低的温度相同,由图知道,丙处冰块形变是最大,说明丙处冰块吸收的热量最多,即丙金属放出的热量最多,由知道,在质量和降低温度一定时,丙金属放出的热量最多,则丙的比热容最大,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7.A【详解】已知,,,由得两物体比热容之比故选A。8. 小于 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1:2 1:4 6×104【详解】[1][2]根据图像能看出,该物质在AB段处于熔化过程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所以物质正在A点时的内能小于在B点时的内能。[3]根据图中坐标信息可知,该物质在固态段升高的温度为被加热2min;在液态段升高的温度为被加热4min;因为是相同的酒精灯对晶体加热,晶体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同,晶体熔化后质量不变,所以该物质在开始2min吸热与后面4min吸热之比为1:2。[4]根据,可得到,那么它们比热容之比为它们比热容之比为1:4。[5]晶体液态时的比热容,液态时升高的温度为,晶体的质量,由得该晶体液态时4min吸收的热量为酒精灯在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则该晶体每一分钟吸收的热量为由图像知,该晶体的熔化过程经历了6min,则其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晶体的质量,根据定义可知,该晶体的熔化热为该晶体的熔化热为。9. 大 慢【详解】[1][2]重的那口锅质量大,和轻的那口相比,若温度相同,则重的锅内能大,放热时,温度降低得会较慢,即末温较高,火力依旧,适合爆炒。10. 见解析 见解析【详解】[1][2]把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这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快慢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11. 右 减小【详解】[1][2]由题意可知,若活塞与汽缸壁间没有摩擦,当把销钉拔出后,活塞向右运动,汽缸A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减小,温度计的示数减小。12. 固 乙 形状【详解】[1]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图甲排列十分紧密,故图甲表示物质的固态。[2][3]食用油为液态,在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不像固态物质那样有规则的排列。液态物质中的分子排列较为松散,没有固定的形状。13. 减小 热传递【详解】[1][2]卫星表面的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内能减小,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14. 减小 降低【详解】[1][2]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气体喷出时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15. 小于 2【详解】[1]晶体在熔化过程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在第6min到第8min,虽然温度不变,但在持续吸热,故第6min的内能小于第8min的内能。[2]从图片看,在AB阶段,经过的4min,温度上升10℃,而在CD阶段,经历相同的4min时间,温度上升为5℃,而是同种物质熔化,质量不变,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故根据比热容公式可知16. 1∶2 无法判断【详解】[1]已知根据可知当AB两个物体吸收相同热量时,由下式所以[2]根据热量传递的方向可知,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有本题的条件只能知道AB两物体升高的温度之比,但是AB两物体的初始温度是未知量,即AB最终的温度是未知量,故无法判断热传递方向。17. 吸热和放热情况 温度 太原 丙【详解】(1)[1][2][3]由纬度相同可知,在晴朗的气候条件下,两个城市的吸热和放热情况是相同的,在相同时间内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砂石的比热容,在质量相同、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较较小。依据表中的温度,可以判断乙是沿海城市,乙是烟台,甲是太原。(2)[4]由于地面和海水的比热容不同,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的比热容,在同样太阳光的照射下,地面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形成对流,白天,地面比大海升温快,地面热空气密度较小,热空气上升,海面较冷的空气就会来补充,于是冷空气沿海面吹向陆地,形成海风,故乙图是陆风,丙图是海风。18.(1)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不能 见解析(2) 小于 分子间有空隙 细(3) 分子间有引力 拉伸【详解】(1)[1]甲图中,上面的水分子要向下运动,进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同理硫酸铜分子向上运动,进入到上面的水中,此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3]为了排除气体密度对实验的影响,密度大的二氧化氮瓶子应在下面,而小宇将密度大的二氧化氮的瓶子放在了上面,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抽掉玻璃板后,二氧化氮会向下运动,不能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1][2]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小于100mL,正是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才会导致混合总体积变小。[3]由于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化不大,选择内径较细的玻璃管进行实验时,其高度变化更明显,实验现象更加明显。(3)[1][2]当玻璃接触水面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距离较近,故两种分子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引力,用弹簧测力计将玻璃拉起需提供比玻璃重力大的力.说明玻璃和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分子引力,由于分子间引力的存在,固体很难被拉伸。19. 天平 秒表 加热时间的长短 没有控制水和食用油质量相同 B【详解】(1)[1][2][3]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实验中需要控制液体的质量相同,故需要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根据转换法,实验中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物质吸热的多少,所以除了图中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天平和秒表。[4]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实验中需要控制液体的质量相同,由甲、乙图可知,水和食用油的体积相同,但质量不同,所以没有控制水和食用油质量相同会导致实验无法进行。(2)[5]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食用油的比热容,由式子可知,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应该小于食用油的温度变化。因此,图中的B代表水的温度变化规律的图象,而A则代表食用油的温度变化规律的图象。20.(1)(2)34.6℃【详解】(1)铁件放出的热量Q放=c铁m铁Δt铁=0.46×103J/(kg·℃)×0.42kg×(550℃-50℃)=9.66×104J(2)水吸收的热量Q吸=Q放=9.66×104J水升高的温度水温升高到t=Δt水+t0=4.6℃+30℃=34.6℃21.(1);(2);(3)69℃【详解】解:(1)已知沙子和水的质量相等,吸收相同热量时,因沙子的比热容比水小,由t=可知,沙子的温度升高得多,所以图a表示的是沙子吸热升温的过程,图b表示的是水吸热升温的过程;由图b可知,加热2min水升高的温度t水=50℃-20℃=30℃则加热2min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Q水吸=c水m水t水=4.2×103J/(kg ℃)×0.2kg×30℃=2.52×104J因为两酒精灯完全相同、加热方式也相同,所以相同时间内酒精灯燃烧放出的热量相同,则在2min的时间内,沙子吸收的热量Q沙吸=Q水吸=2.52×104J(2)由图a可知加热2min,沙子的温度从20℃上升到160℃,则沙子升高的温度为t沙=160℃-20℃=140℃m沙=0.2kg。由Q吸=cmt可得,沙子的比热容c沙== =0.9×103J/(kg ℃)(3)由图知,加热2min时水的温度为50℃,沙子的温度为160℃,不考虑热损耗,则Q沙放=Q水吸,即c水m水t水=c沙m沙t沙c水(t-t水)=c沙(t沙-t)代入数据得4.2×103J/(kg ℃)×(t-50℃)=0.9×103J/(kg ℃)×(160℃-t)解得:t≈69℃答:(1)加热2min沙子吸收的热量为2.52×104J;(2)沙子的比热容为0.9×103J/(kg ℃);(3)若将加热2min后的沙子和水混合,不考虑热损耗,它们最终的温度是69℃。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