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价八年级语文(考前模拟)(本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班级 姓名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是“和睦”,是真诚待人,不挑 ① 离间 ;“和”是“温和”,是以理服人,不 ② 。“和”文化还呈现出极强的包容性,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这种思想不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而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在横线①处填入的正确的汉字(2分)真诚( )待人 挑 ①( ) 离间2.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袖手旁观 B.强词夺理 C.阳奉阴违 D.自圆其说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你的修改意见(2分)4.请根据前后文内容,选择正确的排序( )(2分)都匀毛尖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中国十大名茶之一。______。都匀毛尖品质尤佳,著名茶界前辈庄晚芳先生曾写诗赞曰:“雪芽芳香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爽味,心旷神怡功关灵!”①这里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②而且长出的都匀毛尖在色、香、味、形上极具个性③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都匀团山、哨脚、大槽一带④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⑤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①②⑤④③ B.③①⑤④② C.③①②⑤④ D.③①②④⑤5.你的同学小红性格比较内向,不擅长与同学交往,因此没有什么朋友,她也很痛苦。看到这种情况,你会用合适的语言去劝导她(2分)6. 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0分)古诗文润泽人心。“怒而飞,①____________”(《北冥有鱼》)是庄子眼中奋起而飞的大鹏;“②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是古人先进的教学观; “③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 《马说》),是韩愈表达对“千里马”悲惨遭遇的痛惜;“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常建对寺院山光水色、清潭倒影的描绘;“⑥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 (《石壕吏》),道尽了饱经战乱之人九死一生、苟且偷生的辛酸与痛楚;“挥手自兹去,⑧________________”(《送友人》),是诗人与朋友难舍难分的情谊;“⑨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卜算子 咏梅》)是陆游屡遭打击仍然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二、阅读与理解古代诗文阅读(共6小题,24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4分)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①韩 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注】①题目中的“张十一”,与韩愈是同僚好友。唐贞元十九年,二人同遭贬谪。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由题目可知,诗人写的是张十一旅居之所的石榴花,借居所之物赞美居所之人。B.首句点明石榴花开的季节,“照眼明”三字,生动传神,写出了石榴花的鲜艳。C.第二句诗人细致观察,写出了在石榴枝叶和花间时不时看到石榴子长成的状态。D.尾句写石榴花纷纷散落,与陶渊明“落英缤纷”描绘的状态和流露的心境一样。8.小语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小文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之情。你同意谁的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10分)魏文侯之时,子质①仕②而获罪焉。去③而北游,谓简主曰:“从今以后,吾不复树德于人矣。”简主曰:“何以也?”质曰:“吾所树堂上之士半,吾所树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树边境之人亦半。今堂上之士恶我于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边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树德于人也。”简主曰:“噫!于之言过矣。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④,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今子所树,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择而后种也。”(节选自韩婴《韩诗外传》,有改动)【注释】①子质:人名。②仕:做官。③去:罢官。④蒺藜:有刺的植物。9.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①复( ) ②之( ) ③过( )10. 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①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2分)②故君子先择而后种也。(2分)11. 本文和《马说》都谈到人才问题,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3分)现代文阅读(共2个文本,7小题,共2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13分)诗行中的画卷刘广大①云南,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名字,一个神秘而又神奇的地方,它有着独特的风光和古老的文化,如一幅未揭的水墨丹青,蕴含着无尽的诗意和故事,让人向往,令人沉醉。②走进昆明,直奔眼底的是满山遍野的翠绿和五彩艳丽绽放的鲜花,蔚蓝的天空,飘着七色的云霞,耳边阵阵韶音丝笛。仿佛一下子掉进了童话世界,感觉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和愉悦。③来到大理洱海,湖光山色,如诗如画。湖面上泛起的涟漪,如同诗人笔下的诗意,轻盈而悠长。苍山倒映在湖水中,形成了一幅宛如仙境的画面,如梦如幻,让人心生敬畏,又充满向往。在这里,你可以静听风的低语,感受岁月的流淌,泛舟湖上,风轻轻吹过,带来远方的问候,让人得到了片刻的安宁,让心灵得到最深的洗涤。④大理古城,如同一块镶嵌在西南边陲的翡翠,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的目光。这座古城始建于南宋,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依然保持着那份古色古香的韵味。古城的布局巧妙,白墙黛瓦,石板路蜿蜒,如同一幅流动的水墨画,让人仿佛穿越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每一扇雕花门窗,都在诉说着大理古城的故事。它们见证了大理的历史变迁,承载了民族的智慧与情感。⑤步入崇圣三塔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座气势恢宏的白色塔影,塔尖直插云霄,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寺庙内,古木参天,香烟缭绕,经声悠扬,使人仿佛穿越回千年之前的盛世。每一砖一瓦,每一片壁画,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虔诚,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妙绝伦。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深影响,也能领略到大理人民对和谐共生的追求。它见证了云南的历史变迁,也承载了民族的记忆和情感。⑥行走在丽江古城,石板路像是被时光打磨得光滑而温润,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脉络上。感受着岁月的沉淀与文化的深远,每一块砖石都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丽江古城的古老与神秘,也感受到了它所蕴含的无限魅力。⑦香格里拉,那是一片远离尘世的净土。蓝天、白云、雪山、草原、牛羊,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草原上,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牧歌回荡,那是大自然最原始的韵律。让人顿觉天地之间的宽广和生命的宁静。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仿佛找回了心灵的故乡。⑧这次云南之旅,我看到了壮丽的山川,领略了神秘的异域风情,聆听了美丽的音乐,品尝了众多的美食,饱览了一望无垠的草原,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包容与热忱。云南,就像一首未写完的诗,每一次阅读,都让我体验到新的感动。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风,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我会带着这份记忆,带着这份情感,继续前行,期待着下一次的云南旅程。(选自2024年5月《羊城晚报》有删改)12.文章结尾处作者写道:“云南,就像一首未写完的诗,每一次阅读,都让我体验到新的感动。”请参照以下句式,概括作者阅读了云南的哪些诗篇?(写出2句即可)(4分)示例:作者阅读了昆明(地名)的五彩斑斓(特点)。(1) (2分) (2) (2分)13.请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6分)(1)直奔眼底的是满山遍野的翠绿和五彩艳丽绽放的鲜花,蔚蓝的天空,飘着七色的云霞,耳边阵阵韶音丝笛。(从写作手法角度)(3分)(2)领略了神秘的异域风情,聆听了美丽的音乐,品尝了众多的美食,饱览了一望无垠的草原,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包容与热忱。(从修辞手法角度)(3分)14.小南认为本文可以作为八下第五单元的补充读物推荐给同学们阅读,请结合文章内容,参考单元导读和课文目录,简述理由(可从章内容、情感表达或作用等角度任选其一分析)。(3分)【单元导语】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阅读这类文章,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八下第五单元目录】 17. 壶口瀑布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19. 登勃朗峰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3分)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吴良镛①我今天不讲大道理,我作为一个建筑学人,自1946年执教于清华大学,只想将一些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所得到的体会与同学们讨论。②第一,理想与立志。一个人的一生不能没有理想,立志是人一生不断前进的动力。要思考我这一生到底想要做什么? 想要有何作为? 有何抱负和志趣?想要从事什么专业? 这在中学进入大学时必然要有所考虑,从大学进入研究生时代更需要进一步思考。立志往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成长的经历、所见所闻所想而一步步顿悟、提升,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我之所以选择建筑事业作为一生的追求方向,是与我青少年时的成长经历有着密切关系的。我1922年出生于古都金陵,当时国家正值内忧外患,中国大地战火连连,苦难深重。1937年南京沦陷,我随家兄流亡重庆。记得1940年7月27日高考结束的那天下午,合川城遭遇日军空袭,大火一直燃烧至翌日清晨因降雨始息。战乱苦痛的经历激发了我重建家园的热望,最终断然选择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学习。③第二,选择。一个人的一生不知要走过多少“十字路口”,一个弯转错了就很难回到过去的志愿,因此道路的选择至关重要。人生中有太多太多的机遇、变迁,甚至有无限的偶然性,国家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变迁,乃至家庭中的细小问题都会引人转向,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回顾我的经历,有几次重要的“十字路口”:1948年我经梁思成先生推荐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求学,1950年学成后,应梁先生信中说到的“国家百废待兴”的召唤,力辞种种诱惑,毅然从尚为英国盘踞的香港、在军警挟持下取道回国,投身到百废待兴的国家建设和教育事业中。现在想来,如果当时留在美国,便没有此后几十年在中国建设领域中的耕耘和收获:1983年,我年满60,从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的行政岗位上退下,当时张维校长邀请我前往深圳大学创办建筑系,我婉拒了他的盛情,坚持和一名助教,在只有半间屋子、一张书桌、两个坐凳的条件下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当时若前往深圳,今生后期的工作则又会是另一番光景。类似的情况一个人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回顾过往,我自审之所以没有“转错”大方向,很大程度上还是与早年“立志”相关。④第三,坚持。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是坚持还是退却? 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不论是年少时读书求学,还是年长后的研究与实践,几乎处处都有需要面对的困难,也难免遭遇挫折。年轻人很容易受到挫折的影响而气馁,这里希望与大家以宗白华之语共勉: “不因困难而挫志,不以荣誉而自满”,要立志、要选择,在选择的道路上更要有不惧困难的坚持。⑤第四,榜样。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会起到重要的影响。我在求学的各个阶段都幸得良师指点。1940年进入中央大学建筑系后,师从我国建筑领域的先驱鲍鼎、杨廷宝、刘敦桢、徐中等诸位先生。1946年自云南抗日战场回到重庆,又幸得梁思成先生赏识,获邀参与协同创办建筑系。除了诸位“良师”,还有诸多“益友”作为榜样。植物学家吴征镒是2007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我在清华园中与他结识。当时我们同居住在工字厅,隔院窗口相对。吴征镒当时事实上是清华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后来去了解放区,解放前夕代表党组织接收清华大学,并参与中国科学院的筹备等。他的一生,参与了革命运动,最终回到自己的学术抱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在为学、为人、为事中给予我心灵上的感染,令我敬佩不已。⑥第五,顿悟。科学理论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时刻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不断注意现实问题与学术发展的情况,进行知识累积、比较研究、借鉴启发,逐步“发酵”,得到顿悟。⑦对于青年学人,必须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从经典的哲理转化为一己之行动指南、行为通则,唯有此,才能慢慢地内化为属于你自己的精神财富,并且会在逐步“顿悟”中加深体会,并不断加强信念,持续前进。15.小丹与小慧对演讲词展开了探讨,请你结合语境补全空缺处的内容。(4分)小丹: 本文吴良镛先从① 、② 、③ 、人生榜样、学术顿悟五个方面进行了演讲, 其中写道:“一个人的一生不知要走过多少‘十字路口’,一个弯转错了就很难回到过去的志愿,因此道路的选择至关重要。”这里的“十字路口”有着言外之意。小慧: 你可以根据上下文, 特别是“一个弯转错了就很难回到过去的志愿,因此道路的选择至关重要”来理解,“十字路口”是指④ 。16.小慧提出疑问:吴良镛先生围绕“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演讲的时候,用的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解答小慧的疑惑。(3分)17.小丹发现同样的内容,变换字词缩减句子之后,表达效果会有所不同,请结合下面这个句子作具体分析。(3分)原句:力辞种种诱惑,毅然从尚为英国盘踞的香港、在军警挟持下取道回国,投身到百废待兴的国家建设和教育事业中。改句:婉拒种种诱惑,加入百废待兴的国家建设和教育事业中。18.小丹和小慧在分析本篇演讲词时,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立志是人一生不断前进的动力,立志并非一蹴而就,往往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个人的成长经历与此密切相关。B.吴良镛先生回顾了自己几次重要的“十字路口”,是为了告诉听众只有早早“立志”,才能避免在人生道路上“转错”方向。C.一个人一生几乎处处都有需要面对的困难,也难免遭遇挫折,青年人更需要在立志、选择的道路上有不惧困难的坚持。D.对于青年人,要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等,身体力行,才能将经典哲理内化为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名著阅读(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摘编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片段,完成19-21题。【片段一】保尔有一架他自己十分喜爱的手风琴,现在他十分爱惜地将这架维也纳造的音调谐和的有两排键的手风琴放在膝头,灵巧的手指刚刚触到琴键,就从上到下地飞快舞动起来,熟能生巧,他玩弄这乐器称得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手风琴先发出几个低音,仿佛在喘一口气,然后就奏出勇猛潇洒、声调抑扬的乐曲来……手风琴在热情鸣叫——生活在世界上多美好!【片段二】青春终于战胜了病魔,伤寒没有夺走他的生命。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一个月后,他脸色苍白,身体消瘦,但已能勉强迈着颤颤巍巍的双腿,扶着墙壁,在房间里艰难地走动了。母亲搀扶着他走到窗口。他凭窗久久地凝望着外面的道路。一汪汪雪水在阳光下闪亮。外面已是初春解冻的天气了。一只胸脯灰白的麻雀神气活现地在窗户外的樱桃树上跳来跳去,小眼睛贼头贼脑地望着他。“瞧,咱俩总算熬过了冬天啊!”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母亲惊诧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他无力地笑了一下。【片段三】保尔开始写作了。书名自然而然就跃入了脑海:______。从这天起,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部书的创作上。……许多天过去了,直到期待已经变得难以忍受的时候,和他一样激动的母亲跑进房间,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那不是信,是由州委会打来的电报。电报纸上只有断断续续的几句:小说大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19.下面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做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片段一是小说中“手风琴”第一次出场,“手风琴”这一乐器展现了俄罗斯民族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特点,也表现了保尔对生活的热爱。B.片段二“咱俩总算熬过了冬天啊”写出了保尔经受的病痛之苦、病情之重、处境之难。C.片段三中的横线上应填写的书名是《朱塞佩·加里波第》,这本书是保尔与命运艰难抗争的真实写照。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虽然是一部外国小说,但也与孟子的思想“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有相通之处。20. 材料二中保尔生病后仍坚持想要活动,还和雀儿交流、无力地笑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具有、 的性格特点。(4分)21.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保尔,你会选择下列哪种颜色?请你结合以上片段和整本书来说明理由。(3分)A.红色 B.绿色 C.灰色五、作文(5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选择一个题目写作。 在平凡的日子里,总有一些瞬间悄然点亮我们的生活——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次无声的陪伴,抑或是陌生人的善意。那些细微的光芒,如同星辰散落人间,虽不夺目,却足以温暖整个心房。题目一:以《你好, 》为题,向校刊“凡人微光”栏目投稿,写下生命中那些看似微小却充满力量的相遇。用你的笔触,捕捉那份质朴的温情,让故事里的微光,照亮更多人的心灵。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题目二:以《友善是给世界的一份厚礼》为题,写一篇演讲稿,在“友善让世界更美好”主题班会上演讲。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500600800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价八年级语文(考前模拟)(本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班级 姓名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是“和睦”,是真诚待人,不挑 ① 离间 ;“和”是“温和”,是以理服人,不 ② 。“和”文化还呈现出极强的包容性,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这种思想不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而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在横线①处填入的正确的汉字(2分)真诚( )待人 挑 ①( ) 离间【答案】 chéng 拨2.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袖手旁观 B.强词夺理 C.阳奉阴违 D.自圆其说【答案】 B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你的修改意见(2分)【答案】把“不是...还是...”改成“不仅是...更是...”4.请根据前后文内容,选择正确的排序( )(2分)都匀毛尖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中国十大名茶之一。______。都匀毛尖品质尤佳,著名茶界前辈庄晚芳先生曾写诗赞曰:“雪芽芳香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爽味,心旷神怡功关灵!”①这里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②而且长出的都匀毛尖在色、香、味、形上极具个性③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都匀团山、哨脚、大槽一带④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⑤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①②⑤④③ B.③①⑤④② C.③①②⑤④ D.③①②④⑤【答案】C5.你的同学小红性格比较内向,不擅长与同学交往,因此没有什么朋友,她也很痛苦。看到这种情况,你会用合适的语言去劝导她(2分)【答案】示例:友情需要我们去经营和呵护。我们不仅要学会倾听,也要学会倾诉,彼此的内心才会相融相通,主动拿出你的热情,你也可以拥有很多朋友的。6. 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0分)古诗文润泽人心。“怒而飞,①____________”(《北冥有鱼》)是庄子眼中奋起而飞的大鹏;“②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是古人先进的教学观; “③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 《马说》),是韩愈表达对“千里马”悲惨遭遇的痛惜;“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常建对寺院山光水色、清潭倒影的描绘;“⑥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 (《石壕吏》),道尽了饱经战乱之人九死一生、苟且偷生的辛酸与痛楚;“挥手自兹去,⑧________________”(《送友人》),是诗人与朋友难舍难分的情谊;“⑨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卜算子 咏梅》)是陆游屡遭打击仍然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答案】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学然后知不足 ③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④山光悦鸟性⑤潭影空人心 ⑥存者且偷生 ⑦死者长已矣 ⑧萧萧班马鸣 ⑨零落成泥碾作尘 ⑩只有香如故二、阅读与理解古代诗文阅读(共6小题,24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4分)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①韩 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注】①题目中的“张十一”,与韩愈是同僚好友。唐贞元十九年,二人同遭贬谪。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由题目可知,诗人写的是张十一旅居之所的石榴花,借居所之物赞美居所之人。B.首句点明石榴花开的季节,“照眼明”三字,生动传神,写出了石榴花的鲜艳。C.第二句诗人细致观察,写出了在石榴枝叶和花间时不时看到石榴子长成的状态。D.尾句写石榴花纷纷散落,与陶渊明“落英缤纷”描绘的状态和流露的心境一样。8.小语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小文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之情。你同意谁的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2分)【答案】7.D8.示例一:我同意小语的看法:喜爱之情。五月里榴花开时,如火似霞,夺目耀眼,有的花已经结子,隐约枝头,苍苔斑驳,可喜的是没有车马来践踏、碾压。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我同意小文的看法:怀才不遇。以花开之美暗喻才华横溢,以“可怜此地无车马”来暗喻才华不被赏识而无法施展。“颠倒”二字更是有力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不能慧眼识人才而自己和友人都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10分)魏文侯之时,子质①仕②而获罪焉。去③而北游,谓简主曰:“从今以后,吾不复树德于人矣。”简主曰:“何以也?”质曰:“吾所树堂上之士半,吾所树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树边境之人亦半。今堂上之士恶我于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边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树德于人也。”简主曰:“噫!于之言过矣。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④,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今子所树,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择而后种也。”(节选自韩婴《韩诗外传》,有改动)【注释】①子质:人名。②仕:做官。③去:罢官。④蒺藜:有刺的植物。9.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①复( ) ②之( ) ③过( )10. 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①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2分)②故君子先择而后种也。(2分)11. 本文和《马说》都谈到人才问题,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3分)【答案】①再;②的;③错误。10.①春天种植桃树李树,夏天可以在树下乘凉,秋天可以收获果实。②所以君子应该事先选准对象再培养提拔。11.《马说》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的愤慨和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之情。本文表达了在帮助或培养他人时,需要谨慎选择对象。现代文阅读(共2个文本,7小题,共2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13分)诗行中的画卷刘广大①云南,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名字,一个神秘而又神奇的地方,它有着独特的风光和古老的文化,如一幅未揭的水墨丹青,蕴含着无尽的诗意和故事,让人向往,令人沉醉。②走进昆明,直奔眼底的是满山遍野的翠绿和五彩艳丽绽放的鲜花,蔚蓝的天空,飘着七色的云霞,耳边阵阵韶音丝笛。仿佛一下子掉进了童话世界,感觉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和愉悦。③来到大理洱海,湖光山色,如诗如画。湖面上泛起的涟漪,如同诗人笔下的诗意,轻盈而悠长。苍山倒映在湖水中,形成了一幅宛如仙境的画面,如梦如幻,让人心生敬畏,又充满向往。在这里,你可以静听风的低语,感受岁月的流淌,泛舟湖上,风轻轻吹过,带来远方的问候,让人得到了片刻的安宁,让心灵得到最深的洗涤。④大理古城,如同一块镶嵌在西南边陲的翡翠,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的目光。这座古城始建于南宋,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依然保持着那份古色古香的韵味。古城的布局巧妙,白墙黛瓦,石板路蜿蜒,如同一幅流动的水墨画,让人仿佛穿越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每一扇雕花门窗,都在诉说着大理古城的故事。它们见证了大理的历史变迁,承载了民族的智慧与情感。⑤步入崇圣三塔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座气势恢宏的白色塔影,塔尖直插云霄,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寺庙内,古木参天,香烟缭绕,经声悠扬,使人仿佛穿越回千年之前的盛世。每一砖一瓦,每一片壁画,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虔诚,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妙绝伦。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深影响,也能领略到大理人民对和谐共生的追求。它见证了云南的历史变迁,也承载了民族的记忆和情感。⑥行走在丽江古城,石板路像是被时光打磨得光滑而温润,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脉络上。感受着岁月的沉淀与文化的深远,每一块砖石都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丽江古城的古老与神秘,也感受到了它所蕴含的无限魅力。⑦香格里拉,那是一片远离尘世的净土。蓝天、白云、雪山、草原、牛羊,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草原上,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牧歌回荡,那是大自然最原始的韵律。让人顿觉天地之间的宽广和生命的宁静。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仿佛找回了心灵的故乡。⑧这次云南之旅,我看到了壮丽的山川,领略了神秘的异域风情,聆听了美丽的音乐,品尝了众多的美食,饱览了一望无垠的草原,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包容与热忱。云南,就像一首未写完的诗,每一次阅读,都让我体验到新的感动。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风,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我会带着这份记忆,带着这份情感,继续前行,期待着下一次的云南旅程。(选自2024年5月《羊城晚报》有删改)12.文章结尾处作者写道:“云南,就像一首未写完的诗,每一次阅读,都让我体验到新的感动。”请参照以下句式,概括作者阅读了云南的哪些诗篇?(写出2句即可)(4分)示例:作者阅读了昆明(地名)的五彩斑斓(特点)。(1) (2分) (2) (2分)13.请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6分)(1)直奔眼底的是满山遍野的翠绿和五彩艳丽绽放的鲜花,蔚蓝的天空,飘着七色的云霞,耳边阵阵韶音丝笛。(从写作手法角度)(3分)(2)领略了神秘的异域风情,聆听了美丽的音乐,品尝了众多的美食,饱览了一望无垠的草原,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包容与热忱。(从修辞手法角度)(3分)14.小南认为本文可以作为八下第五单元的补充读物推荐给同学们阅读,请结合文章内容,参考单元导读和课文目录,简述理由(可从章内容、情感表达或作用等角度任选其一分析)。(3分)【单元导语】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阅读这类文章,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八下第五单元目录】 17. 壶口瀑布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19. 登勃朗峰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答案】12.(4分)示例一:作者阅读了丽江的古老神秘;示例二:作者阅读了洱海的如诗如画;示例三:作者阅读了大理的宁静热烈;示例四:作者阅读了香格里拉的宽广宁静;示例五:作者阅读了三塔的精妙绝伦。(写出2句即满分)13.(1)这句话通过视觉(翠绿、五彩鲜花、蔚蓝天空、七色云霞)和听觉(韶音丝笛)的多感官描写(任意答到一个即给1分),色彩鲜明,生动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1分),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沉醉与赞美(1分)。(2)本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领略风情”“聆听音乐”“品尝美食”“饱览草原”“感受热忱”五个句式接近的句子形成了排比,强有力地抒发了作者对云南的喜爱,增强了语势。(3分)14.(3分)本文可以作为八下第五单元的补充读物,理由如下:理由示例一:从文章内容来看,本文记述了作者在云南昆明、大理洱海、大理古城、崇圣三塔寺、丽江古城、香格里拉等地的游览见闻,描绘了云南壮丽的山川、独特的异域风情、古老的建筑等,与第五单元中《壶口瀑布》写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写各拉丹东的壮美景色,《登勃朗峰》写勃朗峰的奇景,《一滴水经过丽江》写丽江古城的风貌等一样,都属于游记,通过描写不同地方的景色来展现世界的丰富多彩。理由示例二:从文章的作用来看,阅读本文能让读者随着作者的笔触领略云南的美景和文化,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与单元导语中提到的“阅读这类文章,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相契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游记这一文体的理解,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理由示例三:从情感表达上,本文作者在游览过程中抒发了对云南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如同第五单元其他课文中作者在游览中所抒发的情思一样,都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所游之地的独特情感,引发情感共鸣。(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3分)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吴良镛①我今天不讲大道理,我作为一个建筑学人,自1946年执教于清华大学,只想将一些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所得到的体会与同学们讨论。②第一,理想与立志。一个人的一生不能没有理想,立志是人一生不断前进的动力。要思考我这一生到底想要做什么? 想要有何作为? 有何抱负和志趣?想要从事什么专业? 这在中学进入大学时必然要有所考虑,从大学进入研究生时代更需要进一步思考。立志往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成长的经历、所见所闻所想而一步步顿悟、提升,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我之所以选择建筑事业作为一生的追求方向,是与我青少年时的成长经历有着密切关系的。我1922年出生于古都金陵,当时国家正值内忧外患,中国大地战火连连,苦难深重。1937年南京沦陷,我随家兄流亡重庆。记得1940年7月27日高考结束的那天下午,合川城遭遇日军空袭,大火一直燃烧至翌日清晨因降雨始息。战乱苦痛的经历激发了我重建家园的热望,最终断然选择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学习。③第二,选择。一个人的一生不知要走过多少“十字路口”,一个弯转错了就很难回到过去的志愿,因此道路的选择至关重要。人生中有太多太多的机遇、变迁,甚至有无限的偶然性,国家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变迁,乃至家庭中的细小问题都会引人转向,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回顾我的经历,有几次重要的“十字路口”:1948年我经梁思成先生推荐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求学,1950年学成后,应梁先生信中说到的“国家百废待兴”的召唤,力辞种种诱惑,毅然从尚为英国盘踞的香港、在军警挟持下取道回国,投身到百废待兴的国家建设和教育事业中。现在想来,如果当时留在美国,便没有此后几十年在中国建设领域中的耕耘和收获:1983年,我年满60,从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的行政岗位上退下,当时张维校长邀请我前往深圳大学创办建筑系,我婉拒了他的盛情,坚持和一名助教,在只有半间屋子、一张书桌、两个坐凳的条件下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当时若前往深圳,今生后期的工作则又会是另一番光景。类似的情况一个人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回顾过往,我自审之所以没有“转错”大方向,很大程度上还是与早年“立志”相关。④第三,坚持。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是坚持还是退却? 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不论是年少时读书求学,还是年长后的研究与实践,几乎处处都有需要面对的困难,也难免遭遇挫折。年轻人很容易受到挫折的影响而气馁,这里希望与大家以宗白华之语共勉: “不因困难而挫志,不以荣誉而自满”,要立志、要选择,在选择的道路上更要有不惧困难的坚持。⑤第四,榜样。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会起到重要的影响。我在求学的各个阶段都幸得良师指点。1940年进入中央大学建筑系后,师从我国建筑领域的先驱鲍鼎、杨廷宝、刘敦桢、徐中等诸位先生。1946年自云南抗日战场回到重庆,又幸得梁思成先生赏识,获邀参与协同创办建筑系。除了诸位“良师”,还有诸多“益友”作为榜样。植物学家吴征镒是2007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我在清华园中与他结识。当时我们同居住在工字厅,隔院窗口相对。吴征镒当时事实上是清华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后来去了解放区,解放前夕代表党组织接收清华大学,并参与中国科学院的筹备等。他的一生,参与了革命运动,最终回到自己的学术抱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在为学、为人、为事中给予我心灵上的感染,令我敬佩不已。⑥第五,顿悟。科学理论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时刻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不断注意现实问题与学术发展的情况,进行知识累积、比较研究、借鉴启发,逐步“发酵”,得到顿悟。⑦对于青年学人,必须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从经典的哲理转化为一己之行动指南、行为通则,唯有此,才能慢慢地内化为属于你自己的精神财富,并且会在逐步“顿悟”中加深体会,并不断加强信念,持续前进。15.小丹与小慧对演讲词展开了探讨,请你结合语境补全空缺处的内容。(4分)小丹: 本文吴良镛先从① 、② 、③ 、人生榜样、学术顿悟五个方面进行了演讲, 其中写道:“一个人的一生不知要走过多少‘十字路口’,一个弯转错了就很难回到过去的志愿,因此道路的选择至关重要。”这里的“十字路口”有着言外之意。小慧: 你可以根据上下文, 特别是“一个弯转错了就很难回到过去的志愿,因此道路的选择至关重要”来理解,“十字路口”是指④ 。16.小慧提出疑问:吴良镛先生围绕“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演讲的时候,用的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解答小慧的疑惑。(3分)17.小丹发现同样的内容,变换字词缩减句子之后,表达效果会有所不同,请结合下面这个句子作具体分析。(3分)原句:力辞种种诱惑,毅然从尚为英国盘踞的香港、在军警挟持下取道回国,投身到百废待兴的国家建设和教育事业中。改句:婉拒种种诱惑,加入百废待兴的国家建设和教育事业中。18.小丹和小慧在分析本篇演讲词时,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立志是人一生不断前进的动力,立志并非一蹴而就,往往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个人的成长经历与此密切相关。B.吴良镛先生回顾了自己几次重要的“十字路口”,是为了告诉听众只有早早“立志”,才能避免在人生道路上“转错”方向。C.一个人一生几乎处处都有需要面对的困难,也难免遭遇挫折,青年人更需要在立志、选择的道路上有不惧困难的坚持。D.对于青年人,要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等,身体力行,才能将经典哲理内化为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答案】15.(4分)①理想与立志 ②人生选择 ③坚持 ④面临的人生的重要时刻的选择16.(3分)吴良镛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演讲,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他的观点。同时,也能让听众感受到他的真诚和坚定,从而受到启发和鼓舞。(从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引发共鸣;真实可感;启发引导等角度分析,答到任意三点即满分)17.(3分)原句中“力辞种种诱惑”“毅然”“从尚为英国盘踞的香港、在军警挟持下取道回国”等词语,更能体现出吴良镛先生回国的决心和勇气,以及他为国家建设和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改句则削弱了这种表达效果。18.(3分)B名著阅读(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摘编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片段,完成19-21题。【片段一】保尔有一架他自己十分喜爱的手风琴,现在他十分爱惜地将这架维也纳造的音调谐和的有两排键的手风琴放在膝头,灵巧的手指刚刚触到琴键,就从上到下地飞快舞动起来,熟能生巧,他玩弄这乐器称得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手风琴先发出几个低音,仿佛在喘一口气,然后就奏出勇猛潇洒、声调抑扬的乐曲来……手风琴在热情鸣叫——生活在世界上多美好!【片段二】青春终于战胜了病魔,伤寒没有夺走他的生命。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一个月后,他脸色苍白,身体消瘦,但已能勉强迈着颤颤巍巍的双腿,扶着墙壁,在房间里艰难地走动了。母亲搀扶着他走到窗口。他凭窗久久地凝望着外面的道路。一汪汪雪水在阳光下闪亮。外面已是初春解冻的天气了。一只胸脯灰白的麻雀神气活现地在窗户外的樱桃树上跳来跳去,小眼睛贼头贼脑地望着他。“瞧,咱俩总算熬过了冬天啊!”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母亲惊诧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他无力地笑了一下。【片段三】保尔开始写作了。书名自然而然就跃入了脑海:______。从这天起,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部书的创作上。……许多天过去了,直到期待已经变得难以忍受的时候,和他一样激动的母亲跑进房间,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那不是信,是由州委会打来的电报。电报纸上只有断断续续的几句:小说大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19.下面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做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片段一是小说中“手风琴”第一次出场,“手风琴”这一乐器展现了俄罗斯民族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特点,也表现了保尔对生活的热爱。B.片段二“咱俩总算熬过了冬天啊”写出了保尔经受的病痛之苦、病情之重、处境之难。C.片段三中的横线上应填写的书名是《朱塞佩·加里波第》,这本书是保尔与命运艰难抗争的真实写照。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虽然是一部外国小说,但也与孟子的思想“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有相通之处。20. 材料二中保尔生病后仍坚持想要活动,还和雀儿交流、无力地笑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具有、 的性格特点。(4分)21.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保尔,你会选择下列哪种颜色?请你结合以上片段和整本书来说明理由。(3分)A.红色 B.绿色 C.灰色【答案】19. (3分)C20. (4分)坚韧顽强 乐观积极21. (3分)示例:选A(红色)理由:保尔投身革命,如红色象征热情与斗争精神。片段三展现他顽强创作,呼应红色生命力。五、作文(5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选择一个题目写作。 在平凡的日子里,总有一些瞬间悄然点亮我们的生活——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次无声的陪伴,抑或是陌生人的善意。那些细微的光芒,如同星辰散落人间,虽不夺目,却足以温暖整个心房。题目一:以《你好, 》为题,向校刊“凡人微光”栏目投稿,写下生命中那些看似微小却充满力量的相遇。用你的笔触,捕捉那份质朴的温情,让故事里的微光,照亮更多人的心灵。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题目二:以《友善是给世界的一份厚礼》为题,写一篇演讲稿,在“友善让世界更美好”主题班会上演讲。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5006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