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十一课 确立人生目标新课预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 确立人生目标新课预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 确立人生目标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5 简阳市期末)在家里,“我”是爸妈的乖女儿;在学校“我”是老师的好学生;在社区“我”是叔叔阿姨心目中的小邻居……材料中“我”的身份确定依据分别是(  )
A.地缘关系、业缘关系、血缘关系
B.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C.地缘关系、血缘关系、业缘关系
D.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
2.(2025 大冶市期末)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唱遍神州大地,其中有句歌词:“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看,歌词表明(  )
①社会中的个人是渺小无助的
②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个人的发展决定社会的进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2025 泸县校级期末)意大利某洞穴专家曾一个人度过了一年多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后,变得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丧失了交际能力。这说明了(  )
①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②我们需要在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
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个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025 南开区期末)从古代的“同砚”“砚台”“窗友”“同门”“同窗”“同席”到今天的同学、学友、书友、校友、学长,这些社会关系的确立都是基于(  )
A.血缘关系 B.业缘关系 C.地缘关系 D.法律关系
5.(2025 安州区期末)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这句话说明(  )
①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②我们需要在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③个人应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个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5 防城港期末)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这说明(  )
A.我们的身份是唯一的
B.社会关系是在人的身份中确定的
C.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D.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
7.(2025 成华区期末)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下列诗句与其所体现的社会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业缘关系
B.“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业缘关系
C.“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地缘关系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血缘关系
8.(2025 衡阳期末)雷锋曾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这告诉我们(  )
①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②个人努力是集体发展的动力
③个人在集体中获得力量
④集体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奉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5 肃州区期末)小华在学校里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路上是遵守交规的行人,在家里是孝亲敬长的孩子。这告诉我们(  )
①不同的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不同
②我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③不同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不同的身份
④每个人都扮演不同的角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5 嵩明县期末)出生时,我们是一张“白纸”,父母、老师和社会不停地在“白纸”上添加“颜料”,如教育、帮助和关爱,逐步帮助我们成长为有知识、懂礼貌、守规则的公民。从“白纸”到“公民”的蜕变说明(  )
A.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B.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
C.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D.每个人最终都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11.(2025 天山区校级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这反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  )
①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社会发展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
③社会的发展与青少年没有关系
④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2025 红桥区期末)中学生小梅和妈妈周末一起去北京园博园游览,一路上她看到这些场景:新发地批发市场外师傅们在忙碌地装卸商品,地铁站里安检人员在有序地开展工作,园博园里为期一周的戏曲盛宴正拉开序幕。由此,可以看出(  )
A.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
B.人的成长是知识不断丰富的过程
C.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D.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
13.(2025 崆峒区期末)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段话说明(  )
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B.投身于社会才能走向成熟
C.人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
D.个人力量渺小对社会发展影响甚微
14.(2025 昆都仑区期末)我们吃的粮食、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学习的大部分知识……都离不开他人。这说明(  )
A.投身社会实践才能走向成熟
B.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C.每个人都能获得社会的认可
D.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奉献
15.(2025 富锦市校级期末)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D.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
16.(2025 江城区期末)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生活和劳动,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总是要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互帮互助,才能共同生活。这说明(  )
A.个人离不开社会而生存和发展
B.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个人
C.个人离不开社会只表现在衣食住行上
D.社会离不开个人是因为个人的劳动为社会提供了衣食住行
17.(2025 麦积区期末)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下列诗句体现的社会关系与其建立的基础对应正确的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业缘关系
B.“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血缘关系
C.“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地缘关系
D.“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业缘关系
18.(2025 滨海新区期末)父母养育,同伴交往,老师教诲等,都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  )
A.道德化 B.成熟化 C.生活化 D.社会化
19.(2025 凉州区期末)2023年5月28日上午10时32分,中国东方航空使用中国商飞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机,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往北京首都机场,开启这一机型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广大中学生和全国人民一道,都十分关注这件大事。这说明了(  )
A.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B.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C.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是一成不变的
D.我们应积极融入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二.简答题(共1小题)
20.(2025 肃州区期末)情境一:3月5日上午,鲁宁和妈妈在家通过电视观看了李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的直播。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并知晓了我国总体部署和重点工作任务。
情境二:今年暑假期间小明参加夏令营,到济宁某知名农庄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了现代农业的声场经营情况。
(1)鲁宁和小明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的?除了以上方式,你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
(2)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即可)
新课预习 确立人生目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5 简阳市期末)在家里,“我”是爸妈的乖女儿;在学校“我”是老师的好学生;在社区“我”是叔叔阿姨心目中的小邻居……材料中“我”的身份确定依据分别是(  )
A.地缘关系、业缘关系、血缘关系
B.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C.地缘关系、血缘关系、业缘关系
D.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
【分析】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就是由我们这样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也为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我们发挥各自的潜能,不断完善自我。社会是一张大网,我们每个人就是这网的一个结点,与我们相连的每一条线都是与他人交往的结果。
【解答】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血缘,即直系和旁系血缘构成的宗族关系。地缘,即以共同或相近地理空间(环境)引发的特殊亲近关系,如同乡关系和邻居关系等。业缘,即以曾经存在或正存在的职业、事业等原因引发的经常交往而产生的特殊亲近关系,如师生关系、同窗关系等。在家里,“我”是爸妈的乖女儿,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确定的,在学校“我”是老师的好学生,这是根据业缘关系确定的,在社区“我”是叔叔阿姨心目中的小邻居,这是根据地缘关系确定的。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BC理解错误,排除。
故选:D。
【点评】仔细审题,理解题干的含义,结合选项与题干的关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即可解答。
2.(2025 大冶市期末)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唱遍神州大地,其中有句歌词:“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看,歌词表明(  )
①社会中的个人是渺小无助的
②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个人的发展决定社会的进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推动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解答】“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说明个人和社会关系密切,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③符合题意;①错误,社会中的个人不一定渺小,也未必无助;④选项夸大个人的作用,排除。
故选:B。
【点评】仔细审题,把握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结合选项排除。
3.(2025 泸县校级期末)意大利某洞穴专家曾一个人度过了一年多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后,变得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丧失了交际能力。这说明了(  )
①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②我们需要在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
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个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分析】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关系。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另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人对社会的依赖性,并不是说人只能消极的依附于社会,而是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创造着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解答】意大利洞穴专家一个人度过了一年多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后的变化说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需要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否则会和洞穴专家一样,情绪低落,丧失了交际能力,选项①②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选项③④的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4.(2025 南开区期末)从古代的“同砚”“砚台”“窗友”“同门”“同窗”“同席”到今天的同学、学友、书友、校友、学长,这些社会关系的确立都是基于(  )
A.血缘关系 B.业缘关系 C.地缘关系 D.法律关系
【分析】该题考查个人与社会。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人的全面进步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社会也离不开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们的科技研究和生产劳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任何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解答】从古代的“同砚”“砚台”“窗友”“同门”“同窗”“同席”到今天的同学、学友、书友、校友、学长,这些都是基于业缘关系而确立的社会关系,所以选项B的观点符合题意;选项ACD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故应排除之。
故选:B。
【点评】运用教材中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基础知识,紧扣题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解答本题。
5.(2025 安州区期末)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这句话说明(  )
①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②我们需要在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③个人应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个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推动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创造着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解答】此题以比喻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题文中的“一滴水”代表个人,“大海”代表社会,强调了社会对个人的作用,所以①②③正确;④强调的是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6.(2025 防城港期末)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这说明(  )
A.我们的身份是唯一的
B.社会关系是在人的身份中确定的
C.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D.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
【分析】该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另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人对社会的依赖性,并不是说人只能消极的依附于社会,而是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创造着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解答】依据课本内容,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人的全面进步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个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所以选项C的观点是正确的,故应选择之;选项ABD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的身份不是唯一的;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相同的身份,故应排除ABD。
故选:C。
【点评】解答该题需要依据题干内容,对每个选项依次作出分析,排除错误和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7.(2025 成华区期末)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下列诗句与其所体现的社会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业缘关系
B.“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业缘关系
C.“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地缘关系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血缘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推动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创造着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解答】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我们的社会关系主要是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等,“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地缘关系,A错误;“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业缘关系,B错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血缘关系,C错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血缘关系,D正确。
故选:D。
【点评】熟练掌握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结合材料,逐项分析,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8.(2025 衡阳期末)雷锋曾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这告诉我们(  )
①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②个人努力是集体发展的动力
③个人在集体中获得力量
④集体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奉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推动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创造着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解答】“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体现出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个人在集体中获得力量,①③说法正确;②④说法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选:B。
【点评】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
9.(2025 肃州区期末)小华在学校里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路上是遵守交规的行人,在家里是孝亲敬长的孩子。这告诉我们(  )
①不同的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不同
②我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③不同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不同的身份
④每个人都扮演不同的角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解答】题干中的描述说明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不同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不同的身份,我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身份,也说明了我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②③④符合题意;①与题意不符,题文涉及同一个人。
故选:D。
【点评】认真审题,把握个人身份和社会关系,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10.(2025 嵩明县期末)出生时,我们是一张“白纸”,父母、老师和社会不停地在“白纸”上添加“颜料”,如教育、帮助和关爱,逐步帮助我们成长为有知识、懂礼貌、守规则的公民。从“白纸”到“公民”的蜕变说明(  )
A.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B.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
C.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D.每个人最终都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分析】本题考查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推动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解答】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说明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故C正确;A排除,观点正确但不合题意;B排除,与题文的主旨不符;D错误,并不是每个人最终都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故选:C。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根据教材知识,依据题意分析,选出正确答案。
11.(2025 天山区校级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这反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  )
①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社会发展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
③社会的发展与青少年没有关系
④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人的全面进步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解答】“须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伟力”说明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所以①②符合题意;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参与,③说法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个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点评】仔细审题,联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分析作答。
12.(2025 红桥区期末)中学生小梅和妈妈周末一起去北京园博园游览,一路上她看到这些场景:新发地批发市场外师傅们在忙碌地装卸商品,地铁站里安检人员在有序地开展工作,园博园里为期一周的戏曲盛宴正拉开序幕。由此,可以看出(  )
A.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
B.人的成长是知识不断丰富的过程
C.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D.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
【解答】根据题干描述可知,小梅看到的景象说明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A符合题意;BCD排除,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点评】细心审题,把握题干的主旨,联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知识作答。
13.(2025 崆峒区期末)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段话说明(  )
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B.投身于社会才能走向成熟
C.人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
D.个人力量渺小对社会发展影响甚微
【分析】该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
【解答】题干描述“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组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说明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离不开社会;故A符合题意;BC与题意不符;D错误,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也会影响社会的发展。
故选:A。
【点评】解答该题需要给出的选项依次分析、结合题干信息确定正确的选项。
14.(2025 昆都仑区期末)我们吃的粮食、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学习的大部分知识……都离不开他人。这说明(  )
A.投身社会实践才能走向成熟
B.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C.每个人都能获得社会的认可
D.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奉献
【分析】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依据教材内容,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个人离不开社会。
【解答】走向成熟的途径不只是投身社会实践,说法绝对,A不正确;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B正确;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社会和他人的接纳和认可,这里说法太绝对,不是每个人都能被认可,C不正确;题干是个人离不开社会,不是社会离不开个人,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依据教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完成解答。
15.(2025 富锦市校级期末)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D.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推动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创造着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解答】本题考查正确认识人与社会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干中的语句,可以看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ABC观点正确;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D观点错误,因为本题是从错误角度考查,所以选择D答案。
故选:D。
【点评】审清题意,把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结合选项排查即可。
16.(2025 江城区期末)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生活和劳动,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总是要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互帮互助,才能共同生活。这说明(  )
A.个人离不开社会而生存和发展
B.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个人
C.个人离不开社会只表现在衣食住行上
D.社会离不开个人是因为个人的劳动为社会提供了衣食住行
【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推动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创造着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解答】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题文中我们的衣食住行与社会方方面面存在的关系,表明个人离不开社会而生存和发展,强调了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A观点正确;B不符合题意;C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D观点错误,社会为个人提供了衣食住行。
故选:A。
【点评】本题为选择题,关键是抓住材料的主旨,掌握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7.(2025 麦积区期末)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下列诗句体现的社会关系与其建立的基础对应正确的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业缘关系
B.“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血缘关系
C.“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地缘关系
D.“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业缘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个人离不开社会。
【解答】“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体现的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属于血缘关系,故B说法正确;A体现的是朋友关系,不属于业缘关系,故说法错误;C体现的是血缘关系,故说法错误;D体现的是地缘关系,故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仔细审题,联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知识作答。
18.(2025 滨海新区期末)父母养育,同伴交往,老师教诲等,都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  )
A.道德化 B.成熟化 C.生活化 D.社会化
【分析】该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另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
【解答】社会化是个体走向社会公共生活,融入现实社会的起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在社会文化的熏陶下,使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一方面,个体接受社会的影响,接受社会群体的信仰与价值观,学习生活、生产技能和行为规范,适应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个体作用于社会,用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和人格特征去影响他人、社会,改造旧文化,创造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文化。因此,对个体来说,社会化是一个社会适应的过程;对社会而言,社会化是一个约束和控制的过程。题中父母养育,同伴交往,老师教诲都是让个体逐渐适应社会的过程,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教材细节内容,切入点比较细致,从知识角度看,难度不大,学生容易做出正确选择。
19.(2025 凉州区期末)2023年5月28日上午10时32分,中国东方航空使用中国商飞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机,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往北京首都机场,开启这一机型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广大中学生和全国人民一道,都十分关注这件大事。这说明了(  )
A.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B.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C.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是一成不变的
D.我们应积极融入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们的科技研究和生产劳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任何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解答】“中学生和全国人民关注国家大事”说明我们应积极融入社会,关心国家发展,故D说法正确;材料主要说明我们要融入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并未直接体现“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故A不符合题意;人只有在社会中成长,逐渐社会化,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故B说法错误;随着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会越来越丰富,不是“一成不变的”,故C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仔细审题,联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分析作答。
二.简答题(共1小题)
20.(2025 肃州区期末)情境一:3月5日上午,鲁宁和妈妈在家通过电视观看了李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的直播。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并知晓了我国总体部署和重点工作任务。
情境二:今年暑假期间小明参加夏令营,到济宁某知名农庄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了现代农业的声场经营情况。
(1)鲁宁和小明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的?除了以上方式,你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
(2)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即可)
【分析】本题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简答题形式呈现。在掌握相关知识点基础上,分析材料内容,依据题意作答。
【解答】(1)依据教材知识分析材料可知,鲁宁是通过看电视新闻的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的;小明是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的。还可以通过看报纸、上网等方式参与。据此作答。
(2)依据教材知识,可以从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社会也离不开个人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鲁宁是通过看电视新闻的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的;小明是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的;还可以通过看报纸、上网、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参与社会生活。
(2)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链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点评】本题问题指向性强,答案较明确。要仔细分析题目要求,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点规范准确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