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新课预习 提升法治素养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5 石城县期末)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对下列行为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①小薇违反学校规定带手机进入课堂——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②中学生小斌等人多次抢劫未成年人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刑事违法行为③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他人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行政违法行为④小超在市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民事违法行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5 余杭区期末)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案例 违法行为类别①小王因饲养的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 民事违法行为②某公司因擅用方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 行政违法行为③聂某某因非法狩猎野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刑事违法行为④小强的爸爸因违规停车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 行政违法行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5 海港区期末)陈女士在一家健身房花费5000元办理了一张年卡,不久健身房便倒闭关门。陈女士打电话给健身房负责人要求退还所剩费用,对方拒绝退款。对此,陈女士可以( )A.向当地的法院提起行政诉讼B.自认倒霉以免引发矛盾冲突C.通过网络对其进行人身攻击D.寻求公安等执法部门的帮助4.(2025 克州期末)某景区两名男子装扮成孙悟空,拉着游客合影后,再向游客强行收费。游客对此感到气愤,于是报了警。民警经调查取证,认定两人行为违法,对其予以行政拘留处罚。该案例启示我们( )①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②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③报警是维权的最后屏障④犯罪行为会受到刑罚处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5 万州区期末)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防患于未然。分析小强同学的成长经历,你认为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①小强不接受教训,因聚众斗殴、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②小强自从结识了社会上的“朋友”,便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打架,受到学校纪律处分③小强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诫他人要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远离犯罪④小强仍不知悔改,为搞钱上网,和他人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6.(2025 成华区期末)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210多件次法律草案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超过120多万人次提出380多万条意见建议。这一做法有利于( )①让法律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②汇集民智,促进科学立法③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④公民更好地履行立法义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5 市中区期末)公民权利受到侵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以下维权方式正确的是( )A.知识产权受到侵犯,向公安机关起诉B.发生合同纠纷,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C.商家怀疑商品被偷,对顾客强行搜身D.受到同学欺负,纠集他人将对方打伤8.(2025 桂林期末)小军喜欢看法治类电视节目,对于节目中涉及的案件,小军常常会提出自己的维权建议。下列维权方式恰当的是( )①李某被公司拖工资——寻求法律援助中心帮助②赵某某遭遇家庭暴力——找居委会打官司③钱某被高空抛物砸伤——与当事人沟通要求赔偿④孙某遭遇了抢劫——及时拨打“110”报警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9.(2025 东港市期末)请根据如图图示推断小林的违法行为最有可能是( )A.私自离校,旷课逃学 B.敲诈勒索,数额巨大C.殴打他人,致其重伤 D.散播谣言,扰乱秩序10.(2025 无锡期末)学校的模拟法庭正在审理如下案件:甲同学在操场拾到价值约50元的手表一块,失主乙同学请求甲归还,但甲拒绝归还。如果你是“小法官”,对甲的行为分析正确的是(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A.属于行政违法,应受到行政处罚B.属于民事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C.属于一般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D.属于刑事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11.(2025 无棣县期末)进入夏天,夜市、餐馆生意火爆,猜拳声、喧闹声不绝于耳,常常延续到凌晨,让附近的居民夜不能寐,苦不堪言。对此,居民可以( )①与商家沟通协调,寻求解决方案②拨打市长热线电话,表达自身诉求③去政府门前拉横幅,请求政府出面干预④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寻求法律保护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5 安州区期末)同学们对下列案例进行点评,你认为点评正确的有( )同学 案例 点评小强 ①小张骑摩托车不带头盔被交警罚款 犯罪必受刑事处分小美 ②李某因擅用方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 公民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小明 ③老李因抛掷垃圾砸坏他人车辆,被判处罚金4000元 老李因行政违法受到行政制裁小刚 ④徐某某提起诉讼,请求确认交通运输局设置交通信号灯的行为违法,并赔偿相应损失 徐某某通过行政诉讼依法维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5 南阳期末)学习了《远离犯罪》这一单元,泸州市某中学八年级(2)班的同学围绕“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讨论,其中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是( )①同学甲: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属于违法行为②同学乙: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③同学丙:违法就是犯罪,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同学丁: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触犯了刑法,具有刑事违法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5 法库县期末)2023年3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增长,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从2018年4600多人上升至2022年8700多人,年均上升16.7%。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 )①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②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③自觉遵章守法,防患于未然④树立法治意识,善用法律维权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5.(2025 天桥区期末)针对如图漫画中的侵权现象,以下建议,你不赞同的是( )A.要敢于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B.向所在的居民委员会起诉C.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D.要有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行动16.(2025 玉门市期末)某足球比赛中,甲队部分球迷因不满本队比分落后,对乙队球员破口大骂,投掷杂物,造成现场混乱。公安机关迅速出动,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肇事者作出处罚。据此推断,肇事者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 D.违法犯罪行为17.(2025 赵县期末)李某在手机店里买的手机不到一周就出现故障,他同手机店协商退货无果后向工商行政部门投诉,仍未得到合理解决。于是他将该手机店告上法庭。李某的维权手段依次是( )A.协商、调解、民事诉讼 B.协商、仲裁、刑事诉讼C.协商、调解、行政诉讼 D.协商、仲裁、民事诉讼18.(2025 行唐县期末)李某在网络游戏中以“赠送游戏皮肤”“低价购买账号”等名义,对未成年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先后骗取5名未成年人的钱财共计6万余元。下面是关于此案的判决书:( )判决书(摘要) 被告人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依法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下列对判决书的内容解读正确的是①预防犯罪,需要青少年杜绝不良行为②有期徒刑和罚金均属于刑罚中的主刑③李某的诈骗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④作出上述判决的国家机关是人民法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2025 乐亭县期末)下列对判决书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判决书(摘选) 本院认为,依照的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共场所扒窃他人财物,构成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一万元。A.判决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B.判决书中的“本院”为人民检察院C.被告人王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D.判决书中的有期徒刑、罚金均为主刑20.(2025 岱岳区期末)中学生小睿在放学时,看到离校门口不远的巷子里有人在抢劫过路的中学生,他默默记下了这些人的体貌特征并报警,在警察到来之前,他悄悄站在校门口隐蔽处提醒同学们不要走那条巷子。小睿的行为启示我们( )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②要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他人免遭不法侵害③遇到违法犯罪,必须勇敢斗争,不计代价④要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力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新课预习 提升法治素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5 石城县期末)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对下列行为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①小薇违反学校规定带手机进入课堂——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②中学生小斌等人多次抢劫未成年人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刑事违法行为③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他人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行政违法行为④小超在市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民事违法行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种类。依据教材内容,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解答】小薇违反学校规定带手机进入课堂,属于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故①说法正确;中学生小斌等人多次抢劫未成年人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属于刑事违法行为,故②说法正确;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他人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故③说法错误;小超在市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故④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需要依据教材违法行为及种类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完成解答。2.(2025 余杭区期末)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案例 违法行为类别①小王因饲养的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 民事违法行为②某公司因擅用方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 行政违法行为③聂某某因非法狩猎野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刑事违法行为④小强的爸爸因违规停车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 行政违法行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也叫犯罪行为。【解答】由案例信息①“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可知,小王的行为触犯了行政管理法规,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故①不符合题意;由案例信息②“被判赔偿500元”可知,某公司的行为触犯了民事法律法规,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故②不符合题意;由案例信息③“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可知,聂某某的行为触犯了刑事法律法规,属于刑事违法行为,故③符合题意;由案例信息④“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可知,小强爸爸行为触犯了行政管理法规,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故④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认真审题,明确违法行为的类别及特点,依据题意对照选项做出选择即可。3.(2025 海港区期末)陈女士在一家健身房花费5000元办理了一张年卡,不久健身房便倒闭关门。陈女士打电话给健身房负责人要求退还所剩费用,对方拒绝退款。对此,陈女士可以( )A.向当地的法院提起行政诉讼B.自认倒霉以免引发矛盾冲突C.通过网络对其进行人身攻击D.寻求公安等执法部门的帮助【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是最强有力的救助手段。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法律可以通过调解、和解、诉讼及仲裁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受害方的救助。【解答】题干中陈女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求退费遭拒绝,她应寻求公安等执法部门的帮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D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该案件属于民事案件;B是缺乏维权意识的表现;C是非法方式。故选:D。【点评】解答时要紧扣相应的教材内容,结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关内容进行解答。4.(2025 克州期末)某景区两名男子装扮成孙悟空,拉着游客合影后,再向游客强行收费。游客对此感到气愤,于是报了警。民警经调查取证,认定两人行为违法,对其予以行政拘留处罚。该案例启示我们( )①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②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③报警是维权的最后屏障④犯罪行为会受到刑罚处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是最强有力的救助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解答】题干案例说明了违反法律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告诉我们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启示我们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①②正确;③错误,诉讼是维权的最后屏障;④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选:A。【点评】认真审题,把握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5.(2025 万州区期末)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防患于未然。分析小强同学的成长经历,你认为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①小强不接受教训,因聚众斗殴、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②小强自从结识了社会上的“朋友”,便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打架,受到学校纪律处分③小强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诫他人要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远离犯罪④小强仍不知悔改,为搞钱上网,和他人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分析】本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到滑向犯罪的泥潭。因此,我们要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解答】预防犯罪,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防患于未然;分析小强成长的经历,首先是小强自从结识了社会上的“朋友”,便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打架,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然而小强不接受教训,因聚众斗殴、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之后小强仍不知悔改,为搞钱上网,和他人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小强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诫他人要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远离犯罪;因此小强同学的成长经历排序合理是②→①→④→③,故C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根据教材所学,结合题意分析,选出正确答案。6.(2025 成华区期末)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210多件次法律草案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超过120多万人次提出380多万条意见建议。这一做法有利于( )①让法律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②汇集民智,促进科学立法③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④公民更好地履行立法义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了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我国法律的本质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的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解答】依据教材知识可知,题目的描述说明,这一做法有利于让法律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有利于汇集民智,促进科学立法,①②正确;③错误,人民群众并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④错误,提出意见建议是公民的权利。故选:A。【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法律的本质,根据教材知识,依据题意分析,选出正确答案。7.(2025 市中区期末)公民权利受到侵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以下维权方式正确的是( )A.知识产权受到侵犯,向公安机关起诉B.发生合同纠纷,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C.商家怀疑商品被偷,对顾客强行搜身D.受到同学欺负,纠集他人将对方打伤【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是最强有力的救助手段。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法律可以通过调解、和解、诉讼及仲裁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受害方的救助。【解答】公民权利受到侵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发生合同纠纷时,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B说法正确;知识产权受到侵犯,向人民法院起诉,A错误;对顾客强行搜身的做法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C错误;纠集他人将对方打伤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权,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熟练掌握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就能正确作答。8.(2025 桂林期末)小军喜欢看法治类电视节目,对于节目中涉及的案件,小军常常会提出自己的维权建议。下列维权方式恰当的是( )①李某被公司拖工资——寻求法律援助中心帮助②赵某某遭遇家庭暴力——找居委会打官司③钱某被高空抛物砸伤——与当事人沟通要求赔偿④孙某遭遇了抢劫——及时拨打“110”报警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依法维权。【解答】李某被公司拖工资,可以寻求法律援助中心帮助,故①说法正确;赵某某遭遇家庭暴力,应该找法院“打官司”,故②说法错误;钱某被高空抛物砸伤,可以与当事人沟通要求赔偿,故③说法正确;孙某遭遇了抢劫,应该及时拨打“110”报警,故④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需要依据教材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完成解答。9.(2025 东港市期末)请根据如图图示推断小林的违法行为最有可能是( )A.私自离校,旷课逃学 B.敲诈勒索,数额巨大C.殴打他人,致其重伤 D.散播谣言,扰乱秩序【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种类。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解答】由图示表格信息可知,该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分析可知,A属于违纪行为,不符合题意;BC属于刑事违法行为,不符合题意;D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认真审题,明确违法行为及类别,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做出选择即可。10.(2025 无锡期末)学校的模拟法庭正在审理如下案件:甲同学在操场拾到价值约50元的手表一块,失主乙同学请求甲归还,但甲拒绝归还。如果你是“小法官”,对甲的行为分析正确的是(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A.属于行政违法,应受到行政处罚B.属于民事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C.属于一般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D.属于刑事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分析】本题考查对一般违法行为的理解。一般违法行为是对社会危害性不大,尚未触犯刑法,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或受到行政制裁的行为。【解答】甲同学拾到价值约50元的手表一块,拒绝归还失主乙,结合我国民法典可知,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而甲拒绝归还属于民事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B正确;甲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民事责任,故ACD错误。故选:B。【点评】认真审题,把握一般违法行为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11.(2025 无棣县期末)进入夏天,夜市、餐馆生意火爆,猜拳声、喧闹声不绝于耳,常常延续到凌晨,让附近的居民夜不能寐,苦不堪言。对此,居民可以( )①与商家沟通协调,寻求解决方案②拨打市长热线电话,表达自身诉求③去政府门前拉横幅,请求政府出面干预④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寻求法律保护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是最强有力的救助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解答】题干中,居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居民可以与商家沟通协调,寻求解决方案,可以拨打市长热线电话,表达自身诉求,①②正确;③错误,属于违法行为,不可取;④错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故选:A。【点评】认真审题,把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12.(2025 安州区期末)同学们对下列案例进行点评,你认为点评正确的有( )同学 案例 点评小强 ①小张骑摩托车不带头盔被交警罚款 犯罪必受刑事处分小美 ②李某因擅用方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 公民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小明 ③老李因抛掷垃圾砸坏他人车辆,被判处罚金4000元 老李因行政违法受到行政制裁小刚 ④徐某某提起诉讼,请求确认交通运输局设置交通信号灯的行为违法,并赔偿相应损失 徐某某通过行政诉讼依法维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类别。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解答】分析可知,小张骑摩托车不带头盔被交警罚款,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受到了行政处罚,①错误;李某因擅用方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启示公民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②正确;老李因抛掷垃圾砸坏他人车辆,被判处罚金4000元,老李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受到了刑罚处罚,③错误;徐某某提起诉讼,请求确认交通运输局设置交通信号灯的行为违法,并赔偿相应损失,徐某某通过行政诉讼依法维权,④正确。故选:C。【点评】认真审题,把握违法行为及类别,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13.(2025 南阳期末)学习了《远离犯罪》这一单元,泸州市某中学八年级(2)班的同学围绕“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讨论,其中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是( )①同学甲: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属于违法行为②同学乙: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③同学丙:违法就是犯罪,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同学丁: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触犯了刑法,具有刑事违法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等知识。不良行为是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的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严重危害社会的、尚不构成刑犯处罚的违法行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二者在违反社会规范上没有区别,只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别。有些不良行为已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解答】①正确,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就可能会发展成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属于违法行为;②正确,违法行为不一定犯罪,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③错误,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因为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④错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就是严重社会危害性。故选:A。【点评】此题要准确掌握课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即可顺利作答。14.(2025 法库县期末)2023年3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增长,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从2018年4600多人上升至2022年8700多人,年均上升16.7%。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 )①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②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③自觉遵章守法,防患于未然④树立法治意识,善用法律维权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到滑向犯罪的泥潭。因此,我们要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解答】题干表述了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增长,且呈现低龄化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自觉遵章守法,防患于未然;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故①③符合题意;②排除,材料未体现此内容;④排除,题干主旨不涉及善用法律维权的内容。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其考查了预防违法犯罪,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符合要求的答案。15.(2025 天桥区期末)针对如图漫画中的侵权现象,以下建议,你不赞同的是( )A.要敢于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B.向所在的居民委员会起诉C.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D.要有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行动【分析】本题考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国的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执行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答】分析漫画,面对健身房跑路,小区房顶漏水等问题,要敢于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有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行动;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所以A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该向人民法院起诉,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是逆向选择题,结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知识作答。16.(2025 玉门市期末)某足球比赛中,甲队部分球迷因不满本队比分落后,对乙队球员破口大骂,投掷杂物,造成现场混乱。公安机关迅速出动,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肇事者作出处罚。据此推断,肇事者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 D.违法犯罪行为【分析】本题考查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内容,肇事者的行为扰乱了公共秩序,属于行政违法行为,B符合题意;ACD排除,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仔细审题,联系一般违法行为的相关知识作答。17.(2025 赵县期末)李某在手机店里买的手机不到一周就出现故障,他同手机店协商退货无果后向工商行政部门投诉,仍未得到合理解决。于是他将该手机店告上法庭。李某的维权手段依次是( )A.协商、调解、民事诉讼 B.协商、仲裁、刑事诉讼C.协商、调解、行政诉讼 D.协商、仲裁、民事诉讼【分析】本题考查依法维权。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是最强有力的救助手段。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法律可以通过调解、和解、诉讼及仲裁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受害方的救助。【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维护权利。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用诉讼手段,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向专卖店协商属于协商维权,向工商行政部门投诉属于行政调解,将该专卖店告上法庭属于民事诉讼,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点评】仔细审题,把握依法维权的途径,结合选项排除。18.(2025 行唐县期末)李某在网络游戏中以“赠送游戏皮肤”“低价购买账号”等名义,对未成年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先后骗取5名未成年人的钱财共计6万余元。下面是关于此案的判决书:( )判决书(摘要) 被告人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依法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下列对判决书的内容解读正确的是①预防犯罪,需要青少年杜绝不良行为②有期徒刑和罚金均属于刑罚中的主刑③李某的诈骗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④作出上述判决的国家机关是人民法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刑罚的种类的知识点。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解答】题干中,李某的诈骗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作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判决的国家机关是人民法院,故③④正确;①排除,材料未体现此内容;②错误,有期徒刑属于刑罚中的主刑,罚金属于附加刑。故选:D。【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刑罚的种类的知识,根据教材知识,依据题意分析,选出正确答案。19.(2025 乐亭县期末)下列对判决书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判决书(摘选) 本院认为,依照的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共场所扒窃他人财物,构成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一万元。A.判决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B.判决书中的“本院”为人民检察院C.被告人王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D.判决书中的有期徒刑、罚金均为主刑【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行为。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解答】案例中,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说明王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行为,C正确;判决的依据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A错误;判决书的“本院”应为人民法院,B错误;有期徒刑为主刑,罚金为附加刑,D错误。故选:C。【点评】审清题意,把握犯罪行为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20.(2025 岱岳区期末)中学生小睿在放学时,看到离校门口不远的巷子里有人在抢劫过路的中学生,他默默记下了这些人的体貌特征并报警,在警察到来之前,他悄悄站在校门口隐蔽处提醒同学们不要走那条巷子。小睿的行为启示我们( )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②要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他人免遭不法侵害③遇到违法犯罪,必须勇敢斗争,不计代价④要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力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有关知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解答】题文中,小睿的行为是见义智为的表现,其行为启示我们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他人免遭不法侵害,要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力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①②④正确;③错误,遇到违法犯罪要讲究见义智为。故选:B。【点评】认真审题,把握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