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新课预习 建设美丽中国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25 山亭区期末)针对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2023年5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是因为( )A.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已经发生根本改变B.老龄化程度加深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C.人口质量的高低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加速发展的关键变量D.高质量人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2.(2025 铜山区校级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这说明( )①计划生育政策已不再是基本国策②党和政府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③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人口问题已成为严峻的全球性问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5 红桥区期末)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如表是两次人口普查结果部分数据对比表,我们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项目 时间 全国人口 (亿) 年平均增长率(%) 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出生人口性别比2020年 14.1 0.53 18.70 9.91 111.32010年 13.4 0.57 13.26 9.08 118.1A.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加剧B.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C.总人口增速快,人口素质偏低D.出生人口性别比越来越大4.(2025 彰武县期末)翻开唐诗宋词,我们会发现,各种各样的生物是古诗词中出镜率很高的对象,堪称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网红。这些古诗词所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对于我们当今感受自然、呵护生灵、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是值得珍视和借鉴的。下列诗词能体现古人自然生态情怀的是(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④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5.(2025 梁山县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这说明( )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②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④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6.(2025 紫金县期末)近年来,广东正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朝着建成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双园”之省的目标前进,持续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珍稀濒危物种拯救繁育以及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等工作。这表明广东省(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解决自然灾害问题②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③贯彻新发展理念,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④坚持绿色惠民,让人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5 金平区期末)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做好分类利国利民。生活中,垃圾分类虽是小事,却不是易事。要将“小事”变成“易事”,公民应该( )①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②强化监督检查,处罚乱放垃圾的行为③树立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④养成良好习惯,践行绿色低碳的理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5 城阳区期末)目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人才红利”正在形成。这一形势有利于(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②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③人口长期均衡发展④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5 蓝田县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第一个方面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推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表明( )①我国总人口增速较快②党和国家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③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④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25 双鸭山期末)4月,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地球日主场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自然资源部会同生态环境部、林草局等部门,结合《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编制,完成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这说明( )A.人类要尊重、呵护自然,绝对服从自然B.我国加强国际合作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C.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D.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1.(2025 沈丘县期末)据权威统计,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大关,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比2011年翻一番。人口老龄化加剧将导致( )①财政负担加重②家庭压力加大③劳动力短缺④人口流动加快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2.(2025 红桥区期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同时,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这反映出我国( )A.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B.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C.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挑战D.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环境污染严重13.(2025 浏阳市期末)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内,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实现了预期目标。这表明我国( )A.资源短缺问题得到解决B.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C.企业承担责任越来越小D.建成环境友好型社会14.(2025 微山县期末)经过三代林场人的艰苦奋斗,塞罕坝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塞罕坝从“一棵树”到一片林海的巨变( )①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②说明人类应该避免对自然进行开发和利用③体现了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④说明我国重视生态保护,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25 西青区期末)人口是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支撑。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其目的是( )①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②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③快速提高我国人口数量④进一步适应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2025 甘德县校级期末)为落实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国在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工业领域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这启示我们应(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低碳发展之路③严守资源消耗的上限,禁止能源消费④依赖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新课预习 建设美丽中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25 山亭区期末)针对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2023年5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是因为( )A.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已经发生根本改变B.老龄化程度加深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C.人口质量的高低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加速发展的关键变量D.高质量人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现状。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解答】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是因为高质量人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D符合题意;A错误,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没有发生根本改变;B错误,“严重制约”说法夸大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C错误,人口质量的高低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加速发展的关键变量。故选:D。【点评】仔细审题,联系我国的人口现状等知识作答。2.(2025 铜山区校级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这说明( )①计划生育政策已不再是基本国策②党和政府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③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人口问题已成为严峻的全球性问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是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解答】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老龄化加剧是我国人口状况的新特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内容说明我国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应对老龄化进程,②③符合题意;①错误,计划生育政策依然是基本国策;④与题意不符。故选:C。【点评】把握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理解材料主旨,选择正确答案。3.(2025 红桥区期末)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如表是两次人口普查结果部分数据对比表,我们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项目 时间 全国人口 (亿) 年平均增长率(%) 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出生人口性别比2020年 14.1 0.53 18.70 9.91 111.32010年 13.4 0.57 13.26 9.08 118.1A.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加剧B.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C.总人口增速快,人口素质偏低D.出生人口性别比越来越大【分析】本题考查对我国的人口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解答】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题干内容表明了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加剧,总人口增速趋缓,故A说法正确;BC在材料中体现不出,与题干无关;D理解错误,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小。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其考查了我国的人口现状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符合要求的答案。4.(2025 彰武县期末)翻开唐诗宋词,我们会发现,各种各样的生物是古诗词中出镜率很高的对象,堪称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网红。这些古诗词所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对于我们当今感受自然、呵护生灵、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是值得珍视和借鉴的。下列诗词能体现古人自然生态情怀的是(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④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分析】本题考查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通过食物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解答】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①符合题意;意思是天色苍茫,四野茫茫,在那广大的草原上,一阵风吹过,野草低伏下去到处都可以看到成群的牛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②符合题意;是对友谊的描写,故③不符合题意;比喻做事踏实、认真,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需要依据教材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完成解答。5.(2025 梁山县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这说明( )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②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④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分析】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点。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延续人类的生存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解答】题干说明人与自然应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故①③正确;②错误,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④错误,经济建设是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故选:D。【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根据教材知识,依据题意分析,选出正确答案。6.(2025 紫金县期末)近年来,广东正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朝着建成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双园”之省的目标前进,持续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珍稀濒危物种拯救繁育以及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等工作。这表明广东省(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解决自然灾害问题②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③贯彻新发展理念,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④坚持绿色惠民,让人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解答】根据教材知识,题干材料表明广东省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惠民,让人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②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解决自然灾害问题”“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①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把握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理解材料主旨,选择正确答案。7.(2025 金平区期末)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做好分类利国利民。生活中,垃圾分类虽是小事,却不是易事。要将“小事”变成“易事”,公民应该( )①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②强化监督检查,处罚乱放垃圾的行为③树立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④养成良好习惯,践行绿色低碳的理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保护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我们要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青少年要以实际行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解答】题干中的描述,说明了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公民,要树立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养成良好习惯,践行绿色低碳的理念,科学投放垃圾,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①②不属于公民角度,不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好垃圾分类的要求及考查的主体,对应正确题肢,完成解答。8.(2025 城阳区期末)目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人才红利”正在形成。这一形势有利于(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②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③人口长期均衡发展④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了我国的人口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解答】题干文中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转变我国经济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驱动的发展方式而转向依靠人才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方式,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①②是正确的选项;题干中显示的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与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解决老龄化问题无直接关系,③④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我国的人口现状,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9.(2025 蓝田县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第一个方面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推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表明( )①我国总人口增速较快②党和国家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③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④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了我国的人口现状。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解答】结合教材知识可知,中国推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表明党和国家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②③④是正确的选项;①错误,我国总人口增速趋缓。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我国的人口现状,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10.(2025 双鸭山期末)4月,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地球日主场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自然资源部会同生态环境部、林草局等部门,结合《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编制,完成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这说明( )A.人类要尊重、呵护自然,绝对服从自然B.我国加强国际合作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C.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D.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分析】本题考查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解答】分析题干可知,我国完成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这说明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C正确;绝对服从自然,观点太绝对,A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加强国际合作,B不符合题意;“就能实现”,观点太绝对,D错误。故选:C。【点评】仔细审题,联系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等知识作答。11.(2025 沈丘县期末)据权威统计,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大关,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比2011年翻一番。人口老龄化加剧将导致( )①财政负担加重②家庭压力加大③劳动力短缺④人口流动加快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分析】该题考查我国的人口特点;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解答】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将对各个领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如财政负担加重、家庭压力加大以及劳动力短缺等;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与题意无关;故选:C。【点评】解答该题需要熟记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及影响。12.(2025 红桥区期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同时,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这反映出我国( )A.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B.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C.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挑战D.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环境污染严重【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环境现状的知识,我国实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解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同时,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这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挑战,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B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环境现状的知识,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13.(2025 浏阳市期末)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内,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实现了预期目标。这表明我国( )A.资源短缺问题得到解决B.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C.企业承担责任越来越小D.建成环境友好型社会【分析】本题考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目的:其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节约要求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深刻的技术革命,真正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答】题干表明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故B正确;A错误,我国的资源短缺问题仍然存在;C错误,企业承担的责任应是越来越大;D错误,题干强调的是建成资源节约型社会。故选:B。【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根据教材知识,依据题意分析,选出正确答案。14.(2025 微山县期末)经过三代林场人的艰苦奋斗,塞罕坝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塞罕坝从“一棵树”到一片林海的巨变( )①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②说明人类应该避免对自然进行开发和利用③体现了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④说明我国重视生态保护,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引领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解答】经过三代林场人的艰苦奋斗,塞罕坝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塞罕坝从“一棵树”到一片林海的巨变,说明我国重视生态保护,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①④正确;人类应该合理的对自然进行开发和利用,②错误;材料未体现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③排除。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生态文明建设,分析题意,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15.(2025 西青区期末)人口是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支撑。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其目的是( )①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②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③快速提高我国人口数量④进一步适应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考查识记理解问题能力。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目的是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①②④正确;③错误,不是快速提高我国人口数量。故选:B。【点评】解答时要准确再现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等知识,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进而得出正确结论。16.(2025 甘德县校级期末)为落实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国在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工业领域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这启示我们应(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低碳发展之路③严守资源消耗的上限,禁止能源消费④依赖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解答】由题文描述可知,我国为落实碳达峰目标,应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低碳发展之路,所以①②正确,符合题意;③错误,说法太绝对;④错误,我国应该主要依靠自主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故选:A。【点评】仔细审题,明确主旨,把握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的相关知识作答。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