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物理试卷(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四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四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签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 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嫦娥三号分三步实现了在月球表面平稳着陆。一、从100km×100km的绕月圆轨道上,通过变轨进入100km×15km的绕月椭圆轨道;二、着陆器在15km高度开启发动机反推减速,进入缓慢的下降状态,到100m左右着陆器悬停,着陆器自动判断合适的着陆点;三、缓慢下降到距离月面4m高度时无初速自由下落着陆。如图是嫦娥三号飞行轨道示意图(悬停阶段示意图未画出)。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三号在椭圆轨道上的周期大于圆轨道上的周期B.嫦娥三号在圆轨道和椭圆轨道经过相切点时的加速度不相等C.着陆器在100米左右悬停时处于失重状态D.着陆瞬间的速度一定小于9m/s2.一小球从高空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从下落时刻开始计时,不计空气阻力。若用a、v、t、h、P分别表示小球的加速度、速度、时间、下落高度、重力的瞬时功率,则如图所示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3.“东方一号”人造卫星A和“华卫二号”人造卫星B,它们的质量之比为,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为2:1,则下面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它们受到地球的引力之比为B.它们的运行速度大小之比为C.它们的运行周期之比为D.它们的运行角速度之比为4.质点从同一高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水平位移越大B.初速度越小,空中运动时间越短C.初速度越大,水平位移越大D.初速度越大,落地时竖直方向速度越大5.下列关于惯性的各种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速度越大的物体越不容易使它们停下来,因为速度越大的物体惯性也越大B.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物体的惯性将消失C.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竖直加速下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D.抛出去的标枪、手榴弹等是靠惯性向远处运动的二、多选题(共 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6.如图所示,质量都为m的a、b两球固定在轻杆的两端,轻杆可绕过O点的水平轴在竖直面内无摩擦转动,已知两球到O点的距离L1>L2。在图示的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两球至a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 )A.杆对a球做正功B.杆对b球做负功C.杆对a球做负功 D.杆对b球做正功7.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并将其送入轨道,11月28日,嫦娥五号进入环月轨道飞行,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着陆地球。假设嫦娥五号环绕月球飞行时,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处,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计周围其他天体的影响),测出其飞行周期T,已知引力常量G和月球半径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五号绕月球飞行的线速度为B.月球的质量为C.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D.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8.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B.平抛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C.平抛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D.平抛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在改变三、解答题共 5小题,共54分9.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的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的转化,而且能量的转化必通过做功来实现。那么(1)重力做的功表示什么能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2)弹簧弹力做的功表示什么能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3)合力做的功表示什么能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4)除重力、系统内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的功表示什么能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5)两物体间滑动摩擦力对物体系统做功表示什么能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10.1665年,就读于剑桥大学的牛顿回到乡下躲避鼠疫,他利用这个宁静的时间思考了“是什么力量使得行星围绕太阳运转,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而不是天上”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为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将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简化成匀速圆周运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开普勒第三定律,,其中r为行星中心到太阳中心间的距离,T为行星运动的周期,k为常数等,推导行星和太阳之间的引力满足,其中m为行星的质量,M为太阳的质量,G是比例常数;(2)上面(1)的推导是源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因此它只适用于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力,牛顿在此基础上又向前走了一大步,提出了任何两个质点之间都存在引力,且都满足(1)中的表达式。在牛顿时代已经能比较精确地测定:月球轨道半径r、月球公转周期T、地球半径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若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得苹果下落的力真是同一种力,请求出上述4个量应满足的关系。1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我们应用“以恒代变”的思想,在研究曲线运动的“瞬时速度”时,又应用“化曲为直”的思想,而在研究一般的曲线运动时,我们用的更多的是一种“化曲为圆”的思想,即对于一般的曲线运动,尽管曲线上各个位置的弯曲程度不同,但在研究时,可以将曲线分割为许多很短的小段,质点在每小段的运动都可以看作半径为某个合适值ρ的圆周运动,进而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来进行研究,ρ叫作曲率半径。如图所示,将物体以初速度v0斜向上抛出,初速度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θ,求物体在轨迹最高点处的曲率半径ρ。(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12.某质点在xOy平面上运动。t=0时,质点位于y轴上。它在x方向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它在y方向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1)求t=0.5s时质点速度的大小;(2)写出t=0.5s时质点的位置;(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大致描绘质点在2s内的运动轨迹。13.如图,质量为m的质点在平面坐标系上以某一速度(如图中箭头方向)运动时,受到大小不变、方向为-y方向的合力作用,由此质点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已知质点运动的最小速度为v,恒力的大小为F。(1)当质点速度大小变为时,速度方向和x方向之间的夹角是多大?(2)质点速度由v增加到的过程用了多少时间?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C B C D CD ACD AC9.(1)重力势能,;(2)弹性势能,;(3)动能,;(4)机械能,;(5)内能,10.(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提供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为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其中k为常数,联立解得由此可见,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m成正比、与太阳和行星间距离成反比,则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必定与太阳的质量M成正比、与太阳和行星间距离成反比,即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考虑以上各式得行星和太阳之间的引力满足写成等式为其中G是比例常数。(2)若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得苹果下落的力真是同一种力,即都遵守距离平方反比规律,则又因为联立以上各式,得11.12.(1);(2)(2.25m,7.5m);(3)13.(1)60°;(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