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1 桑叶和蚕宝宝 教学设计+课件(32页)+范作视频+素材【湘美2024版】一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1 桑叶和蚕宝宝 教学设计+课件(32页)+范作视频+素材【湘美2024版】一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桑叶和蚕宝宝
第1课
(湘美版)一年级

01
新知导入
02
新知讲解
03
艺术欣赏
04
实践练习
05
艺术欣赏
06
课堂评价
01
新知讲解
小鸟爱歌唱,
小鸭爱池塘。
斑马狮子爱草原,小狗爱与人做伴。
无题(中国画)1988 陈白一
艺术家自藏
01
新知讲解
动物有趣又可爱,
为我们家园添精 彩
它们也需人呵护,
地球家园共珍爱。
小伙伴(油画)
1984
林国华
内蒙古美术馆藏
01
新知导入
一天三餐吃桑叶,
还到处吐丝做茧,
辛辛苦苦成丝织,
换来人间美衣裳。
——打一动物

01
新知讲解
桑叶尖尖有锯齿,蚕宝宝白胖吃得香,吃完吐出银丝丝,织出绸缎做衣裳。
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上的采桑图案
采桑的过程以及动作
01
新知讲解
蚕宝宝吐出来的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从古至今,人们都用作品表达着对蚕的喜爱。
养蚕(窗花 )段月英
山西吕梁离石
剪纸,轮廓简洁明了,花纹生动有趣。
01
新知讲解
蚕宝宝和桑叶分别有什么特点?哪个圆润,哪个粗糙?
蚕宝宝身体软软的,白白的,身体两侧还有黑色的小点点,
蚕宝宝的身体很圆润。
圆润
01
新知讲解
蚕宝宝和桑叶分别有什么特点?哪个圆润,哪个粗糙?
桑叶是蚕宝宝最喜欢的食物
桑叶表面光滑,通常是心形的的,边缘是锯齿状,桑叶呈椭圆形,桑叶的叶脉交错、一根一根的从主叶脉往两边散开。
桑叶是粗糙的。
粗糙
02
新知讲解
小贴士
蚕的一生
02
新知讲解
小贴士
蚕卵
不同阶段的蚕宝宝
蚁蚕
幼蚕
脱皮
蚕蛾
蚕蛹
蚕茧
吐丝
02
新知讲解
小贴士
蚕宝宝的身体结构
胸部
腹部
尾角
头部
胸足
腹足
气门
尾足
01
新知讲解
蚕宝宝吃桑叶的样子真可爱,试着剪出蚕宝宝吃桑叶时的不同模样。
01
新知讲解
剪出蚕宝宝吃桑叶时的不同模样
完成图
步骤一:
选择合适的卡纸。
01
新知讲解
剪出蚕宝宝吃桑叶时的不同模样
完成图
步骤二:
画出蚕宝宝和桑叶的形状。
01
新知讲解
剪出蚕宝宝吃桑叶时的不同模样
完成图
步骤三:
沿着线剪出形状。
01
新知讲解
剪出蚕宝宝吃桑叶时的不同模样
完成图
步骤四:
粘贴蚕宝宝、桑叶。
02
新知讲解
小贴士
我们画一片桑叶,可以画成圆形或者心形。
在桑叶上画几只蚕宝宝,可以画不同姿态的蚕宝宝,比如有的在吃桑叶,有的在睡觉,有的在爬。
画蚕宝宝的时候,要注意画出它的头、胸、腹和小脚。
我们可以给画面涂上颜色,桑叶可以涂成绿色,蚕宝宝可以涂成白色。
如何画桑叶和蚕宝宝
01
新知讲解
看看视频
找找灵感
01
新知讲解
作品欣赏
02
新知讲解
学生作品欣赏
02
新知讲解
学生作品欣赏
02
新知讲解
小贴士
①用铅笔轻轻地画出桑叶和蚕宝宝的轮廓。
②用彩笔或油画棒给桑叶和蚕宝宝涂上颜色。
③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层次感,可以用深浅不同的颜色表现桑叶的纹理和蚕宝宝的身体结构。
绘画技巧
02
新知讲解
小贴士
①用彩纸剪出桑叶的形状,并用绿色彩笔给桑叶涂上颜色。
②用白色彩纸剪出蚕宝宝的形状,并用黑色彩笔给蚕宝宝画上眼睛和嘴巴。
③用吸管或牙签将蚕宝宝固定在桑叶上,表现蚕宝宝在桑叶上爬行的场景。
剪纸画技巧
02
新知讲解
用彩纸剪出桑叶和蚕宝宝的形状,将它们拼贴在一起。与同学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蚕宝宝的故事。
学习活动
02
新知讲解
蚕宝宝的故事示

从卵到蚕,再到蛹,最后变成飞蛾,蚕的一生充满了奇迹。你知道吗?刚产出来的卵是白色的,过几天就会变成黑色。而刚孵化出的小蚕宝宝也是黑色的,它们会慢慢变白,并且由细变粗,由短变长。
在结茧期,蚕宝宝会开始吐丝把自己包裹起来,就像给自己建造了一个小房子。而到了这个阶段,蚕宝宝已经长得像一个小胖墩儿了!它们会在这个小房子里安静地度过一段时间,然后就会开始羽化,变成飞蛾。
蚕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奇迹。
02
新知讲解
学生作品欣赏
02
新知讲解
学生作品欣赏
01
新知讲解
看看视频
找找灵感
06
课堂评价
在大自然里,不但蚕宝宝是人类的朋友,还有很多昆虫跟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要和大自然的动物和谐共处。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 桑叶和蚕宝宝 教学设计
课题 1 桑叶和蚕宝宝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第1课《桑叶和蚕宝宝》,以学习任务“感受自然中不同形状的美,用剪贴的方法创作桑叶和蚕的形象”为驱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并结合现实生活,了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和蚕丝的作用,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展示了桑叶和蚕宝宝的形态特征,引导学生观察蚕宝宝在桑叶上的各种姿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观察兴趣。此外,教材还展示了一些学生作品,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参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桑叶与蚕宝宝的形态特征,感受不同形状的美,并尝试运用彩纸剪贴的方式进行艺术实践。
2022新课标要求 1、能感知身边的美,认识美存在于我们周边,初步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2、能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按照自己的想法,掌握了剪贴桑叶和蚕的形状的方法。3、学会用彩纸剪出桑叶和蚕宝宝的形状,创作拼贴画,进行装饰和美化,初步形成设计意识。4、能剪出蚕吃桑叶时的不同动态,在拼贴时如何处理好桑叶和蚕的组合关系, 能以讲故事的形式分享自己的作品。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 了解了桑叶和蚕的形象特点,以及蚕在吃桑叶时的不同模样。(审美感知)。2. 掌握了剪贴桑叶和蚕的形状的方法。能用彩纸剪出桑叶和蚕宝宝的形状,创作拼贴画。能安全使用剪刀。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对社会、环境和生活的兴趣。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感受,塑造造型作品。(艺术表现)。3.了解蚕和桑叶的形象特征以及蚕吃桑叶时的动态,用剪纸的方法表现桑叶和蚕的形状,拼贴在一起。(创意实践)。4. 能剪出蚕吃桑叶时的不同动态。在拼贴时如何处理好桑叶和蚕的组合关系。 能以讲故事的形式分享自己的作品。(文化理解)
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通过观察和描绘桑叶和蚕宝宝,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然、认识生命。同时,本单元教学内容也为后续的美术学习奠定了基础,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重点 了解蚕和桑叶的形象特征以及蚕吃桑叶时的动态。用剪纸的方法表现桑叶和蚕的形状,拼贴在一起。
难点 能剪出蚕吃桑叶时的不同动态。在拼贴时如何处理好桑叶和蚕的组合关系。 能以讲故事的形式分享自己的作品。
材料准备 铅笔、卡纸、剪刀、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情景导入(出示图片)小鸟爱歌唱,小鸭爱池塘。斑马狮子爱草原,小狗爱与人做伴。(出示图片)动物有趣又可爱,为我们家园添精彩,它们也需人呵护,地球家园共珍爱。二、猜谜语一天三餐吃桑叶,还到处吐丝做茧,辛辛苦苦成丝织,换来人间美衣裳。 ——打一动物谜底:蚕今天我们一起画可爱的蚕宝宝吧,板书课题 了解蚕宝宝,通过儿歌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了解桑叶与蚕宝宝(出示图片)《采桑图案》(一)桑叶尖尖有锯齿,蚕宝宝白胖吃得香,吃完吐出银丝丝,织出绸缎做衣裳。图上画的是采桑的过程以及动作。(二)蚕宝宝吐出来的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从古至今,人们都用作品表达着对蚕的喜爱。(出示图片)养蚕剪纸,轮廓简洁明了,花纹生动有趣。(三)蚕宝宝和桑叶分别有什么特点?哪个圆润,哪个粗糙?1、蚕宝宝身体软软的,白白的,身体两侧还有黑色的小点点,蚕宝宝的身体很圆润。2、桑叶是蚕宝宝最喜欢的食物桑叶表面光滑,通常是心形的,边缘是锯齿状,桑叶呈椭圆形,桑叶的叶脉交错、一根一根地从主叶脉往两边散开。桑叶是粗糙的。(四)小贴士1、蚕的一生播放视频2、不同阶段的蚕宝宝出示图片蚕卵、蚁蚕、幼蚕、脱皮、吐丝、蚕茧、蚕蛹、蚕蛾3、蚕宝宝的身体结构蚕宝宝头部扁圆形,较小,位于蚕身体的最前方,两侧分布着复眼,类似于苍蝇的眼睛;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个小孔,为吐丝孔。胸部有三个体节组成,每一个体节有一对足,协助口器把持桑叶(五)蚕宝宝吃桑叶的样子真可爱,试着剪出蚕宝宝吃桑叶时的不同模样。出示图片(六)剪出蚕宝宝吃桑叶时的不同模样步骤一:选择合适的卡纸。步骤二:画出蚕宝宝和桑叶的形状。步骤三:沿着线剪出形状。步骤四:粘贴蚕宝宝、桑叶。(七)如何画桑叶和蚕宝宝我们画一片桑叶,可以画成圆形或者心形。在桑叶上画几只蚕宝宝,可以画不同姿态的蚕宝宝,比如有的在吃桑叶,有的在睡觉,有的在爬。画蚕宝宝的时候,要注意画出它的头、胸、腹和小脚。我们可以给画面涂上颜色,桑叶可以涂成绿色,蚕宝宝可以涂成白色。(八)看看视频找找灵感播放视频(九)作品欣赏出示图片(十)小贴士1、绘画技巧①用铅笔轻轻地画出桑叶和蚕宝宝的轮廓。②用彩笔或油画棒给桑叶和蚕宝宝涂上颜色。③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层次感,可以用深浅不同的颜色表现桑叶的纹理和蚕宝宝的身体结构。2、剪纸画技巧①用彩纸剪出桑叶的形状,并用绿色彩笔给桑叶涂上颜色。②用白色彩纸剪出蚕宝宝的形状,并用黑色彩笔给蚕宝宝画上眼睛和嘴巴。③用吸管或牙签将蚕宝宝固定在桑叶上,表现蚕宝宝在桑叶上爬行的场景。二、学习活动用彩纸剪出桑叶和蚕宝宝的形状,将它们拼贴在一起。与同学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蚕宝宝的故事。(一)蚕宝宝的故事示例从卵到蚕,再到蛹,最后变成飞蛾,蚕的一生充满了奇迹。你知道吗?刚产出来的卵是白色的,过几天就会变成黑色。而刚孵化出的小蚕宝宝也是黑色的,它们会慢慢变白,并且由细变粗,由短变长。在结茧期,蚕宝宝会开始吐丝把自己包裹起来,就像给自己建造了一个小房子。而到了这个阶段,蚕宝宝已经长得像一个小胖墩儿了!它们会在这个小房子里安静地度过一段时间,然后就会开始羽化,变成飞蛾。蚕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奇迹。(二)学生作品欣赏出示图片(三)看视频找灵感播放视频 看课本上的图片,初步体会桑叶和蚕宝宝的特点。了解桑叶和蚕的制作方法,并制桑叶和蚕宝宝剪纸画学生绘画,互相分享经验。 了解了桑叶和蚕的形象特点,以及蚕在吃桑叶时的不同模样。掌握了剪贴桑叶和蚕的形状的方法。能用彩纸剪出桑叶和蚕宝宝的形状,创作拼贴画。能安全使用剪刀。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对社会、环境和生活的兴趣。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感受,塑造造型作品。能剪出蚕吃桑叶时的不同动态。在拼贴时如何处理好桑叶和蚕的组合关系。 能以讲故事的形式分享自己的作品。
课堂练习 和小组同学一起剪出桑叶和蚕宝宝
课堂小结 在大自然里,不但蚕宝宝是人类的朋友,还有很多昆虫跟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要和大自然的动物和谐共处。
板书 桑叶和蚕宝宝画外形剪外形粘贴组合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家蚕(学名:Bombyx mori)为蚕蛾科家蚕蛾属下的一种昆虫,别名桑蚕蚕。家蚕是完全变态昆虫,其发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卵呈椭圆形,初为淡黄色,后变灰紫色或绿色,孵化期为10天。幼虫初为褐色,逐渐变为白色,成长为“小蚕”和“大蚕”,最后吐丝结茧。蛹初为乳白色,后变为深褐色,雌雄蛹可以通过腹节的特征区分。成虫体色为白至灰白色,翅膀和翅脉有灰褐色的端线和横脉,触角双栉状。 中国是家蚕的起源地, 已有约5000年的家养历史,如今家蚕的分布较广泛,主要养殖国家包括日本、俄罗斯、印度和韩国等,在中国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家蚕主要以桑叶为食,但在自然条件下也能吃其他植物,如柘、橙桑和榕等。但食用非桑叶植物可能会影响其生长,甚至导致中毒死亡。家蚕及其产品用途广泛,家蚕红蛹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作为营养品食用或用于生产食品和药品,蚕沙是优质饲料和肥料。药用方面,家蚕各部分如白僵蚕、蚕沙、蚕茧、蚕蜕和蚕蛹可治疗多种疾病。工业上,天然蚕丝被誉为“纤维皇后”,用于服饰和家居用品。经济上,在2003年中国丝绸工业年总产值700亿元,茧丝产量和出口量占全球70%以上。家蚕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材料,对鳞翅目害虫研究及环保农药开发有重要影响,中国已绘制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和全球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此外,桑树、蚕和丝的形象还出现在神话传说、出土文物、书画诗词以及民俗文化中。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通过多媒体展示作品,教师示范,同学分享,互相学习,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灵感和欲望,使学生乐于动手。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