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9课 辛亥革命(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第9课 辛亥革命(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2024)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4 潮州一模)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采用黄帝纪元,1911年即黄帝纪元4609年。有人指责此类帝王的纪年法不符合民主思想,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采用民国纪元。这表明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B.完成了反封建的任务
C.贯彻了民主共和理念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2.(2024 郓城县三模)林老师复习课上在黑板上所写板书如表所示,板书中①处句子最可能是(  )
人物 观点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李世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孙中山 ①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A.“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
B.“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
C.“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
D.“古人进步最大的理由,是在能实行。能实行便能知,到了能知,便能进步。”
3.(2024 海港区一模)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两天后占领武汉三镇,41天后,全国十余个省份宣布独立,80天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123天后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这反映出(  )
A.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B.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C.革命斗争的彻底性 D.民主共和不可阻挡
4.(2024 罗庄区二模)1894年,兴中会创立时,首先参加兴中会的20多人都是华侨,后来华侨竟占参会成员的60%以上;1911年黄花岗起义,“仅仅从新加坡、槟榔屿、缅甸回国参加起义的华侨就不下500人”,英勇就义的72位烈士中有1/3是华侨。这反映出(  )
A.华侨助推近代社会变革
B.华侨反情情绪普遍高涨
C.革命党人缺乏资金支持
D.清朝统治逐渐土崩瓦解
5.(2024 梁园区校级一模)如表内容直接表明(  )
10月22日,长沙宣告脱离清廷 10月31日,云南宣告脱离清廷 11月3日,上海宣告脱离清廷 11月5日,浙江宣告脱离清廷 ……
A.列强侵略逐渐深入 B.通商口岸日趋增多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民主革命彻底胜利
6.(2024 鼓楼区一模)下列属于辛亥革命的影响的是(  )
①推翻了清王朝反动统治
②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③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4 寿光市一模)武昌起义爆发11天后,英国《画报》增刊报道“辛亥革命”,预见革命的走势,然而在中国有很多人还未听闻孙中山的名字。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缺乏群众基础 B.国际影响力大
C.取得彻底胜利 D.实现民族独立
8.(2024 辉县市二模)“辛亥革命的伟大,不仅在于它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帝制……它使得以后一切复辟帝制的尝试,都只能成为昙花一现的丑剧。”该观点认为辛亥革命(  )
A.彻底推翻封建制度 B.推动思想文化转型
C.促进民族意识觉醒 D.弱化君主权威崇拜
9.(2024 永川区一模)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下列事件与其思想主张或口号搭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民主科学
B.戊戌变法——扶清灭洋
C.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变法图强
10.(2024 宝坻区二模)开创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1.(2024 佳木斯模拟)学者金冲及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说明辛亥革命(  )
A.推翻清朝统治
B.终结君主专制制度
C.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D.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12.(2024 灯塔市期末)梁启超曾捐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B.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C.实现了民族完全独立 D.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13.(2024 西工区一模)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两个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推翻清朝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挽救民族危亡 D.建立民主共和国
14.(2024 阳春市一模)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在积极方面虽然没有能建立起真正的民主政体,在破坏方面却有绝大的成绩,造成了一个大解放的空气,各种革命的新种子才能生根发芽—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为中国社会转型奠定基础
D.未能促进中国民主进程
15.(2024 绿园区一模)从1911年10月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这是支持(  )
A.黄花岗起义 B.北伐战争
C.辛亥革命 D.护国战争
16.(2024 麒麟区一模)“在推翻清王朝的同时,也给延续千年的传统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向国人头脑注入了一系列崭新观念,堪称中华民族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材料评论的是20世纪初的重大历史事件(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7.(2024 南山区二模)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辛亥革命为贰仟叁佰壹拾二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由此推断,“分界线”区分了(  )
A.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
B.君主专制制度与民主共和制度
C.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
D.半殖民地国家与民族独立国家
18.(2024 新乐市模拟)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被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别人看作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材料叙述的是辛亥革命的(  )
A.背景 B.原因 C.经过 D.意义
19.(2024 青川县二模)有学者认为“它是无数被压迫民众中的斗争者,勇敢地颠覆了软弱无能、横征苛敛的清政府的统治而建立了民主共和国的一种革命运动”。据此判断,题目中的“革命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二.材料题(共1小题)
20.(2024 嵩县期中)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探索史。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
——雷颐《取静集》《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孙中山全集》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失败”指的是什么事件?康、梁“新的救国之道”是在什么运动中实践的?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标志中国“千年专制”被推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指出中国近代革命的任务,以及孙中山认为能解中国“千年专制之毒”的解药。
新课预习衔接 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4 潮州一模)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采用黄帝纪元,1911年即黄帝纪元4609年。有人指责此类帝王的纪年法不符合民主思想,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采用民国纪元。这表明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B.完成了反封建的任务
C.贯彻了民主共和理念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武昌起义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采用民国纪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因此湖北军政府采用黄帝纪元被人指责不符合民主思想,而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采用民国纪元,以此适应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这表明辛亥革命贯彻了民主共和理念,C项正确;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体制,但与题干这一变化无关,排除A项;
辛亥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没有完成反封建的任务,排除B项;
辛亥革命最终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024 郓城县三模)林老师复习课上在黑板上所写板书如表所示,板书中①处句子最可能是(  )
人物 观点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李世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孙中山 ①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A.“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
B.“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
C.“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
D.“古人进步最大的理由,是在能实行。能实行便能知,到了能知,便能进步。”
【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解答】分析表格可知,孟子、李世民、毛泽东的话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分析选项可知,“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思想,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3.(2024 海港区一模)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两天后占领武汉三镇,41天后,全国十余个省份宣布独立,80天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123天后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这反映出(  )
A.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B.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C.革命斗争的彻底性 D.民主共和不可阻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比如民主共和思想等,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与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无关,排除B项;辛亥革命不具有彻底性,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知识。
4.(2024 罗庄区二模)1894年,兴中会创立时,首先参加兴中会的20多人都是华侨,后来华侨竟占参会成员的60%以上;1911年黄花岗起义,“仅仅从新加坡、槟榔屿、缅甸回国参加起义的华侨就不下500人”,英勇就义的72位烈士中有1/3是华侨。这反映出(  )
A.华侨助推近代社会变革
B.华侨反情情绪普遍高涨
C.革命党人缺乏资金支持
D.清朝统治逐渐土崩瓦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兴中会和黄花岗起义的知识。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背景特征来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华侨竟占参会成员的60%以上”“英勇就义的72位烈士中有1/3是华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之前,华侨参与人数众多,对中国民主革命支持力度极大,这表明华侨助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故选A项;B项中的“普遍高涨”表述太绝对,材料信息得不出此结论,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革命党人缺乏资金支持的信息,故排除C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华侨支持革命,但不能表明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故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兴中会和黄花岗起义的知识。
5.(2024 梁园区校级一模)如表内容直接表明(  )
10月22日,长沙宣告脱离清廷 10月31日,云南宣告脱离清廷 11月3日,上海宣告脱离清廷 11月5日,浙江宣告脱离清廷 ……
A.列强侵略逐渐深入 B.通商口岸日趋增多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民主革命彻底胜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记辛亥革命的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10月22日,长沙宣告脱离清廷 10月31日,云南宣告脱离清廷 11月3日,上海宣告脱离清廷 11月5日,浙江宣告脱离清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中的时间及地点范围可得出短时间内各省纷纷响应;根据所涉及的范围省份可得出省份多,范围广,说明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C项正确;材料中长沙、云南等地宣告脱离清廷,与列强侵略逐渐深入无关,排除A项;通商口岸日趋增多与材料信息不匹配,排除B项;民主革命并没有取得彻底胜利,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6.(2024 鼓楼区一模)下列属于辛亥革命的影响的是(  )
①推翻了清王朝反动统治
②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③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采取了奖励实业的举措;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①③④符合题意;新中国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②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B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7.(2024 寿光市一模)武昌起义爆发11天后,英国《画报》增刊报道“辛亥革命”,预见革命的走势,然而在中国有很多人还未听闻孙中山的名字。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缺乏群众基础 B.国际影响力大
C.取得彻底胜利 D.实现民族独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解答】根据材料“在中国有很多人还未听闻孙中山的名字”可知,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故A正确;根据材料“在中国有很多人还未听闻孙中山的名字”可知,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国际影响力大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取得彻底胜利,故C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8.(2024 辉县市二模)“辛亥革命的伟大,不仅在于它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帝制……它使得以后一切复辟帝制的尝试,都只能成为昙花一现的丑剧。”该观点认为辛亥革命(  )
A.彻底推翻封建制度 B.推动思想文化转型
C.促进民族意识觉醒 D.弱化君主权威崇拜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要求运用所学辛亥革命的意义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题干“辛亥革命的伟大,不仅在于……它使得以后一切复辟帝制的尝试,都只能成为昙花一现的丑剧”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观点强调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弱化了君主权威崇拜的心理,D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排除A项;辛亥革命并未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思想动员,没有推动思想文化转型,排除B项;在题干信息中未体现民族意识觉醒,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阅读史料、历史解释能力。
9.(2024 永川区一模)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下列事件与其思想主张或口号搭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民主科学
B.戊戌变法——扶清灭洋
C.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变法图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C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是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排除A;戊戌变法是以“变法图强”为口号,排除B;新文化运动是以“民主科学”为口号,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0.(2024 宝坻区二模)开创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解答】由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故选项C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开端,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辛亥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1.(2024 佳木斯模拟)学者金冲及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说明辛亥革命(  )
A.推翻清朝统治
B.终结君主专制制度
C.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D.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解答】由材料“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可知,辛亥革命后人们的心理有了巨大变化,敢于表达自己的主张,这主要说明了辛亥革命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推翻清朝统治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终结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内容,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辛亥革命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12.(2024 灯塔市期末)梁启超曾捐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B.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C.实现了民族完全独立 D.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据“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可知,梁启超主要肯定辛亥革命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13.(2024 西工区一模)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两个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推翻清朝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挽救民族危亡 D.建立民主共和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挽救民族危亡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是中国近代的自强之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是中国的维新之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是中国的共和之路。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两个人的选择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挽救民族危亡的相关史实。
14.(2024 阳春市一模)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在积极方面虽然没有能建立起真正的民主政体,在破坏方面却有绝大的成绩,造成了一个大解放的空气,各种革命的新种子才能生根发芽—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为中国社会转型奠定基础
D.未能促进中国民主进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辛亥革命的功绩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在破坏方面却有绝大的成绩,造成了一个大解放的空气,各种革命的新种子才能生根发芽”体现的是辛亥革命冲击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引发了思想解放的浪潮,为接下来的革命奠定基础,为中国社会转型奠定基础,C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排除A项;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与“造成了一个大解放的空气,各种革命的新种子才能生根发芽”不符,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民主化进程,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5.(2024 绿园区一模)从1911年10月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这是支持(  )
A.黄花岗起义 B.北伐战争
C.辛亥革命 D.护国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革命士兵发动武昌起义取得胜利,武汉三镇光复,从而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此后短短一个月内,全国十多个省份相继宣布独立,清朝统治走向土崩瓦解,故C符合题意;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爆发,但起义迅速归于失败,排除A;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后,1926年开展北伐战争,排除B;1915年,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武昌起义的经过和影响。
16.(2024 麒麟区一模)“在推翻清王朝的同时,也给延续千年的传统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向国人头脑注入了一系列崭新观念,堪称中华民族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材料评论的是20世纪初的重大历史事件(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题干“在推翻清王朝的同时......一系列崭新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未推翻,排除A项;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未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排除B项;五四运动时,清政府已经被推翻,反对的是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2024 南山区二模)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辛亥革命为贰仟叁佰壹拾二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由此推断,“分界线”区分了(  )
A.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
B.君主专制制度与民主共和制度
C.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
D.半殖民地国家与民族独立国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掌握辛亥革命的意义。
【解答】根据材料“辛亥革命为贰仟参佰壹拾二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这是它的最大功绩,B项正确;辛亥革命并非彻底结束封建主义,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排除A项;五四运动区分了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区分了半殖民地国家与民族独立国家,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2024 新乐市模拟)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被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别人看作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材料叙述的是辛亥革命的(  )
A.背景 B.原因 C.经过 D.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被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别人看作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前后人民思想的变化,未涉及辛亥革命爆发背景,排除A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求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题干未涉及,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的武昌起义和清政府的灭亡,无法得出描述的是辛亥革命的经过,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以辛亥革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9.(2024 青川县二模)有学者认为“它是无数被压迫民众中的斗争者,勇敢地颠覆了软弱无能、横征苛敛的清政府的统治而建立了民主共和国的一种革命运动”。据此判断,题目中的“革命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末年的一场反清起义,但其目标是建立太平天国政权,而非民主共和国,排除。
B.义和团运动主要是反对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没有直接针对清政府的统治,也没有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目标,排除。
C.根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旨在推翻清朝政府,结束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它是由众多革命者发起的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运动,与材料中颠覆软弱无能、横征苛敛的清政府统治的信息相吻合,符合题意。
D.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主要倡导民主、科学,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并非针对清政府的统治,当时清政府已灭亡,排除。
故选:C。
【点评】记忆辛亥革命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二.材料题(共1小题)
20.(2024 嵩县期中)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探索史。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
——雷颐《取静集》《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孙中山全集》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失败”指的是什么事件?康、梁“新的救国之道”是在什么运动中实践的?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标志中国“千年专制”被推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指出中国近代革命的任务,以及孙中山认为能解中国“千年专制之毒”的解药。
【分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意义、中国近代革命的任务、三民主义等相关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并结合所学知,“中国的失败”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康、梁“新的救国之道”是在戊戌变法中实践的。
(2)根据材料“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并结合所学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近代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孙中山认为能解中国“千年专制之毒”的解药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故答案为:
(1)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戊戌变法。
(2)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三民主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意义、中国近代革命的任务、三民主义等相关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