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第二框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课件+分层练习-《精讲精练》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第二框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课件+分层练习-《精讲精练》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共12张PPT)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第二框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必备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生命健康俱可贵
1.维护人身权利的原因
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
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
2.人身权利的类型: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
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身份权,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
名誉权和荣誉权。
3.维护人身权利的要求:人们在生活中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利。
4.最基础的权利: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民法典把这三项权利置
于人格权编的前列。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知识点 2 姓名肖像受保护
1.姓名权
(1)含义: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姓名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个人在人格上
的基本特征。
(2)姓名权的保护
①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
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
②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由父母决定其姓名,成年后有权自己决定继续使用或者改变姓名,但是
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③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姓名的
简称等,参照姓名权加以保护。
易混辨析 盗用姓名和冒用姓名的区别
盗用姓名主要指盗取某人姓名,不一定扮演姓名者本人。如A盗用B的姓名,向C说自己是B的
好友,骗取C的信任从而获得某种利益。而冒用姓名则是冒用某人姓名,扮演姓名者本人。如
A说自己就是B,冒用B的姓名进行欺骗从而获得某种利益。
2.肖像权
(1)肖像的含义: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
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2)肖像权的保护
①自然人享有肖像权。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
权。
1.名誉权和荣誉权
(1)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
评价。
(2)名誉权和荣誉权的保护
①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
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②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知识点 3 名誉隐私不可侵
易混辨析 名誉权与荣誉权的区别
①名誉权是每个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都享有的,具有普遍性。荣誉权是只有公民、法人
或者非法人组织作出突出贡献或取得特殊劳动成果才能获得的,具有专属性。②名誉权的获
得不需要任何程序。荣誉权必须经过特定的程序,由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给予表彰的方式授
予。③名誉权无法被剥夺或限制。荣誉权可基于法定事由予以剥夺。
2.隐私权
(1)隐私的含义: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
私密信息。
(2)隐私权的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
私权。
(3)保护隐私权的意义:民法保护隐私权,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
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4)个人信息的保护: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等原则,不得通
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
学习点拨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
保护的规定。
知识辨析
1.女大学生小刘到某超市购物,超市方怀疑小刘偷东西,将其非法拘禁半小时并对其搜身,超
市侵犯了小刘的健康权。
2.王某、赵某二人决定为他们刚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北燕南飞”,当地公安机关应为其女儿
办理户口登记。
3.乙在甲不知情的情况下领取了甲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并以甲自居完成学业。乙以盗用的方
式侵害了甲的姓名权。
4.甲乙之间有矛盾,甲公开丑化乙的照片。因不以营利为目的,甲并未侵犯乙的肖像权。
5.甲谎称乙的俏容是整出来的并散布该谣言,使乙的声誉受损,甲侵犯了乙的隐私权。
一语破的
1.错误。超市方怀疑小刘偷东西,将其非法拘禁半小时并对其搜身,未对小刘身体内部机能或
外部组织造成伤害,因而未侵犯其健康权,超市方侵犯的是小刘的身体权(自然人的身体完整
和行动自由受法律保护)。
2.错误。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由父母决定其姓名,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有不违背公序
良俗的正当理由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王某、赵某仅凭个人喜好选取姓氏,具有
明显的随意性,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和公序良俗的要求。当地公安机关应以该姓名违背公序良
俗为由拒绝办理。
3.错误。乙以甲自居完成学业,扮演了甲的角色,所以乙以冒用的方式侵害了甲的姓名权。
4.错误。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是构成肖像侵权的要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
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5.错误。甲谎称乙的俏容是整出来的,既然是谎称,那么甲所散布的就不是真实的信息,就不
构成对乙的隐私侵权。甲是通过诽谤方式对乙实施了名誉侵权。
关键能力 定点破
定点 名誉权和隐私权的区分
名誉权 隐私权
涉及的内容 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涉及内容的 真实性 虚假信息 真实信息
侵权方式 侮辱、诽谤等 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
权利主体 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自然人
侵权人心理状态 和主观目的 大多出于故意,主观目的是毁损、贬低他人名誉,也不排除过失行为导致的名誉侵权 可能出于故意也可能出于过失,主观上可能不具有目的性,也可能具有恶意或善意的目的
名师点睛 若泄露、公开或散布的是真实信息,则涉及侵犯隐私权;若泄露、公开或散布的
是虚假信息,则涉及侵犯名誉权。
典例 2023年2月,汤某和何某因琐事多次发生冲突,未能协商解决。后双方矛盾日益激化引发
“骂战”,汤某捏造何某偷盗、抢劫、涉黑等不实信息,引发大量网民围观,跟进评论,对何某
嘲讽、谩骂,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属于隐私,受到法律保护
B.汤某捏造并散布不实信息,侵犯了何某的隐私权
C.汤某捏造并散布不实信息,侵犯了何某的名誉权
D.网友嘲讽、谩骂何某是受汤某误导,未侵犯何某名誉权
C
解析 汤某捏造何某偷盗、抢劫、涉黑等不实信息,属于以诽谤方式侵犯何某的名誉权,C正
确。汤某散布的是不实信息,不属于何某隐私,A、B不合题意。网友受汤某的误导,对何某嘲
讽、谩骂,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损害了何某的社会评价,侵犯了何某的名誉权,D错误。第二框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生命健康权
1.小许与朋友在饭店庆祝自己15周岁生日时,因琐事与邻桌小孙发生冲突。小许拿凳子殴打小孙,造成小孙右手中指骨折。小许(  )
①侵犯了小孙的健康权
②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需承担侵权责任
③应受到法律制裁,因为生命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④监护人要赔偿小孙医疗费、营养费等相关费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组二 姓名权
2.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下列属于侵犯公民姓名权的是(  )
①罗某因发帖侮辱英烈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
②甲(3周岁)的父母到派出所将甲更改为与乙一样的名字
③甲盗用乙身份证办理信用卡
④甲上学迟到,在登记册上签了乙的名字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自由式滑雪选手谷某凌在北京冬奥会后迅速走红,成为一些不法商家蹭流量的目标,涉及“谷某凌”的多款商标被恶意注册,多款杂志也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其照片用于宣传和销售。该案例中(  )
①恶意抢注“谷某凌”商标侵犯其姓名权
②商家在客观上扩大其知名度,故不涉及侵权
③杂志擅自使用谷某凌照片侵犯其肖像权
④应使用法律维护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组三 肖像权
4.某生物科技公司在其公众号上发布的一篇商业推广文章中,使用了一张对知名艺人甲某的照片进行处理后形成的肖像剪影。文章中介绍,公司即将迎来一名神秘朋友并提供了大量具有明显指向性的人物线索,该文章评论区大量网友留言均提及甲某名字或其网络昵称。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科技公司侵犯了甲某的肖像权
②科技公司侵犯了甲某的隐私权和身份权
③科技公司侵犯了甲某的人格权
④网友侵犯了甲某的姓名权和名誉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什么形式的媒体,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都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下列网络案件中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是(  )
①甲将旅游中拍摄的含有来往游客的人文景观视频上传至某短视频平台
②某网红未经乙的同意将其写真照发布在自己的账号上用于介绍家乡的美景
③某口腔医院未经丙同意将丙矫正前后的牙齿照片挂在医院网站宣传
④丁为泄愤将某同学照片画成夸张的漫画并涂鸦发布在班级QQ群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组四 名誉权和隐私权
6.某中学高二数学老师曹某,在上课时批评了不专心听讲的学生仲某,仲某回家告诉家长,家长认为数学老师是针对其孩子,于是在朋友圈发布辱骂数学老师曹某的言论,并用曹某的照片作配图,这给曹老师带来不小的困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如果仲某家长在朋友圈发表的言论有真实成分,则并无不当
②仲某家长在朋友圈发表的言论,已经侵犯了曹老师的名誉权
③仲某家长使用曹老师的照片属于法定许可使用
④曹老师有权要求仲某家长在一定范围内消除给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2023年11月,临沂市委网信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开盒挂人”等突出问题。所谓“开盒挂人”,是指利用黑客软件,盗取个人及其家人所有信息,并未经他人同意公开个人隐私信息,煽动网民攻击谩骂。打击“开盒挂人”违法行为表明(  )
①“开盒挂人”违法行为侵犯了自然人的身份权
②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
③尊重他人隐私是法律的要求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④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公民荣誉权不受他人侵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张某因不满某网络购物平台的售后服务,化名“李某”在网上恶意发布“差评”,该商家遂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与张某的聊天记录和张某购物平台个人账号等信息。本案中(  )
①张某在网上恶意发布“差评”,侵犯了商家的名誉权
②张某冒用“李某”的名字,侵犯了李某的姓名权
③商家擅自公开张某相关信息,侵犯了张某的隐私权
④商家为反击公布张某个人信息,不违背合法、必要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能力提升练
1.李某向王某借款后逾期不还,王某在索要过程中与李某发生争执,李某殴打王某致其重伤。王某儿子十分气愤,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上上传李某的照片并写明欠款事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王某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
B.李某应当赔偿王某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
C.李某的肖像权、隐私权受到侵害
D.王某儿子公布事实也会侵犯李某名誉权
2.姓名是用来表现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符号,总是与特定个人相联系。法律保护自然人的姓名权,侵犯他人姓名权的要承担法律责任。下列选项中并未侵犯他人姓名权的是(  )
A.公婆不同意儿媳让孩子随母姓的提议
B.张某某冒名顶替“罗某某”去上大学
C.甲认可乙在工作群中以甲的网名发布恭维言论
D.某人擅自用著名跳水运动员的姓名申请商标
3.近日,有网络主播运用人工智能软件进行换脸直播,网络平台上出现了多位“知名演员”,相应主播因此人气大涨,直播带货销量大增。从民法典的角度讲,换脸直播(  )
①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因为未经允许使用他人肖像
②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因为以营利为目的使用知名演员肖像
③侵犯他人的人格权,因为使用电子技术编辑他人肖像
④侵犯他人的荣誉权,因为造成知名演员社会声誉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A先生与B先生在一次驾车时发生碰撞,经当地交警事故责任认定为双方同等责任。事故发生后的当天,A先生用拍摄的事故现场照片在社交平台上制作发布了一条短视频。视频中出现了B先生姓名、正脸及其车辆车牌照片,并配上了侮辱性文字,该视频被多次转发和评论。A先生制作发布短视频的行为(  )
①泄露了B先生的姓名,侵犯了B先生的名称权
②虽然暴露了B先生的正脸,但未构成肖像权侵权
③侮辱了B先生的尊严,侵犯了B先生的名誉权
④公布了B先生的姓名、正脸及车牌,侵犯了其隐私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孙某系某通信公司的通信服务用户。2025年,孙某持续收到营销人员以该通信公司工作人员名义拨打的推销电话,营销人员以“搞活动”“回馈老客户”“赠送”“升级”等为由数次向孙某推销套餐升级业务。其间,孙某两次拨打该通信公司客服电话投诉,客服表示以后尽量避免再向其推销,但之后孙某又多次接到营销电话。随后,孙某将该通信公司诉至法院。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该通信公司并未泄露、公开孙某的个人信息,无需承担侵权责任
②该通信公司的行为超出了必要限度,违反了民法平等、自愿原则
③该通信公司侵害了孙某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应承担侵权责任
④该通信公司利用其合法持有的用户信息拨打电话宣传其业务活动,不构成侵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
【案情回顾】某餐饮公司推出手机扫码点餐服务,具体操作步骤为:使用手机扫描店内二维码关注“某餐饮公司”微信公众号,授权商家获取消费者的微信昵称、头像、地区、性别、手机号码等信息,进行线上点餐;若不同意授权商家获取前述信息,则无法进行线上点餐。孔某在某餐饮公司用餐时,店员未告知孔某可以人工点餐,孔某通过前述手机扫码方式进行了点餐并结账,在该过程中,孔某被注册为某餐饮公司的会员。孔某发现,其取消关注“某餐饮公司”微信公众号后,仍是某餐饮公司的会员,个人信息仍存储在某餐饮公司处,孔某无法自行删除。孔某以个人信息权益受到侵害为由,将某餐饮公司诉至法院。
【法院裁判】法院经审理查明,孔某在某餐饮公司用餐时,服务人员未告知孔某可以人工点餐,其线上点餐方式变相强制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且没有明示如何删除个人信息,故某餐饮公司构成侵权。法院依法作出判决:某餐饮公司停止侵害,删除信息,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结合材料,运用“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的知识,分析法院对本案判决的依据,并说明该案例的警示意义。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不能区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1.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甲公司成立后有盈利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②16周岁的李某可能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③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与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不同
④14周岁的杨某的有些民事行为具有法律效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易错点2 不能区分不同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2.某校高二同学围绕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进行探究学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① 小涛与A公司签订演出协议 表演的节目
② 小涛在海淀区有一套商品房 商品房
③ 小涛发明了一款新型电磁炉 电磁炉发明专利
④ 小涛允许照相馆把自己的艺术照用作海报宣传 照相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易错点3 不能区分民法的基本原则
3.李某明知自己的公寓附近即将修建工厂,且噪声将会很大,仍将公寓卖给了想要得到一处环境安静住处的刘某。下列行为与李某行为违背的民法基本原则相一致的是(  )
①某公司超标排放废水,影响周边群众的正常生活
②张某先将自己的汽车卖给任某,之后又以更高价格卖给赵某
③王某常在公寓中和朋友聚会至深夜,大声喧哗,播放音乐
④付某在某菜市场卖菜,经常将缺斤短两的蔬菜卖给顾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易错点4 不能区分几种人身权
4.摄影师小伟将小杰主演的短视频剧照截图并进行技术处理后发到微信公众号,用来为自己的摄影工作室招揽顾客。小杰朋友发现后告知小杰,小杰心怀不满,向小伟索赔,被拒后当众打了小伟一个耳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艺术剧照不同于肖像,小伟并没有侵犯小杰的权利
②如果处理后的剧照截图具有可识别性,则小伟侵害了小杰的肖像权
③小杰打人若造成小伟身体损害则侵害了小伟的健康权
④小伟未经许可使用小杰主演的短视频剧照,侵犯了小杰的隐私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谭某下班回家时被楼道里堆积的旧家具的玻璃割伤,经调查旧家具属于邻居杨某,谭某找到杨某说明情况要求赔偿,杨某反而指责谭某不小心,二人争论不休。邻居夏某将二人争吵视频全程录了下来并放到网上,引起了广泛讨论。本案中(  )
①杨某侵犯了谭某的身体权 ②夏某侵犯了谭某的隐私权
③夏某侵犯了杨某的名誉权 ④夏某侵犯了杨某的肖像权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二框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基础过关练
1.B 2.B 3.B 4.D 5.C 6.B 7.C 8.B
1.B 小许拿凳子殴打小孙,造成小孙右手中指骨折,侵犯了小孙的健康权,①正确。15周岁的小许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侵权责任应由其监护人承担,其监护人要赔偿小孙医疗费、营养费等相关费用,④正确,②错误。小许并没有剥夺小孙的生命,侵犯的是小孙的健康权而不是生命权,③排除。
易混易错
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生命权涉及的是人的生命的存续,生命不受非法侵害;健康权涉及的是自然人生理机能的正常运作和功能的正常发挥;身体权涉及的是维护身体完整并能自由支配其身体各个组成部分。
2.B 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的人身权利。盗用公民身份证办理信用卡和在迟到登记册上签别人的名字,都侵犯了公民的姓名权,③④正确。罗某侮辱英烈,侵犯了英烈的名誉、荣誉,①不选。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由父母决定其姓名,甲(3周岁)的父母到派出所将甲更改为与乙一样的名字,是父母的权利,且重名也不侵犯乙的姓名权,②不选。
3.B 一般来说,未经许可使用他人姓名,侵犯他人姓名权,恶意抢注“谷某凌”商标是侵犯姓名权的行为;一般来说,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肖像,侵犯他人的肖像权,杂志擅自使用谷某凌照片侵犯其肖像权。①③正确,②错误。个人最基础的权利是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本案未涉及,④排除。
4.D 该生物科技公司在其公众号上发布的商业推广文章中使用的甲某的肖像剪影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该公司侵犯了甲某人格权中的肖像权,①③正确。科技公司的行为不涉及侵犯甲某的隐私权和身份权,②排除。网友的评论中提及甲某的姓名或其网络昵称,只是作指示性和描述性使用,并不侵犯甲某的姓名权,且评论并未明确是负面评价,不能认定侵犯甲某的名誉权,④排除。
5.C 甲将旅游中拍摄的含有来往游客的人文景观视频上传至某短视频平台,并不是针对特定个人拍摄,游客属于“偶然入镜”,不构成肖像侵权,①不合题意。某网红未经乙的同意将其写真照发布在自己的账号上用于介绍家乡的美景,属于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肖像,构成肖像侵权,②符合题意。某口腔医院未经丙同意将丙矫正前后的牙齿照片挂在医院网站宣传,照片只涉及牙齿,不具有肖像的“可辨识性”,不构成肖像侵权,③不合题意。丁为泄愤将某同学照片画成夸张的漫画并涂鸦发布在班级QQ群里,属于以丑化、污损方式侵犯他人肖像权,④符合题意。
6.B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仲某家长在朋友圈发表的言论侵犯了曹老师的名誉权,曹老师有权要求仲某家长在一定范围内消除给其带来的不良影响,②④正确。即使仲某家长在朋友圈发表的言论有真实成分,其做法也不当,①不选。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未经他人同意,将他人照片发到网上的,是侵犯肖像权或者隐私权的行为,③不选。
7.C 打击“开盒挂人”违法行为表明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也表明尊重他人隐私是法律的要求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②③符合题意。“开盒挂人”违法行为不涉及侵犯身份权和荣誉权,①④排除。
8.B 张某恶意发布“差评”,损害了商家的社会评价,侵犯了商家的名誉权,①正确。商家遂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与张某的聊天记录和张某购物平台个人账号等信息,商家违背了处理个人信息的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侵犯了张某的隐私权,③正确,④错误。“李某”属于化名,不是特定个人,张某并没有侵犯李某的姓名权,②错误。
能力提升练
1.D 2.C 3.B 4.D 5.C
1.D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李某殴打王某致其重伤,侵犯了王某的生命健康权,应当赔偿王某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A、B正确。王某儿子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上上传李某的照片并写明欠款事项,并没有得到李某的同意,侵犯了李某的肖像权和隐私权,C正确。侵犯名誉权通常是以侮辱、诽谤的方式,王某儿子公布事实侵犯的是李某的隐私权而非名誉权,D错误,故选D。
2.C 
案例 分析 结论
公婆不同意儿媳让孩子随母姓的提议 以干涉方式侵犯了孩子由其母亲代为行使的姓名权 都侵犯了他人姓名权,不符合题意
张某某冒名顶替“罗某某”去上大学 以假冒方式侵犯了罗某某的姓名权
某人擅自用著名跳水运动员的姓名申请商标 未经许可使用他人姓名,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
甲认可乙在工作群中以甲的网名发布恭维言论,乙并未侵犯甲的姓名权,C符合题意。
易混易错
侵犯姓名权中的盗用和冒用
盗用姓名,即打着某人的旗号,自己不一定扮演姓名者本人。
冒用姓名,即冒名顶替,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
3.B 未经允许,使用电子技术编辑他人肖像、使用他人肖像,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①③正确。以营利为目的并非构成肖像侵权的要件,②错误。本案不涉及知名演员社会声誉降低,且社会声誉降低涉及的是名誉权而不是荣誉权,④排除。
4.D 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法人、非法人组织才享有名称权,①错误。A先生未经B先生许可,制作发布的视频中出现B先生的姓名及车辆车牌照片,侵犯了B先生的隐私权;出现B先生的正脸,属于未经许可使用、公开他人的肖像,侵犯了B先生的肖像权;照片配有侮辱性文字,视频被多次转发和评论,侵犯了B先生的名誉权。②错误,③④正确。
5.C 该通信公司工作人员利用公司掌握的客户孙某的个人信息向孙某推销套餐升级业务,被孙某投诉仍不停止,该通信公司对于客户个人信息没有履行保密义务,使用客户信息超出了必要限度,违反了民法的平等、自愿原则,侵犯了孙某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6.答案 依据:①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等原则。某餐饮公司在提供线上点餐服务时,强制授权收集孔某的微信昵称、头像、手机号码等信息且不明示删除方法,违背了平等、自愿、公平等原则。②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等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某餐饮公司强制授权收集孔某的微信昵称、头像等个人信息,违背了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的原则,侵犯了孔某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
警示意义:法院支持原告维权,有利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等等。
解析 第一小问,材料中店员未告知孔某可以人工点餐、餐饮公司变相强制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并将孔某注册为会员、孔某无法自行删除个人信息以及法院对餐饮公司责任的判定等→可联系民法的基本原则和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的相关知识。
第二小问,要求说明该案例的警示意义,可结合案件和教材知识,从自然人(消费者)、经营活动、社会秩序等角度说明。
易混易错练
1.B 2.C 3.C 4.C 5.C
1.B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至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①错误,符合题意。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②正确,不合题意。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与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都没有民事行为能力,③错误,符合题意。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④正确,不合题意。
2.C 小涛在海淀区有一套商品房,涉及的是所有权关系,其客体是商品房这个物,②正确。小涛发明了一款新型电磁炉,涉及的是知识产权关系,其客体是电磁炉发明专利这个智力成果,③正确。小涛与A公司签订演出协议,涉及的是债权关系,其客体是双方的履约行为,即小涛表演节目的行为和A公司支付表演费的行为,①错误。小涛允许照相馆把自己的艺术照用作海报宣传,涉及的是人身关系,其客体是肖像权这一人身利益,④错误。
3.C 题干中李某的行为违背了诚信原则。
某公司超标排放废水,影响周边群众的正常生活 违背了绿色原则,①不合题意
张某先将自己的汽车卖给任某,之后又以更高价格卖给赵某 违背了诚信原则,②符合题意
王某常在公寓中和朋友聚会至深夜,大声喧哗,播放音乐 违背了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③不合题意
付某在某菜市场卖菜,经常将缺斤短两的蔬菜卖给顾客 违背了诚信原则,④符合题意
4.C 艺术剧照不管是否经过处理,只要具有可识别性,就属于肖像权保护范畴。小伟的行为被小杰朋友发现并告知小杰,说明小杰主演的短视频剧照截图具有可识别性,小伟侵害了小杰的肖像权,①错误,②正确。小杰打人若造成小伟身体损害则侵害了小伟的健康权,③正确。小伟未经许可使用小杰主演的短视频剧照,没有涉及小杰的隐私,并未侵犯小杰的隐私权,④错误。
5.C 谭某被杨某置于楼道中的旧家具的玻璃割伤,故杨某侵犯了谭某的健康权而不是身体权,①错误。夏某擅自将视频放到网上,侵犯了谭某和杨某的肖像权和隐私权,未侵犯他们的名誉权,②④正确,③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