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一框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知识点 1 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民法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1)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法律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我们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学习法律常识,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规则。(2)民法与每个人的一生密切相关。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2.民法的调整对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必备知识 清单破学习点拨 平等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地位平等,没有领导、管理和服从关系的当事人,任何一方都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3.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 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4.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主体: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名词解释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2)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例如,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3)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名师点睛 民事权利体系 5.民法坚持了法治与德治的统一(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3)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知识点 2 民法的基本原则1.含义: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2.设立目的: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3.内容内涵平等原则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愿原则 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公平原则 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诚信原则 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绿色原则 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知识拓展 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立法规范民事法律关系的逻辑起点。自愿原则是民法的核心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是对自愿原则的限制,该原则能够发挥弥补法律规定不足的作用。知识辨析1.个体户张某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处罚不服,他可以通过民法来解决纠纷。2.老王向银行贷款人民币10万元,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民币10万元。3.某校高一16周岁的学生李某嫌学生宿舍环境不好,通过房屋中介用自己的压岁钱以每月 1 500元的价格租了一套房子,并向中介支付了500元定金。李某父母得知后不同意李某租房,但不能向中介要回定金。4.甲男与乙女自愿订立代孕协议,违反了民法的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一语破的1.错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个体户张某之间的关系属于非平等主体之间的行政管理关系,不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2.错误。老王向银行贷款人民币10万元,这一民事法律关系属于债权关系,客体为银行放贷10万元的行为和老王在约定的时间内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还债行为。3.错误。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16周岁的李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从事与自身年龄、智力状态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在外租房属于与李某的年龄、智力状态不相适应的民事活动,需要法定代理人的认可才具备法律效力。李某父母不同意李某租房,即不追认李某的民事活动,因而租房活动无效,李某父母可向中介要回定金,中介应当返还定金。4.正确。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要求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代孕在我国既是违法的,也是违反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的。关键能力 定点破定点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民事主体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并不一定有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的民事活动的法律效果是不同的。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年龄、智力状态 民事活动 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①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 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③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其行为无效 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年龄、智力状态 民事活动 代理限制民 事行为 能力人 ①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后有效完全民 事行为 能力人 ①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 ②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独立承担法律后果 —典例1 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它包含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下列关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民事主体指平等地位的自然人和法人②只要张某满18周岁,法律就认可其民事活动的效力③17周岁的王某可能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能是完全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④M公司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同时产生或消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解析 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①错误。张某即使年满18周岁,但其若不能辨认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则分别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活动不一定有效,②错误。17周岁的王某,若智力状态正常但不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则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若智力状态正常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则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若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则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③正确。法人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④正确。典例2 赵莉为江南某电子厂的合同工,今年16周岁。某日,她在商店购买了项链和宝石戒指,价值3 000元。期间,赵莉巧遇了自己的父亲,其父得知后认为她尚未成年,未经家长同意不能进行大额交易,要求商店退货,但赵莉和商店均不愿意退货。赵莉父亲要求商店退货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思路点拨 解答赵莉父亲要求商店退货是否符合法律规定,首先需要明确赵莉父亲的理由——赵莉尚未成年,未经家长同意不能进行大额交易;然后调动民事行为能力的知识,说明赵莉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父的要求不符合法律规定。答案 赵莉父亲要求商店退货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活动具有法律效力。赵莉年满16周岁,作为某电子厂的合同工,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赵莉父亲主张的赵莉尚未成年,未经家长同意不能进行大额交易是没有法律依据的。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一框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人的关怀可谓是“从摇篮到坟墓”,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这说明( )①民法典为我们的一生提供了法律保障②民法调整的是公民之间的社会关系③民法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能够更好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④人的一生要与所有民事法律规范打交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民法典的出台是立足民生发展领域的新问题、新挑战,加强民事重点领域立法,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下列事项中,应由民法调整的是( )①王某违法停车,交警出具罚单②某网站未经小王允许擅自使用其照片用于广告宣传③某市场监管局与自然人乙之间进行办公用品买卖④小李答应小张一起去外地旅游后反悔,小张要求小李履行承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下列关于民事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始终具有民事行为能力②并非所有自然人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③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④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民法与每个人的一生密切相关。在杨某的以下行为中,无法律效力的是( )①7周岁时,从亲戚那里受赠了儿童自行车一辆②10周岁时,在父母陪同下购置了千元手机一部③11周岁时,用压岁钱购买了千元国外品牌鞋一双④16周岁辍学打工维生,17周岁用工资购买了二手汽车一辆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5.小明(7周岁)向其表哥阿强(16周岁)借钱用于上网打赏,先后向表哥借了3 000多元,保证过年用压岁钱偿还并写了张借条给表哥。小明的父母知道此事后,找到阿强,称其不会为小明偿还债务且过年会减少小明的压岁钱。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小明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欠钱可不还②小明的父母应承担偿还小明债务的责任③阿强借钱给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无效④材料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个人财产权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对于下列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客体,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对网购的皮鞋享有所有权的关系中的客体是这双皮鞋②甲未经许可使用乙的专利引发的侵权关系的客体是专利成果③甲散布乙整容谣言的侵权关系的客体是造谣行为④甲借给乙1万元的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货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张某在回家途中,发现手机遗失,根据手机定位及铃声确定手机在李某居住的楼中。张某调取监控录像,证实李某捡拾了自己所丢的手机。李某也承认捡到了手机,但表示由于手机响声很大,回到家后就将其扔了。后张某将李某诉至法院,请求李某给予赔偿。法院最终判决李某赔偿张某经济损失4 299元。以下对本案解读正确的是( )①司法应强化道德对法律的促进作用②李某的行为有违民法中的诚信原则③法律的有效实施依赖于道德的支持④法院的判决是对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的否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题组二 民法的基本原则8.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双方都有过错时,双方应依自己的过错承担民事责任。这体现了民法的( )A.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B.公平原则C.诚信原则 D.平等原则9.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对以下行为判断错误的是( )A.孟某、江某夫妇为女儿取名为“北雁南飞”——违背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B.某商场在有奖销售广告上申明对活动保留最终解释权——违背公平原则C.王某在旅游商品店询价后,店主强迫其购买相关商品——违背自愿原则D.张某用名画仿制品冒充真迹,并以真迹价格卖给陈某——违背平等原则10.“亲,晒图加五星好评,返现金五元哟!”日常网购中,部分卖家在评论上做起文章,一方面利用“小恩小惠”诱导消费者给予好评,另一方面购买“水军”刷好评。这种行为( )①违背了诚信原则②保护了公民财产权③违背了公序良俗原则④是商家销售创新手段,无可厚非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随着网红经济迅速发展,许多电商都开始使用网红照片为自己的商品引流,以“网红同款”吸引消费者。小怡是某平台上一名博主,平日里会发一些美妆、穿搭造型等照片及文章,并逐步积累了十几万粉丝,其照片及推文广受粉丝喜爱。一天,小怡发现某电商平台上的一家店铺擅自使用了她发布在平台上的照片,并打着“网红同款”旗号,用于宣传、销售店铺内的商品,且该商品链接显示已有一定销量。小怡以肖像权被侵犯为由诉至法院,要求该店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法院支持了小怡的诉求。(1)分析本案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2)分析该店铺的行为违背了民法的哪些原则。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一框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基础过关练1.B 2.C 3.D 4.B 5.C 6.A 7.C 8.B9.D 10.C1.B 民法典对人的关怀可谓是“从摇篮到坟墓”,说明民法典为我们的一生提供了法律保障,①符合题意。民法典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说明民法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能够更好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③符合题意。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②错误。每个人的一生都与民法密切相关,并不等于人的一生要与所有民事法律规范打交道,④错误。2.C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某网站未经小王允许擅自使用其照片用于广告宣传,涉及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某市场监管局与自然人乙之间进行办公用品买卖,涉及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②③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②③符合题意。“王某违法停车,交警出具罚单”,交警部门与王某之间是行政管理关系,双方不是平等主体,适用行政法律法规调整,排除①。小李答应小张一起去外地旅游后反悔,小张要求小李履行承诺,属于道德约束的范畴,不适合法律的强制调整,④不合题意。易错点拨 国家机关作为平等主体参与民事活动时也属于民法调整范畴。3.D 自然人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①②错误。③④正确。4.B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求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民法典的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因而,①③属于无效行为,①③符合题意。②中的行为得到父母认可,有效。满16周岁打工维生的杨某,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④中的行为有效。易错点拨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特殊性”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要结合自然人的年龄、智力状态来看,即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5.C 小明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阿强之间的借款行为无效,其借的钱应由其父母承担偿还责任,①不选,②③正确。本案的民事法律关系属于债权关系,其客体是行为,④错误。6.A 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甲对网购的皮鞋享有所有权的关系中的客体是这双皮鞋;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甲未经许可使用乙的专利引发的侵权关系的客体是专利成果,①②正确。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在甲散布乙整容谣言的侵权关系中,客体是人身利益,③错误。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在甲借给乙1万元的债权关系中,客体是甲的出借行为和乙的还款行为,④错误。7.C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拾得他人遗失物不能擅自处置,拾得人有保管、返还的义务,李某的行为有违民法的诚信原则,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④正确。本案强调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①排除。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支持只是有利于法律的实施,③错误。8.B “双方都有过错时,双方应依自己的过错承担民事责任”,合理确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公平原则,B符合题意。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强调的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诚信原则强调要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平等原则强调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A、C、D均不合题意。9.D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用仿制品冒充真迹并以真迹价格出售的行为主要违背了诚信、公平原则,不是违背平等原则,D判断错误,符合题意。其余选项判断正确,不合题意。10.C 日常网购中,部分卖家在评论上做文章,没有秉持诚实,违背了公序良俗,①③正确,④错误。这种行为没有保护公民财产权,②错误。11.答案 (1)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本案所涉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为小怡和该店铺,客体为小怡的人身利益即肖像权益,内容为小怡享有的肖像权益及要求该店铺承担侵权责任的权利、该店铺不得侵犯小怡肖像权益及因侵权需承担侵权责任的义务。(2)该店铺擅自使用小怡照片为自己的商品引流,侵犯小怡的肖像权,违背了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该店铺擅自使用小怡照片,打着“网红同款”旗号,用于宣传、销售店铺内的商品,违背了诚信原则。解析 第(1)问,首先要明确本案涉及的是人身权侵权关系(肖像权侵权关系),然后调动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的知识结合案情加以说明。第(2)问,该店铺擅自使用小怡照片为自己的商品引流,侵犯小怡的肖像权→违背了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该店铺擅自使用小怡照片,打着“网红同款”旗号,用于宣传、销售店铺内的商品→违背了诚信原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课第一框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分层练习(含解析).docx 第一课第一框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