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4-25 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初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任务一:走近中华文化——感受文字之美
1.(8 分)
(1)(2 分)① 秩 ②哺 ③壤 ④韧
(2)(2 分)D
(3)(2 分)B
(4)(2 分)示例: 是明灯长明照亮人生归途 亦是树根深扎托举家族繁盛
2.(2 分)D
3.(2 分)C
4.(2 分)D
5.(2 分)C
6.(8 分,每空 1 分)
①百般红紫斗芳菲 ②化作春泥更护花 ③独怆然而涕下(注意“怆”的书写)
④会当凌绝顶 ⑤将军百战死 ⑥隔江犹唱后庭花 ⑦不畏浮云遮望眼
⑧自缘身在最高层
7.(3 分)
(1)“孝”字内涵:体现晚辈对长辈的敬重、侍奉,是一种基于长幼秩序的道德观念,
彰显对老者的尊崇与照顾。(2 分,意思对即可)
(2)(1 分)A
任务二:品读中华文化——感受民族之魂
【阅读一】
8.(2 分)D
9.(2 分)抒发了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喜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对淳朴民风的赞美。
10.(4 分,每字 1 分)
(1)蔓上、蔓延(2)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3)放置、安放(4)明亮的样子
11.(2 分)C
12.(2 分)B
13.(2 分)B
14.(4 分,每句 2 分)
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
【阅读二】
15.(3 分)(1)①农历五月初午日的仪式 ②图腾祭祀 ③纪念屈原
16.(2 分)③;②
17.(3 分)对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都很重要。(1 分)传承是保持文化连
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1 分)而创新则使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社会,更易于传播和吸引年轻
一代。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推广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1
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三】
18.(2 分)C
19.(3 分,每空 1 分)
①欲扬先抑
②语言;对“打败鬼子”的期盼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20.“我”被女孩子的善良和热情所打动,感受到了这里人民对八路军的关怀。(1 分)这里
的山水养育了当地的百姓,百姓又以淳朴善良对待八路军,“我”与这里的山水、人民建立
了深厚的情感(1 分),表达了“我”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热爱与眷恋。(1 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四】
21.(2 分)B
22.(3 分)
①勤劳善良 ②在石榴树下给“我”讲做人的道理(或:在石榴树下教“我”做人的道理 )
③在枝头留果给鸟儿
23.(4 分)表达了对石榴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对质朴勤恳,甘于奉献,聪明能干的母亲的
赞美之情;对快乐童年的留恋之情;对故乡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答对 1 点得 1 分)
任务三:体会中华文化——书写精彩人生(略)
24.作文(50 分)考号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认为的孝道是维持社会安定的手段这一观点不谋而合。
班级
初二语文试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题号


总分
阅卷人
(①z小i序
(②bǔ育
姓名
得分
【卷首语】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下面的题目会让你对自己
③土rang
④坚ren
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评价。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你会有出色的表现,相信自已的实力,
祝你成功!
(2)文中加波浪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任务一:走近中华文化一一感受文字之美
A.妇孺皆知
B.淋漓尽致
C.大逆不道
D.锲而不舍
△△△△△
为检测近期语文学习成效,班级准备进行一次“字词句积累”闯关活动,同学们都想
△△△△△O
报名参加。现在,不妨做做下面的题,为本次活动热热身吧,相信每位同学的表现都很棒!
(3)文段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O
1.
读语段,完成下面任务。(8分)
(4)在写作中,我们可以运用具体物象和细节描写,将抽象词语转化为有画面感的场景,
△△△△△
《说文解字》中,“孝”的本义是“善事父母”,包括对父母的奉养、尊敬、服从等
请你参照示例,进行仿写。(2分)
△△△△△冷
△△△△△静
方面。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从人的自身修养、德行,演变为被国家推崇的
孝,是血脉相连的温情守候:亦是反哺之恩的赤诚回馈。孝,
△△△△△思
“孝道”,成为妇孺皆知的行为准则,影响着社会h()序。孝有两个含义:首先是其
△△△△△考
△△△△△
本意,A其次“子承老”是指子女还要延续家族的血脉,能够承担b如()育后代的责任。
2.下面各组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这一点,在《孟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当时的人们认为,如
A.累赘(lei)
驿路(yi)
执拗(ao)
颠沛流离(dian)
△△△△△规
△△△△△范
果做不到这两点,就是太逆不道。《二十四孝》的故事中,王祥卧冰求鲤,锲而不金的精
B.修茸(qi)
毛坯(pei)
契约(qi)
悲天悯人(mim)
△△△△△答
神感动天地,终流传成一段佳话。
C.迸澱(bimg)
猥琐(wei)
晌午(shang)
忍俊不禁(Gjin)
△△△△△题
△△△△△
B.丛儒家经典到民间故事,感受到“孝”文化在华夏这片土()g上拥有的深厚
D.吞噬(shi)
俯瞰(km)
震悚(song)
屏息凝神(bing)
△△△△△
基础,C,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所养育的中国人民勤劳、朴实、坚()。而在时代潮流和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期
△△△△△待
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中,孝道是人们共同筑起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基石,D.这与《乡土中国》
A.“改革开放”“热烈欢迎”“教师上课”“热爱祖国”“漂亮极了”依次属于并列短语、
人八八∧∧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