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高二地理(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出度和入度分别表示人口流出和流入的程度。下表为2017年我国部分省份流动人口网络结构出入度数据,出入度之差作为衡量人口迁移的指标,其绝对值大于5的省份为人口净迁入或净迁出区。据此完成1~2题。省份出度入度省份出度入度北京0.0017.00广东2.0012.00天津1.0012.00新疆0.0010.00河北6.0010.00山西5.003.00黑龙江9.001.00内蒙古6.004.00河南20.001.00浙江6.0013.00江西9.005.00云南3.0010.001.下列省份均处于人口“动态平衡”的是A.河北、河南、山西、浙江B.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西C.云南、浙江、江西、广东D.江西、内蒙古、浙江、黑龙江2新疆出度为0的原因最可能是A.沙漠面积广大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自然资源丰富D.人口稀少,民族单一无人农场是指通过物联网、北斗导航、智能农机等技术的系统集成,实现农作物从耕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割的全流程无人化操作的农场模式。2024年上海浦东新区发布《粮食生产无人农场实施方案》,计划至2025年建成2万亩无人农场。据此完成3~4题。3.上海无人农场兴起的主要区位因素有①劳动力②气候③技术④政策⑤士壤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④⑤4从自然条件分析,无人农场推广难度最大的地区是A.贵州B.黑龙江C.河南D.江苏第1页共6页共位集群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关产业或同一技术领域的集群,位于相同或相邻区域并形成紧密联系的经济实体。广东省S市与Z市地域相邻,近年来两市家电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共位集群,其空间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下图)。目前,两市家电产业集群正处于共位合作的成熟期,形成S市以企业总部、研发、制造为主和Z市以制造、检测为主的格局。据此完成56题。诞生期发展期成热期…集群内本地联系集群间联系联系壁垒企业等集群空间范围集群核心区5.从发展期到成熟期,两市集群间联系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产业分工协作B.企业数量增多C.空间距离邻近D.人才跨区流动6.两市产业集群共位合作的主要目的是A.减弱联系壁垒B.共享基础设施C.分散污染风险D.提升市场竞争力2025年1月7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洛杉矶地区经历了一场强劲的干燥风暴,强风来袭引发多起山火,火势迅速蔓延并持续数日。下图为“1月8日某时洛杉矶周边地区海平面等压线与地形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1月8日洛杉矶地区山火的主要蔓延方向是A.西南120%118%116°B.东北C.东南D.西北358.该风暴助推了本次山火发生,其性质和主要成因分别是A.干冷,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B.干热,内陆荒漠化加剧33101C.干冷,地形引起的暖空气上升D.干热,地形引起的冷空气下沉小山脉 高原荒漠 低地1012,等压线第2页共6页东莞市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高二地理参考答案一、本卷共 16 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C A A D A D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B D C A C二、本卷共 3小题,共 52 分。17.(16 分)(1)土地利用类型总体变化较大;绿地面积减少,耕地、工业用地消失;商业用地、体育、文教用地增加;住宅区用地面积变化不大。(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共 6 分)(2)红土地球场历史和文化价值高,可作为文化遗迹保留;减少拆迁费用,控制建设成本;新旧体育场差异较大,新球场可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体育活动需求。(每点 2 分,任答 2 点,共 4分)(3)体育赛事举办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威斯特法伦球场建设促进体育相关行业兴起,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每点2分,任答 3 点,共 6 分 )18.(20 分)(1)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貌以丘陵沟壑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砒砂岩广布,岩性疏松,易被侵蚀;植被覆盖率低,保持水土能力差。(每点 2 分,共 8 分)(2)沙棘适应性强,能适应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干旱少雨、土壤贫瘠);沙棘根系发达,利于保持水土;果实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高;沙棘是多年生植物,种植成本低;具有固氮作用,增加土壤肥力。(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共 6 分)(3)刚性坝位置位于支沟下游,控制泥沙进入西召沟;柔性坝位置位于支沟上游,减缓流速,促进泥沙淤积,减轻支沟下游刚性淤地坝的拦沙压力。(每点 3 分,表述要求位置+分析,共 6分)19.(16 分)(1)碳输入量大和输出量大;河流生物固碳和释放碳量大;碳转换强度大。(每点 2分,任答 2点,共 4 分)(2)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寒冷,抑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土壤有机碳积累量大;植被为高山草甸,地下生物量大,有机碳主要储存在土壤中;冻土广布,且冻结期长,植物根系和凋落物被封存于冻土中。(每点 2 点,共 6 分)(3)碳源效应:气候暖湿,冻土融化,冻土固定的碳部分随径流进入河流分解释放 CO2 ;气温升高,水体有机碳的分解代谢增强,释放 CO2增多;碳汇效应:气候暖湿,降水增多,河流径流量变大,汇入更多的营养盐,利于河流生物的生长,增强固碳作用;气候暖湿利于植物生长,增强固碳作用,植物的有机质部分进入河流后,被河流生态系统固定。(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共 6 分)高二地理 第 1页 共 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地理 答案.pdf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地理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