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新课预习衔接 古代亚非文明一.选择题(共19小题)1.(2024 泗阳县二模)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出自( )A.分封制度 B.领主制度 C.种姓制度 D.厂卫制度2.(2024 裕华区校级开学)埃及人发现,每年7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涨水,于是他们制定了太阳历;由于要测量尼罗河水位的涨落,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埃及人发展了数学。这些史实说明( )A.法老具有无限权威B.生产生活推动科技发展C.埃及文明领先世界D.科技进步改变人类生活3.(2024 德阳)国王胡夫金字塔是这个国家最大的金字塔,高约146米,被列入古代世界十大奇观之列。此外,这个国家还发现了80多座大小不等的金字塔。如果你要去实地游览这些金字塔,应去今天的( )A.埃及 B.意大利 C.印度 D.伊拉克4.(2024 文山州模拟)下列关于世界古代文明成就及其地区的搭配,正确的是( )A.金字塔——古代印度B.帕特农神庙——古代埃及C.《荷马史诗》——古罗马D.《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5.(2024 经济技术开发区校级二模)如图是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浮雕内容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该浮雕旨在强调( )A.全民信仰沙马什 B.法律由神所制定C.中央集权的强化 D.国王权力的神圣6.(2024 凤城市二模)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有关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古代印度文明:种姓制度和佛教B.古代埃及文明:金字塔和楔形文字C.古代中国文明:分封制度和太阳历D.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和象形文字7.(2024 宁夏)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希腊的城邦国家,迥然相异,对照鲜明。由此可见( )A.古代人类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B.罗马法制建设奠定欧洲法学渊源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东西文化交汇D.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8.(2024春 集美区期末)玄奘游历天竺后记载:“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文中描述的是( )A.君主专制制度 B.印度种姓制度C.科举考试制度 D.民主政治制度9.(2024 乌鲁木齐三模)如图为两种不同形式的“金字塔”。对其蕴含的共同历史信息解读恰当的是( )A.体现建筑艺术高超B.代表大河文明最高成就C.反映王权至高无上D.是各自政治制度的缩影10.(2024 浙江二模)如表是一张求是中学历史社团举办讲座的宣传海报。讲座的主题可能是( )历史大讲堂讲座主题:_____ 关键词:《汉谟拉比法典》、幼发拉底河、空中花园 地点:求知楼报告厅 时间:2024年4月30日16:00A.古埃及文明B.古希腊古典文化C.古印度文明D.古巴比伦王国兴衰启示录11.(2024 古浪县三模)《汉谟拉比法典》的基本原则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追求“公平”“公正”,但法典又规定奴隶主、平民和奴隶犯同样的过失,承担的责任会有所不同。这体现了古巴比伦法律( )A.源于神权 B.带有阶级色彩C.讲究动机 D.符合人民需求12.(2024 南海区一模)古巴比伦王国留下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内容涉及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对“照亮了当时的社会”理解正确的是( )A.充分保障了人民的利益B.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C.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D.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13.(2024 滕州市模拟)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上述文明古国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共同之处是( )A.大河流经、土地肥沃 B.环海多山、海岛密布C.多神崇拜、战争频发 D.专制统治、等级森严14.(2024 船山区期末)如果要考据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生活状况,具有文献和实物双重研究价值的是( )A. B.C. D.15.(2024春 湖里区期末)“每当法老去世,工匠们都会欢呼雀跃。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正在为能决定所有人共同幸福的神建造宅邸。”“宅邸”是指( )A.金字塔 B.帕特农神庙C.长城 D.罗马大竞技场16.(2024 白碱滩区期末)埃及金字塔、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印度佛像和中国青铜文化,无不充满着智慧与神奇。将上述文明成就纳入一个共同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从野蛮走向文明 B.古代亚非文明C.古代欧洲文明 D.东西方文明的交流17.(2024 黑龙江)古代亚非地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属于古埃及文明的是( )A. B.C. D.18.(2024 高州市期末)《汉谟拉比法典》中记载了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说明(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B.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相当完美C.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D.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比较活跃19.(2024 旌阳区一模)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二曰刹帝利,王种也,爽世君临,仁恕为志;三曰吠舍,商贾也,贸迁有无,逐利远近;四曰首陀罗,农人也,肆力畴陇,勤身稼……”。该记载反映的是( )A.佛教的信徒等级 B.西欧封建等级制C.印度的种姓制度 D.阿拉伯文化成就新课预习衔接 古代亚非文明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9小题)1.(2024 泗阳县二模)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出自( )A.分封制度 B.领主制度 C.种姓制度 D.厂卫制度【分析】本题考查了种姓制度。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解答】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题干描述“如果是吠舍骂了,就要罚款200帕。要是首陀罗骂了,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说明印度四个种姓法律地位不平等。故某《法典》出自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划分。2.(2024 裕华区校级开学)埃及人发现,每年7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涨水,于是他们制定了太阳历;由于要测量尼罗河水位的涨落,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埃及人发展了数学。这些史实说明( )A.法老具有无限权威B.生产生活推动科技发展C.埃及文明领先世界D.科技进步改变人类生活【分析】本题考查了古埃及文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解答】根据材料“埃及人发现,每年7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涨水,于是他们制定了太阳历;由于要测量尼罗河水位的涨落,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埃及人发展了数学”可知,古埃及人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制定了太阳历,发展了数学,这说明生产生活推动了科技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法老具有无限权威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将古埃及科技与世界其他地区科技进行比较,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生产生活对科技的影响,不是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非洲尼罗河流域孕育古埃及文明。3.(2024 德阳)国王胡夫金字塔是这个国家最大的金字塔,高约146米,被列入古代世界十大奇观之列。此外,这个国家还发现了80多座大小不等的金字塔。如果你要去实地游览这些金字塔,应去今天的( )A.埃及 B.意大利 C.印度 D.伊拉克【分析】本题考查金字塔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法老)陵墓,是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埃及古代奴隶社会的方锥形帝王陵墓,塔内有走廊、阶梯、厅室及各种贵重装饰品,A项正确;“意大利、印度、伊拉克”都与题意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金字塔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4.(2024 文山州模拟)下列关于世界古代文明成就及其地区的搭配,正确的是( )A.金字塔——古代印度B.帕特农神庙——古代埃及C.《荷马史诗》——古罗马D.《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分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D正确;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排除A;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的文明成果,排除B;《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文明成果,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5.(2024 经济技术开发区校级二模)如图是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浮雕内容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该浮雕旨在强调( )A.全民信仰沙马什 B.法律由神所制定C.中央集权的强化 D.国王权力的神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解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题干浮雕显示的是汉谟拉比正在从太阳神的手中接过象征权力的权杖,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旨在强调国王权力的神圣。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6.(2024 凤城市二模)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有关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古代印度文明:种姓制度和佛教B.古代埃及文明:金字塔和楔形文字C.古代中国文明:分封制度和太阳历D.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和象形文字【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诞生于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的文明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相关史实。【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A项成就搭配正确;楔形文字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排除B项;太阳历和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排除C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相关史实。7.(2024 宁夏)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希腊的城邦国家,迥然相异,对照鲜明。由此可见( )A.古代人类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B.罗马法制建设奠定欧洲法学渊源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东西文化交汇D.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和欧洲文明,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希腊的城邦国家,迥然相异,对照鲜明”可知,古代人类文明兴起于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特点,由此可见古代人类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涉及罗马法制建设,排除B;题干材料没涉及亚历山大东征,排除C;题干材料不能说明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和欧洲文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古代人类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8.(2024春 集美区期末)玄奘游历天竺后记载:“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文中描述的是( )A.君主专制制度 B.印度种姓制度C.科举考试制度 D.民主政治制度【分析】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解答】A.材料描述的种姓制度,和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项。B.材料“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的意思是这四个族姓的人,就像清水和浊水不流在一起一样。不同族姓不通婚,就像飞行在天上和匍匐在地上一样。材料描述的是种姓制度之间界限森严,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根据所学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等级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B项正确。C.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D.材料描述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和民主政治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点评】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相关知识。9.(2024 乌鲁木齐三模)如图为两种不同形式的“金字塔”。对其蕴含的共同历史信息解读恰当的是( )A.体现建筑艺术高超B.代表大河文明最高成就C.反映王权至高无上D.是各自政治制度的缩影【分析】本题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种姓制度与建筑无关,排除A;代表大河文明最高成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种姓制度下,国王属于刹帝利,排除C;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等级制度。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古印度的种姓制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等级制度。10.(2024 浙江二模)如表是一张求是中学历史社团举办讲座的宣传海报。讲座的主题可能是( )历史大讲堂讲座主题:_____ 关键词:《汉谟拉比法典》、幼发拉底河、空中花园 地点:求知楼报告厅 时间:2024年4月30日16:00A.古埃及文明B.古希腊古典文化C.古印度文明D.古巴比伦王国兴衰启示录【分析】本题考查古巴比伦王国,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据题干信息“《汉谟拉比法典》、幼发拉底河、空中花园”《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两河流域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代西亚文明。空中花园传说是公元前6世纪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附近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由此可见,讲座的主题涉及古代西亚文明,D项正确;古埃及文明与尼罗河有关,排除A项;古希腊古典文化属于海洋文明,与幼发拉底河无关,排除B项;古印度文明与印度河和恒河有关,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以古巴比伦王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11.(2024 古浪县三模)《汉谟拉比法典》的基本原则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追求“公平”“公正”,但法典又规定奴隶主、平民和奴隶犯同样的过失,承担的责任会有所不同。这体现了古巴比伦法律( )A.源于神权 B.带有阶级色彩C.讲究动机 D.符合人民需求【分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题目中并没有提及法典与神权之间的关系,而是强调了对不同社会阶层的不同处理方式,排除。B.根据材料“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追求'公平''公正',但法典又规定奴隶主、平民和奴隶犯同样的过失,承担的责任会有所不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法典在处理不同社会阶层(奴隶主、平民和奴隶)的过失时存在不同的责任规定,这明显体现了法律的阶级性,即法律是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而制定的,符合题意。C.题目中并没有提到法典在处理案件时是否讲究动机,而是强调了对不同社会阶层的不同处理方式,排除;D.题目中揭示的是法典在处理不同社会阶层时的不平等性,与人民需求相悖,排除。故选:B。【点评】记忆《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12.(2024 南海区一模)古巴比伦王国留下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内容涉及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对“照亮了当时的社会”理解正确的是( )A.充分保障了人民的利益B.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C.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D.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分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可知,材料中古巴比伦的文化遗产指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其“内容涉及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并且“照亮了当时的社会”,这体现出法典有利于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故D正确;《汉谟拉比法典》保护奴隶主的利益,排除A;《汉谟拉比法典》与罗马法制建设无关,排除B;《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对“照亮了当时的社会”理解正确的是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13.(2024 滕州市模拟)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上述文明古国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共同之处是( )A.大河流经、土地肥沃 B.环海多山、海岛密布C.多神崇拜、战争频发 D.专制统治、等级森严【分析】本题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青铜器、甲骨文、《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等知识点,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中国位于黄河长江流域,古印度位于印度河流域,因此,上述文明古国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共同之处是大河流域,土地肥沃,符合题意。B.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古印度都位于大河流域,而不是环海多山、海岛密布,排除。C.“多神崇拜、战争频发”与题干“自然地理环境”不符,排除。D.“专制统治、等级森严”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排除。故选:A。【点评】记忆金字塔和埃及文明、青铜器、甲骨文、《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14.(2024 船山区期末)如果要考据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生活状况,具有文献和实物双重研究价值的是( )A. B.C. D.【分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古巴比伦王国处于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图B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故B正确;图A是古埃及的金字塔,属于尼罗河流域的成就,排除;图C是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属于黄河、长江流域,排除;图D是释迦牟尼佛像,属于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成就,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如果要考据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生活状况,具有文献和实物双重研究价值的是《汉谟拉比法典》。15.(2024春 湖里区期末)“每当法老去世,工匠们都会欢呼雀跃。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正在为能决定所有人共同幸福的神建造宅邸。”“宅邸”是指( )A.金字塔 B.帕特农神庙C.长城 D.罗马大竞技场【分析】本题考查金字塔。识记相关知识点。【解答】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狮身人面像,它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所以“宅邸”是指金字塔。故选:A。【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金字塔的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熟知相关知识。16.(2024 白碱滩区期末)埃及金字塔、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印度佛像和中国青铜文化,无不充满着智慧与神奇。将上述文明成就纳入一个共同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从野蛮走向文明 B.古代亚非文明C.古代欧洲文明 D.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亚非文明,注意题目给出的相关文明成果所属的国家。【解答】题目给出的埃及金字塔、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印度佛像和中国青铜文化中涉及的四个国家都在亚非地区,属于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将上述文明成就纳入一个共同的主题,最恰当的是古代亚非文明。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17.(2024 黑龙江)古代亚非地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属于古埃及文明的是( )A. B.C. D.【分析】本题考查了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解答】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A正确;长城是中国的文明成果,排除B;《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成果,排除C;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的建筑,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18.(2024 高州市期末)《汉谟拉比法典》中记载了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说明(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B.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相当完美C.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D.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比较活跃【分析】本题以“《汉谟拉比法典》中记载了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说明”为切入点,考查了《汉谟拉比法典》,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由材料“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可知,这说明商品经济在两河流域地区比较活跃。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都是关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容。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对《汉谟拉比法典》中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的理解。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9.(2024 旌阳区一模)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二曰刹帝利,王种也,爽世君临,仁恕为志;三曰吠舍,商贾也,贸迁有无,逐利远近;四曰首陀罗,农人也,肆力畴陇,勤身稼……”。该记载反映的是( )A.佛教的信徒等级 B.西欧封建等级制C.印度的种姓制度 D.阿拉伯文化成就【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姓制度。题干关键信息“一曰婆罗门,……二曰刹帝利,……三曰吠舍……四曰首陀罗……”。【解答】据题干关键信息“一曰婆罗门,……二曰刹帝利,……三曰吠舍……四曰首陀罗……”可知,该记载反映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第四等级首陀罗。种姓制度各等级界限森严,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给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与分工以及影响。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