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试卷类型:A渭城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义务段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4分)1.A2.D3.C4.D5.C6.D7.A8.A9.B10.B11.D12.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36分)》13.(10分)(1)文成公主:(1分)澶渊之盟:(1分)宣政院:(1分)蒙古。(1分)(2)措施:实行以军事为主的军府制度,设置伊犁将军:开展大规模的屯田垦荒:实行政教分立,保护正常宗教活动。(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历史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加强了边疆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有利于保持边疆地区的秩序稳定: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3)启示: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同一切企图分裂、破坏民族关系的势力做斗争,维护祖国的统一等。(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14.(12分)(1)特点:分科考试:注重考查儒家经典和诗赋文章:分级筛选:以考试成绩和推荐为选官标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历史意义: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使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用人制度逐渐确立: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流动起到积极作用: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此后科举制成为历代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一直延续了约1300年。(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2)措施:对科技发明者和相关人员进行奖励:对有能力的科技人才加官进爵:破格用人。(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主要成就:创制了先进的历法“十二气历”:著有《梦溪笔谈》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3)共同点:继承与总结前人成果:注重实践验证与实地考察:创新研究方法与内容。(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历史地位:“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分)15.(14分)(1)特点:交流国家数量多:交流领域广,涉及政治、文化、商品贸易等多方面:双向交流。(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历史贡献:携带大量佛经返回长安,主特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2)原因:造船技术的进步:航海技术的发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政权统治区域的变化:政府重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影响:促进了中华文化和典章制度的传播,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周边国家农业技术革新,促进了周边国家农业的发展:提高了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推动了中外贸易发展: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3)政策:闭关政策。(2分)消极影响:限制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妨碍中国掌握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使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导致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4)主题名称: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进程:对外开放文明盛闭关自守发展迟等。(符合题意,观点正确,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渭城区七年级历史期末A-答案-1(共1页)试卷类型:A渭城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义务段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元和郡县图志》曾描述某工程,“公家运漕,私行商旅…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该工程是A.大运河B.赵州桥C.紫禁城D.八达岭长城2.魏征早年参加瓦岗起义,归顺唐朝后,辅佐太子李建成。唐太宗即位后,器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他为谏议大夫。这说明唐太宗A.轻徭薄赋B.以民为本C.减省刑罚D.知人善任3.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唐朝历史后绘制的抛物线,图中A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人烟断绝,千里萧条”618年755年907年A.黄巢起义B.李自成起义C.安史之乱D.白莲教起义4.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国时期,武将跋扈、兵变篡权现象频发。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北宋统治者A.设立锦衣卫B.大兴“文字狱”C.废除丞相制度D.实行崇文抑武方针5.下图所示信息,反映了契丹族和女真族的共同之处是(大臣)劝太祖改女真旧制,用宋官制度。—摘编自《金史》契丹货币(契丹效仿中原汉字的“方块”形制,采用汉字的上下左右结构来设计制作契丹货币)A.重视中央官制改革B.拥有先进治铁技术C.学习汉族先进文化D.与南宋长时间对峙6.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时期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基础。元朝统一全国是在A.1206年B.1260年C.1271年D.1279年渭城区七年级历史期末A-1-(共4页)7.《清明上河图》(见下图)描绘了北宋汴京城的街市景象,画中多处可见商家悬挂的广告招牌,茶肆标有“香茶”字样,酒楼上挂“新酒旗幡”等。这些广告反映了北宋A.商业繁荣发展B.市民阶层壮大C.经济重心南移D.手工工场成熟8.明朝在户部设置太仓库,“专备三边军饷”。1573年,张居正开始进行改革,至万历十年(1582年),太仓积银已从改革前的常年不足200万两增至600万两。据此可知,张居正改革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简化了税收手续C.增强了对民众的控制D.杜绝了官吏贪污9.与“1662年”、“荷兰殖民者”、“赤崁楼”、“收复台湾”等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人物是A.文天祥B.郑成功C.戚继光D.岳飞10.军机处没有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军机大臣之任命,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这表明军机处A.具有行政决策权B.强化了君主专制C.主要负责监察官吏D.提高了办事效率11.乾隆六年(1741年),人均占有土地约6.2亩: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人均占地约3.56亩:至道光元年(1821年),人均土地面积大约只有2.23亩。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高产作物的引进与推广B.垦荒政策推行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D.人口快速增长12.明清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高峰期之一,为后世中国文化和文化交流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下列属于明清时期思想文化成就的有①吴承恩撰写出《西游记》②朱熹提倡存天理、灭人欲③道光年间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④王守仁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6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36分)1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视↓图A松费千布图3元朝形势图(1330-年〕渭城区七年级历史期末A-2-(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历史答案.pdf 咸阳市渭城区七年级历史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