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高中 美术鉴赏 授课教师:丁婧《千里江山图》 宋代 王希孟中国山水画赏析《飞瀑奇峰图》 清代 石涛《雪景图》 宋代 巨然《溪山行旅图》北宋 范宽《早春图》 宋代 郭熙《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渔庄秋霁图 》 元代 倪瓒《富春山居图》 元代 黄公望《杜甫诗意图册系列欣赏》 清代 王时敏《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清代 石涛《静墨山水图》 清代 石涛《黄山图轴》 清朝 梅清西方风景画赏析《乡间村道》 荷兰 霍贝玛水彩画 德国 丢勒《德尔夫城景色》 荷兰 维米尔《干草车》 英国 康斯太布尔英国 康斯太布尔油画欣赏一康斯太布尔油画欣赏二《麦田》 荷兰 雷斯达尔《平静的伏尔加河 》 俄国 列维坦《松树林》 俄国 希施金《加扎达一瞥》 意大利 贝洛托《千里江山图》宋代 王希孟《乡间村道》 荷兰 霍贝玛一、起源及发展中 国 山 水 画魏晋南北朝独立 顾恺之《洛神赋图》卷隋唐时期完全成熟 展子虔《游春图》西 方 风 景 画15世纪独立 阿尔特多费尔《多瑙河风景 》17世纪成熟 霍贝玛 《乡间村道》 《 洛神赋图》卷 东晋 顾恺之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曹植与洛水女神之间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从画面中可以看出山水仍然在充当人物的背景,以至于出现了“人大于山”的不太协调的景象。《游春图》 隋朝 展子虔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的青绿山水画卷,表现人们春天出游的情景。图中山清水秀,水天弥漫,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艘游船随波荡漾。湖边游人或骑马或漫步于山间小道,或仁立岸边,流连忘返。多瑙河画派的领导人。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风景画特别感兴趣,当时纯粹的风景画仍是一种新颖的绘画形式。《多瑙河风景》 阿尔特多费尔《乡间村道》 荷兰 霍贝玛《乡间村道》展现了一种乡野景色的透视美。画家用诗的语言再现了这种具有强烈透视感的田园景色,给观者心灵以舒畅的美感。极目远望使人心旷神怡,两边是那样地对称,显得很平稳,可是那细微的、有节奏的、多样又统一的各种细节,却象钢琴上发出的跳跃的强弱略有变化的音符,丝毫也不平板单调,相反,显得轻松愉快。严格的透视消失点,把观众的心情也带向远处。二、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1、造型手段线中国山水画西方风景画面2、造型特点中国山水画 西方风景画注重:注重:作品赏析作品赏析意境(诗画结合)写实造型因素:色彩、明暗、质感、光感、肌理、笔触、空间、构图等。请根据此画联想一首古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画面只画了一叶孤舟漂泊在无垠的水迹,一个渔翁独自在船上垂钓。画面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几乎全为空白。这大面积的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像水天相连,像茫茫白雪,充分表现了寒冷的感觉,从而更加衬托出渔翁凝神贯注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富有诗意的意境。《寒江独钓》 宋代 马远城市风景画 意大利 贝洛托色彩光影空间3、空间中国山水画 散点透视 (心视) 西方风景画 焦点透视(特定角度 )三远法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透视原理:近大远小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 近实远虚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宋代 郭熙《林泉高致》请指出下面三幅作品属于三远中的什么? 焦点透视图请思考作品《乡间村道》的透视图?作品比较《千里江山图》宋代 王希孟《乡间村道》 荷兰 霍贝玛《溪山行旅图》 宋代 范宽《早春图》 宋代 郭熙《渔庄秋霁图》 元代 倪瓒高 远 深 远 平 远视平线消失点宽长高大小视平线视点中国山水画 西方风景画意境(诗画结合)目识心记线条散点透视(多角度)三远写实对景写生色彩、光影、体积(面)焦点透视(特定角度)三、总结从中西绘画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看出,西方画家善于从特定角度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美景;中国画家则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自然山水的感受体验。四、思考(作业)根据画面联想古诗并描述其意境的表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ppt 古典音乐-05_小提琴浪漫曲F大调.mp3 古筝-《高山流水》.mp3 大自然的声音 - 虫叫鸟叫下雨流水-128.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