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7月素质教育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隋史》记载 “隋炀帝始建东都,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官吏督役严急,役丁死者什四五,所司以车载死丁,东至城皋,北至河阳,相望于道”。由此可知,隋炀帝统治( )
A.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 B.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C.奠定了国家统一基础 D.有利于国家稳定和发展
2.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表明他( )
A.知人善任 B.善于纳谏 C.体恤百姓 D.戒奢从简
3.绘画和雕塑作品不仅能展示艺术之美,也能真实而细致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下侧两幅作品共同反映了( )
《弈棋仕女图》(局部) 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A.具有较高文化素养 B.文化交融成果显著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成熟的舞蹈技艺
4. 唐玄宗天宝年间设置了安西等九个节度使和一个岭南五府经略使。观察右图,唐玄宗的这一举措( )
A.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B.为唐朝衰落埋下隐患
C.体现了唐内重外轻的布局
D.遏制了边疆少数民族叛乱
5.在完全统一西域后,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这反映我国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采用的措施是( )
A.册封首领 B.设置机构 C.和亲政策 D.建立藩镇
6.归纳总结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以下思维导图可推断出的学习主题是( )
A.文明起源的多元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社会变革的加剧 D.繁荣开放的时代
7.品鉴盛唐诗人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和晚唐诗人杜牧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导致唐朝前期和晚期诗人不同心态的主要原因是( )
A.艺术追求不同 B.政治形势不同C.阶级出身不同 D.文化素养差异
8.“大宋王朝从这里走来。”这是河南封丘县陈桥驿文化旅游宣传词。与该宣传词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宋神宗 B.宋高宗 C.宋太祖 D.宋真宗
9.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
A.中华民族的认同感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儒家思想的正统性D.民族隔阂完全消失
10.某兴趣小组绘制了宋元时期各民族政权关系示意图,由此可得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经济重心的南移B.繁荣与开放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1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元朝时再次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下列史实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B.澶渊之盟的订立
C.回回的形成 D.元杂剧的兴盛
12.《梦粱录》有关“铺席”的记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处处各有茶房、酒肆、果子、香烛、油酱、食米等铺。这些现象,说明宋代( )
A.经商的时间不受限制 B.商业繁荣的程度
C.海外贸易的范围扩大 D.新的商业区出现
13.宋元时期,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这一时期交流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外交通发达,海陆丝绸之路畅通 B.政府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C.新航路开辟密切了各大洲之间联系 D.西方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扩张
14.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其措施包括( )
①创立殿试制度 ②废除丞相制度③设立军机处 ④设立锦衣卫和东厂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15.下图是明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②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迁都北京 B.明朝灭亡 C.明朝建立 D.郑和下西洋
1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套用在明末历史现象中,大顺、明朝和大清三个政权,扮演“螳螂”角色的是( )
A.大清 B.明朝 C.大顺 D.元朝
17.清朝前期统治者曾奉行“因(顺应)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适宜的生活习惯和传统)”的民族政策。下列最能说明该政策的是( )
A.册封达赖、班禅 B.设置驻藏大臣 C.设置伊犁将军 D.设置台湾府
18.下图中的材料反映清王朝( )
A.重农抑商 B.闭关政策 C.杜绝贸易 D.鼓励贸易
19..明末清初,汇票作为汇兑的工具已经流行。乾隆、嘉庆以后,汇兑业务发展迅速,专营汇兑的票号应时产生。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印刷技术提升 B.封建统治危机 C.耕地面积扩大 D.商品贸易发展
20.清末思想家梁启超在1897年提炼概括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说法是源自于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朱熹
二、非选择题
21.(10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央权力架构
① ② ③
材料二 地方管理架构
中国古代各中央政府为了提高政权运转效率通常会减少地方行政层级,但自秦国推行郡县制以来,任何朝代的基层政区都是县,也从来没有被取消过。并最终演变为地方在县之上州、道、路、省等地方高层政区,使得地方行政层级变多。秦朝在郡政区实行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汉朝设置13州刺史,唐朝设道对地方派遣监察官员,宋朝设置互不统属的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地方行政层级的变动无不是中央加强集权的创新。
——摘编自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
材料三 顾炎武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地方权力的集中);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这说明这个时期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从分权与集权的高度去认识分封制与郡县制。
——摘编自冯晖等《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
(1)分析材料一,请判断权力架构所属朝代(填写序号)。(3分)
唐朝 元朝 明朝
(2)指出材料二中我国省制开端的朝代。并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地方制度演变的特点。(3分)
(3)材料三中“封建之失”和“郡县之失”具体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2分)
22.(10分)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题研究,整理了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表是唐朝不同时期户数统计情况。(数据来源:《通典》)

时间 户数(单位:万户)
唐高祖武德年间(618 - 626 年) 200左右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 年) 304.1871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 年) 706.9565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 年) 961.9254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南宋时期的谚语
材料三:

王安石 张居正
材料四:“(清前期) 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摘自《永禁机匠叫歇碑》
(1) 分析材料一,提取你所获取的历史信息。(1分)结合所学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2 分)
(2)谈谈材料二的谚语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2 分)
(3)材料三两位历史人物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请为其中一位历史人物编写简洁的介绍词(2 分)
(4)指出材料四反映了清朝前期出现了的新经济现象,并说明这一现象的本质。(2分)
23.(10分)历史信息的来源是多元且丰富的,不同类型的史料为我们理解过去提供了多维度的证据。
材料一 遗址
历经千年沧桑的凤嘴堌堆遗址。位于菏泽西部(菏泽学院附小西北),传说唐代农民起义领袖曾在此阅兵点将。
材料二 歌谣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材料三 小说
贾政站着,请代儒(贾代儒私塾老师)坐了,然后坐下。贾政道:“我今日自己送他(指儿子贾宝玉)来,因要求托一番。这孩子年纪也不小了,到底要学个成人的举业,才是终身立身成名之事。还求太爷认真的管教管教他,才不至有名无实的白耽误了他的一世。”
——《红楼梦》第八十一回
宝玉接着说道:“还提什么念书,我最厌这些道学话。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他诓功名混饭吃也罢了,还要说代圣贤立言。……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这那里是阐发圣贤的道理。”
——《红楼梦》第八十二回
(1)指出材料一与唐朝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建立的农民政权。说明这一事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的影响。(3分)
(2)材料二中的“闯王”指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广大民众欢迎和拥护“闯王”的起义军的原因是什么。(3分)
(3)读材料三,指出“举业”发生这样变化开始的朝代。(1分)并根据贾宝玉的话结合所学,说明当时“举业”的新特点。 (3分)
2025年7月素质教育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CCBB DBCAD CBADD CABDA
二、非选择题
21.(10分)(1)唐朝:③;元朝:①;明朝:②(3分)
(2)朝代:元朝。(1分)
特点:地方行政层设立级越来越多;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制度演变上一脉相承,不断创新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
(3)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地方权力过大;郡县制的弊端在于君主专制集权过大。(2分)
趋势:中央集不断加强;君主权力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消弱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
22.(10分)(1)信息:唐朝前期,唐朝户数不断增加(或人口持续增长)(1 分)。
原因: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因为社会稳定;统治者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等。(答出两点即可,2 分)
(2)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 分)。
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等(答出两点即可得 2 分)。
(3)王安石介绍词: 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在宋神宗时期推行“王安石变法”,通过青苗法、募役法等措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发展农业生产,缓解社会矛盾,对北宋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居正介绍词: 张居正,明朝著名政治家、改革家。他在明神宗万历年间推行“张居正改革”,实施一条鞭法,简化赋税制度,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明朝经济复苏,对缓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任选一位历史人物介绍,时期+贡献,2分)
(4)新经济现象:机户出资,机匠计工受值,即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1 分)。
本质:资本主义萌芽(1 分)
23.(10分)(1)事件:黄巢起义(1分)
政权:大齐(1分)
影响:唐朝受到致命打击。(1分)
(2)历史人物:李自成(1分)
原因: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规定严明的军纪;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
(3)朝代:明朝(1分)
特点: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考试题目和答题标准;
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以及文意,都有严格规定;
禁锢思想,流弊日益严重等。(言之有理即可,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