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6.2密度课件(31页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6.2密度课件(31页ppt)+教案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2节 密度
八年级
初中物理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1.通过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掌握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通过学习密度表的使用,要学会查密度表。
4.通过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学习目标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知识点一
不同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同种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铜块、铝块、铝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吗?关于称量的结果,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能提出什么问题?
实验一 :测量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
器材:
体积相同的铜块、铁块、铝块
托盘天平
砝码
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g/cm3)
铜块 10
铁块 10
铝块 10
88.8
78.9
27.2
8.9
7.9
2.7
结论一: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实验二:测量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的质量。
器材:
托盘天平
砝码
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铝块
1
2
3
质量(g) 体积(cm3 ) 质量/体积 (g/cm3)
铝块1 10
铝块2 20
铝块3 30
27
54
81
2.7
2.7
2.7
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
V/cm3
m/g
通过所作的图像,你得到什么结论?
10
20
30
0
90
70
50
30
10
铝块
(10,27)
(20,54)
结论二: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比值相同具有成正比的关系。
(30,81)
在上面的探究中,分别计算每个铝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如果是铁块或者木块,这个比值会跟铝块的一样吗?
铁块
木块
比值不同。
想想做做
实验证明,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不同的。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分析和论证
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我们引了——密度的概念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
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常可以用来鉴别一些物质。但是会受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强、状态等)。在温度变化不大时,由于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大,我们可以认为密度不变。
1.密度的概念
密度
知识点二
密度=———
体积
密度-ρ
质量-m
体积-V
m
则公式就为: ρ =——
V
2.密度的计算公式
质量
4.换算关系
即:1 g/cm3=103 kg/m3 ,1 kg/m3=10-3 g/cm3
单位
千克/米3
克/厘米3
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
(kg/m3)
(g/cm3)
3.密度的单位
5.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 1.0×103 kg∕m3
物理意义是:
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 kg
一些固体的密度(常温常压)
一些液体的密度(常温常压)
一些气体的密度(0℃ ,在标准大气压下)
(4)同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密度不同。如冰和水。
(2)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密度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3)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种物质。如煤油和酒精、冰和蜡。
6.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质量是物体的特性,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如一瓶汽油用去一半,剩下一半的质量只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却不变。
1.计算物质的密度: ρ=m/V
例:有一枚第十一届亚运会纪念币,它的质量为16 .1 g,体积为1 .8 cm3,试求制成这枚纪念币的金属密度,是何种金属?
解:ρ=m/V=16.1g÷ 1.8cm3=8.9g/cm3
7.密度公式的应用
例:一只铁球质量是3kg,体积是0.5dm3,试判断此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已知铁的密度是 )
2.判断金属球是否为空心
解法一:比较密度法
即 ,故此球是空心的。
解法二:比较体积法
根据 得 设质量是3kg的球是实心的,



即 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解法三:比较质量法
根据 得m=ρV,设体积为 的球是实心的,则其质量为
3.9kg>3kg,即 ,故此球是空心的。
解题心得归纳:
这三种方法用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判断出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但如果题目还要求求出空心部分的体积,则用第二种方法更简便些。
在北方的冬天连续降温后,好多家庭的太阳能水管、室外的自来水管经常发生水管冻裂的现象,是“冻”的吗?你知道原因吗?
查看密度表可知,冰的密度比水的小,所以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就把水管胀裂了。
8.密度与温度
水不简单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水结冰时体积膨胀了,反而是“热缩冷胀”。我们称之为:水的反常膨胀。
下图是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图像,分析图像你能得到哪些发现?
在0—4℃之间--热缩冷胀;
在4℃以上--热胀冷缩。
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
温度
体积
4℃
水的反常膨胀在冬天对水中生物有何意义吗?
4℃水的密度最大,因而在水的最下层,即最下层的水温最高。即使水面结冰后,水底温度仍为4℃,利于生物存活。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根据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物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同时与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
D
2. 盛装氧气的钢瓶内氧气的密度为8 kg/m3 ,工人使用氧气进行焊接用去了1/4后,则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 )
A.8 kg/m3 B. 6 kg/m3
C. 2 kg/m3 D. 无法确定
B
3. 小明的妈妈买了一枚金戒指,测出戒指的质量为7.8g,体积为0.5cm3,请通过计算判断这枚戒指是否是纯金的? (金的密度是19.3×103kg/m3)
由 ρ= m/V 可求得金戒指密度为15.6×103kg/m3,
15.6×103kg/m3<19.3×103kg/m3 ,
所以这枚戒指不是纯金的。课题 第六章 第2节 密度 1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通过自主阅读,熟练记忆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其换算,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会查密度表。3.运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方法 密度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方面有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出发,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密度的单位属于组合单位,教学时应让学生弄清密度单位的组成、符号、读法、写法、 kg/m3与g/cm3之间的关系。在后面的例题教学时,也要注意强调统一单位。还要运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识。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补充习题,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
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长方体木块、长方体铝块3块,长方体铜块2块、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一个古老的故事:古时候,地中海上有一个叙拉古王国,它的国王交给金匠一定质量的黄金,让金匠为自己打造一顶纯金的王冠,当王冠打造完毕交给国王时,国王发现这个王冠精美无比,但国王却怀疑金匠偷窃了他的黄金,而用其他便宜的金属偷梁换柱了。国王令人用秤去称,结果王冠的质量与国王交给金匠的黄金的质量是相同的。怎样才能判断王冠中是否掺了假呢?要想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学校“密度”的知识。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 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铜块。看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提出问题: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将两个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这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设计实验:要研究质量跟体积的数量关系,首先要把质量、体积的数值测出来。质量用天平测量;体积可以先用刻度尺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进行计算。为了便于记录和分析测得的数据,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表格。进行实验:用质量不同、形状规则的长方体的铝块和铜块为研究对象,把它们的质量和对应的体积填入下表。实验次数铝块铜块体积V/cm3质量m/g体积V/cm3质量m/g11027.31088.522054.820177.833082.0——数据处理:我们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会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实验结论:同一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即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种物质,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知识点二 密度教师引导: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物质不同,其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就是说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一种特性,在物理学里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交流总结(1)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2)计算公式:密度= ,即ρ=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3)单位换算:1 g/cm3=1×103 kg/m3(4)对密度表的部分理解①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其物理意义是1 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 kg。②同种物质状态改变,密度改变。观察密度表中冰和水,它们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密度不同。③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有个别的特殊情况。观察密度表中的冰和蜡、煤油和酒精密度是相同的。要点辨析:对于公式ρ=的理解(1)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和体积的比是一个定值(即密度不变)。(2)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3)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知识点三 密度的计算例题:已知铝棒的直径d为100 mm,长l为2.5 m,铝棒的质量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拨总结三、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梳理本节知识要点。四、板书设计 第2节 密度一、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二、密度1.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叫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ρ=。3.单位: 1 g/cm3=1×103 kg/m3。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5.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反思 由于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 ( http: / / www. / " \t "_blank )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