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课堂同步练习 2024 - 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一、基础积累1.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 》,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体通史,作者是(朝代)的______。2. 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中,蔺相如凭借智慧和勇气,成功将和氏璧从______手中带回____________。3. “渑池之会”中,蔺相如迫使______为赵王击缶,维护了赵国的尊严。4. 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字词注音1. 缪( )公 2. 避匿( ) 3. 汤镬( )4. 虽驽( ) 5. 袒( )露 6. 盆缶( )7. 秦王不怿( ) 8. 睨( )柱 9. 刎( )颈之交10. 广成传( )舍 11. 遗( )赵王书12. 礼节甚倨( ) 13. 佯( )为三、选择题1.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怒发冲冠 完壁归赵 负荆请罪B. 渑池之会 刎颈之交 引车避匿C. 肉坦负荆 布衣之交 坚明约束D. 相如顾召 左右皆靡 张目叱之2.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B. 本纪记载帝王事迹,世家记载诸侯和特殊人物事迹,列传记载各方面代表人物事迹。C. 司马迁,字子长,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他撰写《史记》历时多年,耗费大量心血。D. 《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等故事,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的形象。3.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C. 我为赵将D. 求人可使报秦者4. 下列对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蔺相如机智勇敢,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面对强大的秦国,毫不畏惧,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B. 廉颇勇猛善战,但起初心胸狭隘,因蔺相如位居自己之上而心生不满,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负荆请罪,体现出他知错能改的品质。C. 秦王贪婪狡诈,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多次试图欺骗赵国,获取和氏璧和侮辱赵王,但都被蔺相如识破和反击。D. 赵王昏庸无能,在与秦国的交往中,完全听从蔺相如和廉颇的安排,没有自己的主见和决策。5.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完璧归赵”中,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诚意用城换璧,就设计将璧送回赵国,表现了他的智谋。B. “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以死相逼,迫使秦王为赵王击缶,这是他有勇的体现。C. 蔺相如对廉颇一再忍让,是因为他害怕廉颇,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D. 廉颇得知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后,主动负荆请罪,两人和好如初。四、课内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1. 蔺相如的门客为什么要请求辞去?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 蔺相如阻止门客辞去时,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服他们?请简要分析 。3. 从“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4.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体现了蔺相如怎样的精神品质?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5. 请简要分析“将相和”这一情节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一、基础积累1. 史记;纪传;西汉;司马迁2. 秦王;赵国3. 秦王4.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等也可)二、字词注音1. miào2. nì3. huò4. nú5. tǎn6. fǒu7. yì8. nì9. wěn10. zhuàn11. wèi12. jù13. yáng三、选择题1. B 【解析】A项“完壁归赵”应为“完璧归赵”;C项“肉坦负荆”应为“肉袒负荆”;D项无误 。2. C 【解析】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不是东汉 。3. D 【解析】A、B、C三项都是判断句,D项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求可使报秦之人” 。4. D 【解析】赵王并非昏庸无能,在与秦国的交往中,他也在努力维护赵国的利益,只是在一些事情上听从了蔺相如和廉颇的建议 。5. C 【解析】蔺相如对廉颇一再忍让,是因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并非害怕廉颇和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 。四、课内阅读理解1. 他们认为蔺相如与廉颇同朝为官,廉颇口出恶言,而蔺相如却畏惧躲避,这种行为连普通人都觉得羞耻,更何况他们身为将相的门客,所以请求辞去 。2. 蔺相如先用反问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引导门客思考廉颇与秦王谁更厉害,门客回答廉颇不如秦王;接着指出自己敢在朝廷上叱责秦王,羞辱其群臣,表明自己并不畏惧廉颇;最后说明自己之所以避让廉颇,是因为考虑到强秦不敢攻打赵国是因为有他们两人在,若两人争斗则国家危矣,是以国家之急为先,以个人私仇为后 。通过对比和阐明国家大义来说服门客 。3. 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真诚坦率、知错能改的人。他听到蔺相如的话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便立刻“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遮掩,体现出他的直爽和勇于改正错误的品质。4. 体现了蔺相如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品质。在与廉颇的矛盾中,他没有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是从国家安危的角度出发,主动避让,避免将相失和给赵国带来危害,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恩怨之上。5. ①情节上,“将相和”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使文章情节更加完整,之前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引发了廉蔺矛盾,“将相和”则解决了这一矛盾 。②人物形象上,进一步凸显了蔺相如的宽容大度和廉颇的知错能改,丰富了人物性格 。③主题上,强调了团结协作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深化了文章主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