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堂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一、基础积累1. 《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______(朝代)(作者)的长篇小说《》,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______到______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______、______、______三国的兴衰过程。2.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主帅是______,他在“群英会”上巧施______计,让曹操中计入彀 。3. 小说中曹操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等 ,而蒋干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二、字词注音1. 迤逦( ) 2. 弓弩( ) 3. 橹棹( )4. 偏裨( ) 5. 狼藉( ) 6. 遣使( )三、选择题1.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帐蓬 谙习 交契 便宜从事B. 隐讳 弓驽 酒樽 力挽狂澜C. 窥探 军帐 懊悔 原形毕露D. 决择 聘请 都督 惊慌失措2.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B. 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除《三国演义》外,他还著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 。C. 《群英会蒋干中计》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个重要情节,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 。D.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被塑造成“仁”的化身,关羽被塑造成“义”的化身,张飞被塑造成“智”的化身 。3. 下列对小说情节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瑜毁书斩使,体现了他的果敢和强硬,也表明了他坚决抗曹的态度。B. 蒋干主动请缨去劝降周瑜,是因为他盲目自信,自认为与周瑜交情深厚,能够成功。C. 周瑜在群英会上故意炫耀自己在东吴的地位和实力,目的是为了迷惑蒋干,让他放松警惕。D. 曹操中了反间计后,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承认,体现了他知错能改的品质。4. 下列对小说中人物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周瑜这句话既表明了自己知道蒋干的来意,又运用了外交辞令,以守为攻,得体且震慑了对方。B. “干曰:‘公瑾别来无恙’”,蒋干对周瑜直呼其字,表现出他的傲慢无礼。C.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蒋干说这句话是因为他的来意被周瑜挑明后,慌乱掩饰自己的尴尬。D. “此吾同窗契友也,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家说客,公等勿疑”,周瑜这句话既为蒋干解围,又进一步迷惑了众人,为实施反间计做铺垫。5. 下列对小说写作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周瑜、蒋干、曹操等人物形象。B.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如周瑜如何设计、蒋干如何中计等,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C. 小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周瑜的聪明机智与蒋干的愚蠢自作聪明形成对比,突出了人物性格。D. 小说主要采用顺叙的叙述方式,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叙述了周瑜定计、蒋干中计、曹操误杀蔡瑁和张允等情节,条理清晰。四、课内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却说周瑜送了玄德,回至寨中,鲁肃入问曰:“公既诱玄德至此,为何又不下手?”瑜曰:“关云长,世之虎将也,与玄德行坐相随,吾若下手,他必来害我。”肃愕然。忽报曹操遣使送书至。瑜唤入。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判云:“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瑜大怒,更不开看,将书扯碎,掷于地下,喝斩来使。肃曰:“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瑜曰:“斩使以示威!”遂斩使者,将首级付从人持回。随令甘宁为先锋,韩当为左翼,蒋钦为右翼。瑜自部领诸将接应,来日四更造饭,五更开船,鸣鼓呐喊而进。却说曹操知周瑜毁书斩使,大怒,便唤蔡瑁、张允等一班荆州降将为前部,操自为后军,催督战船,到三江口。早见东吴船只,蔽江而来。为首一员大将,坐在船头上大呼曰:“吾乃甘宁也!谁敢来与我决战?”蔡瑁令弟蔡壎前进。两船将近,甘宁拈弓搭箭,望蔡壎射来,应弦而倒。宁驱船大进,万弩齐发。曹军不能抵当。右边蒋钦,左边韩当,直冲入曹军队中。曹军大半是青、徐之兵,素不习水战,大江面上,战船一摆,早立脚不住。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周瑜又催船助战。曹军中箭着炮者,不计其数,从巳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1. 周瑜为什么毁书斩使?这一行为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2. 在三江口之战中,曹军为什么会失利?请简要分析 。3. “肃愕然”这一神态描写有什么作用?4. 请简要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5.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周瑜是一个怎样的军事将领?答案一、基础积累1.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章回;东汉末年;西晋建立;魏;蜀;吴2. 周瑜;反间3. 多疑;狡诈;刚愎自用;盲目自信;胸无城府;愚蠢而又自作聪明二、字词注音1. 迤逦(yǐ lǐ)2. 弓弩(gōng nǔ)3. 橹棹(lǔ zhào)4. 偏裨(piān pí)5. 狼藉(láng jí)6. 遣使(qiǎn shǐ)三、选择题1. C 【解析】A项“帐蓬”应为“帐篷”;B项“弓驽”应为“弓弩”;D项“决择”应为“抉择” 。2. D 【解析】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塑造成“智”的化身 。3. D 【解析】曹操中了反间计后,虽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没有承认错误,而是找借口说蔡瑁、张允二人“怠慢军法” 。4. B 【解析】蒋干对周瑜直呼其字,并非表现他的傲慢无礼,而是因为他们是同窗契友,这样称呼显得亲近 。5. D 【解析】小说主要采用的是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了一些人物的回忆和背景介绍 。四、课内阅读理解1. 周瑜毁书斩使是因为曹操的书信封面上写着“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这种居高临下的称呼让周瑜大怒,他认为这是对自己和东吴的轻视 。这一行为表现了周瑜果敢、强硬、有骨气、坚决抗曹的性格特点。2. 曹军失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曹军士兵大多是青、徐之兵,素不习水战,在大江面上站立不稳,难以发挥战斗力。②东吴军队准备充分,以甘宁、蒋钦、韩当等为先锋,作战勇猛,且周瑜指挥得当。③东吴占据地利优势,熟悉水战环境。3. “肃愕然”这一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出鲁肃对周瑜拒绝杀死刘备以及毁书斩使这一系列行为的惊讶和不解,从侧面烘托出周瑜行事果断、有主见,与鲁肃形成鲜明对比,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4. 第一段写周瑜拒绝杀死刘备的原因以及毁书斩使,表明他坚决抗曹的态度;第二段写曹操得知周瑜毁书斩使后大怒,派蔡瑁、张允等为前部与东吴在三江口交战,曹军因不习水战而失利。5.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周瑜是一个果敢坚决、有勇有谋、善于指挥作战的军事将领。他果断毁书斩使,表明抗曹决心;在三江口之战中,合理安排兵力,指挥各路将领作战,取得胜利,体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