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间最感人的坟墓》课堂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世间最感人的坟墓》课堂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资源简介

《世间最感人的坟墓》课堂同步练习 2024 - 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一、基础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 《世间最感人的坟墓》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国籍)的著名作家,擅长写小说、传记等,其作品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著称。
2. 文中所描写的托尔斯泰是__________(国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 》《复活》等,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3. 本文通过对托尔斯泰墓的描写,赞颂了托尔斯泰__________的品格,抒发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__________之情。
二、字词运用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 尘xiāo( ) 灵jiù( ) 禁gù( ) 灵qǐn( )
- 飒飒( ) qióng( )隆 坟yíng( ) 栅( )栏
三、选择题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托尔斯泰墓没有任何装饰,非常朴素,与其他伟人墓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
B.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托尔斯泰墓前,不敢大声说话,也不敢随意采摘墓上的花朵。
C. 托尔斯泰选择将自己埋葬在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是因为儿时的一个传说,传说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所在。
D. 作者认为托尔斯泰墓虽然朴素,但缺乏美感,不如那些用大理石和奢华装饰建造的坟墓。
2. 文章中多次提到托尔斯泰墓的“朴素”,其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 衬托出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
B. 表现出托尔斯泰对声名的追求。
C. 与托尔斯泰的伟大形成强烈反差,更能打动人心。
D. 体现出作者对这种朴素美的高度认同。
3. 下列对作者茨威格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他是美国作家,以写科幻小说闻名。
B. 他是法国作家,擅长浪漫主义文学创作。
C. 他是奥地利作家,其作品注重心理描写和情感表达。
D. 他是英国作家,主要作品多以历史事件为背景。
四、课内阅读理解
(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被忘掉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他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1. 作者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宏伟、最感人的”?
2. 文中提到托尔斯泰儿时的传说以及他晚年的决定,有什么作用?
3. 这段文字在描写托尔斯泰墓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1. 文中“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这句话如何理解?
2. 托尔斯泰墓的“不留名姓”与他的伟大声名形成鲜明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托尔斯泰怎样的情感?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体里安放着一位当代最伟大的人物。然而恰恰是这座不留姓名的坟墓,比所有挖空心思用大理石和奢华装饰建造的坟墓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到他的安息地来的成百上千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托尔斯泰最后留下的这座纪念碑式的朴素坟墓更打动人心的了。
1. 文段中对墓地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 “这座不留姓名的坟墓,比所有挖空心思用大理石和奢华装饰建造的坟墓更扣人心弦”,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为什么人们来到托尔斯泰墓前,没有一个人有勇气从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答案解析
一、基础积累
1.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
2. 俄国;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3. 崇高而朴素;无比敬仰
二、字词运用
1. 嚣;柩;锢;寝;sà;穹;茔;zhà
三、选择题
1. D。作者认为托尔斯泰墓虽然朴素,但正是这种朴素与托尔斯泰的伟大形成对比,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是世间最美、最感人的,D选项理解有误。
2. B。托尔斯泰墓的朴素衬托出他伟大的人格,与他的伟大形成反差,更能打动人心,也体现了作者对这种朴素美的认同,而不是表现他对声名的追求,B选项符合题意。
3. C。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擅长心理描写和情感表达,C选项正确。
四、课内阅读理解
(一)
1. 托尔斯泰墓的宏伟感人在于它的朴素,没有奢华的装饰,却与墓主人伟大的人格相契合;它是托尔斯泰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的安息之地,承载着他对幸福的独特理解;而且它能让后人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体现出其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2. 儿时传说为托尔斯泰晚年的决定埋下伏笔,增添了故事性和神秘感;晚年决定表明托尔斯泰对朴素的追求以及对幸福的别样感悟,体现了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也进一步解释了他选择这样一个朴素坟墓的原因。
3. 运用了环境描写,如“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只有几株大树荫庇”等,营造出宁静、肃穆的氛围,衬托出托尔斯泰墓的朴素;还运用了叙述的手法,讲述托尔斯泰儿时的传说和晚年的决定,丰富了文章内容,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托尔斯泰的内心世界。
(二)
1. 托尔斯泰墓的朴素超乎想象,这种强烈的朴素氛围让人们的观赏闲情被抑制,内心充满敬畏,让人自觉地保持安静,不敢破坏这份宁静,体现出人们对托尔斯泰的敬重。
2. 这种对比突出了托尔斯泰淡泊声名的品质,他虽声名远扬却选择如此朴素无名的安息方式,更能彰显他伟大的人格,引发读者对他的敬佩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3. 可以看出作者对托尔斯泰充满了崇敬、敬仰之情,对他淡泊名利、追求朴素的高尚品格高度赞扬。
(三)
1. 自然环境描写如“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衬托出托尔斯泰墓的安谧,也象征着托尔斯泰的灵魂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安息,使墓地更具感染力。
2. 托尔斯泰墓没有华丽的装饰,却因其朴素而与他伟大的人格紧密相连,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远比那些靠奢华装饰来彰显的坟墓更能触动人心,它体现了一种更高层次的美和伟大,引发人们对生命和价值的深入思考 。
3. 因为人们对托尔斯泰充满了敬畏和敬重之情,这座朴素的坟墓代表着托尔斯泰崇高的精神世界,人们不忍心破坏这份神圣和宁静,所以没有一个人有勇气从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