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画里阴晴》课堂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画里阴晴》课堂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资源简介

《画里阴晴》课堂同步练习2024 - 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一、基础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 《画里阴晴》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致力于________与________的融合,形成了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2. 作者在文中提到,他自学过水彩画和水墨画后,便特别喜欢________和________的景色,因为这种天气下的自然景色别有一番韵味。
3. 本文通过作者对绘画中“阴”与“晴”的感悟,探讨了绘画艺术中________的问题,以及画家在创作中对自然景象独特的观察和理解。
二、字词运用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霏霏( ) 酣( )畅 朦胧( ) 渗( )进
墨韵( ) 纯( )粹 韵( )味 审( )美
三、选择题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湿”字透露了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雨后的大自然因“湿”而格外有韵味。
B. 西方风景画追求亮、艳、丽、华、鲜的色彩感,主要是受“晴”的影响。
C. 作者画油画又画水墨,是因为他拿不定主意到底该选择哪种绘画形式。
D. 文章以“画里阴晴”为题,不仅指绘画中对阴晴天景色的描绘,还蕴含着作者对绘画艺术的独特思考。
2.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车窗外,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像浓酣的水彩画。
B. 有些景物朦胧了,有些形象突出了,似乎那位宇宙大画家在挥写不同的画面。
C. 那湿了的大自然景色,格外地有韵味,就像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D. 阳光灿烂的日子,画面就像被阳光浸泡过一样明亮。
3. 作者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原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 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因“湿”而色调统一,更有韵味。
B. 这种天气下有些景物朦胧,有些形象突出,符合中国画“留白”与“意境”的追求。
C. 西方绘画中很少将阴雨作为欣赏对象的审美趣味来表现,作者想反其道而行之。
D. 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等诗境,作者受传统文化影响,偏爱此类题材。
四、课内阅读理解
(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自学过水彩画和水墨画后,便特别喜欢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我不喜欢英国古老风格的水彩画。我以往的水彩画可说是水墨画的变种,从意境和情趣方面看,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西洋画中也有表现风雨的题材,但西画中是将风雨作为一种事故或大自然的变态来写的,很少将阴雨作为一种欣赏对象的审美趣味来表现。西方风景画之独立始于印象派,印象派发源于阳光,画家们投靠阳光,说光就是画面的主人,因之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甚至说“黑”与“白”都不是色彩,而中西画家大都陶醉于阳光所刺激的强烈的色彩感,追求亮、艳、丽、华、鲜……多半是从“晴”派生出来的。
1. 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以往的水彩画是水墨画的变种?
2. 西洋画在表现风雨题材时有什么特点?
3. 文中提到“印象派发源于阳光”,这与西洋画追求的色彩感有什么关系?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曾有画油画的人说:江南不宜画油画。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数十年来,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永远需寻找相适应的技法,现成的西方的和我国传统的技法都不很合用。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色彩往往须渗进墨韵……人们喜欢晴天,有时也喜欢阴天。如果阴与晴体现了两种审美趣味,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又画油画又画水墨,我的这两个画种都不纯了,只是用了两种不同的工具而已,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该定居到油画布上呢,还是从此落户在水墨之乡了!
1. 有些人认为“江南不宜画油画”的原因是什么?
2. “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在文中比喻什么?
3. 从“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该定居到油画布上呢,还是从此落户在水墨之乡了!”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创作态度?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我不喜欢英国古老风格的水彩画。我以往的水彩画可说是水墨画的变种,从意境和情趣方面看,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我把这种因雨而湿的景色称之为湿韵。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有些景物朦胧了,有些形象突出了,似乎那位宇宙大画家在挥写不同的画面,表达着不同的意境。
1. 作者所说的“湿韵”具体指什么?
2. 文中“似乎那位宇宙大画家在挥写不同的画面,表达着不同的意境”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3.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艺术追求?
答案解析
一、基础积累
1. 吴冠中;油画;水墨画
2. 阴天;微雨天
3. 形式美
二、字词运用
1. fēi;hān;méng lóng;shèn;yùn;chún;yùn;shěn
三、选择题
1. C。作者画油画又画水墨,并非拿不定主意选择哪种绘画形式,而是认为阴与晴体现的两种审美趣味可以兼得,他在探索将两种绘画形式的优点融合 ,C选项理解有误。
2. B。B项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大自然比作画家;A、C、D项运用了比喻手法。
3. C。作者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主要是因为这些天气下景色的韵味、符合中国画追求以及受传统文化影响,而不是为了反西方绘画之道而行之,C选项不是原因。
四、课内阅读理解
(一)
1. 因为从意境和情趣方面看,作者以往的水彩画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所以说是水墨画的变种。
2. 西洋画将风雨作为一种事故或大自然的变态来写,很少将阴雨作为一种欣赏对象的审美趣味来表现。
3. 印象派发源于阳光,画家们投靠阳光,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所以西洋画追求亮、艳、丽、华、鲜的色彩感,这种色彩感多半是从“晴”派生出来的 。
(二)
1. 原因一是江南阴雨多,二是有些人的油画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
2. 比喻阴与晴所体现的两种审美趣味可以同时存在,作者可以既画油画又画水墨,融合两种绘画形式的特点 。
3. 可以看出作者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不断探索创新的创作态度,他不满足于单一的绘画形式,一直在寻求突破和融合 。
(三)
1. “湿韵”指因雨而湿的景色所具有的独特韵味,这种韵味体现在“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使有些景物朦胧,有些形象突出 。
2.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比作宇宙大画家,生动形象地写出雨后景色的变化多样,富有意境美,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表达了作者追求独特的艺术意境,探索将中西方绘画艺术特点融合,不拘泥于传统绘画形式,注重通过画面表达内心感受和独特审美见解的艺术追求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