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堂同步练习 2024 - 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一、基础积累(文学常识填空)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作者是________,她是药学家,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________和双氢青蒿素,2015年荣获诺贝尔________学或医学奖。2. 文中提到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________》中,书中记载的方法是“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给了作者新的研究思路。3. 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中,研究团队通过不断尝试和改进,最终成功提取出青蒿素,这体现了科学研究需要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二、字词运用1. 根据拼音写汉字疟( )疾 羟( )基 衍( )生物 砒( )霜相悖( ) 肘( )后备急方 精髓( ) 淤( )血三、选择题1.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屠呦呦团队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经历了收集方药、测试提取物抗疟效果、寻找新提取方式等多个阶段。B. 青蒿素的发现主要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药学关系不大。C. 文中提到的“523”项目是中国政府为抗击疟疾启动的全国范围的科研项目。D. 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极大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2.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B. 疟原虫在青蒿素的攻击下,就像被打败的士兵,节节败退。C. 那两年半的训练,使我发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D. 中医药学是一座博大精深的宝库,等待着我们去挖掘。3. 屠呦呦及其团队能成功发现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原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团队成员具备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等专业知识。B. 对传统中医药学文献的深入研究和挖掘。C. 大胆尝试,勇于做志愿者测试药物安全性。D. 完全依赖现代先进的科研设备和技术。四、课内阅读理解(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为了寻找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1. 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 文中提到实验进展甚微的原因是什么?后来是如何取得突破的?3. “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这句话中的“果然”一词有什么作用?(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在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100%的抗疟药效!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从分子到药物,在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环境下,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为了战胜疟疾,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以确认其对人体的安全性。随后,我们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振奋人心:病人疟疾症状迅速消失!受临床疗效的鼓舞,我们转向分离提纯,得到了抗疟的有效成分,于1972年11月8日,终于找到了这个熔点在156~157℃的无色晶体——C15H22O5.后来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1. 这一段中“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具体指什么?2. 屠呦呦及其同事为什么要勇敢地做志愿者尝试青蒿提取物?3.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屠呦呦及其团队具有怎样的品质?(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青蒿素的发现是我们研究进展的第一步,我们随即转向第二步:将这个天然分子变为药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生长在北方的青蒿的青蒿素含量比较低,药物生产需要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523”项目的大团队成员在四川找到了含量高的青蒿。1973年秋,我们在海南疟疾疫区试用青蒿素胶囊,取得了明确的疗效。这样,我们终于打开了新抗疟药物的大门。1. 将青蒿素从天然分子变为药物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2. “我们终于打开了新抗疟药物的大门”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3. 这一段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什么特点?答案解析一、基础积累1. 屠呦呦;青蒿素;生理2. 肘后备急方3. 坚持不懈;勇于探索二、字词运用1. nüè;qiǎng;yǎn;pī;bèi;zhǒu;suǐ;yū三、选择题1. B。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成果,传统中医药学文献为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线索,B选项理解有误。2. B。B项运用了比喻中的拟物手法,把疟原虫当作士兵;A、C、D项运用了比喻中的暗喻手法,把青蒿素、中医药学比作瑰宝、宝藏、宝库 。3. D。屠呦呦团队成功发现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是专业知识、传统文献研究、大胆尝试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完全依赖现代先进科研设备和技术,D选项不是原因。四、课内阅读理解(一)1. 主要讲述了屠呦呦团队研究抗疟药物的第一阶段情况,包括收集方药、测试提取物抗疟效果进展甚微,后来从青蒿提取物研究出现转折,通过查阅文献受启发改变提取方式,使抗疟效果大幅提升。2. 实验进展甚微原因是从众多方药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不理想,青蒿提取物实验结果难重复且与文献记录相悖。后来通过查阅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受其中青蒿治疗疟疾方法启发,改为低温提取,取得突破。3. “果然”一词表示事实与预料的一样,强调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提升是在意料之中的,突出了研究思路转变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1. 指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100%的抗疟药效。2. 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新药临床试验很难开展,为了确认青蒿提取物对人体的安全性,进而推进抗疟药物的研发,所以屠呦呦及其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尝试青蒿提取物。3. 体现了他们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严谨科学、为战胜疟疾不懈努力的品质。(三)1. 遇到的问题有生长在北方的青蒿青蒿素含量低,不满足药物生产需求;新药临床试验开展困难。解决办法是“523”项目大团队成员在四川找到含量高的青蒿,团队成员做志愿者尝试提取物确认安全性后赴海南进行临床治疗。2. 这句话意味着青蒿素作为新抗疟药物研发成功并开始应用,为全球抗击疟疾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有效手段,开启了抗疟药物研发和应用的新局面。3. 体现了科学研究具有不断探索、解决问题,团队协作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