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纱帐——甘蔗林》课堂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一、基础积累(文学常识填空)1. 《青纱帐——甘蔗林》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其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强烈的政治抒彩,代表作还有《________》《致大海》等。2. 这首诗创作于1962年,当时中国人民刚刚战胜连续三年的严重困难,诗人通过对“青纱帐”和“甘蔗林”的描绘,将________象征为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把________象征为幸福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3. 从诗歌的体裁来看,《青纱帐——甘蔗林》属于________诗,在构思上运用了大量的________和________句式,诗句一韵到底,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二、字词运用1. 根据拼音写汉字甘zhè( ) 同bāo( ) 凛liè( ) 芬fāng( )充yì( ) 炽liè( ) 照yào( ) 滋yǎng( )三、选择题1.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诗歌开篇表达了诗人对青纱帐和甘蔗林的深切怀念与热爱,引出下文对两者关系的阐述。B. 诗中通过对比青纱帐和甘蔗林的不同特点,如青纱帐的“凛冽”“炮火寒光”与甘蔗林的“芬芳”“朝雾苍茫”,突出了两个时代的差异。C. 诗人认为甘蔗林远不如青纱帐令人神往,因为青纱帐承载着革命的记忆和精神。D. 诗歌结尾点明“甘蔗林”已成为新时代的“青纱帐”,寓意着革命传统在新时代的延续和传承。2. 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北方的青纱帐哟,常常满怀凛冽的白霜。B. 南方的甘蔗林呢,只有大气的芬芳。C. 那甜甜的秸秆啊,立刻变成锐利的刀枪!D. 天空是一样的高远呀,大地也一样地宽敞。3. 诗歌中多次运用排比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B. 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情感表达更强烈。C. 突出青纱帐和甘蔗林的象征意义。D. 体现诗歌语言的简洁性。四、课内阅读理解(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看见了甘蔗林,我怎能不想去青纱帐!北方的青纱帐啊,你至今还这样令人神往;想起了青纱帐,我怎能不迷恋甘蔗林的风光!南方的甘蔗林哪,你竟如此翻动战士的衷肠。1. 这一节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 “北方的青纱帐啊,你至今还这样令人神往”“南方的甘蔗林哪,你竟如此翻动战士的衷肠”,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哦,我的青春、我的信念、我的梦想……无不在北方的青纱帐里染上战斗的火光!哦,我的战友、我的亲人、我的兄长……无不在北方的青纱帐里浴过壮丽的朝阳!哦,我的歌声、我的意志、我的希望……好像都是在北方的青纱帐里生出翅膀!哦,我的祖国、我的同胞、我的故乡……好像都是在北方的青纱帐里炼成纯钢!1. 这几节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 从诗中可以看出青纱帐对诗人来说有怎样的意义?(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北方的青纱帐哟,常常满怀凛冽的白霜;南方的甘蔗林呢,只有大气的芬芳!北方的青纱帐哟,常常充溢炮火的寒光;南方的甘蔗林呢,只有朝雾的苍茫!北方的青纱帐哟,平时只听见心跳的声响;南方的甘蔗林呢,处处有欢欣的吟唱!北方的青纱帐哟,长年只看到破烂的衣裳;南方的甘蔗林呢,时时有节日的盛装!1. 这几节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2. 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看吧,当敌人挑衅时,甘蔗林将叫他们投降;那甜甜的秸秆啊,立刻变成锐利的刀枪!看吧,当敌人侵犯时,甘蔗林将把他们埋葬;那密密的长叶啊,立刻织成强大的罗网!1. 这几节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诗中的“甘蔗林”此时象征着什么?与前文的象征意义有何联系?答案解析一、基础积累1. 郭小川;甘蔗林——青纱帐(答案不唯一,如《致青年公民》等也可)2. 青纱帐;甘蔗林3. 抒情;排比;对偶二、字词运用1. 蔗;胞;冽;芳;溢;烈;耀;养三、选择题1. C。诗人认为甘蔗林和青纱帐都令人难以忘怀,甘蔗林象征着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C选项理解错误。2. C。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秸秆”比作“刀枪”;A、B、D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3. D。排比会使诗歌内容更丰富,增强节奏感、韵律美和情感表达,突出象征意义,但不是体现语言简洁性,D选项不属于排比的作用。四、课内阅读理解(一)1. 运用了反问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反问加强了语气,强调了诗人对青纱帐和甘蔗林的深厚情感;对偶使诗句形式整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2. 表达了诗人对青纱帐承载的革命岁月的怀念和向往,以及对甘蔗林所代表的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1.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气势,使情感表达更强烈,全面地展现了青纱帐对诗人青春、信念、梦想等诸多方面的深远影响。2. 青纱帐是诗人青春的见证,是信念和梦想的孕育之地,是战友、亲人和祖国成长、锻炼的革命熔炉,对诗人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三)1. 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北方青纱帐和南方甘蔗林在自然环境(白霜与芬芳、炮火寒光与朝雾苍茫)、生活氛围(心跳声与欢吟唱)、生活状况(破烂衣裳与节日盛装)等方面进行对比。2. 好处:鲜明地突出了两个时代的差异,使读者对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更直观的感受。体现了诗人对过去艰苦岁月的追忆,对现在美好生活的赞美,以及对革命传统的珍视 。(四)1. 描绘了敌人挑衅、侵犯时,甘蔗林成为战斗阵地,人们利用甘蔗林的秸秆和长叶与敌人战斗,让敌人投降、将敌人埋葬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敌人的蔑视,对保卫祖国、捍卫和平的坚定信心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2. 此时的“甘蔗林”象征着保卫祖国的战斗力量和坚强后盾。与前文象征幸福生活的甘蔗林相联系,表明在新时代,幸福生活需要依靠强大的力量去捍卫,体现了革命传统在保卫祖国中的延续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