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浙教版)八年级上1.5 透镜和视觉第1章“第1课时”对环境的察觉01学习目标内容总览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课堂总结06分层作业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凸透镜的制作原理及形状特点;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知道凸透镜的焦点,了解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距;了解实像、虚像、物距、像距的概念;科学思维:根据外形及对光线的作用来判断透镜的类型;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认识凸透镜与凹透镜,了解实像与虚像的不同点;态度责任: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对待实验和观察结果,不盲目接受未经证实的观点。新知导入眼睛近视的人需要配戴近视眼镜,眼睛远视的人需要配戴远视眼镜。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都是透镜。透镜广泛应用于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常见的光学仪器中。仔细观察远视眼镜和近视眼镜的镜片,我们会发现,不同镜片的中间和边缘厚薄是不一样的。它们属于不同的透镜。探究新知一、透镜1、透镜:透镜是具有一定曲面形状的光学透光元件。利用透明材料(例如玻璃、水晶等),经过研磨、抛光或模铸加工而成,用来对光进行折射和成像。探究新知2、常见的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称为凸透镜;如,远视眼镜镜片、放大镜的镜片;(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称为凹透镜;如,近视眼镜镜片、手电筒和汽车前灯镜片,等。注:一般透镜的两个面中至少有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作薄透镜。探究新知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薄透镜结构简介:(1)光心和主轴:①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作主光轴,简称主轴。②光心:主轴上有一点O,通过这个点的光的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作光心;对于薄透镜,其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主轴和光心。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出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2)换用凹透镜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还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吗?探索活动光经过凹透镜后不能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3)让平行于主轴的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光通过凸透镜后偏折的方向。4)让平行于主轴的光射向凹透镜,观察光通过凹透镜后偏折的方向。探索活动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都向主光轴靠近,并相交于一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光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都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发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视频: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点击图片播放)2、透镜的焦点和焦距:①焦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 光会聚在主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作凸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②焦距: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称为焦距。凹透镜没有实焦点探究新知3、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作用(1)凸透镜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焦距越小的凸透镜,其对光的会聚作用就越强。三条特殊光线(2)凹透镜的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经过凹透镜后,发散光线的反射延长会聚于焦点。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虚焦点。焦距越小的凹透镜,其对光的发散作用就越强。三条特殊光线虚焦点凹透镜发散光讨论交流我们能用冰和太阳光来取火吗?我们可以用冰和太阳光取火。当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时,光线会聚焦于一点,即焦点,从而使热量集中到焦点上。如果在焦点处放置易燃物质,这些物质就会燃烧起来。因此,“钻冰”取火就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操作步骤如下:①人们选取一块大小适度的冰,并将其磨制成凸透镜形状;②利用太阳光找到冰凸透镜的焦点;③利用此冰凸透镜引燃火种。这种方法在历史上已经被多次证实,例如在南极考察队中,队员们在丢失火种的情况下,成功地使用冰重新取得了火种。探索活动如图1.5-5所示,在桌上放一块凸透镜,在凸透镜的一侧点燃一支蜡烛,调节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以便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的蜡烛火焰的像。现象: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的像。分析:1)蜡烛发出的光 (能或不能)透过凸透镜;2)光屏上的像 (是或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是这个像称为实像。探究新知4、实像与虚像:(1)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称为实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来自蜡烛火焰的光通过凸透镜会聚而形成的, 这样的像属于实像。凸透镜成的实像可以用光屏来承接,实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实像的光路探究新知(2)虚像:非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称为虚像。我们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看到的正立、放大的像跟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一侧。这是因为通过凸透镜射出的光没有会聚成像,只是人眼逆着光射出的方向看去,能看到像,这样的像属于虚像。虚像是实际光线所不能达到的,因此不能被光屏承接。注:放大镜和平面镜都成虚像。凸透镜成虚像的光路探究新知5、物距和像距:(1)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作物距,用字母u表示;(2)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作像距,用字母v表示。课堂练习1、如图,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C课堂练习2、在图中的各光路中画上合适的透镜。课堂练习3、如图所示,有一块透明石英正方体,内有一空气层,当一束平行光垂直通过石英正方体时,光在空气层中发生的现象是( )A.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变的会聚B.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变的发散C.光束在空气层中传播方向不会发生变化D.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发生反射A课堂练习4、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C课堂练习5、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1)他第一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则测得的焦距为 cm;(2)由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3)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图乙),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一凸透镜, 光入射时焦距小些。10.0当同种材料制成且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焦距越小紫课堂总结1.5 透镜和视觉(1)……透镜1、透镜的类型及特点:(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有发散作用;2、几个名词:(1)主光轴和光心: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为主光轴;透镜的中心为光心;光穿过光心时方向不变;(2)焦点和焦距:凸透镜将光会聚成的一点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凸透镜有2个实焦点,凹透镜有2个虚焦点;3、平行光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光线透过光心时传播方向不变。4、实像和虚像:都能有肉眼观察到;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用光屏承接到的像;虚像:实际光线的反射处长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的像。分层作业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2、完成学案中的“课后练习”;3、预习“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关内容。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27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八上§1.5透镜和视觉(1)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凸透镜的制作原理及形状特点; 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3、知道凸透镜的焦点、主光轴、光心、焦距; 4、知道实像、虚像、物距、像距的概念。一、知识点梳理:1、凸透镜和凹透镜形状 作用 生活中的应用凸透镜 中间_____边缘_____ 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 老花镜、放大镜凹透镜 中间_____边缘_____ 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 近视眼镜2、透镜的结构:(1)主光轴:透镜两个球面 的连线;(2)光心:位于透镜的中心,光通过它时传播方向 ;(3)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一个凸透镜有 个实焦点,一个凹透镜有2个虚焦点;(4)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___;(5)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 的。3、物像:(1)物像:来自物体的光通过 或受到 ﹑ 后形成的像;分为实像和虚像两种;(2)实像:既能用肉眼观察又能 的像;如小孔成像中的像;(3)虚像:只能用肉眼观察不能 的像;如平面镜所成的像;二、例题讲解例题1、如图,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A. B. C. D.例题2、如图所示,凸透镜的右焦点恰好同凹透镜的右虚焦点重合,试作出入射光线AB经两透镜折射的光路图。(例题2图) (例题3图)例题3、如图所示,有一块透明石英正方体,内有一空气层,当一束平行光垂直通过石英正方体时,光在空气层中发生的现象是( )A.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变的会聚 B.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变的发散C.光束在空气层中传播方向不会发生变化 D.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发生反射例题4、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例题5、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1)他第一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 cm;(2)由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3)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图乙),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一凸透镜, 光入射时焦距小些。三、课后练习:1、早在我国西汉时期成书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图中关于该记载解释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C.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以下是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低一些B. 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 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D.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4、小李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他想到,右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他捡起瓶,并将它丢进垃圾桶,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它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它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C.它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D.它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5、如图所示,光线AB经过某凸透镜的一个焦点,B点在薄透镜上。已知F是该透镜的另一个焦点。若使用圆规和刻度尺来确定透镜的位置,则还需要知道的条件是( )A.光线AB经过的焦点位置 B.透镜光心的位置C.光线AB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D.不需要任何条件(第5题图) (第6题图)6、如图所示为小乐戴着眼镜清晰看到远处物体S的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为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 ②为晶状体,对光有发散作用C. 小乐患的是远视眼 D. 矫正前,远处物体S的像成在视网膜前面7、近视主要是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造成的,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近视患者可以配带相应的凹透镜进行矫正,下列光学元件可用于近视眼矫正的是( )A. B. C. D. 8、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A. 一定小于l B. —定等于lC. 一定大于l D. 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第8题图) (第9题图)9、小强将如图所示的两纸筒A、B套在一起制作模型照相机。当用来看远景物时,在半透明纸上可得到清晰的 (选填“实”或“虚”)像;接着再看近处物体,若还想在半透明纸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纸筒A、B间的距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0、(1)如图甲,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凹透镜,请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入射角的度数。(2)我国古代的“千里眼”是富有想象力的神话,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望远镜已将神话变成现实,图乙中的望远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请完成两条入射光线经过两个透镜的光路(其中F1是透镜L1的焦点,F2是透镜L2的焦点)。1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从侧面透过球形玻璃缸欣赏水中游动的鱼,发现鱼变大了,则这个像是金鱼的___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玻璃缸相当于____________。(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12、清晨的公园鸟语花香,露珠晶莹剔透。(1)若以水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2)水鸭和残荷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而形成的;透过树叶上的露珠看到树叶清晰的叶脉,则水珠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填“凸”或“凹”)。13、如图所示,小丽同学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表明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__________。14、如图所示,夜晚,把桌子放在手电筒下面,在桌面放一张白纸,然后再把凹透镜放在白纸上。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可以观察到:通过凹透镜的光束在白纸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会随着凹透镜移动而逐渐变 (选填“大”或“小”,下同),光斑的亮度则逐渐变 。(第14题图) (第15题图)15、如图甲所示,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这是由于不同的色光在通过三棱镜时发生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程度不同而造成的。受此启发,在用“平行光聚焦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如图乙所示,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肯定是不同的。请你说出,凸透镜对 色光的焦距较大,你推断的理由是 。参考答案:一、知识点梳理:1、厚 薄 会聚 薄 厚 发散2、(1)球心 (2)不变 (3)焦点 2 (4)焦距 (5)一定(不变)3、(1)小孔 反射 折射 (2)光屏承接 (3)光屏承接二、例题讲解:例题1、C解析: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太阳光必须与主轴平行,即与凸透镜的表面垂直,承接焦点的光屏要与凸透镜的表面平行,便于测量焦距,故C正确,而A、B、D错误。例题2、解析:(1)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通过另一侧的焦点;(2)射向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与主轴平行,作图如下:例题3、A解析:透明石英正方体内有一空气层,这时可以将这个物体看作两个透镜;左边和右边的部分都是中间比边缘厚,因此它们都是凸透镜,而凸透镜对光线由会聚作用,故A正确,B错误;光束从空气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射入空气,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即光的传播方向肯定会发生改变,故C、D错误。A符合题意。例题4、C解析:①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②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③放大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正立、放大的虚像;④电影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正立、缩小的虚像。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故A错误;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故B错误;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故C正确;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故D错误。故C符合题意。例题5、(1)10.0(必须有估计值) (2)当同种材料制成且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焦距越小 (3)紫解析:(1)光屏的位置就是焦点的位置,从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就是焦距,因此第一次他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f=40cm-30cm=10cm;(2)实验1和2中,凸透镜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等但凸起程度不同,因此得到结论:当同种材料制成且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焦距越小;(3)观察乙图可知,三棱镜对紫光的偏折作用更大,说明紫光通过凸透镜时,折射光线和主轴的焦点距离凸透镜更近,即紫光入射时的焦距更小。三、课后练习:1、A 2、D 3、D 4、A 5、D 6、D 7、C 8、A9、实;变大10、(1) (2)11、虚像 凸透镜 12、(1)静止 (2)反射;凸13、会聚 焦距 14、大 小15、折射;红;红色光较紫色光偏折能力弱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八上科学§1.5透镜和视觉教学设计课题 1.5透镜和视觉(1)……透镜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上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浙教版八上第1章第5节《透镜和视觉》的第1课时,主要介绍透镜。教材在学习了光的折射知识后安排本课时的教学,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不同类型的透镜,并通过实验来认识透镜的焦点、焦距等,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认识实像与虚像;为后续学习凸透镜成像等知识打下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树立对待实验和观察结果要实事求是,不盲目接受未经证实的观点。故本课时内容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凸透镜的制作原理及形状特点;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知道凸透镜的焦点,了解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距;了解实像、虚像、物距、像距的概念;科学思维:根据外形及对光线的作用来判断透镜的类型;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认识凸透镜与凹透镜,了解实像与虚像的不同点;态度责任:通过学习透镜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对待实验和观察结果,不盲目接受未经证实的观点。重点 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及其对光的作用,凸透镜的焦点、主光轴、光心、焦距、物距、像距,实像与虚像;难点 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眼睛近视的人需要配戴近视眼镜,眼睛远视的人需要配戴远视眼镜。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都是透镜。 透镜广泛应用于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常见的光学仪器中。 仔细观察远视眼镜和近视眼镜的镜片,我们会发现,不同镜片的中间和边缘厚薄是不一样的。它们属于不同的透镜。导入:透镜与平面镜的特点及作用有所不同。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一、透镜1、透镜: 透镜是具有一定曲面形状的光学透光元件。 利用透明材料(例如玻璃、水晶等),经过研磨、抛光或模铸加工而成,用来对光进行折射和成像。 2、常见的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称为凸透镜; 如,远视眼镜镜片、放大镜的镜片;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如,近视眼镜镜片、手电筒和汽车前灯镜片,等。 注:一般透镜的两个面中至少有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作薄透镜。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薄透镜结构简介: (1)光心和主轴: ①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作主光轴,简称主轴。 ②光心:主轴上有一点O,通过这个点的光的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作光心;对于薄透镜,其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主轴和光心。探究活动: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出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 2)换用凹透镜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还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吗? 现象:光经过凹透镜后不能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3)让平行于主轴的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光通过凸透镜后偏折的方向。 现象: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都向主光轴靠近,并相交于一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4)让平行于主轴的光射向凹透镜,观察光通过凹透镜后偏折的方向。 现象:平行光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都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发散。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附视频)2、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①焦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 光会聚在主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作凸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②焦距: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称为焦距。 3、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作用 (1)凸透镜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 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焦距越小的凸透镜,其对光的会聚作用就越强。 (2)凹透镜的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经过凹透镜后,发散光线的反射延长会聚于焦点。 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虚焦点。焦距越小的凹透镜,其对光的发散作用就越强。 讨论交流:我们能用冰和太阳光来取火吗? 参考: 我们可以用冰和太阳光取火。 当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时,光线会聚焦于一点,即焦点,从而使热量集中到焦点上。如果在焦点处放置易燃物质,这些物质就会燃烧起来。因此,“钻冰”取火就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操作步骤如下:①人们选取一块大小适度的冰,并将其磨制成凸透镜形状;②利用太阳光找到冰凸透镜的焦点;③利用此冰凸透镜引燃火种。 这种方法在历史上已经被多次证实,例如在南极考察队中,队员们在丢失火种的情况下,成功地使用冰重新取得了火种。 探索活动: 如图1.5-5所示,在桌上放一块凸透镜,在凸透镜的一侧点燃一支蜡烛,调节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以便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的蜡烛火焰的像。 现象: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的像。分析:1)蜡烛发出的光 (能或不能)透过凸透镜; 2)光屏上的像 (是或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结论:这个像称为实像。 4、实像与虚像: (1)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称为实像。 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来自蜡烛火焰的光通过凸透镜会聚而形成的, 这样的像属于实像。 凸透镜成的实像可以用光屏来承接,实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2)虚像:非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称为虚像。 我们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看到的正立、放大的像跟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一侧。 这是因为通过凸透镜射出的光没有会聚成像,只是人眼逆着光射出的方向看去,能看到像,这样的像属于虚像。 虚像是实际光线所不能达到的,因此不能被光屏承接。注:放大镜和平面镜都成虚像。 5、物距和像距: (1)物距: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作物距,用字母u表示; (2)像距: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作像距,用字母v表示。 观察是科学学习中的最常和有效方法通过观察了解透镜区别于平面镜的特点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两种常见的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结合图片说明,介绍透镜的主光轴、光心通过活动来认识焦点、焦距等概念并从活动中认识到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利用图片加强直观记忆讨论交流,巩固知识同时增加学习动手、动脑的意识活动中认识到什么是实像通过实像和虚像比较促进理解与记忆通过结合图片认识物距与像距为后续凸透镜成像研究作基础课堂练习 1、如图,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C ) A. B. C. D.2、在图中的各光路中画上合适的透镜。 参考:3、如图所示,有一块透明石英正方体,内有一空气层,当一束平行光垂直通过石英正方体时,光在空气层中发生的现象是( A ) A.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变的会聚 B.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变的发散C.光束在空气层中传播方向不会发生变化 D.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发生反射4、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5、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 (1)他第一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 cm;(2)由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3)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图乙),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一凸透镜, 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参考:(1)10.0 (2)当同种材料制成且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焦距越小 (3)紫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板书设计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浙教版八上科学 1.5 透镜和视觉(1) 学案.doc 2025浙教版八上科学 1.5 透镜和视觉(1).pptx 2025浙教版八上科学 1.5 透镜和视觉(1)教学设计(表格式).doc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