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归园田居(其一)》课堂同步练习2024 - 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一、基础积累(文学常识填空)1. 《归园田居(其一)》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代)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________” “________” ,其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与农村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代表作除《归园田居》组诗外,还有《 》《 》等。2. 这首诗是《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诗人在诗中以追悔开始,追悔自己“________” “________”的压抑与痛苦;以庆幸结束,庆幸自己终“________”、复“________”的惬意与欢欣。3. 诗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情达意,如用“________” “________”象征官场的束缚和黑暗;用“________” “________”比喻自己在官场的不自由。二、字词运用1. 根据拼音写汉字守zhuō( ) 暧ài( ) 桑shèn( ) 狗fèi( )虚shì( ) 后yán( ) 田chóu( ) 鸡míng( )三、选择题1.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诗人从小就不适应世俗,天性热爱自然田园。B.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里的“三十年”是实指诗人在官场的时间。C.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描绘出一幅宁静、朦胧的乡村远景图。D.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了诗人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和对自由的向往。2. 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B.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C.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D.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3. 关于诗歌中意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丘山”代表着自然、自由的生活境界,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B. “尘网”和“樊笼”都比喻官场,表达了诗人对官场束缚的厌恶。C. “榆柳”“桃李”“远人村”“墟里烟”等意象,描绘出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D. “狗吠”“鸡鸣”这些动物的叫声,破坏了田园生活的宁静氛围。四、课内阅读理解(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1.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1. 这几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生活场景?请简要概括。2. “暧暧”和“依依”这两个叠词有什么妙处?(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2.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复得返自然”中“自然”的理解。(四)阅读全诗,回答问题1. 诗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其中一处并分析其作用。2.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请结合本诗内容,举例说明这一特点。答案解析一、基础积累1. 陶渊明;东晋;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后两空答案不唯一 )2. 误落尘网;久在樊笼;归园田;返自然3. 尘网;樊笼;羁鸟;池鱼二、字词运用1. 拙;暧;葚;吠;室;檐;畴;鸣三、选择题1. B。“三十年”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是“十三年”之误,也有观点认为是从诗人少年时代开始计算,到辞官归田时大约三十年,是虚指,并非实指在官场的时间,B选项理解错误。2. C。A、B、D项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C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3. D。“狗吠”“鸡鸣”从听觉角度表现乡村生活气息,以动衬静,更突出田园生活的宁静,并非破坏宁静氛围,D选项分析错误。四、课内阅读理解(一)1. 这两句诗开篇点题,表明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后文写自己误入官场的悔恨以及回归田园的渴望做铺垫,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2. 运用了比兴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羁鸟”“池鱼”自比,把官场比作“旧林”“故渊”之外的束缚之所,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对自由的渴望,同时也引出下文“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回归田园的行动。(二)1. 描绘了一幅宁静、质朴、充满生机的田园生活场景。有十余亩田地、八九间草屋,榆柳桃李环绕住宅,远处村庄隐约可见,袅袅炊烟缓缓升起,深巷中传来狗吠,桑树上公鸡啼鸣。2. “暧暧”形容远处村庄昏暗模糊的样子,“依依”描绘了炊烟轻柔、缓慢上升的状态。这两个叠词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生动地营造出一种宁静、朦胧、温馨的氛围,体现出乡村生活的闲适与平和。(三)1. 体现了诗人摆脱官场纷扰后,生活环境干净整洁、没有世俗琐事烦扰,内心闲适、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2. “自然”既指自然界,诗人回归田园,重新亲近自然山水;也指诗人的自然本性,他摆脱官场束缚,回归到顺应自己天性的生活,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自由。(四)1. 示例:将官场的“尘杂”与田园的“无尘杂”对比,突出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的厌恶,更鲜明地体现出诗人回归田园的正确性和内心的愉悦 。2. 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如日常说话般,勾勒出居住的环境,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却真切地描绘出田园生活的质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也是如此,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描绘乡村常见的声音,展现田园生活的真实场景,体现出语言质朴自然的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