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唐诗二首——将进酒、登高》课堂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一、基础积累(文学常识填空)1. 《将进酒》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是唐代伟大的________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_”,与杜甫并称为“________”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本诗是他沿用________创作的一首七言歌行。2. 《登高》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_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被后人称为“________”,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_” 。《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3. 李白在《将进酒》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促,表达出深沉的忧思 。4. 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着笔,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秋景图,也抒发了诗人身世飘零之感。二、字词运用1. 根据拼音写汉字金zūn( ) 烹羊zǎi( )牛 岑fū( )子 钟鼓zhuàn( )玉猿xiào( ) 落mù( ) 萧xiāo( ) 艰难苦hèn( )三、选择题1. 下列对《将进酒》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了诗人及时行乐的思想,认为人生短暂,应尽情享受生活。B.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体现了诗人高度的自信,尽管仕途坎坷,但仍坚信自己的才华终会得到认可 。C.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诗人借曹植的典故,意在表达自己与曹植一样,都有才华却不被重用,只能借酒消愁 。D. 整首诗情感单一,始终围绕着诗人对饮酒的热爱展开,体现出诗人豪迈奔放的个性。2. 下列对《登高》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通过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渲染出深秋时节萧瑟、凄凉的氛围。B.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颔联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描绘出落叶飘零、江水奔腾的壮阔景象。C.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颈联中“万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上把诗人的愁苦表现得更为深沉。D.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尾联写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他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悲愁更难排遣。3. 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C.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D.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4. 关于《将进酒》和《登高》的比较,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代著名诗人,且都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B. 《将进酒》语言豪放洒脱,情感激荡起伏;《登高》语言凝练深沉,情感沉郁顿挫。C. 《将进酒》主要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人生的感慨;《登高》主要表达诗人对秋天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D. 《将进酒》以七言为主,句式长短错落;《登高》是七言律诗,格律严谨。四、翻译句子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2.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五、课内阅读理解(一)阅读《将进酒》,回答问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1. 诗的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2.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全诗中有何作用?3. 诗人为什么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4. 结合全诗,分析“万古愁”包含了诗人哪些愁绪?(二)阅读《登高》,回答问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中“哀”和“回”字的妙处 。2.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意境和蕴含的情感 。3. 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诗人的愁苦?4. 有人说《登高》全诗“悲”字贯穿始终,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悲”体现在哪些方面?(三)比较阅读《将进酒》和《登高》,回答问题1. 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 从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上,谈谈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3. 李白和杜甫身处同一时代,为何诗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结合两首诗分析其原因。答案解析一、基础积累1. 李白;太白;青莲居士;浪漫;诗仙;李杜;乐府旧题2. 杜甫;子美;少陵野老;现实;诗圣;诗史3.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4.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二、字词运用1. 樽;宰;夫;馔;啸;木;萧;恨三、选择题1. D 2. B 3. B 4. C四、翻译句子1. 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2. 上天赋予我的才能一定有用武之地,千金散尽也还可以重新得到。3. 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而下,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4. 漂泊万里,暮秋中满怀悲愁,常年客居他乡;一生多病,如今独自登上高台。五、课内阅读理解(一)《将进酒》1. 开篇描绘了黄河水从天上奔腾而下,一去不返的壮阔景象,以及高堂明镜中头发迅速变白的情景。作用:营造了雄浑悲壮的意境,以黄河水的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到衰老的快速变化,起兴并引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奠定全诗豪迈而略带悲凉的情感基调。2. 表达了诗人高度的自信和豁达的人生态度,坚信自己的才华必定能得到施展,即使散尽千金也能重新获取。在全诗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悲叹,引出下文尽情欢乐、饮酒作乐的内容,展现诗人在困境中依然积极自信的精神风貌。3. 因为诗人看透了权贵们奢华的生活,对这种追逐名利的生活感到厌恶;同时自己怀才不遇,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理想,“但愿长醉不愿醒”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语,希望借酒忘却现实的痛苦。4. “万古愁”包含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愁;怀才不遇、抱负无法施展的愁;对现实社会黑暗、权贵当道的愁;以及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带来的愁绪。(二)《登高》1. “哀”字从听觉角度,写出猿猴叫声的凄厉,烘托出秋天萧瑟、凄凉的氛围,也暗含诗人内心的哀伤;“回”字写出鸟儿在急风中盘旋飞舞的状态,侧面表现出秋风的猛烈,衬托出诗人漂泊无依的处境。2. 意境: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又充满肃杀之气的秋景图,落叶无边无际纷纷飘落,长江水奔腾不息滚滚而来,营造出开阔、苍茫、悲凉的意境。情感:蕴含着诗人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漂泊异乡、孤独无依的羁旅愁思。3. 颈联从空间(万里,漂泊之远)和时间(百年,人生之久)以及自身状况(多病、独登台)体现愁苦;尾联从生活艰难(艰难苦恨)、身体状况(多病、断酒)和精神痛苦(悲愁难以排遣)体现愁苦。4. “悲”体现在:①秋景之悲,首联、颔联描绘的急风、哀猿、落木、长江等景物,渲染出萧瑟凄凉的氛围;②身世之悲,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写出诗人漂泊万里、年老多病、孤独无依的处境;③家国之悲,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既指个人生活艰难,也指国家动荡不安,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三)比较阅读1. 相同点:都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愁苦和对人生的感慨。 不同点:《将进酒》情感豪放洒脱,在愁苦中仍显自信旷达,借酒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对自由的追求;《登高》情感沉郁顿挫,更多体现漂泊孤寂、年老多病的悲苦,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2. 语言风格:《将进酒》豪放飘逸,句式长短错落,用词夸张大胆;《登高》凝练深沉,格律严谨,对仗工整。 表现手法:《将进酒》多用夸张、比兴、用典;《登高》主要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大量运用对偶。3. ①个人经历:李白一生渴望入仕却仕途坎坷,性格豪放不羁,其诗多抒发理想抱负与对自由的追求;杜甫经历安史之乱,目睹社会动荡、百姓疾苦,诗中多反映现实苦难与家国情怀。②创作理念:李白受道家思想影响,追求浪漫想象与个性张扬;杜甫受儒家思想影响,注重诗歌反映现实、关注民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