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单元厘米和米一、选择题1.下面大约是1米的是( )。A.树苗的高度 B.数学书的长度 C.教室的长度2.一根绳子长80米,第一次用去30米,第二次用去25米,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 )米。A.50 B.55 C.253.如图,a、b两条线段的一部分被一张白纸挡住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线段长 B.b线段长 C.一样长 D.不能确定4.如图中纸条的长度是( )厘米。A.3 B.4 C.55.已知100张纸摞在一起大约高1厘米,照这样推算,一亿张这样的纸摞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 )。A.100米 B.1000米 C.10000米 D.100000米二、填空题6.如下图,从刻度线0到刻度线3,长度是( )厘米;从刻度线8到刻度线2,长度是( )厘米。7.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从直尺的( )开始画起,画到( )的地方。8.长度单位间的换算。5米=( )厘米 66厘米+34厘米=( )米300厘米=( )米 46厘米-9厘米=( )厘米9.下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cm。10.如图:( )块这样的正方体积木排成一排有1米长。1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小东的身高是135( ) 一个魔方的体积是150( )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 ) 一台冰箱的容积是220( )12.我们的铅笔盒的长大约是( )分米。13.如图,诗句出自清代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清代一尺约是34.5厘米,合( )米,诗句中的“三尺”约是( )米(得数保留整数)。 三、判断题14.操场跑道一圈的长度大约是400米。( )15.米、分米、厘米、毫米、千克都是长度单位。( )16.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厘米(cm)作单位。( )17.一本字典的厚度大约是4分米。( )18.此物体的长度是5厘米7毫米。( )四、计算题19.看图列出算式。(厘米)五、作图题20.画一条比1分米短4厘米的线段。六、解答题21.一根绳子长2米,第一次用去了30厘米,第二次用去了55厘米,两次一共用去了多少厘米?口答:两次一共用去厘米。22.一支铅笔原来长19厘米,用了一段时间后,测量如下,这支铅笔用去了多少厘米?23.贝贝的身高是150厘米,爸爸的身高是1.85米,爸爸比贝贝高多少米?24.小乌龟回家一共爬了多少厘米?25.估一估,下面两个人的身高大约是各自的几个肩宽? 26.妙妙的身高是130厘米,大树的高度大约是多少米? 27.父子二人在沙滩上沿同一条直线散步,起步点相同,父亲在前,每步60厘米,儿子在后,每步40厘米。父子二人在120米的散步路程中一共留下了多少个脚印?(重复的脚印算1个)参考答案1.A【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二年级学生双臂展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由此逐项分析可得。【详解】A.树苗的高度和二年级学生的双臂展开的长度差不多大约是1米,符合题意;B.数学书的长度比1米少得多,不符合题意;C.教室的长度比1米多得多,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B【分析】根据题意,求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就是求这根绳子用去多少米,用第一次用去的+第二次用去=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的,据此解答。【详解】30+25=55(米),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55米。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米的简单计算及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3.D【分析】根据题意,a、b两条线段的一部分被一张白纸挡住,挡住部分长度不能确定,则a、b两条线段总长度就无法确定。【详解】A.a线段的左端贴近白纸左侧,b线段左端贴近白纸右侧,则a线段长。B.a线段的左端贴近白纸右侧,b线段左端贴近白纸左侧,则b线段长。C.a线段挡住的部分减去b线段长挡住的部分正好等于露出b线段减去a线段的长度,则a、b线段一样长。D.a、b被白纸挡住部分的长度无法确定,所以不能确定。故答案为:D4.B【分析】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左端对齐尺子的0刻度线,那么另一端对齐尺子的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若左端未与0刻度线对齐,则用测量结束的刻度-测量开始的刻度=物体的长度,据此解答即可。【详解】5-1=4(厘米)所以图中纸条的长度是4厘米。故答案为:B5.C【分析】100张纸的高度大约是1厘米,先将1亿化为大数,只要求得1亿里面有几个100,即可得1亿张纸的高度是几个1厘米,用1亿除以100,再乘1即可,再根据1米=100厘米将题中的厘米化为米即可。【详解】1亿=100000000100000000÷100=10000001000000×1=1000000(厘米)1000000厘米=10000米所以一亿张这样的纸摞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10000米。故答案为:C6. 3 6【分析】要求刻度线的长度,用读数较大的刻度线减去刻度线较小的刻度线,据此解答即可。【详解】3-0=3(厘米),所以从刻度线0到刻度线3,长度是3厘米。8-2=6(厘米),所以从刻度线8到刻度线2,长度是6厘米。【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算出刻度线长度的掌握。7. 0 8【分析】根据用直尺测量长度的方法,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线段的长度;取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据此可求出长度。据此解答即可。【详解】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从直尺的( 0 )开始画起,画到( 8 )的地方。(答案不唯一)8. 500 1 3 37【分析】据题意可知,对长度单位进行换算,是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1米=100厘米,在根据给出的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详解】5米=500厘米;66厘米+34厘米=1米(100厘米);300厘米=3米;46厘米9厘米=37厘米9.5.7【分析】这支铅笔的尖所对的刻度是7cm7mm,起点所对的刻度是2cm,求这支铅笔的长度,应该用铅笔的尖所对的刻度减去起点所对的刻度,据此解答即可。【详解】7cm7mm-2cm=5cm7mm1cm=10mm,将1cm平均分成了10份,每份是0.1cm。所以7mm=0.7cm5+0.7=5.7(cm)铅笔的长度是5.7cm。10.100【分析】先将单位米换算成厘米,在除以每个正方体的长度等于需要的正方体个数。【详解】根据分析可知:1米=100厘米100个长度为1厘米的正方体排成一排正好是1米长。11. 厘米/cm 立方厘米/cm3 平方米/m2 升/L【分析】(1)小学生的身高为1米多,结合数据135,计量小东的身高应用“厘米”作单位;(2)一个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00立方厘米,所以,结合数据150,计量一个魔方的体积用“立方厘米”作单位;(3)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结合数据4,计量黑板的面积用“平方米”作单位;(4)容积单位一般用“升”和“毫升”,例如1瓶矿泉水的大约500毫升,计量冰箱的容积应该用“升”作单位。【详解】由分析可知: 小东的身高是135厘米;小东的身高是135立方厘米;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平方米;一台冰箱的容积是220升。12.2【分析】1分米=10厘米,一支铅笔长度大约是10多厘米,据此推断即可。【详解】我们的铅笔盒的长大约是2分米。【点睛】学生明确1分米大约有多长是解决此题关键。13. 0.345 1【分析】把以厘米为单位的数换算成以米为单位的数,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100即可。根据乘法的意义,用换算出的数乘3即可求出诗句中的“三尺”约是多少米。积保留整数,就看它的小数部分第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取值。【详解】34.5÷100=0.345(米)0.345×3=1.035(米)≈1米清代一尺约是34.5厘米,合0.345米,诗句中的“三尺”约是1米。【点睛】本题考查了长度单位的换算、小数乘法和积的近似数。积保留几位小数,就看它的下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取值。14.√【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二年级学生双臂展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所以计量操场跑道一圈的长度,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详解】操场跑道一圈的长度大约是400米。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15.×【分析】常用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等,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等;据此解答。【详解】根据分析: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长度单位,而千克是质量单位,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16.√【分析】根据长度单位的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分米、米、千米,再根据生活经验,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据此解答。【详解】由生活经验得: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厘米(cm)作单位。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及应用。17.×【分析】根据生活常识,字典的厚度一般不可能超多10厘米,根据这里的数据4,应选择厘米作单位比较合适。【详解】一本字典的厚度大约是4厘米,所以原题干说法错误。故答案为:×18.×【分析】测量物体时,如果物体的左端没有对齐0刻度,则物体的实际长度为直尺右端刻度减去左端刻度。图中左端刻度为1厘米,右端刻度为5厘米7毫米,大刻度减去小刻度,即可算出物体长度。据此解答。【详解】5厘米7毫米-1厘米=4厘米7毫米此物体的长度是4厘米7毫米。所以题目说法错误。故答案为:×19.35-9=26【分析】已知总长度是35厘米,已知其中一部分的长度为9厘米,求另一部分的长度。已知总长度和部分长度,求另一部分的长度,用减法。【详解】35-9=26(厘米)20.见详解【分析】根据题意,1分米=10厘米,求比1分米短4厘米的数就是6厘米,先画一个端点,让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线段端点,然后沿直尺边缘画直线即可,最后标另一个端点和长度。【详解】1分米=10厘米10厘米-4厘米=6厘米如图:21.85;85厘米【分析】求一共用去多少厘米,用加法计算,即第一次用去的长度+第二次用去的长度=两次一共用去的长度。【详解】30+55=85(厘米)答:两次一共用去了85厘米。22.13厘米【分析】由图可知,铅笔现在的长度是6厘米,求这支铅笔用去了多少厘米,就用铅笔原来的长度减去现在的长度即可解答。【详解】19-6=13(厘米)答:这支铅笔用去了13厘米。【点睛】本题考查了长度的测量方法和用减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3.0.35米【分析】先根据进率“1米=100厘米”将150厘米换算成1.5米;求爸爸比贝贝高多少米,用爸爸的身高减去贝贝的身高即可。【详解】150厘米=1.5米1.85-1.5=0.35(米)答:爸爸比贝贝高0.35米。【点睛】本题考查小数减法的应用,注意单位不统一时,先统一单位再计算。24.80厘米【分析】小乌龟回家一共爬了三段路,已知每段路的距离,将三段路的距离相加,即可得到小乌龟回家一共爬了多少厘米。【详解】17+35+28=80(厘米)答:小乌龟回家一共爬了80厘米。25.见详解【分析】分别测量一下人的肩宽及其相应的身高,然后找出身高与肩宽的关系即可。【详解】通过测量发现:小男孩的身高大约是他自己的4个肩宽;女孩的身高也大约是她自己的4个肩宽;回家测量爸爸妈妈的身高与肩宽也发现:身高大约是自己的4个肩宽。【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要熟练掌握。26.6.5米【分析】 如图所示,大树的高度大约是妙妙的身高的5倍,用妙妙的身高乘5,求出大树的高度。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据此将大树的高度换算成米。【详解】130×5=650(厘米)650厘米=6.5米答:大树的高度大约是6.5米。【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大树的高度与妙妙的身高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倍数关系: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进行解答。27.401个【分析】已知父子二人的散步路程是120米,父亲每步60厘米,儿子每步40厘米,那么父子二人的脚印会在60和40的最小公倍数处重合;根据植树问题的两端都植情况,全长÷步距=间隔数,间隔数+1=脚印的个数;据此分别求出父子二人的脚印个数以及重合的脚印个数;用父亲留下的脚印个数加上儿子留下的脚印个数,再减去两人重合的脚印个数,就是父子二人在120米内一共留下的脚印个数。注意单位的换算:1米=100厘米。【详解】120米=12000厘米60=2×2×3×540=2×2×2×560和40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5=120即每120厘米父子二人的脚印重合。父亲留下的脚印有:12000÷60+1=200+1=201(个)儿子留下的脚印有:12000÷40+1=300+1=301(个)两人重合的脚印有:12000÷120+1=100+1=101(个)一共:201+301-101=401(个)答:父子二人在120米的散步路程中一共留下了401个脚印。【点睛】本题考查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以及植树问题,分析出本题属于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况,明确“脚印数=间隔数+1”是解题的关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