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声现象(新课预习.培优卷)-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2024)一、单项选择题1.噪声是当今社会四大污染源之一,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钟鸣磬响”的故事说明声音可以产生共鸣,钟声不可能成为噪声B.伐木工人戴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D.20Hz-20000Hz的声音不可能成为噪声2.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丁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A.用嘴依次吹瓶口,甲的音调最高B.用嘴依次吹瓶口,丙的音调最高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甲的音调最高D.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丁的音调最高3.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4.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根据该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钢琴与长笛的音调不同,音色相同B.钢琴与长笛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C.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D.钢琴与长笛的响度不同,音色不同5.诗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中,诗人能辨别出是蝉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6.2021年,云南野象群北迁引发全球关注,人与象的和谐相处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的成果.迁徙途中,一只小象因误食酒糟“醉酒”而掉队十余公里,仍能够通过次声波与象群取得联系并最终“归队”.象群交流使用的次声波人却听不见,这是因为( )A.人与象距离太远 B.次声波的响度太小C.次声波的频率太低 D.次声波的音调太高7.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8.如图所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小龙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s。已知感应器到测高台的距离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小龙的身高为( )A.0.68m B.1.14m C.1.36m D.1.82m二、填空题9.蝴蝶飞行时翅膀一分钟振动300次,其频率是 Hz,属于 (选填“超”或“次”)声波,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10.如图所示,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这是小号内空气柱 产生的声音;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为了从 处控制噪声。11.如甲图所示,医生用的听诊器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 量”)的性质,在医院里经常有如乙图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 好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这是在 处 减弱噪声.12.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尽量排除 ,利用听音棒可以提高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这说明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的传声效果更好。13. 如下图三种声音的波形图中,属于噪声的波形图的是 ,甲、乙两种声音的响度 、音色 (选填“相同”或“不同”)。图丁交通标志,这是在 控制噪声。三、实验探究题14.小明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琴弦振动时,猜想: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音调的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他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编号 琴弦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A 铜 40 0.5B 尼龙丝 40 0.5C 尼龙丝 30 0.5D 钢 20 0.3E 钢 20 0.7(1)如果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他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只填写字母代号)的弦,由生活经验猜想,弦的音调与其粗细 (选填“有关”或“无关”)。(2)想探究弦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应选 ,想探究弦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选 。本探究实验所用的方法叫做 法。(3)本实验中对选中同一组材料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选填“减小误差”或“得到普遍规律”)。(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设计并进行实验;B.分析与论证;C.提出问题;D.猜想与假设;E.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明要完成本实验探究的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只填代号)。四、综合题15.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前面山崖440m处鸣笛,经过2.5s后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的传声速度为340m/s,求:(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为多少?(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汽车的行驶速度。16.2022年8月31日,“东方﹣2022”演习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谢尔盖耶夫斯基训练场开幕,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是首度全程参演。如图是某舰发现距离舰艇1020m远的目标,舰艇发射火箭炮击中目标,发射后经过2s击中目标,同时看到爆炸的火光。为了探测该海域海水的深度,舰艇人员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受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6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试求:(1)火箭弹的飞行速度是多少?(2)火箭炮发射后多少时间舰艇人员能听到爆炸声?(3)该海域的海水深度是多少?答案1.C2.C3.D4.B5.D6.C7.D8.D9.5;次;不能10.振动;音调;声源11.信息;响度;声源处12.其它声音的干扰;响度;固体13.丙;相同;不同;声源处14.(1)D、E;有关(2)B、C;A、B;控制变量(3)得到普遍规律(4)CDABE15.解:(1)汽车鸣笛声的传播时间t车=t声=2.5s由得,鸣笛声传播的路程s声=v声t声=340m/s×2.5s=850m(2)由题意可知s总=s车+s声=880m汽车行驶的路程s车=s总-s声=880m-850m=30m(3)汽车的速度答:(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为850m;(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30m;(3)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2m/s。16.解:(1)火箭弹的速度;(2)火箭弹爆炸发出声音到声音传到该舰的时间:;(3)已知舰艇发射火箭炮击中目标,发射后经过t2=2s击中目标,发射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t3=t2+t声=2s+3s=5s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该海域的海水深度s2=v水t4=1500m/s×3s=4500m。答:(1)火箭弹的飞行速度是510m/s;(2)火箭炮发射后5s时间舰艇人员能听到爆炸声;(3)该海域的海水深度是4500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