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练习一、单选题我国某山地上的公路呈“S”形弯曲(如下图),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引来了许多游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公路修建成“S”形的主要目的是( )A.制造旅游景观 B.减小山地坡度 C.降低修建难度 D.减轻水土流失2.据统计,1月份该公路交通事故较多,其原因最可能是( )A.道路结冰,车辆易发生侧滑 B.车流量大,容易追尾C.弯道较多,车辆视野受限 D.阴雨天多,能见度低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民居图”,完成下列各题。 3.该地区的聚落( )A.规模较大 B.多呈团块状C.多呈带状 D.多沿陆路交通分布4.这类聚落布局有利于( )①水运②取水③商贸④旅游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读某村落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图示村落分布的形态特点是( )A.呈多边形 B.呈带状C.呈环形 D.呈团状6.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受地形的影响,村落沿河谷而建B.平原地区面积广大,开阔平坦,便于农耕C.为逃避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D.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读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A.河口三角洲平原 B.山地半山腰C.河谷阶地 D.河流冲积平原8.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的影响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生物9.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A.团聚型 B.条带状 C.网状 D.棋盘状河沙作为建筑材料曾被大量使用,近年来国家对河道不合理采沙监管力度加强,一大批河沙厂(曾经出售河沙的地方,通过设备采沙船直接把沙子输送到该区域)不得不转移或转型。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段特征及废弃河沙厂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河沙资源最丰富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11.乙岸河滩比甲岸宽广,废弃河沙厂遗址位于甲岸的主要原因是( )A.甲岸地形平坦,利于沙场建设 B.乙岸道路狭窄,交通不便C.甲岸河道较深,利于采沙船停靠 D.乙岸人口稠密,地租高昂河流塑造的各种地貌对聚落分布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2.通常河流冲积平原上聚落密集,其主要原因有( )①水源充足②地势平坦③土壤肥沃④热量丰富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3.与华北平原的乡村聚落相比,江南的乡村聚落( )A.规模大,多散居 B.规模大,多聚居C.规模小,多聚居 D.规模小,多散居14.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主要原因是( )A.防御洪水 B.取水用水方便 C.环境优美 D.对外联系方便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适于港口建设B.②处适于村落的建设C.该河段最有可能位于河流上游D.①②③④中②处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烈16.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剖面的是( )A. B.C. D.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下图为同学们研学过程中查阅到的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材料二:下图为同学们在文献资料中获取到的秦岭及邻近地区地质剖面图。材料三:同学们沿着“西安最美盘山路”登上骊山北坡俯瞰,秦川沃野,繁华长安,尽收眼底。下图为同学们拍摄的两张照片。(1)从地形、植被角度,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地理单元 地形 植被陕北关中陕南(2)从内、外力作用角度,说明秦岭的形成过程。(3)结合材料三图a,说明地形对人类交通运输选择的影响。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西江自古以来就是岭南地区的水运交通要道,其中肇庆峡河段水流湍急,流经区以砂岩为主,砂岩岩质松软。肇庆峡下游不远处有著名的江心岛——肇庆二沙岛(下图),该岛形成以来,一直向北移动,岛上作物种植季节性强,但缺水严重。肇庆峡两岸江面附近岩石上,有众多船篙插入岩石形成的扎孔,孔口朝向上游方向。(1)简述肇庆二沙岛形成的地质过程。(2)结合肇庆二沙岛岸线形状,分析该岛向北移动的原因。(3)解释肇庆峡两岸江面附近岩石上多船篙扎孔的原因。(4)说明肇庆二沙岛适合作物种植的季节,以及作物种植缺水严重的原因。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燕子堡矗立在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海岸的悬崖之巅。这座40米高的悬崖由巨厚石灰岩构成,在长期的海浪侵蚀和风化作用下,底部形成壮观的海蚀洞和蜂窝状溶蚀凹槽。雅尔塔属地中海气候,对悬崖地貌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下图示意克里米亚半岛位置及燕子堡风景。(1)简述该地悬崖的形成过程。(2)结合当地气候特征,推测悬崖未来的演化趋势。(3)从地质角度出发,分析燕子堡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沁河是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于河南省武陟县注入黄河,是山西省晋城市的重要河流。晋城市境内的沁河流域植被良好,地貌多为丘陵、河谷、盆地,基本上全为黄土覆盖;河谷弯曲窄深,两岸为土山台地。沁河及其支流的沿岸分布着诸多传统村落,其中有10余处古村落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村落大多形成于明清时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在村落文化谱系中,农耕文化是基础,融入了家族文化、科举与官宦文化、传统工商业文化,形成了多位一体且互相融合的村落文化。近年来,晋城市充分挖掘古村落资源优势,把古村落当“传家宝”来保护,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渐入佳境。下图为沁河流域传统村落分布图。(1)从地形角度,分析沁河流域传统村落的区位选择。(2)推测晋城市境内的沁河流域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3)简述保护沁河流域传统村落的重要意义。《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练习》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C A B A C A B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C D A D A17.(1) 高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 平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 谷地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垂直方向运动为主,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断块山,即为秦岭;秦岭形成后,受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影响。(3)山区以公路运输为主,公路多沿等高线修建,呈“之”字形,大型山脉的垭口易形成交通要道。18.(1)河流侵蚀肇庆峡河段松软的砂岩,含沙量增大;出肇庆峡后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二沙岛。(2)岛屿北侧为河流凸岸,泥沙沉积,使岛屿北侧向北扩展;岛屿南侧为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使岛屿南侧向北退缩。(3)古代西江为水运要道,过往船只多;肇庆峡流速快,向上游航行需要依靠人力撑船;两岸岩性较为松软,船篙插入岩石易形成孔洞。(4)冬季。丰水期(夏季)岛屿易被洪水淹没,枯水季节(冬季)适合作物种植。作物生长季处于旱季,降水不足;岛屿高出河面,灌溉困难;岛上土壤质地疏松,保水功能差。19.(1)最初,该区域处于温暖的浅海区,大量海洋生物遗骸沉积形成厚层石灰岩;随后,由于板块碰撞挤压作用,岩层发生构造抬升而露出海面;黑海波浪持续侵蚀崖底石灰岩,形成海蚀洞和凹槽,导致上部岩体崩塌后退;同时,地中海气候下的温差风化、盐风化及雨水溶蚀作用不断改造崖壁形态。内外力共同作用最终塑造出高耸陡峭的海蚀悬崖地貌。(2)地中海气候昼夜温差大,导致石灰岩热胀冷缩,表层裂隙扩展,物理风化加剧;冬季受湿润西风影响,降水增多,化学溶蚀增强;冬季西风使海浪增强,崖底海蚀加重,上部岩体崩塌,悬崖后退。(3)定期进行地质勘察,监测裂隙发育和岩壁后退速度,对岩体进行风险评估;避免在脆弱区(如海蚀洞上方、明显裂隙带)修建设施;建筑需采用轻量化材料(如钢结构)、深桩基或悬挑设计,减少崖顶负荷;设置防波堤或导流墙,减缓海浪对崖底的直接冲击。20.(1)流域环境比较封闭崎岖,且村落多分布在险要处,利于防御与安全;沿河地带地形相对平坦, 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农副产品多;台地地势高,有利于排水,也可以避免洪水侵袭。 (2)分布不均;多沿河分布;支流多于干流。(3)保护传统村落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文化传承;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为研究古代建筑技术、建筑美学等提供实物资料;保护传统村落可以为旅游开发提供条件;保护村落有助于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