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时练习)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课时系列(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时练习)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课时系列(有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单选题
1.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打雷时用手捂住耳朵 B.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
C.在城市马路和住宅区植树造林 D.在机器上安装消音器
2.从图中的波形上看,下列波形图中是噪声的为(  )
A. B.
C. D.
3.手机蓝牙音箱因为可以手机实现无线连接音乐播放,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关于蓝牙音箱说法正确的是(  )
A.蓝牙音箱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
B.根据音调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的声音
C.音箱发出的音乐不可能是噪声
D.手机蓝牙音箱发声是发声部位振动产生的
4.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随着罩内空气抽出,罩外闹铃声减弱,可推测真空不能传声
B.乙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子,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C.丙图: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市面上主流的降噪耳机消音原理是:耳机根据周围噪声情况产生相应的反噪声声波,噪声源声波与反噪声声波叠加后,能够使戴耳机的人听到的噪声大大降低。则该类型耳机是(  )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
C.通过改变噪声的音调实现降低噪声
D.通过改变噪声的响度实现降低噪声
6.为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轻轨。我们看到,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减小声音传播速度
7.在学校周边及城市居民区周边装有图所示的监测设备和图所示的交通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交通标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图监测设备具有控制噪声的功能
C.汽车喇叭振动的频率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D.图监测设备显示屏中数据反映的是声音的音调
8.为了减弱噪声对人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机器
B.在马路和住宅区之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
二、多选题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物体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C.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医生用B超检查病人内脏,这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11.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下列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敲击鼓面时,鼓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乙图从玻璃罩内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丙图相同玻璃瓶装不等量的水,敲击时各瓶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
D.丁图“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C.各种乐器音调不同因此能够区分它们
D.道路两旁植树可减弱噪声的传播
13.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或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用小锤敲击音叉,旁边的泡沫小球被弹开——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B.图乙中噪声监测仪测量的是声音的响度
C.图丙中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
D.图丁中两个声波的波形图反映的声音的音色相同,但音调不同
14.关于声音的利用和噪声的防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医生利用超声波洗牙——声音能传递信息
B.打雷时房屋在振动——声音能传递能量
C.安装双层玻璃窗——传播中减弱噪音
D.摩托车的消声器——人耳处减弱噪音
15.下列是教材中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的一些情景示意图。关于各图说明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泡沫小球在发声的扬声器中跳动——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铃声随罩中空气抽出逐渐减弱——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摩托车都装有各种类型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环节减弱噪声
D.渔船用超声雷达探测鱼群的位置——主要利用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三、填空题
16.如图所示,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小号内空气柱   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耳朵中;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为了从   处控制噪声。
17.周末小区广场上正在进行节目演出,喝彩声和欢呼声传遍整个小区,这反映了声音   (选填“响度”或“音调”)的特性。家中正在学习的小明羡慕地望着窗外,无奈地关上窗户,这是在   减弱噪声。
18.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方法。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戴上耳塞,减弱传入人耳的噪声,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在住宅区植树,这是在   中减弱噪声。
19.汽车的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喇叭纸盘的   产生,居民区附近道路旁设置如图所示的幕墙,将道路与居民住宅分隔,这主要是为了在   减弱声音的传播,从而降低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20.九月底,崂山区某学校校运会隆重举行。比赛时,啦啦队击鼓助威,如图所示。敲击时,同学们可以轻松区分两种鼓的鼓声,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敲击鼓面,落在鼓面上的纸片随着跳动,这说明鼓面在   ;用力击鼓,纸片跳动幅度变   ,鼓声更大。扬声器中播报着比赛成绩,坐在喇叭边上的女同学用手捂住耳朵,这是从   处减弱过大声音对听力的伤害。
2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年发射的旅行者号探测器搭载了声像唱片,向宇宙送去了人类的问候。若在太空中直接播放,旁边的宇航员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听到声音,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   。“超”能够检查内脏器官或胎儿的生长情况,这主要依靠声波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它通过在   处减弱噪声。选填“声源”、“传播途径”
2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蝉是通过在他们腹部的“鼓膜”器官   发声,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入人耳;暑假在家学习时,为了减小蝉叫声的干扰,关闭门窗,这是在   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
23.我市为迎接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做了大量的工作,控制噪声污染就是其中一项,我们用   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   减弱噪声。禁鸣标志是在   处控制噪声。
四、作图题
24. 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哚声
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五、实验探究题
25.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声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
③分别将各种厚度相等的不同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选填“好”或“差”);
(3)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   和   。
六、计算题
26.元旦放假期间,小红一家自驾小轿车回乡下老家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他们从县城出发,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0km/h,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0km/h。求:
(1)小轿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他们全程共用时2小时30分钟,县城到爷爷家的路程是多少km?
(3)酷爱音乐的小红拿着妈妈的手机听歌,怕影响爸爸开车,她把耳机线插到手机上听歌,她这样做是采用什么措施来控制噪声的?
七、综合题
27.某省的一座石油化工总厂热电厂“油改煤”工程在实行对一新建炉点火时,发生了累计长达34h的噪声污染,环保监测部门在距该厂500m处测得此次噪声的强度为90dB~100dB.
根据以上资料,试分析:
(1)该厂周围学校的学生、居民区的居民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2)如果你是该城市的规划设计师,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答】A、 打雷时用手捂住耳朵 ,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A错误;
BD、禁止鸣笛以及安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BD错误;
C、 在城市马路和住宅区植树造林 ,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C正确。
综上选C。
【分析】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声源处(摩托车装消声器)、传播中(建隔音墙 )、人耳处(戴耳罩)。
2.【答案】C
【解答】从选项中可以看出,只有C选项的波形无规则,所以它属于噪声。
故答案为:C。
【分析】从物理学的角度考虑,把波形有规律的称为乐音,波形没有规律的称为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声音都成为噪声。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C
【解答】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减弱噪声,它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也不能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声音的传播速度只和介质种类、温度有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防止噪声的途径是: 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
7.【答案】A
【解答】A、图2表示静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的产生,故A正确。
B、图1是检测噪音,不能控制噪音,故B错误。
C、汽车喇叭振动的频率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故C错误。
D、图1中显示的是噪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不让噪音发出,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2)检测噪音的设备不能控制噪音。
(3)频率决定音调,振幅决定响度。
(4)噪音的响度越大,危害越大。
8.【答案】B
【解答】A. 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机器,虽可以减小噪声,更换机器影响生产,不符合实际,故A错误;
B. 在马路和住宅区之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实际,故B正确;
C. 在耳中塞上一小团棉花,可以防治噪声,但正常的声音也听不到了,不符合实际,故C错误;
D. 关闭所有声源,可以减小噪声,但不符合实际,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减弱噪声,可以在声源处、传播途径处或人耳处,也要结合实际的合理性。
9.【答案】C,D
10.【答案】A,D
11.【答案】A,B
【解答】A.甲图敲击鼓面时,鼓面上的纸屑跳动,鼓面振动带动纸屑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A符合题意;
B.乙图从玻璃罩内向外抽气的过程中,由于空气这种介质慢慢减少,听过铃声也在慢慢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符合题意;
C.丙图相同玻璃瓶装不等量的水,敲击时各瓶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C不符合题意;
D.丁图“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敲击时各瓶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2.【答案】A,D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
C、区别不同的乐器是根据音色不同区分的.故C错误;
D、道路两旁植树是减弱噪声的一条途径.故D正确.
故选AD.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真空中不 能传播.(3)我们区分乐器是根据音色来区分的.(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13.【答案】A,C,D
14.【答案】B,C
15.【答案】A,B,C
16.【答案】振动;声源
17.【答案】响度;传播过程中
【解答】 喝彩声和欢呼声传遍整个小区,这说明声音的响度大,反映了声音响度这一特性。
小明为减小噪声关上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响度;传播过程中。
【分析】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人耳处、传播过程中和在声源处进行减弱。
18.【答案】声源;人耳;传播过程
【解答】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防止了噪声的产生,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戴上耳塞,减弱传入人耳的噪声,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住宅区植树,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声源;人耳;传播过程。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9.【答案】振动;传播过程中
【解答】1. 汽车的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喇叭纸盘的振动产生的。当喇叭纸盘振动时,它会压缩和稀疏周围的空气,形成声波,从而产生声音。
2. 居民区附近道路旁设置的幕墙,将道路与居民住宅分隔,这主要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声音的传播,从而降低噪声对居民的影响。这种幕墙可以反射、吸收或散射声音,从而减少声音的传播。
综上第1空为振动;第2空为传播过程中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噪声的控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噪声的控制主要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接收处三个方面进行。
20.【答案】音色;振动;大;人耳
21.【答案】振动;不能;介质;信息;声源
【解答】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传播,所以宇航员不能直接听到声音。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B超”能够检查内脏器官或胎儿的生长情况,这主要依靠声波传递信息。控制噪声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填振动;不能;介质;信息;声源.
【分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传播。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控制噪声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22.【答案】振动;空气;传播过程中
23.【答案】分贝;传播途中;声源
【解答】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来表示。
控制噪声有三种途径:阻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禁鸣标志是在声源处处控制噪声。
【分析】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来表示;阻止声音的传播,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24.【答案】B
【解答】A、 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A正确
B、 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B错误
C、 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哚声 ,C正确
D、 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D正确
综上选B
【分析】根据声音的产生、特点、减弱噪音的途径判识选项
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
3、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声源处(摩托车装消声器)、传播中(建隔音墙 )、人耳处(戴耳罩)
25.【答案】小;好;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6.【答案】(1)解:小轿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答:小轿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48km/h;
(2)解:县城到爷爷家的路程是
答:县城到爷爷家的路程是120km;
(3)答:噪声可以从人耳处、传播过程中、声源处来减弱;她把耳机线插到手机上听歌,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解析】【分析】(1)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求得小轿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2)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求得县城到爷爷家的路程。
(3)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27.【答案】(1)解:90dB~100dB已经超过了人的听力保护的范围,所以听力受到影响
(2)解:减少噪声,可以多植树种草,工厂限令整改,强迁远离居民区等等.
【解答】解:答案开放,只要合理即可.
【分析】(1)对于分贝的认识有:较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40dB;不影响休息睡眠是不超50dB;不影响学习工作是不超70dB;不影响听力是不超90dB(2)防治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依据这样的认识答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