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章声现象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 105km/sB.人是靠音调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C.人歌唱时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D.禁止鸣喇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2.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B.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C.音乐厅内,观众能够根据响度来辨别不同的演奏乐器D.在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的3.如图所示,用鼓槌敲击鼓面,听到鼓声的声源是( )A.鼓面 B.鼓槌 C.空气 D.手臂4.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医生用B超检査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B.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C.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D.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5.儿童公园中设置了如图1金属管做的传音筒,有图2甲、乙、丙三个声音(甲乙丙三个声音在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图如下)分别从同一根金属管这边喇叭传到另一头的喇叭位置(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路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声音传播时间最长B.甲丙声音的响度相同C.这个装置只利用了金属管来传播声音D.甲声源比乙声源在相同的时间里振动的次数多6.科技感、未来感是杭州亚运会的一大亮,点。如图是智能机器人和人的互动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能区分机器人和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色不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7.取几个完全相同的瓶子,再在瓶内装入不同深度的水,瓶内水的深度由低到高依次放在桌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用大小相同的力用硬棒从左向右瓶口敲击听到声音音调逐渐升高B.若用大小相同的力用硬棒从左向右在瓶口敲击听到声音响度逐渐增大C.若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向右在瓶口吹气听到声音音调逐渐降低D.若用硬棒从左向右敲击瓶口和在瓶口吹气听到声音的音色不同8.甲同学在一根85米的装满水的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乙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 )(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无法确定二、多选题9.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A.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阻断噪声的传播C.减小噪声的振动频率 D.防止噪声的产生10.2020年2月,疫情期间,线上学习中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老师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谁在回答问题B.调节旋钮增大音量,增大了声音的响度C.有时听不到声音,可能是人发出了次声波D.学生听老师讲课,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11.针对下列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12.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声音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B.频率高于的声音属于超声波C.用相同力度拨动同一根琴弦时,长度越短,音调越低D.利用声呐探测海水深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13.下列对超声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描述正确的是( )A.舰船的声呐系统中利用了超声波B.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C.工人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物体D.海啸、地震的预警中利用了超声波14.关于噪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悦耳动听的音乐是不可能成为噪声的B.街道旁设置的噪声监测仪能减弱噪声C.在学校内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D.噪声的振动波形是无规则可循的15.1827年,人类第一次测定了水中的声速。实验人员分别在相距为L(L远大于船的长度)的甲、乙两条船上。甲船上的实验员在水面下方放一只钟,并在船上准备了一些火药,他在敲钟的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乙船上的实验员在水面下方放一个接收声音的装置,当他看见甲船上的火药闪光后,经过时间t后装置接收到钟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不考虑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则等于水中的实际声速B.若不考虑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则小于水中的实际声速C.若考虑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则等于水中的实际声速D.若考虑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则小于水中的实际声速三、填空题16.高于20000Hz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人、狗、海豚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如图所示。能发出超声波的生物是 ,能听到次声波的生物是 。17.如图所示,这是市面上的一种新型洗衣机,该洗衣机在工作时产生超声波,使污垢与衣服彻底分离,自动完成洗涤,且在洗衣时噪声小。超声波使污垢与衣服分离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洗衣机洗衣时,虽然噪声小,但还是会干扰到在房间写作业的小乐,于是小乐关上了房门,这是在 减弱噪声。18.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 ,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9.如图所示,敲响右边音叉,左边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还可以观察到紧挨音叉的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是由 产生的。如果在月球上进行同样的实验,则小球 (填“会”或“不会”)弹起,这是因为 。20.上课铃声响起后,同学们走进教室开始上课。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铃声是通过 传入同学们耳朵的。21.如图小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后用细线悬挂在水中,发现还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得到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 中传播,且传声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明认为该实验中有绳子拴着袋子,绳子也可以传声,无法证明水能传播声音。请你提出一个改进意见: 。22.小明家购置了一台超声波洗碗机,餐具放进洗碗机水槽中,超声波穿过水对餐具内外表面、狭缝等部位进行有效清洗。洗碗过程中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 ,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340m/s(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3.超声测速仪向障碍物发射时间极短的脉冲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时间关系可以测量物体速度。如图所示,测速仪B向迎面匀速行驶的汽车A发射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4.5s。发射第一个脉冲后1.4s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0.4s收到反射信号,则汽车遇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为 m,汽车行驶的速度 m/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四、计算题24.海岭又称海底山脉,一般在海面以下,如图,为对某海岭进行勘测,某勘探船停在该海岭底部的A处正上方向海底发出声呐,6s后收到回波信号。之后勘探船以2km/h平均速度沿直线行驶到达海岭最高点B处正上方,用时4h。到达B处正上方停下后,该船再次向海底发出声呐,经4s后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信号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求:(1)A处海水的深度;(2)勘探船两次探测间航行的距离是多少米;(3)B处比A处高多少米?25.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 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 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求:(1)从鸣笛开始到司机听到回声的时间?(2)汽车行驶的速度.五、作图题26.如图1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2中画出响度相同,音调是原来的两倍的声音波形图。六、实验探究题27.(1)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小球被弹起,这个实验是为了验证 ;(2)泡沫塑料小球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 ;(3)这个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28.如图所示,是在学习“声现象”一章中常见的几个探究实验:(1)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变成 的振动,便于观察;(2)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 。用到的物理探究方法是 (选填“转换法”或“推理法”)(3)如图丙小明把伸出桌边一端钢尺的长度一定时,逐渐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声音的响度变 (填“大”或“小”);如果钢尺伸出桌面很长时,拨动钢尺时,可能听不到,此时钢尺发出的是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正常声波”);(4)如图丁,拿一塑料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慢,一次快,发现塑料片划得越快,塑料片振动频率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七、综合题29.参照一些物质中的声速表,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几种物质的声速v(m.s﹣1)空气(15℃) 340 海水(25℃) 1531空气(25℃) 346 铜(棒) 3750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蒸馏水(25℃) 1497 铁(棒) 5200答:(1) ;(2) 。30.如图所示,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8m。汽车制动后还继续向前滑行40m才能停下。求:(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3)该车以另一速度匀速驶入某超声测速路段,当汽车超过测速仪并与测速仪距离时(如图乙),测速仪向小车尾部发出超声波,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共用时0.2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30m/s,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请通过计算判断该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忽略车身长度)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答】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A不合题意;B、人是靠音色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B不合题意;C、人歌唱是通过声带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波,C符合题意;D、禁止鸣喇叭是为了禁止噪音源,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不同发声体振动时发出声音的单色不同;人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禁止鸣喇叭是从声源处控制噪音的 .2.【答案】D3.【答案】A【解答】用鼓槌敲击鼓面发出声音,是由于鼓面振动发出的声音,鼓声的声源是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故答案为:A.【分析】声源:正在振动的物体。4.【答案】D【解答】A.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A不符合题意;B.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C.古筝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C不符合题意;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5.【答案】B【解答】A.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路径相同,介质相同,声速相同,根据,传播时间相同,故A错误;B.根据图2,甲丙的波形图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B正确;C.金属管是中空管,在传播声音时,空气也在传播声音,故C错误;D.根据图2中甲乙的波形图,在相同的时间里振动次数相同,频率相同;故D错误。故选B。【分析】相同介质中,声速相同;发声体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6.【答案】C7.【答案】D8.【答案】B【解答】因为铁管长s=85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约为: ;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时间约为: ;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时间约为: ,由于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故乙同学只能听到两次声音,即ACD错误,B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分析】(1)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次之,气体中声速最小。9.【答案】A,B,D【解答】控制噪声的三方面措施是: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按照另一种说法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AB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D。【分析】控制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消声,传播途径处隔声,人耳处吸声.10.【答案】A,B,D【解答】A.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老师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谁在回答问题,A符合题意;B.响度又称为音量,调节旋钮增大音量,增大了声音的响度,B符合题意;C.人的发声频率范围为85Hz~1100Hz,不可能发出次声,C不符合题意;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学生听老师讲课,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D。【分析】根据音色可以判断发声体;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11.【答案】C,D【解答】 A、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可以改变物体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发声的音调。选项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敲锣时,用力越大,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选项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抽气的过程中,瓶内气体越来越少。由于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会越来越小,选项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安装在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D【分析】(1)响度和物体振幅有关,与物体振动频率无关。(2)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3)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4)减弱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声源处和接收处减弱。12.【答案】A,C,D13.【答案】A,B,C14.【答案】A,B,C【解答】A.如果干扰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悦耳动听的音乐也是噪声,故A错误;B.街道旁设置的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故B错误;C.在学校内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C错误;D.噪声是物体做杂乱无章的无规则振动而发出,所以噪声的振动波形是无规则可循的,故D正确;故答案为ABC。【分析】从物理角度讲,噪声是指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噪声是指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学习,或对人们想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15.【答案】A,D【解答】 AB、若不考虑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则等于水中的实际声速,故A正确,B错误;CD、若考虑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则测得的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测得的水中的声速偏大,则大于水中的实际声速,故D正确,C错误。故选:AD。【分析】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6.【答案】海豚;狗17.【答案】能量;传播过程中18.【答案】音色;响度【解答】不同人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说话的人,听声音也能分辨出熟人;嘈杂的公共场所噪声大,为了听清音乐,需要增大音量,则增大了声音的响度,对人的听力又损害。【分析】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是辨别发声体的依据;声音的大小指响度。19.【答案】空气;振动;不会;因为没有空气传递声波,不能令另一个音叉震动【解答】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这是因为右边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向周围传播的声波,从而使左边的音叉振动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从这个实验我们知道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如果在月球上做同样实验,另一个音叉的球就不会弹起,因为没有空气传递声波,不能令另一个音叉震动。故答案为:空气;振动;不会;因为没有空气传递声波,不能令另一个音叉震动。【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20.【答案】信息;空气【解答】(1)上课铃声响起后,同学们走进教室开始上课。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2)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的。【分析】(1)声音利用的两个方面:①声音传递信息;②声音传递能量;(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21.【答案】液体;大于;将绳子剪断,在手机下沉的过程中听是否有声音传出22.【答案】能量;大于【解答】洗碗过程中超声波对餐具内外表面、狭缝等部位进行有效清洗,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能量。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即大于340m/s。【分析】洗碗过程中超声波对餐具内外表面、狭缝等部位进行有效清洗,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能量;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3.【答案】238;42.524.【答案】(1)解: 由可知,A处正上方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传播的路程为则A处海水的深度为答:A处海水的深度为4500m;(2)解:勘探船从A正上方航行到B正上方的距离为答:勘探船两次探测间航行的距离为8000m;(3)解:由可知,B处正上方发出的超声波信号传播的路程为则B处海水的深度为则B处比A处高为答:B处比A处高1500m。【解析】【分析】(1)声波从A点的正上方传播到A点后又传回A点正上方的起点,时间为6s,声音的速度为1500m/s,根据公式S=vt可以计算出往返于起点和A点的距离,从而求出A点的深度hA=S/2=4500m;(2) 勘探船从A正上方航行到B正上方时间为4h,速度为2km/h,根据公式S=vt可以计算出勘探船从A正上方航行到B正上方的距离;(3)声波从B点的正上方传播到B点后又传回B点正上方的起点,时间为4s,声音的速度为1500m/s,根据公式S=vt可以计算出往返于起点和B点的距离,从而求出B点的深度hB=SB/2=3000m,结合(1)可求出B点比A点高;25.【答案】(1)解: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音传播的时间答:从鸣笛开始到司机听到回声的时间为4s(2)解:即从鸣笛开始到司机听到回声的时间为4s.则汽车行驶时间t=4s,所以汽车行驶速度为答:汽车行驶速度为【解析】【分析】考查利用回声测距离,本题的难点是计算声音通过的距离,知道是声音传播的时间与汽车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声音传播的距离等于车距山崖距离的2倍减去车行驶的距离.26.【答案】【解答】响度相同,即波峰到波谷的距离响度。而音调是原来的2倍,频率是原来频率的2倍,那么一个波峰对应的时间是原来的一半,如下图所示:【分析】在波形图上,相同时间内波峰的个数代表频率大小,而波峰到波谷的距离代表振幅大小,据此分析解答。27.【答案】(1)发声音叉在振动(2)把音叉振动放大(3)转换法【解答】(1)当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所以发声的音叉应该在振动,该实验是为了验证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该实验中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换为泡沫塑料球的振动,运用的是转换法。【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也叫作声源,直接观察声源的振动并不容易,可以利用转换法进行观察。28.【答案】振动;乒乓球;真空不能传声;推理法;大;次声波;高29.【答案】(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2)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慢【解答】(1)从表中可以看出,声是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声速在气体、液体、固体中是依次增大的; 所以说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液体中要慢。【分析】(1)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2)温度相同时,气体、液体、固体中声速不同。30.【答案】(1)86.4km/h;(2)汽车会撞上障碍物;(3)没有超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