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新课标●新课堂】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同步作业(教师版)1.下列各光学现象中,其成因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透过放大镜观察植物 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C.日全食现象 D.水中桥的倒影【答案】D【解析】A、透过放大镜观察植物,是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日全食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太阳发出的光照不到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到太阳是黑色的,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水中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2.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A.光射到像上,所以像变亮了B.光反射到物体上,物体变亮了,所以像也变亮了C.光使整个空间变亮了,更便于观察像,所以像变亮了D.光使镜子更明亮了,所成的像也就变亮了【答案】B【解析】因为当手电筒对着像照射射时,反射光线刚好射到物体上,而物体反射出去的光线增多,因此物体变亮,像随之也变亮。3.小金开车去天目山游玩,途中经过一段盘山公路时,通过观察公路拐弯路口的广角镜来判断对面是否有车辆驶过,广角镜的原理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答案】A【解析】公路拐弯路口的广角镜一般是凸面镜。凸面镜属于反射镜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光的反射,将光线反射到我们的眼中,从而使我们能够看到原本视野之外的物体。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扩大视野,让司机及早发现弯道对面的车辆及行人,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而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色散是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均与广角镜的工作原理不符。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4.汽车“平视显示系统”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将行车信息通过挡风玻璃成像在司机视野正前方,减少司机低头次数,提升行车安全。当显示器上看到如图所示符号时,司机通过挡风玻璃看到的“像”是( )A. B. C. D.【答案】D【解析】水平显示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在水平显示器屏上应是,故ABC错误,D正确。5.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如图所示,作一条从光源S射出的光线,使它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光源S射出的光线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A.B.C.D.【答案】C【解析】①先通过平面镜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即为S的像;连接S′A交平面镜于点O,②OA为反射光线;③连接SO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6.小明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作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他把该潜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 )A.正立的虚像 B.倒立的虚像C.正立的实像 D.倒立的实像【答案】A【解析】根据潜望镜中使用的是两块平面镜;物体在上面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这个虚像又在下面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眼睛看到正立、等大的虚像。7.如图是神奇的魔术——浇不灭的蜡烛实验(如图甲):实验时准备两支蜡烛,点燃平面镜前的蜡烛,平面镜后面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烧杯内。向烧杯内慢慢加水,透过平面镜看到蜡烛火焰并没有被水浇灭(如图乙)。下列做法会导致魔术不成功是( )A.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B.两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放置相等C.选择大小相等的两支蜡烛 D.玻璃板倾斜放置在桌面上【答案】D【解析】A.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避免前后面成像过远而看不清,因而选择较薄的玻璃板,故A正确;B.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故两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放置相等,故B正确;C.由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为了保证像与后面的蜡烛重合,因而选择大小相等的两支蜡烛,故C正确;D.由于物体与像在水平面上,连线垂直于镜面,故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桌面上,故D错误。8.开车用导航时,会用到HUD(抬头显示)投影模式,将手机置于汽车前挡风玻璃下方,就可以将导航的信息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影到正前方,避免因低头看仪表而造成事故。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驾驶员在挡风玻璃上看到的399米是由于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2)如图所示,HUD投影模式显示右转,那么在手机上显示的应该是下列 选项。A. B. C. D.(3)同一晴天的白天和晚上, 晚上 (选填“白天”或“晚上”)时候使用该功能效果比较好。【答案】(1)反射;虚像;(2)B;(3)晚上。【解析】(1)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原理可知,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成虚像;(2)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由于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故B符合题意;(3)平面镜成像时,环境越暗,物体成像越清晰,所以同一晴天的白天和晚上,最适合在晚上的情况下进行。9.小柯通过玻璃门(如图)简单地验证了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让自己的像落在标记物上,此时他看到的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 反射 而形成的 虚 像(选填“虚”或“实”)。【答案】反射;虚。【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他看到的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10.网络上有售卖一种车用的抬头显示器(简称HUD),它能将水平显示器上显示的重要车辆信息,如车速、油耗、导航等通过挡风玻璃(看作平面镜)成像,避免驾驶员低头看仪表而造成事故,图乙为其工作原理图。(1)驾驶员看到的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填“反射”或“折射”),成的是 (填“实像”或“虚像”)。(2)如果成像位置太低,可将显示器适当 (填“靠近”或“远离”)挡风玻璃。【答案】(1)反射;虚像;(2)远离。【解析】(1)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原理可知,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成虚像;(2)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随着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减小而减小,当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低,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远离挡风玻璃。11.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2)移开蜡烛B,在蜡烛B的位置竖直放置一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发现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3)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会向 运动。(填选项前的字母)A.水平向右 B.水平向左 C.竖直向下 D.竖直向上【答案】(1)确定像的位置;(2)虚;(3)C。【解析】(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移开蜡烛B,在蜡烛B的位置竖直放置一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发现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3)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玻璃板与水平面成45°角,且蜡烛A水平向右直线运动时,运动方向与镜面成45°,则镜子中像的运动方向也与镜面成45°,二者正好成90°,因此蜡烛的像会竖直向下运动,故选C。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教学设计——平面镜成像【核心概念】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内容要求】内容:光的传播。要求: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2.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平面镜成像特点;3.能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4.能结合几何知识解决简单的光学计算问题;5.具有尊重事实,运用科学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教学思路】对着平面镜观察自己的时候,我们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的大小、位置跟我们自己的大小、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然后通过平面镜成像的探索实践活动,归纳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并运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平面镜成像特点。最后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结合几何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和简单的光学计算问题。【教学过程】一、建立联系,引入任务【引入】对着平面镜观察自己的时候,我们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的大小、位置跟我们自己的大小、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二、围绕任务,素养内化【探索活动】如图1.4-7探究平面镜成像目标:用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器材:玻璃板,蜡烛,刻度尺等。1.实验设计和进行实验: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后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一看玻璃板后面有没有蜡烛的像。再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个位置就是点燃的蜡烛所成像的位置。用笔在纸上记下这两支蜡烛的位置。实验中,观察到的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是否相同?(相同)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加以比较。2.实验数据记录: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1.4-2中。表 1.4-2 平面镜成像记录表次数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12343.分析与论证: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和蜡烛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4.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①等大: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②等距: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垂直: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反向:像和物体左右是相反的。5.交流与讨论:(1)为什么选择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玻璃板要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则未点燃的蜡烛和点燃的蜡烛的像将不能完全重合。(2)为什么选择另外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3)为什么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做实验?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4)为什么选择薄玻璃板做实验?用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会出现两个像(5)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①为了便于观察像,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②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用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代替像。③为了确定像的位置,用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代替像。观看视频:平面镜成像【过渡】在平面镜前面点燃一支蜡烛,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但我们却看到平面镜后面好像有点燃的蜡烛(如图1.4-8),这是为什么?因为蜡烛火焰向四处发光,一部分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产生视觉,我们感到这些光好像是从蜡烛的像上发出的,而实际上像并没有发出光。【小结】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不能有光屏承接。【实践活动】平面镜成像作图方法一:对称作图法。如图所示,步骤如下:①过S点作平面镜的垂线(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是虚线;②取S'点,让S'到镜面的距离等于S到镜面的距离(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用虚线画出像点S'(像与物大小相等)。方法二:平面镜的成像原理作图。如图所示,步骤如下:①从发光点S引出两条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②作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③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④作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S'即为发光点S的像点。【课堂练习】如图 1.4 - 9,AB 表示平面镜前面的物体,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应用】1.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潜望镜。2.成像,如照镜子。3.扩大视觉空间,在一个房间内安装一个尺寸合适的平面镜,能使人感觉到空间增大了。【科学拓展】凸面镜和凹面镜三、归纳总结,应用迁移(一)课堂小结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①等大: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等距: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垂直: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反向:像和物体左右是相反的。2.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3.平面镜成像作图:方法一:对称作图法。方法二:平面镜的成像原理作图。(二)随堂例题【例1】在研究 “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用薄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等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 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移去后面未点燃的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选填 “能” 或 “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选填 “实” 或 “虚”)像。(2) 在寻找蜡烛 A 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_________(选填 “A” 或 “B”)这一侧观察。(3) 将玻璃板向蜡烛 A 移近 2cm,则蜡烛 B 应从原来位置向玻璃板移动_________cm 才能与蜡烛 A 的像再次完全重合。(4) 小组中有一位同学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该实验,发现实验效果更好。请你对这位同学的做法做出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其中一个优点即可)【答案】(1) 不能 虚 (2)A (3)4 (4) 可以直接在方格纸上判断像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解析】(2)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是来自蜡烛 A 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人逆着反射光线看到蜡烛 A 的虚像,故只能从蜡烛 A 这一侧观察。(3) 当玻璃板向 A 移近 2cm 时,由于物距减小 2cm,此时新的像距相对于原来的像距也减小 2cm,现在像的位置相对于原来像的位置应移动 4cm。【例2】如图所示,已知点光源 S 发出的两束光经平面镜 M 反射后,反射光分别经过 A、B 两点,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 S 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答案】见解析图。解析:解法一:(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 S',S' 即像点,再作出 S'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S,即点光源位置,连接 S 与两个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解法二:(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分别过反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两条入射光线,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 S 即为点光源位置。【板书设计】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课后作业】1.完成作业本上相应内容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浙教版)八年级上——平面镜成像【引入】对着平面镜观察自己的时候,我们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的大小、位置跟我们自己的大小、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平面镜成像【探索活动】如图1.4-7所示,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表1.4-2 平面镜成像记录表次数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1 2 3 4 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和蜡烛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①等大: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等距: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垂直: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反向:像和物体左右是相反的。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交流与讨论】1.为什么选择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玻璃板要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则未点燃的蜡烛和点燃的蜡烛的像将不能完全重合。2.为什么选择另外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3.为什么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做实验?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4.为什么选择薄玻璃板做实验?用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会出现两个像5.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①为了便于观察像,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②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用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代替像。③为了确定像的位置,用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代替像。视频:平面镜成像【思考讨论】在平面镜前面点燃一支蜡烛,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但我们却看到平面镜后面好像有点燃的蜡烛(如图1.4-8),这是为什么?因为蜡烛火焰向四处发光,一部分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产生视觉,我们感到这些光好像是从蜡烛的像上发出的,而实际上像并没有发出光。【结论】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不能有光屏承接。【课堂练习】如图 1.4 - 9,AB 表示平面镜前面的物体,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实践活动】平面镜成像作图方法一:对称作图法①过S点作平面镜的垂线(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是虚线;②取S'点,让S'到镜面的距离等于S到镜面的距离(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用虚线画出像点S'(像与物大小相等)。方法二:平面镜的成像原理作图。①从发光点S引出两条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②作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③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④作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S'即为发光点S的像点。【应用】1.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潜望镜。2.成像,如照镜子。3.扩大视觉空间,在一个房间内安装一个尺寸合适的平面镜,能使人感觉到空间增大了。【科学拓展】凸面镜和凹面镜【课堂总结】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①等大: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②等距: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垂直: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反向:像和物体左右是相反的。2.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3.平面镜成像作图:方法一:对称作图法。方法二:平面镜的成像原理作图。【板书设计】【例1】在研究 “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用薄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等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 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移去后面未点燃的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选填 “能” 或 “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选填 “实” 或 “虚”)像。(2) 在寻找蜡烛 A 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_________(选填 “A” 或 “B”)这一侧观察。(3) 将玻璃板向蜡烛 A 移近 2cm,则蜡烛 B 应从原来位置向玻璃板移动_________cm 才能与蜡烛 A 的像再次完全重合。(4) 小组中有一位同学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该实验,发现实验效果更好。请你对这位同学的做法做出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其中一个优点即可)【随堂巩固】【答案】(1) 不能 虚 (2)A (3)4 (4) 可以直接在方格纸上判断像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解析】(2)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是来自蜡烛 A 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人逆着反射光线看到蜡烛 A 的虚像,故只能从蜡烛 A 这一侧观察。(3) 当玻璃板向 A 移近 2cm 时,由于物距减小 2cm,此时新的像距相对于原来的像距也减小 2cm,现在像的位置相对于原来像的位置应移动 4cm。【例2】如图所示,已知点光源 S 发出的两束光经平面镜 M 反射后,反射光分别经过 A、B 两点,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 S 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解法一:(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 S',S' 即像点,再作出 S'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S,即点光源位置,连接 S 与两个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解法二:(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分别过反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两条入射光线,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 S 即为点光源位置。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新课标●新课堂】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同步作业(学生版)1.下列各光学现象中,其成因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透过放大镜观察植物 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C.日全食现象 D.水中桥的倒影2.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A.光射到像上,所以像变亮了B.光反射到物体上,物体变亮了,所以像也变亮了C.光使整个空间变亮了,更便于观察像,所以像变亮了D.光使镜子更明亮了,所成的像也就变亮了3.小金开车去天目山游玩,途中经过一段盘山公路时,通过观察公路拐弯路口的广角镜来判断对面是否有车辆驶过,广角镜的原理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4.汽车“平视显示系统”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将行车信息通过挡风玻璃成像在司机视野正前方,减少司机低头次数,提升行车安全。当显示器上看到如图所示符号时,司机通过挡风玻璃看到的“像”是( )A. B. C. D.5.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如图所示,作一条从光源S射出的光线,使它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光源S射出的光线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A.B.C.D.6.小明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作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他把该潜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 )A.正立的虚像 B.倒立的虚像C.正立的实像 D.倒立的实像7.如图是神奇的魔术——浇不灭的蜡烛实验(如图甲):实验时准备两支蜡烛,点燃平面镜前的蜡烛,平面镜后面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烧杯内。向烧杯内慢慢加水,透过平面镜看到蜡烛火焰并没有被水浇灭(如图乙)。下列做法会导致魔术不成功是( )A.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B.两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放置相等C.选择大小相等的两支蜡烛 D.玻璃板倾斜放置在桌面上8.开车用导航时,会用到HUD(抬头显示)投影模式,将手机置于汽车前挡风玻璃下方,就可以将导航的信息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影到正前方,避免因低头看仪表而造成事故。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驾驶员在挡风玻璃上看到的399米是由于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2)如图所示,HUD投影模式显示右转,那么在手机上显示的应该是下列 选项。A. B. C. D.(3)同一晴天的白天和晚上, 晚上 (选填“白天”或“晚上”)时候使用该功能效果比较好。9.小柯通过玻璃门(如图)简单地验证了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让自己的像落在标记物上,此时他看到的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 像(选填“虚”或“实”)。10.网络上有售卖一种车用的抬头显示器(简称HUD),它能将水平显示器上显示的重要车辆信息,如车速、油耗、导航等通过挡风玻璃(看作平面镜)成像,避免驾驶员低头看仪表而造成事故,图乙为其工作原理图。(1)驾驶员看到的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填“反射”或“折射”),成的是 (填“实像”或“虚像”)。(2)如果成像位置太低,可将显示器适当 (填“靠近”或“远离”)挡风玻璃。11.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2)移开蜡烛B,在蜡烛B的位置竖直放置一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发现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3)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会向 运动。(填选项前的字母)A.水平向右 B.水平向左 C.竖直向下 D.竖直向上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1.4 光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 同步作业(学生版).docx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1.4 光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 同步作业(教师版).docx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1.4 光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八上科学 1.4光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pptx 成像作图.mp4 潜望镜.mp4 潜望镜原理.mp4 玻璃板不能倾斜1.mp4 玻璃板选择.mp4 生活实例.mp4 规律探究.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