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新课预习 培优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三章 内能(新课预习 培优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资源简介

第十三章 内能(新课预习.培优卷)-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过程中,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磨刀时,刀发热
B.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
C.卫星进入大气层时外壳发热
D.热水中放入冰块,水温下降
2.如图所示,一只锥形瓶中灌入氨气,另一只锥形瓶内壁贴一条浸过酚酞溶液的试纸。打开活塞,一会儿就可以看到试纸逐渐变红。这个现象主要表明 (  )
A.分子在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有引力作用
C.试纸的温度高 D.氨气的内能比酚酞试纸小
3.《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
D.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4.A、B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5℃,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5℃,现将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4℃,乙杯水温降低了8℃,则A、B两种物理的比热容之比为(  )
A.2∶3 B.3∶5 C.4∶9 D.1∶2
5.以下过程不发生物态变化,初温相同的两块金属甲、乙放出了相同热量,甲的末温比乙的高,那么初温相同的甲、乙吸收相同热量(  )
A.甲的末温比乙的高,且可以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B.甲的末温比乙的低,且可以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C.甲的末温比乙的低,但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D.无法判断甲、乙的末温哪一个高,且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6.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熔点高
B.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在2-6分钟内能是不变的
C.由图乙可知,冰的比热容比固态石蜡的比热容和水的比热容都小
D.图甲中两试管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冰和石蜡升高相同温度
7.小明对质量为500g的冰缓慢加热,不计冰和水的质量变化,他根据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c水=4.2×103J/(kg·℃)],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像中的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其温度不变
B.在图像中CD段中水共吸收了2.1×105J的热量
C.图像中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不变
D.冰熔化过程用时6min,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8.桌面上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装有一定温度和一定质量的水,甲容器中水的质量为100g、水的温度为30℃,乙容器中水的质量为200g、水的温度为20℃,丙容器中水的质量为200g、水的温度为10℃,如图所示。要使甲、乙、丙每个杯子中的水温均升高1℃,不考虑热量的损失,各杯中水的比热容相等,甲、乙、丙三个杯子中的水所需热量最少的是(  )
A.甲杯子 B.乙杯子
C.丙杯子 D.乙杯子和丙杯子
二、填空题
9.春节期间,南方某些地区有煮茶叶蛋给长辈送祝福的传统习俗。煮茶叶蛋时,我们能闻到浓郁的香味,这是   现象。要达到同样咸度,煮茶叶蛋比腌咸蛋所用时间少得多,这是由于   。
10.洞庭湖是湖南水域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不仅景色优美,还可以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这是由于水的   大;若5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至24℃,会吸收   J的热量。[]
11.如图所示,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水气推动活塞迅速冲出试管口,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内能   ,温度   ,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
12.南昌瓦罐汤远近驰名。瓦罐汤以瓦罐为器(如图),以硬质木炭火恒温煨制约六七小时,汤稠浓,醇香诱人,为赣菜一绝。煨制瓦罐汤时,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食材的内能的;瓦罐汤很烫,喝汤时小心烫嘴!这是因为汤的   (选填“内能大”、“温度高”或“热量多”)。
13.如题图所示,玻璃板下面瓶内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上面瓶内为空气。抽去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瓶内气体颜色逐渐变为一样了,这是气体的   现象,此现象可以说明气体的分子间   (选填“有”或“没有”)间隙。温度高时,两瓶内气体颜色变化更快,说明了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
三、实验探究题
14.某小组做“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以下需要控制的变量中,你认为多余的是____。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
D.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
(2)本实验中通过    (选填“温度计示数变化量”或“加热时间”)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水和另一液体的初温相同,加热到一定时间,水已经沸腾,如图丙所示,其温度为   ℃,同一时刻的另一种液体虽然没有沸腾,但其温度高出水温很多,由此可知水的吸热能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另一种液体。
(4)以下实例或现象与水的吸热能力有关的是   。(填序号)
①夏天在地面上洒水可以降温 ②在河流上游建水电站,落水发电
③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 ④化学实验中用排水法集气
(5)物理学中用比热容表示物质的吸热能力,如图丁所示的是实验中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的一部分,不计热量损失,由水的比热容可以计算出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四、综合题
15.一壶体积为2L,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70℃[已知ρ水=1.0×103kg/m3,c水=4.2×103J/(kg·℃)]。求:
(1)水的质量是多少kg;
(2)水吸收的热量;
(3)接着再继续加热,若水又吸收了1.68×105J的热量,水的末温。
16.如图所示是质量为100g的某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象,前10min它吸收的热量是。求:
(1)前10min该物质的温度变化是多少;
(2)该物质的比热容;
(3)若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让0.5kg的水温度升高多少℃。
答案
1.D
2.A
3.C
4.C
5.C
6.C
7.B
8.A
9.扩散;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10.比热容;
11.减少;降低
12.热传递;温度高
13.扩散;有;剧烈
14.(1)B
(2)加热时间
(3)98;大于
(4)③
(5)3.15×103
15.解:(1)水的质量是
(2)水吸收的热量为
(3)接着再继续加热,若水又吸收了1.68×105J的热量,水的末温为
答:(1)水的质量是;
(2)水吸收的热量为;
(3)接着再继续加热,若水又吸收了1.68×105J的热量,水的末温为。
16.(1)解:由图可知,前10min该物质的温度变化
(2)解:该物质质量
该物质的比热容
(3)解:由题意可知,水吸收的热量
水升高的温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