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新课预习.培优卷)-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琴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弹琵琶时改变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同学们的掌声越大,掌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就越大D.优美的音乐一定不属于噪声2.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自行车车铃,你就听不到铃声了,原因是( )A.手吸收了声音 B.手使车铃停止了振动C.手挡住了声音 D.手太用力了3.小慧学古筝时,发现老师把琴弦调紧后音调会变高。你认为音调变高的原因是( )A.琴弦振幅变大 B.琴弦振动变快C.琴弦振幅变小 D.琴弦振动变慢4.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下列诗句中与声音有关的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我们能分辨“鸟语”和”泉声”,是因为响度不同D.“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放歌”时声带没有振动5.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C.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D.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6.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D.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7.如图所示,在8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一根木棒敲击它们,发出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色和响度8.编钟是我因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现有四个大小不同的编钟,如图甲所示,其中有一编钟上有细微的裂痕,为了查找出这口编钟,用锤子分别敲击它们,将所产生的声波输入同一示波中时显示出对应的波形图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敲编钟c用力最大,编钟d有裂痕 B.敲编钟c用力最大,编钟b有裂痕C.敲编钟a用力最大,编钟d有裂痕 D.敲编钟a用力最大,编钟b有裂痕二、填空题9.在科技活动课上,小明展示了他用各种尺寸的废旧的笔杆制成的“吹奏乐器”,这种乐器在演奏时,声音是管内的 振动发出的。粗笛低沉,细笛高亢,这是因为粗笛和细笛发出声音的 不同。声音是通过 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的。10. 智能音箱可以模仿很多动物的声音,该音响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休息时,智能音箱可以播放轻音乐舒缓身心但音量不能过大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要适中,以免影响听力。11.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车门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2.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竹管上端,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在现场观看表演的人听到的哨音是由 传入耳朵的: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度吹竹管上端时,吹出哨音的 会发生变化(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13.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减弱噪声;附近的居民紧闭窗户,这是在 减弱噪声。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三、实验探究题14.在学习了声现象的知识后,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回家制作隔音房间的模型。小明同学为做出一个隔音好的“房间”,对以下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为:泡沫塑料板、木板、硬纸板)进行了研究。他用快递盒充当“房间”,并在盒内的相应区域安装隔音材料,先把将一只声源放入快递盒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为:实验次数 材料 材料的厚度/m 听不到声音时的距离/m1 泡沫塑料板 0.2 0.32 木板 0.2 0.43 硬纸板 0.2 0.54 泡沫塑料板 0.4 0.2(1)小明是通过比较 ,来确定哪种材料隔声效果好。(2)下列器材中,适合作为本实验的声源的是 。A音叉 B机械闹钟(3)此实验中应该保证声源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不变。(4)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在厚度相同的情况下,隔音效果最好的材料是 。(5)根据实验次数 1 和 4 分析, 越大,隔音效果越好。(6)房间的隔音材料是在 (填字母)控制噪声的。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 C人耳处四、综合题15.下暴雨前往往电闪雷鸣,若小明在看到闪电后5s听到雷声(不计光传播的时间),(在空气中,声速取340m/s,光速取3×108m/s)求:(1)打雷的位置距小明多远?(2)相同时间内光在空气中传播了多远的距离?16.海面上有一艘大型轮船,为了探测某处海洋的深度,静止在海面上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4.0s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回声。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 m / s。求:(1)超声波探测海洋深度时到达海底所用时间?(2)探测处的海洋深度?(3)当轮船在海面上匀速直线前进时,发现前方1575m处有一山崖,于是向山崖发出超声波信号,9 s 后接收到返回来的信号。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 / s ,请问这艘轮船当时的速度为多少?答案1.B2.B3.B4.A5.D6.C7.A8.A9.空气柱;音调;空气10.音色;响度11.信息;音色;响度12.空气;音调13.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不能14.(1)听不到声音时的距离(2)B(3)响度(4)泡沫塑料板(5)材料的厚度(6)B15.(1)解:根据可知,打雷处距人的距离为。(2)解:根据可知,相同时间内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为。16.解:(1)依题意得,超声波探测海洋深度时到达海底所用时间(2)由得,探测处的海洋深度(3)由得,解得这艘轮船当时的速度为答:(1)超声波探测海洋深度时到达海底所用时间2s;(2)探测处的海洋深度3000m;(3)这艘轮船当时的速度为10m/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