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课件(共30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课件(共30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课堂导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运用好这些宝贵资源,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第一框 薪水相传的传统美德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典故的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2.通过各小组交流讨论如何理解和践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一荣辱观念, 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传统美德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言行举止,是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帮助学生培养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的荣辱观。
3.通过分析栾留伟的事迹和“问勇路”的相关材料,带领学生感知中华传统美德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培育爱国情怀、培养担当意识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认识薪火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争做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和践行者,进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课堂教学
环节一、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本框“生活观察”中的内容。你会如何讲解以下三个故事所体现的传统美德及其内涵呢?
生活观察
学生观点预设1:我认为“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体现了宽容、以大局为重的传统美德。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挑衅,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其计较。当廉颇负荆请罪时,蔺相如能够宽宏大量,体现了他的宽容大度。这两种传统美德有助于化解矛盾,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
学生观点预设2:我认为“闻鸡起舞”这个故事体现了勤奋刻苦、自律自强的传统美德。故事中的祖逖和刘琨满怀报国之志,为了实现抱负,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不怕吃苦,坚持不懈。这启示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勤奋刻苦、自律自强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学生观点预设3:我认为“程门立雪”这个故事体现了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对老师要心怀感恩之心,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期盼。
1.为什么要践行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
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2)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
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
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4)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请同学们读读《元史》中记载的许衡的故事。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摘下梨解渴吗
探究与分享
据《元史》记载,元代大学者许衡同众人一起逃难,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有人发现路边有一棵梨树,大家便争先恐后去摘梨。许衡却端坐树下,不为所动。人们问他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们说乱世中.梨树无主,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谈谈你对“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理解。
学生观点预设1:我不会去摘。因为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随意占有,这是原则,即使是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被外界的诱感所左右。只有坚守自己的原则,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品格的高尚。
学生观点预设2:我认为这个故事传达了种正确的价值观,即不以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已的道德标准。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错误的价值观所误导。
【小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正所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环节二、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
【过渡】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那么,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教材本框“相关链接”中的材料,了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相关链接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爱戴;悌,本义指对兄长的敬爱和恭顺,也泛指对同辈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忠,指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常指为国尽忠;信,指讲诚信;礼,指为人处世懂礼貌、讲规矩;义,指做事情符合道义;廉,指廉洁奉公;耻,指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
结合实际生活和教材材料,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从个人角度如何理解和践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一荣辱观念。
学生观点预设1: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关爱和尊敬。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多关心父母的身体,多陪伴父母,努力学习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同时要尊重父母,理解他们的辛苦。悌,本义指对兄弟姐妹的关爱。我们]要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相互扶持,相互帮助。
学生观点预设2:忠,指对国家忠诚。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信,指讲诚信。在生活中,我们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欺骗,遵守承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学生观点预设3:礼,指为人处世懂礼貌、讲规矩。在生活中,我们要言行得体,礼貌待人,遵守社会公德,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义,指做事情符合道义。在面对不公正的事情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维护公平正义,传递正能量。
学生观点预设4:廉,指廉洁奉公。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勤俭节约,遵纪守法,明辨是非。耻,指有羞耻之心。我们要对自已的错误行为感到羞愧并及时改正,远离违法犯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为什么要践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1)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
(2)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
(3)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
环节三、形成社会风尚,培育爱国情怀
阅读教材中“阅读感悟”,感悟“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阅读感悟
有一次,墨子路过一个染坊,看到纯白的丝放进染缸里,拿出来就成为五颜六色的了。他感慨地说:丝放到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色,放到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色,放入的染缸不同,出来的颜色也不同。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
这一故事流传到后世,形成了“墨悲丝染"的典故,人们常用它说明人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熏染。
3.为什么要践行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1)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
(2)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问勇路”的建设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如果有一天你走在这条路上,你会有什么感想?
材料:“问勇路” 是一条新修建的道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新区人武部门前大街,旨在向中印边界冲突斗争中牺牲的陈祥榕等四位烈士致敬,以此来纪念、缅怀英烈,牢记英雄故事。2020年6月,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中,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英勇牺牲。陈祥榕生前写下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感动着亿万中华儿女。在陈祥榕牺牲后,部队曾问他的妈妈需要什么帮助,他的妈妈说:“我没有要求,我只想知道我儿子在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 ”连长回答:“祥榕勇冠三军!”“问勇路”由此而来。
“问勇路”的建设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如果有一天你走在这条路上,你会有什么感想?
学生观点预设:“问勇路”的建设是在向这些为国牺牲的烈士们致敬, 让更多的人记住他们,向他们学习。“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体现的爱国精神,将在这条路上延续。如果我走在这条路上,我心中一定会充满对英烈们的崇敬之情:激励我带着他们的勇敢和对祖国的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4.为什么要践行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1)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
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
(2)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
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环节四、新时代,有担当
读完英烈们的事迹,请同学们思考如何从自身做起,担当起新时代赋予我们中学生的责任。
学生观点预设1: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中学生应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勤查刻苦,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后主动完成作业,并不断拓展课外知识。同时,要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在学习中不断追求卓越。
学生观点预设2: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有责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诗词歌赋、传统技艺等,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我们还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担当有何要求和作用?
(1)要求: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
(2)作用: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
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
6.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具体的道德理念和规范?
道德理念和规范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课堂练习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一名言表明( )
①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②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
③要有担当意识,为天下人谋幸福
④追求个人的个性发展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2.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下列有关中华传统美德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③中华传统美德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向
④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从明是非、辨善恶、 知荣辱等方面分析了中华传统美德为什么可以薪火相传,同时也感受到了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对营造和谐向上的社会氛围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中华传统美德独有的魅力与价值,让我们深深为之骄傲和自豪。
板书设计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个人
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 人无德不立
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 →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社会
社会风尚 →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国家
爱国情怀 → 精忠报国、振兴中华
担当意识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课后作业
1.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孝悌忠信”的荣辱观念。以下优秀传统文化中不能体现该荣辱观念的是( )(必做)
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②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③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④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学校要举办“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校园”的活动,现征询你的意见,你希望邀请谁?他的事迹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美德?(选做)
C
谢谢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