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市燕山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初二数学试卷2025年6月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8页,共三道大题,28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纸共8页,在规定位置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和姓名。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画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纸交回,试卷和草稿纸可带走。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化简 的结果正确为(A) (B) (C) 2 (D) 42. 下列各组数中,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是(A) 1,1, (B) 1,1,2 (C) 1,2,2 (D) 2,2,43. 若菱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6和8,则这个菱形的周长为(A) 10 (B) 12 (C) 16 (D) 204. 如图,在中,,,,则边上的高的长为(A) 4 (B) (C) (D) 105.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 (B) (C) (D)6. 甲、乙两座城市某年四季的平均气温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城市的年平均气温在30℃以上(B)乙城市的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C)甲城市的年平均气温低于乙城市的年平均气温(D)甲、乙两座城市中,甲城市四季的平均气温较为接近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P,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点P的坐标可以是(A) (1, -1) (B) (1, 1) (C) (-1, 2) (D) (4, -2)8.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AB边的中点,点F在BC边上,点B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记为,连接D,E,F.当点F在BC边上移动使得四边形BEF成为正方形时,D的长为(A) (B) (C) (D) 3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9.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的图象由函数的图象平移得到,且经过点(0,),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11.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B '处,若∠1=∠2 = 36°,∠B为 °.12.一个二次根式与 乘积是有理数,这个二次根式可以是 (写出一个即可).13.如图,大正方形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面积分别为S1,S2的两个正方形所拼成的.当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时,S1S2的值为____________.14.10名同学分成甲、乙两队进行篮球比赛,他们的身高(单位:cm)如下表所示:队员1 队员2 队员3 队员4 队员5甲队 177 176 175 172 175乙队 170 175 173 174 183设两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依次为,,身高的方差依次为,,则 ,(填“>”,“<”或“=”).15.小兰在参观故宫博物院时,被太和殿窗棂的三交六椀菱花图案所吸引,她从中提取出一个含 120°角的菱形ABCD(如图1所示).若 AB 的长度为a,则菱形ABCD 的面积为 .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 ,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点A1,A,A3、…,和点C1,C2,C3…,分别在直线y = k x + b (k >0) 和x轴上,已知点B1(1,1) ,B2(3,2),则点B3的坐标是 ,点B2025的坐标是 .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17-19题,每题5分,第20题6分,第21题5分,第22题6分,第23题5分,第24-25题每题6分, 第26题5分, 第27-28题,每题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17. 计算: .18. 计算: .19.已知,求代数式的值.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点C在第一象限,且四边形OACB是矩形.(1)使用直尺和圆规,按照下面的作法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作法:以点A为圆心,OB的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B为圆心,OA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第一象限相交于点C,连接AC,BC,则四边形OACB是矩形.(2)根据(1)中的作法,完成下面的证明;证明:∵AC=OB,_______=OA,∴四边形OACB是平行四边形.(__________________)(填推理的依据)∵∠BOA=90°,∴四边形OACB是矩形.(__________________)(填推理的依据)(3)若直线l的表达式为,直接写出直线OC的表达式.21.如图,在ABCD中,F是AD的中点,延长BC到点E,使CE = BC,连接DE,CF.(1)求证: 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若AB=4,AD=6,∠B=60°,求DE的长?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A(-3,0),与y轴的交点为B,且与正比例函数 的图象交于点C(m,4).(1)求m 的值及一次函数y=kx+b的表达式;(2)若P是y轴上一点,且△BPC的面积为6,求点P的坐标;23.某校“π节科技创意”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1)初赛由10名教师评委和50 名学生评委给每位选手打分(百分制).对评委给某位选手的打分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a.教师评委打分:86 88 90 91 91 91 91 92 92 98b.学生评委打分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数据分4组:第1组80≤x<85,第2组85 ≤x <90,第3组90≤x<95,第4组95≤x < 100):c.评委打分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教师评委 91 91 m学生评委 90.2 n 93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m的值为___________,n的值位于学生评委打分数据分组的第__________组;②若去掉教师评委打分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记其余8名教师评委打分的平均数为,则___________91(填“”“”或“”);(2)决赛由5名专业评委给每位选手打分(百分制).对每位选手,计算5名专业评委给其打分的平均数和方差,平均数较大的选手排序靠前,若平均数相同,则方差较小的选手排序靠前,5名专业评委给进入决赛的甲、乙、丙三位选手的打分如下: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评委5甲乙丙若丙在甲、乙、丙三位选手中的排序居中,则这三位选手中排序最靠前的是____________,表中(为整数)的值为____________.24.在数学课上,老师说统计学中常用的平均数不是只有算术平均数一种,很好奇的小聪通过网络搜索,又得到了两种平均数的定义,他把三种平均数的定义整理如下:对于两个数a,b,称为a,b这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称为a,b这两个数的几何平均数,称为a,b这两个数的平方平均数.小聪根据上述定义,探究了一些问题,下面是他的探究过程,请你补充完整:(1)若a = 1,b = 3,则M = ,N = ,P = ;(2)小聪发现当a,b两数异号时,在实数范围内N没有意义,所以决定只研究当a,b都是正数时这三种平均数的大小关系.结合乘法公式和勾股定理以及四边形的学习经验,他选择构造几何图形,用面积法解决问题:如图,画出边长为a+b的正方形和它的两条对角线,则图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表示N2.①请分别在图2,图3中用阴影表示一个面积为M 2,P 2的图形;②借助图形可知当a,b都是正数时,M,N,P的大小关系是: (把M,N,P从小到大排列,并用“<”或“≤”号连接).25.如图 ,《九章算术》中记载,浮箭漏(图(1))是由供水壶和箭壶组成,箭壶内装有箭尺,水匀速地从供水壶流到箭壶,箭壶中的水位逐渐上升,箭尺匀速上浮,可通过读取箭尺读数计算时间.某学校数学实验小组仿制了一套浮箭漏(箭尺最大读数为100 cm),实验小组通过观察,每2小时记录一次箭尺读数,得部分数据如下:供水时间x(h) 0 2 4 6 8箭尺读数y(cm) 6 18 42 54(1)补全表格:(2)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可以用函数刻画y与x之间的关系.如图(2),横轴表示供水时间x,纵轴表示箭尺读数y,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以表中数据为坐标的各点,画出函数图象.(3)根据以上数据与函数图象,解决下列问题:①供水时间达到12h时,估算箭尺的读数约为 cm;②如果本次实验记录的开始时间是上午8:00,那当箭尺读数为90cm时供水时间达到 h,此时时间是 点.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由函数y=2x的图象平移得到,且经过点(1,3).(1)求k ,b的值;(2)当x>1时,对于x的每一个值,函数y=mx -1(m≠0)的值小于一次函数y=kx+b的值,请结合函数图像,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27.在△中,,,是中点,为上一点,连接,为△内一点,且,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点,与交于点,连接,.(1)依题意补全图形;(2)求证:;(3)连接,若,用等式表示线段与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8.定义:形如的函数称为正比例函数y = kx (k≠0) 的“分移函数”,其中b叫“分移值”.(1) ①函数y = x的“分移函数”为其中“分移值”为3,在图1中画出其图象;②已知点(1,2k)在y = kx (k≠0)的“分移函数” 的图象上,则k = ;(2)已知点P1(2 , 1-m),P2 (-3,2m+1)在函数y =2x的“分移函数”的图象上,则m的值是 ;(3)已知矩形ABCD顶点坐标为A (1,0) , B (1,2) , C (-2,2) , D (-2,0).函数y=kx的“分移函数”的“分移值”为3,且其图象与矩形ABCD恰好有2个交点,直接写出k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A D B A D B A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9. 10. 11.126° 12.13. 4 14. = , < 15. 16.,三、 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17-19题,每题5分,第20题6分,第21题5分,第22题6分,第23题5分,第24-25题每题6分, 第26题5分, 第27-28题,每题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17.(本题满分5分)解:………………………………………4分. ………………………………………5分18.(本题满分5分)解:…………………………………3分……………………………4分……………………………5分19.(本题满分5分)解:=. ……………………………………2分当时,=, ………………………………………3分∴==4. ……………………………………………5分20. (本题满分6分)解:(1)如图; ………………………2分(2)BC,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5分(3). 6分21.(本题满分5分)(1)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 ?∵F是AD的中点,∴FD=AD ?∵CE=BC,∴FD=CE ? 1分∵FD∥CE,∴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 2分(2)解: 过点D作DG⊥CE于点G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CD=AB=4,BC=AD=6 ?∴∠1=∠B=60°?在Rt△DGC中,∠DGC=90°,∴∠CDG=30°,∴∠CG=2∴DG==2 ? 3分∵CE=BC=3,∴GE=1 ? 4分在Rt△DGE中,∠DGE=90°,∴DE== ? 5分22.(本题满分6分)解: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将点C(m , 4 )代入,得 : m=3因此,点C的坐标为(3,4)又一次函数y=kx+b经过点A(-3,0)和 C(3,4),代入y=kx+b,得方程组:解得:,b=2∴一次函数表达式为. …………………………3分(2)将x=0代入一次函数,得y=2,即B(0,2).设点P的坐标为(0 , y ).△BPC的面积为6,底为,高为点C到y轴的水平距离是3,∴ ……………………………4分∴解得: y = 6或 y =-2因此,点P的坐标为(0,6)或(0,-2). ……………………………… 6分23.(本题满分5分)解:(1) ① 91,3 ; ……………………………………………2分② < ; ……………………………………………3分(2) 甲;92. ……………………………………………5分24.(本题满分6分)(1)M = 2 ,N = ,P = ; …………………………………3分(2)①② N ≤ M ≤ P . ……………………………… 6分25.(本题满分6分)(1)30 . …………………………………1分(2)…………………………………3分(3)① 78 cm; …………………………………4分② 14 h 22:00 点 …………………………………6分26.(本题满分5分)解:(1)∵ 函数y=kx+b(k≠0)的图象是由函数y=2x的图象平移得到,∴ k=2.∵ 函数y=kx+b(k≠0)的图象经过点(1,3),∴ 2+b=3.解得 b=1.∴k=2,b=1 . ………………………………… 2分(2)结合函数图像 …………………………………3分m≤2. …………………………………5分27.(本题满分7分)解:(1)依题意补全图形:......................……............................1分(2)证明:连接AE.∵点D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为E,∠DAP=α,∴∠EAP=∠DAP=α,AD=AE.∴∠DAC+∠EAC=2α.∵∠BAC=2α,∴∠DAC+∠DAB=2α.∴∠DAB=∠EAC. ......................…… ……………………2分∵AB=AC,∴△ADB≌△AEC.∴BD=EC. ......................…………………………3分(3)用等式表示线段BD与MN的数量关系是:. .................……4分证明:连接DN并延长到F,使得NF=ND,连接FC,EF.∴点N是DF中点.∵点D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为E,DE与AP交于M,∴点M是DE中点.∴MN为△DEF的中位线.∴. ......................……......................…………………5分∵点N是BC中点,∴NB=NC.∵∠BND=∠CNF,NF=ND,∴△BND≌△CNF.∴CF=BD,∠DBC=∠FCN.又∵BD=CE,∴CF= CE. ......................…......................………. …………6分∵∠DBC+∠BCE=90°,∴∠FCN +∠BCE=90°.∴∠ECF=90°.∴∠CEF =∠CFE=45°.∴.∵BD=CE,,∴.∴. ......................……......................……………………7分28.(本题满分7分)(1)① ……………………2分② k = 6 ; ......................…………………………3分(2) m的值是 -4 ; ......................…………………………5分(3) . 画图给分 ...................……………………7分说明:若考生的解法与给出的解法不同,正确者可参照评分参考相应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